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不为花店而开

花不为花店而开,人生各有各的精彩。

~写在前面~




“三十五岁梦忽醒,往事般般应”。开始在这里写自己的那一年,命运的草蛇灰线,暗礁浅滩,历历浮现。感谢这句话,因为它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落笔的勇气。

将近两年的时光里,我一边努力生活,一边细数过往,从故事的最初,坦诚铺开在所有人面前,每一帧都尽力还原“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每一个当下。

对雕刻过我的时光万分感激,直言不讳,于是写出来的都是字斟句酌的深情,用文字记录是我对那时的自己最深刻的救赎。

其实从不期待被所有人猛烈的喜欢,于是也并不避讳很多我原本可以用文字矫饰的事实,比如我所处的这段爱情如何开始。

只是刚落笔时的如实,带着一些轻微的讨好,毕竟每一个提笔写自己的人,总是想让开始的分分钟都妙不可言,都渴望多一些善意的围观,这些围观可以是沉默的,但最好是对文字有反应的,以支撑自身的才华如一叶扁舟那样在文字的浩瀚里继续飘摇。

将近两年的时间,在这一方天地里围绕自己,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写尽爱恨情仇也写满人生起落。一直都把朱德庸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很放在心上:剧场的戏,什么都是假的,只有观众是真的;人生的戏,什么都是真的,只有观众是假的。所以我过我自己的日子,写我自己的人生,并未奢求过拥有真正的观众。所以旁人的什么好坏定论,高低评价,都真的并没所谓。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不随意误解是聆听者的本分”。这是结构很完整的一句话,世人论点重心却永远放在前半句上,试图说服每一个输出观点的人去适应甚至去习惯被误解。但后半句却鲜少被众人知晓,最起码,在这个平台上以曲解他人为乐的群体甚少克己复礼,也当然基本上从不遵守这些本分。我很知道这篇文字发出去之后会被怎样的肢解,剖析,字词句段篇甚至标点符号都会被拿来拳拳到肉的攻击,但还是从一个表达者的角度勇敢地写了这些话,并用一个聆听者的身份约束自己不随意误解这些话。

身处谩骂浪潮,莫须有的罪名以及身份的捏造甚至陈年旧月的照片刻意加工丑化传播,伴随着女性对女性的恶意,都齐齐向我涌来,肇事者独断,好事者围观,仿佛这出大戏,唯有我落败,灰头土脸,黯然离场才能落下帷幕。

有一天,虽然身边人极力反对,我也耐着性子看完了所有难听的话,每一个用词,都仿佛要调动起字面本义以及引申义还有无尽的恨意来毁掉我,当然也有大部分用词太粗鲁低俗,都是糟粕,实在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咀嚼。彼时正是周末,我们开车去本地比较著名的某个景点溜达,刀锋般的山风中,我领略到了来自于虚拟网络中的刺骨寒意。

那个冬天的下午,因为登高望远,人烟稀少,空气其实极新鲜,吸进肺里甚至有些轻微的刺痛,但那刺痛感也是让人舒服的,我甚至在山顶上发了一条朋友圈,配文只有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配图也是一时兴起的自拍,我的脸在晴空下,冰凉发红,山顶的冷风吹乱了我的头发,但还是眉目舒展,笑得漂亮。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换言之,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则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很多人在评论区留言让我回应些什么,不好意思还是那句,从开始提笔写,起心动念皆由我本人而起,相信关注我的大部分人希望看到的也是精益求精舒展生活的美好,而不是挖空心思扭曲抹黑的不美不好。

这么久以来我从没在文字里用尽低俗不堪打压别人,特别是女性,只是必须承认,主观叙事时难免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我也真的从不给我自己开脱,当然也就不会奢求更多人向我投来关注,因为我从未觉得自己可以做一个合格的KOL。

基于此,我继续写或者继续不写,都是我本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由。

相信流连网络的大部分人,上网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轻松愉快,看到好看的文字或者情节就驻足,不对心思就赶紧翻篇儿,一言不合就趁早拉黑,这是互联网给我们的真正的基础自由。而如若在这里真的为了学术讨论,要一个对与错的结果,那也是可以有理有据,言之凿凿,你来我往的,但实话实说,我们的文字大概还上升不到后者的高度。不同背景的个体,平等和气的沟通交流如果做不到,那就迅速做出识别,知晓做不成女性命运共同体,就宽容地一拍两散,各自再默默去找相同语境,相同社交习惯的同伴,至于上一段的短暂交汇,算是我们为塑造自身网络人格做的一点尝试,不足挂齿更不足挂心。这也算是我们为净化网络世界做的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我很感谢这一段时间以来,利落地取关我、拉黑我,或者勇敢地继续支持我的所有人,立场分明,爱憎分明,这本身就是值得赞颂的美德,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里。

我是惯于写文字的,有时候难免会在文字滤镜下失了真,所以静下心来,会感谢经历这一遭。也因此让我有机会可以稍微停下来,之前当然一直在鞭策自己笔耕不辍,步履不停,如今变成了,走走停停,拾拾捡捡,找到更好的情绪出口与才华寄托。

写这一篇,是因为昨天隐藏了所有文章之后,有人辗转通过好友转发给我的一段话,她说,“花,昨天头条里又有人被网暴停更了,然后我也突然找不到你的文章了。害怕跟你失去最后的这点联系,所以找到XX让她把这些话发给你,没被带到私域的很多人,依然还是喜欢看你的文字,只是大部分都是默默的喜欢,包括我也是一样的,如果不是突然找不到你的文了,我可能还是会做那个默默关注默默点赞默默祝福的人……”

又忙又累的午后,看到这些话,突然想到“爱其所是”这个词。就像我在微信群里哪怕发了一张未经修饰的自拍照,她们依然觉得我美得真实,哪怕我被员工恶搞出的片儿,她们依然觉得我美得不做作,哪怕我翻出闺蜜考古发掘出来的十几年前的回眸,她们依然边笑边说,花,这张好年轻。这样的偏爱,在受尽各路绞杀依然还存在的偏爱,这偏爱就是“爱我本来的样子”,就是清清爽爽风清月明地站在我身边,纯粹得让人动容。

我很荣幸。




“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其实谈不上深刻,但今天用到这里也是正应景,过去的确是做了那匹识路的倦马,却依然还是会做那只尚有声的蝉,继续写,继续表达,继续分享,不在这里就在那里,反正会让喜欢的人继续看得到。但对于那些来自于女性的讨厌我的同时也让我讨厌的声音,就升起一些熹微的乐观吧,毕竟要允许不同。

个体,从来都不是评判标准。也并非我就是道德准绳里的恶人,别人就是道德评价体系里的绝对善人。人性幽深复杂,个中寂寥迷离都是个体的事,那是文字都触及不到的区域,怎样写都难逃狡辩掩饰之嫌。

正义,从来都不是武器。常言道,法不容情法亦有情既是此理。在幽幽暗暗,歧路丛生的感情世界里,爱会让人盲目,恨会让人失去理智,爱与恨交织出来一个又一个伦理剧,在这些限制级剧情后面的狗血才是普通人的无力与有限。

恋爱中的女人,有多敏感脆弱就有多强大自持,这不是我特有的品质,这是女性群体的普遍现象。只是在这个平台上,你所悲伤的往事,被另一个人更悲伤的表达出来了,而你所沉迷的窃喜,被另一个人放大了感官愉悦,然后精准描述出来了,永远有人在说,犯过生活错误的人再狡辩就不厚道了,试问问,用错误论去裹挟世人,又有谁能独善其身?

反正,我从不觉得我需要太多的聆听者,能够读懂个中曲折的人,已经有很多。她们在很多至暗时刻里给我托底,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更无需凄凄惨惨戚戚地去剖析自己以改变所谓的舆论风向标。

我很无法理解那些表面的恭维,与假装的追随,所以碰上过很多次背刺,也因此更更更积攒了一些识人的手段。私以为,在面对特别喜欢或者欣赏的人(不特指异性)时,是一定会先后被两股力量支配的,首先是想要走近一点靠近一点的急切,再次是继续向前的失控与未知。这期间需要全方位的耐心与能量去接纳,然后再构建更真实的链接,也就是我们说的对优点与缺点,光面与暗面全盘接收。这过程并不是绝对的舒适,可能凑近了觉得对方太普通或者太违背期待,那么停下来转身离开也是可以的。

网络世界的喜欢本身就很孱弱,哪怕是你的好与我的好,也很容易擦枪走火,更何况你的好对上了我的不好,或者你的不好对上了我的好?

所以,我们就还是各有各的精彩吧。



#精品长文创作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花店   误解   所有人   个体   观众   不好   文字   女性   人生   喜欢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