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出击、得寸进尺:侵略成瘾的印度究竟想要做什么?

#MCN首发激励计划#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

独立后的印度四处作妖,不断骚扰周边邻国,他们究竟想要什么?

近代英国殖民统治既推动了印度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各土邦的统一,也由于实行“分而治之”的策略,导致了印度产生分离主义。

此外,残酷的殖民掠夺和压榨,严重损害了印度人民的利益,最终引发了印度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的兴起。

那么,独立后的印度对领土的构想又是怎样的呢?它的领土为何会扩张?在领海方面它又做了哪些?

独立后的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认为,印度文明的“历史领土”应涵盖整个南亚次大陆,其边界由难以逾越的沙漠、海洋与山脉构成,这也成为了现代印度国家领土与边界的基础。

自独立之初,构建南亚次大陆地理统一体和追求大国身份的目标,便深深植根于印度精英阶层的政治信仰之中。

二战后初期,随着英国实力的衰落,殖民地纷纷要求独立,而美苏则崛起为超级大国。

面对这些挑战,英国意识到其帝国地位难以为继,但又不愿放弃基于帝国所建立的大国地位。

为此,艾德礼工党政府决定推行英联邦战略,以英联邦来替代英帝国,从而维持英国的大国地位。

为此,英国提出了“独立在英联邦之内”的原则,力图说服独立后的印度加入英联邦。

1946年,英国内阁使团赴印,协调建立印度过渡政府,名义上是为了帮助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达成一致,以便英国人早日撤退。

但实际上,《内阁使团方案》中关于印度土邦的处理办法,对于促使国大党接受自治领地位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英国的种种策略推动下,蒙巴顿赴印后仅一个月,国大党便答应接受印巴分治和自治领地位。

1947年6月,通过了《印度独立法案》,英国授予印度和巴基斯坦自治领地位。同年8月,英国从南亚撤退。

由于印度精英阶层,将印度文明影响下的地区建成地理统一体的梦想破灭,他们不得不面对次大陆分裂的政治地理现实,重新思考独立后的“领域空间”布局。

印度独立后,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了不结盟政策,旨在维护国家利益和提高国际地位。优越的地缘战略位置,让它在美苏冷战期间,能够左右逢源,从中获取自己的利益。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集中在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希望通过控制该地区,来塑造自己的安全边界,并扩大影响力。

尼赫鲁政府时期,印度初步实现了在南亚次大陆的领域布局,为成为大国奠定了基础。

之后的领导人继承并发展了尼赫鲁的领域战略,与苏联建立准军事盟友关系,并奉行“英迪拉主义”,全面打压邻国,谋求在南亚地区的支配地位。

在海洋战略方面,该国最初对海洋的关注较少,但潘尼迦的呼吁引起了国内精英阶层的关注,使政府开始加强海军建设,制定大海军计划并加大对海军的财政投入。

海军,在印度成功肢解巴基斯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定了印度发展海军的信念。

随着英国势力逐渐撤出印度洋,印度开始利用这一契机巩固在南亚次大陆的支配地位,并谋求对印度洋的控制。

苏联解体后,印度面临国际影响力受挫的压力,因此调整了国家地缘战略,不仅加强在南亚地区的支配地位,还积极向印度洋和亚太地区推进发展。

印度相继推出“东向政策”、“东向行动政策”和“季风计划”,加强与环印度洋地区的互利合作,并推出“亚非增长走廊”以及“印太战略”。

这些领域战略,凸显了印度谋求可持续的区域战略利益,以巩固地区领导权,最终实现全球战略抱负。

印度认识到印度洋对于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海洋战略,在印度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随着海军力量的壮大,他们加快了在海洋上的扩张步伐,努力提升与周边小国的安全合作关系,扩大在该地区的存在感。

在印度独立后的70余年里,印度如何实现自己的国家领土战略的,对周围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

2

印度自独立以来就试图扩张领土,制定了很多与之相关的战略,周边邻国深受其害。

谈起印度与之相关的国家,巴基斯坦肯定名列在前。这两个国家在成立之初就是对手的关系,彼此之间的冲突也持续了几十余年。

二战后,尽管国际战争变得相对稀缺,但印度却经历了多次国际战争。

印度在独立之后的多年里,对周围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自己的国家战略呢?

克什米尔争端,可以说是印巴分治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巴基斯坦也是受害者之一。由于该事件一直被人们熟知,这里不过多赘述。

事实上,除了巴基斯坦,还有不少国家深受印度摧残。例如小国锡金。

在印巴冲突过程中,锡金也逐步沦为印度保护国,最终成为印度的治理下的一个邦区。

锡金内部政局的动荡,为印度干预其内政提供了可乘之机和借口,喜马拉雅地区的局势变动,特别是西藏的局势转变,直接促使印度对锡金的重视程度显著上升。

因此,印度政府迫不及待地,强行将锡金置于其控制之下。

自锡金统治者参与王公议会,及《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的讨论以来,英印政府内部已存在锡金为印度土邦的观念。

直至印度独立前夕,这一观念,在印度临时政府中仍得以维持。

在英印政府时期,锡金被视为英印与中国之间的关键缓冲区,对维护印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甚至,在锡金尚未正式成为印度联邦的一部分时,印度政府已在官方发行的地图上将锡金标注为其领土。

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印度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实现了高达90%以上的机器设备自给率,显著提升了自我装备能力,并基本实现了常规武器的自给自足。

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稳步增长,使印度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锡金,尤为重要的是,印度在1974年成功进行了核试验,从而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这无疑为印度吞并锡金增添了更大的信心,有了这一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支撑,印度在不受周边大国指责和质疑的情况下迅速完成了对锡金的吞并。

除了锡金,不丹也曾在印度的扩张版图里。这个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国家,其大部分国土都被高耸的山脉和峡谷所环绕,仅在南部地区与平缓的丘陵地带接壤。

不丹作为一个南亚小国,在综合实力上与印度相比显得较为薄弱,因此在处理与印度的关系时常常处于被动地位。

不丹与英国签署了《辛楚拉条约》和《普纳卡条约》后,结束了与中国西藏的藩属关系,成为了英国的“保护国”。

印度在1947年获得独立后,继承了英国在南亚次大陆的殖民统治遗产,并迅速与不丹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以维护这一特殊关系。

印度对不丹在政治上给予指导,经济上提供援助,并在外交上给予支持,这使得不丹对印度的依赖日益加深。

不丹的石油、天然气、矿石等资源都来自印度,其水电资源也主要出口到印度,这使得印度牢牢掌握了不丹的经济命脉。

印度始终将不丹视为自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避免不丹出现任何地缘政治变动,保持与不丹的特殊关系对于印度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印度长期维持对该地区垄断。

尼泊尔,这个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的内陆国家,夹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其地缘环境十分特殊。

尼泊尔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高度依赖印度,同时在尼印双边贸易中也面临着严重的贸易不平衡问题。

这使得尼泊尔在面对印度的经济制裁时,束手无策,成为尼泊尔在尼印关系中的最大掣肘。

尼泊尔落后的经济水平,与封闭的地缘环境形成了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其对印度的依赖。

印度商业社团在不丹的商业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尼泊尔没有自己的外汇兑换账户,其对外贸易所需外汇由印度账户管理。

尼泊尔极力希望通过经济关系的多元化来摆脱印度的控制,但这种行为往往会引起印度的不满,并导致更严厉的经济制裁。

虽然尼泊尔,尤其是马亨德拉国王以来,一直想要塑造独立国家认同,但文化上的同质性是尼印之间无法斩断的联系。

至此,不费任何兵力,印度的领土国家战略已得到初步实现。

那么印度对于“家门口”的印度洋,又有什么规划呢?

3

除了扩张陆地领土,印度还将魔爪伸向了印度洋海域。

印度洋作为连接亚洲、非洲、大洋洲和欧洲的重要水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印两国在该地区的崛起,印度洋的地位愈发重要。

印度洋不仅关乎两国的经济利益,更在政治、安全和战略层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么,印度采取了哪些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海洋战略呢?

印度视该洋为“印度之洋”,体现了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野心。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并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印度采取了多种策略。

一方面,印度通过与域内国家建立安全治理机制,试图树立“地区安全领袖”的形象,扩大政治影响力。

例如,印度积极参与印度洋海军论坛,并试图通过该机构,塑造印度洋地区的海洋安全规则,以实现其地区抱负。

同时,印度还加大对印度洋关键地区的安全治理投入,建立军事设施,扩大军事存在。

另一方面,印度也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与挑战。例如,中国与印度在印度洋地区存在政治经济利益的重叠,导致两国间的竞争逐渐加剧。

此外,印度洋地区还存在其他安全困境,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非传统安全领域,如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

印度将中国视为印度洋海权的潜在竞争者,并采取了多种方式,来限制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

包括发动舆论攻势、借助外交和军事手段阻碍中国参与印度洋安全治理,并向斯里兰卡等国家施压,以干扰中斯安全合作。

此外,印度还加强了与美国在印度洋安全治理领域的合作,以巩固美印伙伴关系和制衡中国。

然而,这些举措的效果并不容乐观。

首先印度洋域内国家对印度的霸权存在较大疑虑,难以长期支持印度的政策。

这意味着印度的政策,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难以在印度洋地区形成稳定的领导地位。

其次安全治理不需要投入太多军事力量,印度很难以安全治理为由,在海外建立较大规模的基地,这限制了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使其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除少数国家以外,安全治理一般不会使地区国家对印度形成安全依赖。

因而所带来的权力增量相对有限,难以支撑印度的地区抱负,这意味着印度的政策,难以通过安全治理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权力。

最后,域外大国是印度洋安全局势的利益攸关方,也有较强的治理能力,不可避免要深入参与印度洋安全治理。

不过印度海军对海上控制与军力投放的偏好,在冷战后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过去,印度的防务现代化一直注重通过空中力量、远征能力等手段,提升在整个地区的军力投放能力。

印度海军还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包括建立海军战斗群,以及自制核潜艇。

与昔日的英国皇家海军类似,印度海军也重视控制非洲南部、阿拉伯半岛周围通往印度洋的海上咽喉要道,以及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海峡。

根据印度海军的说法,控制这些咽喉要道,是进行“讨价还价的有力筹码”。

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印度注重维护与新加坡、阿曼和毛里求斯等小国的安全关系,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

控制沟通印度洋的海上航线,确实为印度赢得了比潜在竞争对手更高的谈判能力,这一点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尤为明显。

中国在喜马拉雅边境地区对印度拥有显著的军事优势,在陆地冲突中,印度可能会面临挫折,但在海上领域,印度拥有巨大的优势。

这些优势使印度能够限制对中国至关重要的印度洋贸易,因此在发生冲突时,印度洋可能成为印度的关键战场,即使它不是主要战场。

印度虽然也有“大国梦”,但是由于近年来一直在多个问题上,与中美这样的大国不断发生摩擦。

万一冲突升级,等待印度的,还不知道是何种结果。印度的“大国梦”实现之日,还遥遥无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印度   不丹   印度洋   尼泊尔   得寸进尺   英国   地位   独立   战略   地区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