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津梁:荆山桥文史馆 @序

荆山桥文史馆


张文一

古城徐州,水陆要冲,运河名郡。千百年来,河因城起,城因河兴。一部水利史,见证历代徐州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徐州人自强不息,不断开创美好未来的坚毅和信心。

徐州城东北二十里,有山名荆山,有水曰大运河,村名荆山村,亦称“荆山口”,考“荆山”之名,赫然见于宋苏轼《河复》诗。

明万历开泇河(1604年)后,疏浚治理荆山河,“城北二十里有荆山口河,广数百丈,有桥跨其上”,荆山运河上建桥历史可以追溯明代万历以前。

清代以降,康乾盛世留名青史。徐州自古以南国门户,北方锁钥,名闻天下。荆山石桥,横空出世,名闻遐迩,堪称华夏之最,声震寰宇,名扬世界。

清代的荆山口,河道宽广,水流丰盈,“荆山前有河甚广,下多乱石,旧有桥架其上,为南北通衢,后圮”。康熙朝大学士张玉书《荆山桥记》曰,“州人张胆垒石为桥”。

今之荆山桥遗存,系康熙二十一年(1682)兴建,康熙三十年(1691)竣工。十年之功,荆山桥成。桥身362.5丈,桥宽1.9丈,可并行两辆马车。桥共159孔,南95孔,北45孔,中间19座大拱券,桥面石板铺筑,两侧石造栏杆,戏水石龙、石狮神兽造型美观,雕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迨至乾隆十一年(1746)重修,“修桥至丁卯年(1747)告成”。桥身加长至486.5丈。乾隆帝御书“万世津梁”额坊镌刻桥上,荆山桥“长虹亘空,川原底定,出其上者若坦途周道”。后同治、光绪年间,又先后重修过荆山桥。

史载:荆山桥北建有茶亭、石牌坊、皇亭、逍遥亭,桥南建有龙亭、虎亭,南北立有历代石碑32通之多,其中“御碑”多达14通。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两次莅临荆山桥茶亭小憩,题有《荆山桥歌》“石桥三里许以长,如虹蜿蜒饮两塘。南北咽喉形胜控,春秋节宣计画良”。

清末民初,津沪铁路修通,徐州运河漕运、路陆交通式微,加之战乱、灾害频繁,荆山桥命运多舛,江河日下。1953年重修时,曾以木板覆其桥洞毁坏处,延建土路石护坡引桥。1958年因京杭大运河疏浚,荆山桥被拆除,仅遗有桥北石牌坊和驳岸石壁。精美的牌坊、规整的方石、精良的砌筑技艺,仍在向过往游人展示着300多年长虹卧波的刚劲雄风和历史的沧桑遗憾。

荆山桥作为长达两千余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上的第一长桥,曾是中国最长的石桥,也在中国建桥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更有张胆和姚老黑打赌建桥的传说,至今为世人口口相传,津津乐道。由此衍生的历史人文故事和留下的历史文物遗存,也成为徐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值得深入挖掘、整理、传承、弘扬。

承前才能启后,继往方可开来。一个人,一座桥,成就了一个村庄,繁荣了一座城市,方便过亿万人。抚今追昔,让后来人感慨万千!

欣逢盛世,荆山桥村几位年逾花甲老人,不惜古稀之躯,甘劳耄耋之身,不畏人微言轻,身单势孤,永记当年过桥之恩,常怀一腔家国情怀,为荆山桥这一地方名胜,运河遗珠,殚精竭虑,奔走呼号,在乡村领导鼎力支持下,兴建荆山桥文史馆,收集石桥构件、碑碣刻石、历史文献、口述实录,珍贵影像,诚为国家大运河历史文化公园建设和地方文史宝贵资料。吉光片羽,展览如下,传之后人,功莫大焉。

值此荆山桥文史馆建成开馆之际,孙君庆功嘱写此文,盛情难却,不揣浅陋,就教于读者诸君。

是为序。

2024年3月20日 于彭城知书轩

(作者 徐州市民俗学会 副会长 艺术百家 总监 徐州全媒体联盟会长)













(艺术百家文旅团队 徐州全媒体联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文史馆   山口   津梁   桥身   长虹   茶亭   徐州   遗存   万世   石桥   运河   康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