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那名冒死从台湾游回大陆的国军连长,后来怎么样了?

1979年5月的一个深夜,台湾金门,一名国军连长纵身跃进了茫茫大海中。历时三小时后,他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从此“人间蒸发”。

40年后,这位国军连长重现公众视野,但他的身份却变成了中国经济学界的领军人物。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我国第一位海归经济学家——林毅夫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澎湃网《林毅夫:我为什么不会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腾讯网《1979年从台湾泅海到大陆:他说这个想法由来已久 I 专访林毅夫》),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冒死泅渡 回归大陆

林毅夫,1952年出生于台湾宜兰县,原名林正义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台湾,蒋介石和国民党部队的进驻,打破了台湾长久以来的平静。这些败走之寇即便到了异乡,也依旧改变不了骨子里骄奢霸道的本性,给台湾民众带来了很大困扰。对此,林毅夫十分反感国民党。

林毅夫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自小坚信“两岸一家亲”的他,对于祖国和民族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尽管出身平凡,但得益于父母的谆谆教诲,林毅夫依然成长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优秀青年。1971年,林毅夫更是以全额奖学金的方式考入台湾大学农工专业,成为全家骄傲。

年轻时的林毅夫

台湾大学在当时是全台湾最顶尖的高等学府,林毅夫能在这里就读,当真是应了那句“寒门出贵子”的老话。而在校期间的林毅夫不仅成绩优异,还是学校里的学生会主席,他突出的组织能力甚至还引来了不少台湾高官的青睐。所有人都认为,林毅夫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

但就当所有人都对林毅夫的未来充满期待时,林毅夫却忽然放弃学业,申请前往台湾陆军官校进修。大家都对林毅夫的决定感到困惑,毕竟那时他才刚在台大读完大一,而且台湾的军校招生由于“好男儿不当兵”观念的影响也不乐观。林毅夫这种高材生,为什么要去当兵?

台当局对林毅夫的新闻报道

然而,只有林毅夫自己明白,他去当兵其实是为了更好的报效祖国。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和学习,林毅夫对海峡对岸的祖国大陆充满好奇,盼望着能够亲自去那里看一看。而林毅夫弃笔从戎的举动也引起了台当局的高度重视,甚至还得到了蒋经国的亲自接见。

一夜之间,原本籍籍无名的林毅夫成了台当局手里的“香饽饽”,各路媒体夸赞他的报道被传得满天飞。1975年,林毅夫刚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就被蒋经国保送到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攻读MBA。3年后,林毅夫以企业管理硕士身份毕业,同时被授予上尉军衔。

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台湾首批MBA毕业生,又是台当局的重点培养对象,素来蒙受蒋经国提携的林毅夫自然不用为职业规划发愁。1979年2月,林毅夫被任命为伪陆军248师“马山连”连长,随军驻防金门岛。5月底,27岁的林毅夫启程离台,临行前他对妻子陈云英说:

“如果我不见了,你可能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

陈云英

林毅夫的话一语成谶,自1979年5月16日之后,陈云英再也没能见到丈夫。虽然知晓林毅夫的职务特殊需要保密,可一想到好长时间都收不到丈夫的音讯,陈云英心里还是忐忑难安。但陈云英并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金门岛上的林毅夫,内心和她一样无比煎熬。

金门岛毗邻厦门角屿岛,每逢海浪退潮时,两地之间的间隔仅有2000余米。按照台伪军的晋升制度,林毅夫只需在马山连待够3年,即可在军队里担任要职。飞黄腾达的美好未来唾手可及,然而当林毅夫真正来到马山哨所驻防后,连队里弥漫的官宦之气让他彻底失望了。

林毅夫没法和那些奔着“镀金”来服役的台湾军人共处,后者满脑子只有吃喝享乐,只有他是真心实意想通过参军来磨砺自己。林毅夫不能理解这些人的想法,满心郁闷的他,唯一的排解方式便是收听半导体电台播放的广播。因为在那里,他能够听到来自祖国的声音。

林毅夫的父亲也是一位爱国之士,受其影响,林毅夫自小就了解到了岳飞、戚继光等民族英雄的故事。来到马山连驻防后,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林毅夫经常能够接收到来自祖国大陆的广播。听到祖国正在推行改革开放,林毅夫更是兴奋异常,坚定了两岸统一的信念。

两岸统一是历史所趋,是人心所向,这是林毅夫二十多年来一直秉持的人生信条。迫切想要回到大陆的林毅夫,为了达成目的没少“模拟演练”,终于制定出一个天衣无缝的“叛逃”计划。他将时间定在1979年5月16日,等退潮结束后,林毅夫便直接跳海游向大陆海岸。

5月16日晚上,在查看完当日潮汐表后,林毅夫面向全连下达了宵禁的命令。他告诉所有人今晚将举行一场伪演习,为保证人员安全,全体吃过晚饭后禁止出门。同时林毅夫还特别声明,如有人跳海也属演习的一部分,无需恐慌。众士兵照做,林毅夫的计划正式开始了。

午夜时分,林毅夫携带着身份证明文件、手电、指南针和水壶,身穿一身救生衣返回岸边。确认四下无人后,他屏住呼吸纵身一跃,趁着夜色全力向大陆游去。5月17日凌晨,在冰冷海水中连续划行三个小时后,浑身湿漉漉的林毅夫终于踏上了厦门角屿岛的土地。

林毅夫做到了,通过他手臂中不断摇晃的手电,附近的巡逻士兵很快就将其带到了有关部门。那之后,林毅夫将自己的名字从“林正义”改为“林毅夫”,留在大陆继续进修学业。林毅夫如愿回归了祖国的怀抱,但他的离开也彻底激怒了台当局,致使其家人也受到了牵连。

场景模拟

得知林毅夫叛逃后,台当局多次派军搜查林毅夫家,这让彼时身怀二胎的陈云英颇受其扰。而当台当局给出“林毅夫坠海身亡”的定论后,陈云英更是难以置信,坚信林毅夫一定还活跃在某个地方。秉持着这样的信念,陈云英独自照顾着孩子和老人,直到1982年。

殚精竭虑 赤心为国

1982年的一天,陈云英忽然接到一通来自美国的电话,那正是林毅夫打来的。林毅夫让妻子带着一双儿女赴美团聚,陈云英听后欣喜若狂,次年便带着6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奔赴美国。夫妻团圆自是喜事一桩,而通过林毅夫的讲述,陈云英也知晓了丈夫离台后的行踪。

1979年9月,回到大陆不久后,林毅夫进入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第二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来到北大召开讲座,林毅夫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前者的英语翻译。对林毅夫才华颇为欣赏的舒尔茨有心栽培,遂而以荣誉教授的身份,邀请林毅夫去芝加哥大学读博。

舒尔茨

林毅夫本身就对农业经济学颇感兴趣,能得到经济学大师的垂青,他自然求之不得。1982年,林毅夫作为新中国首批公费留学生之一,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读博。由于其出众的学习能力,朔尔茨后来还将林毅夫收为“关门弟子”,而林毅夫也在这时和妻儿重新团聚。

陈云英是位独立的女性,来到美国后她并没有沉湎于悠闲的带娃生活,而是和林毅夫一样埋头扑进了学习之海中。陈云英先是考取了爱丁保罗大学硕士,然后又进入华盛顿大学拿下了特殊教育学博士学位。可以说,陈云英和林毅夫既是恩爱夫妻,也是学术界的一对翘楚。

1987年,林毅夫夫妇携带着30多箱英文资料,毅然回到了祖国。那之后,林毅夫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部投在了我国的农业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很多丰硕成果。比如1994年,为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林毅夫主持成立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这里,走出了许多经济界人才。

然而,随着林毅夫的名声在海内外越来越大,台当局方面的矛头也对准了他。2002年11月18日,台湾高级军事法庭检查署发声,将原国军284师上尉连长林毅夫以“投敌罪”判处死刑。林毅夫知道台当局是在给他下马威,并不恐慌,而是坦然自若的答道:

台当局对林毅夫下达的”通缉令“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愿意背负十字架。”

彼时的林毅夫已经是“十五计划”的起草人之一,更是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超级智囊。台当局恐慌于大陆的不断崛起,便给林毅夫扣上了“叛徒”的帽子,想发设法的阻挠他和住在台湾的父母相见。林毅夫的母亲1996年去世,然而由于遭到阻挠,林毅夫最终未能前去祭拜。

2002年,林毅夫的父亲也撒手人寰,但台当局领导人依旧不准其赴台祭拜。经过二十多天的僵持后,无法回家的林毅夫通过网络视频,相隔千里之外送完了父亲最后一程。尽管如此,林毅夫仍然矢志不渝的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培养出了许多顶尖人才。

2008年,林毅夫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一职,8年后归国成立“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他的妻子陈云英也不遑多让,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是该领域的重要奠基人。时至今日,年过七旬的林毅夫依旧在为国家默默耕耘,践行着他对学生们的那番嘱托。

“只要我们的民族还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还在贫穷;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还在苦难!”

#文章首发挑战赛#

参考资料

【1】澎湃网《林毅夫:我为什么不会得诺贝尔经济学奖》;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577099

【2】腾讯网《1979年从台湾泅海到大陆:他说这个想法由来已久 I 专访林毅夫》https://new.qq.com/rain/a/20231002A05P060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国军   连长   台湾   芝加哥大学   马山   台湾大学   金门   美国   祖国   大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