《问苍茫》陈炯明在侧,孙中山为何敢全师北伐?

革命大戏《问苍茫》所反映的大革命时期,包含的历史内容非常丰富。当时国内国际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使得局势往往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

1923年3月1日,孙中山返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之后,与陈炯明叛军之间军事互有胜负,在东江形成拉锯相持之势。

此时一个出乎意料的重大变化发生了,在陈炯明一直在侧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孙中山却毅然在1924年9月在韶关建立北伐大本营,决定全师北伐,以致10月商团叛乱时广州非常空虚,难道不怕陈炯明断了后路吗?

孙中山

这要从陈炯明像个打不死的“小强”,屡扑屡兴说起

1923年1月,在滇、桂、粤军组成的西路讨贼军进攻下,陈炯明叛军退出广州,分崩离析。陈宣布下野避居香港,余部撤退到东江、潮梅一带,看样子已经离平定不远了。

叛军第一次反扑,孙中山第一次打惠州

4月沈鸿英受直系吴佩孚拉拢引诱,在广州发动叛乱。随即1923年5月8日,陈炯明叛军乘此机会,在惠州召开军事会议,推叶举为总指挥,分兵三路进攻广州。

而粤军将领黄大伟、洪兆麟加入叛军,使得其声势更大,东江前线告急。

幸好此时沈鸿英及支援的北洋军被迅速击败,退往江西南部。5月20日孙中山得以将西、北江两路军队调集东莞石龙,任命程潜为东江讨贼总指挥,统率滇、粤、桂联军分路直捣叛军巢穴惠州。6月8-9日,孙中山亲自督师攻打惠州城,眼看城破。

叛军第二次反扑,孙中山第二次打惠州

正当东江战事激烈之时,退踞赣南的沈鸿英部在北洋军方本仁的支援下,于6月4日又分兵三路进犯韶关。6月16日,孙中山急调滇军乘粤汉路火车北上御敌。6月27日,孙中山移驻北江,亲自指挥讨伐沈鸿英的战斗。

减轻了压力的陈炯明叛军再度活跃起来,并得到直系军阀大批饷械的接济,全力进行反扑。6月26日,陈炯明由香港到汕头,亲自指挥叛军同孙中山的革命政权相对抗。7月中旬,陈炯明亲率叛军支援惠州,驻河源指挥。

再次击溃沈鸿英后,孙中山于7月26日赴石龙督师,布置第二次围攻惠州。此后战事在东江拉锯,而惠州一直未被攻破。9月13日,孙中山赴惠州梅湖视察重炮阵地,并亲自发炮射击叛军。9月23日,开始总攻惠州城,挖掘坑道,炸塌城墙20余丈,但叛军仍顽固抗守,但看着已经时日无多。

叛军第三次反扑,进围广州

9月19日,陈炯明叛军林虎、洪兆麟部撤离闽南,回援惠州。这时,陈炯明得到直系军阀吴佩孚、齐燮元大批饷械支援,由香港返回东江,策划全面反攻

10月22日,陈炯明叛军林虎部会同陈修爵师猛攻河源,并分兵进袭增城石滩。讨贼军后路受到威胁被迫撤退。次日,叛军攻占河源。

10月31日,在叛军洪兆麟部和据守惠州杨坤如部的内外夹攻下,围攻惠州城的桂军刘震寰部退出飞鹅岭,围攻惠州之役最终失利。

11月12日,叛军洪兆麟、杨坤如部攻占东莞石龙。当时讨贼军数路军队数以万计,蜂拥过河溃退,争先恐后秩序非常混乱,自相践踏和坠河而死者不可计数,损失惨重。

11月18日,陈炯明叛军分兵四路进攻广州。

广州保卫战

此时市区已闻枪声,市面出现恐慌。孙中山为保卫广州,将北江滇军悉数调回。

刚好豫军樊钟秀部奉孙中山命由韶关乘火车赶到,随即跑步到东山梅花村猛力向东郊瘦狗岭一带敌军反攻,将之击退。永丰舰也由江面发炮助战。接着谭延闿部湘军亦赶到加入追击。

经过两天激战,双方都伤亡很大。等叛军林虎部赶来时,洪兆麟、杨坤如部已被击溃,损失惨重被迫撤退。广州终于转危为安。

讨贼军于11月21日重新收复增城石滩,27日收复东莞石龙,叛军再次退据惠州。至此,东江战事转入相持状态,一时谁也奈何不了对方

毫无疑问,中山先生对陈炯明背叛是非常痛恨的。但严酷的现实表明,直系军阀才是广州革命政府的真正敌人

1922年6月,直系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获胜,吴佩孚挟战胜之威,幻想“武力统一”中国,对于广州革命政府必欲除之而后快。

陈炯明叛军之所以打而不倒,屡屡疯狂反扑,并有其它势力呼应,正是由于其背后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支持。而陈炯明则彻底沦为直系军阀“武力统一”的棋子,与广州革命政府对抗的代理人

1923年10月,直系首领曹锟通过贿选当选中华民国总统,北洋军阀统治更加黑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正式开始。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中山先生深刻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认为出路在于国民革命,打倒一切军阀势力,实现三民主义,正式发布了《建国大纲》。这在当时无疑具有进步意义,在全国产生了广泛政治影响。

如果持续与陈炯明陷于“讨贼”内耗,而不放眼全国的政治形势,则与其他内争的军阀何异?这也明显违背了中山先生在广州组织革命政府的初衷。

因此,从“讨贼”中抽身,联合国内其他政治军事力量,打倒国内北洋军阀统治的代表——直系曹锟、吴佩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国民革命,成为广州革命政府的现实考量。

组织“建国”北伐,将讨贼军改组为建国北伐军,无疑在政治上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与陈炯明叛军的默契停火,反直三角同盟逐渐形成

由于这时孙中山和陈炯明的对抗胜负未分,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中间派的元老出来调解孙、陈“和解”的插曲,包括吴稚晖、黎元洪、段祺瑞、汪精卫、但懋辛等人均有参与。

最终孙中山说“如他肯写悔过书,可不究既往”,但陈炯明认为“无过可悔”,因此未成。但在就此反复沟通的过程中,双方战争烈度逐渐降低,基本形成默契停火。这使得广州革命政府可以顾及其它。

与此同时,经过国内各方政治势力的逐步试探连横,一个反直三角同盟逐渐形成,史称粤皖奉三角同盟。这是孙中山为了推动国民革命实现三民主义,而与皖系段祺瑞、卢永祥和奉系张作霖,联合反对把持北京民国政权的直系曹锟、吴佩孚,所结成的三方军事同盟。计划兵分三路,孙中山北伐、张作霖入关、段祺瑞与卢永祥协助,三方共同进军北京,攻打曹锟、吴佩孚。

毅然撤军东江,着手“建国”北伐

1924年9月3日,直系江苏督军齐燮元出兵进攻皖系浙江督军卢永祥,江浙战争爆发,第二次直奉战争也迫在眉睫。

9月4日,孙中山为了策应全国反直形势,召开筹备北伐军事会议,正式决定组织“建国”北伐,并决定组织北伐筹备处、大本营移设韶关、广州设留守府。此后,广州革命政府将所属“讨贼军”正式改称“建国”北伐军。

9月5日,孙中山发布出师讨伐曹锟、吴佩孚通令;同时,为督师北伐发出告广东民众书。

9月13日,孙中山发出东江撤军令,饬东江叛军悔过自新。此令下后,滇、湘、桂军等左中右三路分别撤围惠州,退守石龙一带。同日,孙中山移大本营于韶关,亲自督师北伐。

此后陈炯明并未乘势追击,使得广州革命政府与陈炯明脱离军事接触,抽出身来进行北伐。

“建国”北伐在战略上是成功的

1924年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至此反直三角同盟与直系均已进入战争状态

1924年10月23日,受革命影响的冯玉祥联络胡景翼、孙岳,乘直系前方激战,后方兵力空虚,发动北京事变,推翻了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囚禁曹锟,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倒台。随后,冯玉祥发表反对军阀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等倾向革命的政治主张,并通电全国宣告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

北洋政府任命的上将军冯玉祥

而早在1924年1月,孔祥熙就秘密携带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奔赴北京,在孙中山和冯玉祥之间斡旋。此后,孙中山方面的国民党人士徐谦、钮永键、王法勤、丁惟汾、李石曾等,也时常与冯玉祥联系,劝冯玉祥联合奉、皖,推翻直系军阀,使冯玉祥逐步倾向革命

冯玉祥北京事变是在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下发生的,并不为过,这从其将所部称为“国民军”就可以看得出来。

随后,由于北洋直系军阀政府已经倒台,广州革命政府的“建国”北伐军事行动停止。12月,孙中山应冯玉祥邀请,赴北京共商国是。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1924年广州革命政府毅然决定与陈炯明脱离军事接触,全师北伐,最终共同打倒了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了国民革命的进展,在战略上是成功的。

#春日生活打卡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北江   东江   河源   韶关   惠州   叛军   军阀   广州   苍茫   北京   政府   孙中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