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点赞中国科学家新突破|由民主党派成员团队实现




连日来,微信公众号“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网”等,纷纷以“新突破!祝贺我国科学家”为题,点赞我国科研团队在设备新型散热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文章称,华北电力大学科研团队在新型散热机制——薄液膜沸腾研究方面,成功实现了超过2000W/cm²的超高热流密度,刷新国内外目前已知的相关公开纪录。


团结君注意到,这一新突破的主要团队成员包括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冼海珍、杜小泽、陈林等(依新华社报道排序)。其中,冼海珍为台湾台中人,是一名台盟盟员,现任台盟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热传质、电力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此次关于薄液膜沸腾方面的研究为何受到关注?其突破之处又在哪里?


事实上,设备散热机制离我们并不遥远。手机电脑、储能电池等器件设备运行过程中,必然伴随发热现象。特别是当前,在能源电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仪器设备不断追求小型化和集成化,单位面积上元器件随之持续增多,对散热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实现更高效散热,已成为多个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华北电力大学科研团队在调试薄液膜沸腾实验系统。(图自新华社,研究团队成员供图)


薄液膜沸腾,是目前国际上前沿的可实现超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方式——利用冷却液在热源表面形成的超薄液膜持续沸腾,达到高效散热目的。此次华北电力大学在薄液膜沸腾研究方面的突破,刷新记录的同时,有望进一步提升器件设备散热效果。


“一些电子设备运行时,局部发热量可达1000W/cm²以上,显著高于常压下沸水的热流密度,传统的风冷、液冷等方式无法满足散热需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备性能的提升。”冼海珍介绍,“在实验中实现的2000W/cm²热流密度,相当于在1平方米面积上,1万台功率为2千瓦的电热炉同时发热。”


据悉,在该团队取得这一实验突破前,国际上已知的薄液膜沸腾研究的热流密度,难以超过1500W/cm²。团队历经多年研究发现,在恒压供液模式下,用于形成薄液膜的实验样品容易破裂失效,但改为步进增压和连续增压供液后,薄液膜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最终突破2000W/cm²。由此成功揭示出,优化供液方式,可有效提升薄液膜沸腾的最终性能。


“也就是说,要渐进式提高供液压力,而非刚开始运行时就保持最高压力。”陈林透露,该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后,有望更好保障电子设备、锂电池等的安全性能。


另据新华社报道,该成果近日在权威学术期刊《国际传热传质杂志》发表。《国际传热传质杂志》审稿人表示,该成果将薄液膜沸腾的热流密度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对于应对极端散热需求有重要意义。

(以上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主要素材来源于新华社报道和华北电力大学官网)




作者 _ 煌言

本期编辑 _ 许晨星 张翕然

审核 _ 陈晓燕 万李娜

监制 _ 邵宏华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新华社   冷却液   台盟   团队   传质   民主党派   热流   高效   密度   器件   成员   中国科学家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