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君朱由检:力挽狂澜重建太平,为何还要上吊自杀?

编辑:楠楠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崇祯绝望地自缢于万岁山(今景山)下一棵树上,明王朝宣布灭亡。

崇祯的自缢留给史学家们无限的思索,人们以此为鉴悟出了发展着事物的规律,懂得了许多的道理。

赐死皇后妃嫔

由于文臣束手,将士离心,明王朝在对后金(清)和农民起义军的作战中节节败退。

崇祯十五年(1642年),关外要塞松山、锦州沦陷,清军兵锋直逼宁远、山海关。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占西安。

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

到达这年3月17日为止,闯王李自成早已将京城团团包围,守卫帝国最后一道屏障的卫戌部队信心全无,没有丝毫抵抗的欲望。

而自从袁崇焕死后,再也没有人愿意回京勤王,崇祯皇帝朱由检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仓促之下,崇祯不得不派出并无统兵能力的大太监曹化淳死守城门,但曹化淳并没有作出任何抵抗的举动,便打开城门,将李自成迎进京城。

得到曹化淳投敌的消息之后,崇祯皇帝朱由检慌忙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

又命太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入宫,简单叮嘱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注:皇子们后来下落不明,引发明末清初的“真假朱三太子”疑案。)

送走儿子们后,朱由检转身来到后宫,在他的心中,名节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他不能让自己的女人落入逆贼的手中。

当朱由检严肃和冷酷地下达了皇后须自尽的命令之后,周皇后并未有丝毫的惊慌,她似乎早就预料到了帝国的灭亡和自己的命运,冷静地回答道:“妾跟从你十八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

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

朱由捡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

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

朱由检又砍死了嫔妃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张皇后自尽。

在逼死周皇后,又轻而易举地解决嫔妃之后,崇祯提剑来到女儿长平公主居所寿宁宫,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

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

几个时辰之后,李自成攻入紫禁城,见到全身浴血的公主,以为公主命不久矣,便顺水推舟将她送往皇亲周奎(也就是长平的姥爷)家中。

不久,长平公主身体尚未复原,便又落到了多尔衮手里,成了大清国一位特殊的“贵客”。

清顺治二年,长平公主向顺治帝及摄政王多尔衮上书,希望自己能够出家为尼。

然而,此时的她已成为清王朝缓解和汉民族矛盾的一件工具,不仅出家不成,顺治皇帝还下达了出嫁的命令——让她与崇祯为她选定的驸马周世显完婚。

然而,婚后仅仅几个月,18岁的长平公主便撒手人寰。

自缢地点成谜

当日,崇祯处理了周皇后、嫔妃和长平公主,杀得兴起的他又赶到昭仁殿,不由分说又杀死了自己的另一个女儿昭仁公主。

然后,乔装打扮成市井流民,带着大太监王承恩,趁着夜色逃出了皇宫。

他明白,一旦闯王攻进北京,第一个要占领的地方必然是紫禁城,而第一个要找的人便一定是他。

思索再三,他把避难之所选在了成国公朱纯臣的府邸。

但无论大太监王承恩如何声泪俱下或以皇威相胁,成国公朱纯臣始终没让他们进得王府。

主仆二人气愤之余,怅然不已,心灰意冷地返回了皇宫。

此时的崇祯皇帝已然万念俱灰,在禁城之外,农民军的领袖李自成已经下达了进城的命令,一时间火光冲天。

大厦将倾之际,落魄的帝国元首坐在大殿之上,忿忿地说道:“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在经历了短暂的哀叹之后,朱由检在王承恩的陪同下,来到煤山(今景山),眺望着北京城冲天的火光和山呼狂涌的起义军,这位可悲直至有些可怜的帝王长长地叹息道:“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

然后,无可奈何地自缢于一棵歪斜的树下,时年仅35岁。

崇祯皇帝死后,大太监王承恩也许是对主子的感叹心生怜悯,也许是不相信起义军会放过自己这个曾经的红人,也在一旁上吊自杀了。

关于祟祯皇帝自缢的确切地点,各种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有所不同,但绝大多数认为他确实是在景山自缢,只是具体位置其说不一。

有的说是在松树下,有的说是在寿皇亭,还有的说是在巾帽局、红阁、灵寿亭、寿宁宫、寿皇殿等。

依照《明史·李自成传》《明史·王承恩传》等记载:午夜时分,内城被攻陷,天将破晓,崇祯皇帝在景山寿皇亭自缢。

崇祯皇帝死于寿皇亭,这是在明朝正史中较为统一的记述。

但也有不同的记载,在《三垣笔记》中说:“遂同承恩对缢煤山古树下。”

对这些说法,史家一直有争议。

因为确实说不清楚崇祯皇帝自缢的确切地点,所以在清代的《燕都杂咏》中有诗说:“巍巍万岁山,密密接烟树;中有望帝魂,悲啼不知处。”

身后葬事之谜

关于这位以自杀殉社稷的亡国之君的后事,官修史书语焉不详。

据《国榷》等史料记载,崇祯自尽的次日,天空阴雨连绵,一会儿又飘起了雪花。

李自成毡笠缥衣,骑着乌驳马,率农民军浩浩荡荡地进入京城。

入宫之后.他问讯崇祯帝下落,尚在宫中的太监、宫女皆茫然不知。

遍索宫中,仍无所得。于是,李自成檄令,献出明帝者赏万金,封伯侯,匿者夷灭九族。

3月23日,即崇祯殉国后的第五天,宫中之人才在煤山发现了他的尸体。

所见场面极其狼狈惨烈:崇祯的尸身以发覆面,一只脚赤足,衣衫零乱,尸臭四溢,状况惨不忍睹。衣前书曰:“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无面目见主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类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衣后是:“百官俱赴东宫行在。”

崇祯遗书的第一段话是说,事到如今不是我无能,都是因为周围的大臣们把我给耽误了。

第二段话是说,我死了众人依然要听从我儿子的指令。

然而,生性鲁莽的农民军将领刘宗敏可不顾三七二十一,他命人把崇祯夫妇的尸体一起陈放往东华门外,强令京师百姓观看,以正视听。

不过,农民军最终还是没有“分裂”其尸以泄愤,相反却在考虑把崇祯藏于明陵。

陈列三日后,明朝兵部主事刘养贞将二人葬于昌平银泉山田贵妃(注:崇祯的妃子,今为十三陵中的思陵)的墓中。

虽是亡国之君,却少不得有一番盖棺定论,大顺政权在《永昌元年诏书》中评价其“君非甚暗”。

4月30日,大顺军退出。

五月初二,多尔衮率清军占领了无人管理的北京。

多尔衮深知若想稳定政权,必须要安抚人心。

遂从五月初六日开始,命前明在京官员为崇祯哭灵三天,并尊崇祯为“怀宗端皇帝”。

崇祯身亡的消息四月中旬才传到南京,居守陪都的六部官员一片忙乱,为继承明统,重建中央政权,他们决定拥立新君。

因崇祯帝的三个儿子都没逃出北京,所以,他们只好从散处各地的藩王中挑选。

由此,福王朱由崧被拥立为帝,改元弘光。

1645年,弘光政权瓦解。

唐王朱聿键又被拥立为帝,建立隆武政权。

隆武政权倾覆后,继之以绍武政权和永历政权等,最终,南明政权均被清军所推翻。

亡国之君朱由检

崇祯帝自缢之前,留下了“朕非亡国之君”的千古浩叹。

他果真如自己所说不是“亡国之君”吗?

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病死,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年号崇祯。

崇祯皇帝即位之际,正值明王朝多事之秋。

朝内政治腐败黑暗,地方民众起义不断,东北边疆对后金作战不断失利,步步败退。

面对危亡之局,朱由检殚精竭虑,企图凭借自己的努力,力挽狂澜,重建太平天下。

他上台伊始,即大力整肃朝政,清除魏忠贤及其阉党。

与此同时,他一改数朝积弊,事必躬亲,勤奋从政,恢复了早已名存实亡的早朝制度,召见大臣也十分频繁。

他平反冤狱、整饬边政,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着手收复辽东。

与前两朝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

然而,此时的明王朝由于矛盾丛集、积弊深重,无法在短期内使政局根本好转。

朱由检性格刚愎自用,急躁多疑,又急于求成,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

在与后金战争的紧要关头,朱由检中了后金皇太极的反间计,冤杀袁崇焕,使辽东防卫几近崩溃。

他又增加赋税,增调重兵,全力防范雄居东北的后金政权和镇压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

崇祯在位17年,朝中内阁大学士、尚书要员却像走马灯一样更易。

先后出任内阁大学士的有50余人,17年中吏部尚书换了17任。

由于他的喜怒无常,这些内阁大学士、尚书下场大都悲惨,多数是罢官、遣戍,有的被关入牢狱,甚至被诛戮。

作为朝廷钦差的总督、巡抚,下场亦惨。

其中,总督为他所诛者多至11人,巡抚被他所戳者亦达11人之多。

崇祯用人的做法,的确发人深思,他放着知大局、识大体而又有才略的臣僚不用,却大肆起用一些平庸谄媚的贪官为首辅,造成吏治的一片混乱。

因对外廷大臣不满,朱由检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给予宦官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大权,致使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

无奈中,他不断反省,四下“罪己诏”,但终无法挽救明王朝于危亡。

结语

一、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一个过程,矛盾的运动促使事物走向灭亡。

二、崇祯不是“亡国之君”,群臣才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亡国   崇祯   大顺   太平   起义军   力挽狂澜   太监   政权   皇后   皇帝   公主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