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人说话,小心挨骂

近日,北京疾控发布的一篇科学饮水的科普文章被骂了。有人替他们喊冤,有人说该被骂。

结合舆情工作经验,分析了下问题所在:

一是替人说话、替公众选择,“该骂”。一方面我觉得这篇文章的作者可能对职责理解出现了偏差。众所周知,疾控主要负责疾病、传染病、疫苗等方面,教人民群众选择哪种水更像是企业推广文案。当然,如果疾控部门发布饮用水知识更建议从健康层面出发。另一方面,从读者角度来看,(尤其在环球网修改了标题后)感觉是在用强行科普的方式替大众做选择。从当前大众思维上来看,你只需要告诉我区别就好,我选什么是我的事情,不要想通过一篇文章来“左右”我的生活/选择。

二是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内核”偏差。北京疾控公众号发布文章后,中国新闻网当天未改标题转载,3月26日环球网转载中国新闻网报道,将标题修改为《北京市疾控告知:纯净水不含矿物元素,不建议长期单一饮用》,可能环球网认为ta修改后的标题是北京疾控真正想告诉公众的。这次传播是环球网替北京疾控说了话。在如今这个“读题时代”,很多网民都是只看标题后快速扫描内容,或者干脆只看标题不看内容,这给很多标题党可乘之机。媒体尤其是影响力大的主流媒体在转载报道重写标题时,应当慎重,坚持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是“科普”的价值问题引起质疑。此次由“科普”引发的舆论中,有声音认为这是披着科普的外衣在变相为某些品牌做推广,认为这不该是政务账号发布的内容。这层来说,感觉是政务账号在替企业说话。也有舆论反驳称“这是智商税,矿物元素并非只能从水中获取”“谁一天只喝水啊”。正如网民所说,“我也不是一天只喝水”“纯净水中缺少的矿物质成分我还不能从其他食物中获取吗”“除了特殊人群,真没人对水有那么多讲究,能正常饮用即可”,由此可见,这种科普价值不大,也没那么多人关注的内容没什么必要普及,实在没必要时不时拿出来“刷存在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替人   大众   环球   矿物   偏差   北京   舆论   网民   公众   说话   小心   标题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