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偷懒、容易犯困、精力不济, 警惕这个智力杀手带来的学习障碍


传统观念中,大胖小子一直是我们追捧的养育目标之一。但科学研究却表明,肥胖不仅带来大体重,更会伤害孩子的智力和身高,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问题。肥胖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家长需及时敲响警钟。
作者:立正妈妈,国家人社部 高级儿童情商管理指导顾问 中国图书馆学会 儿童阅读推广人。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点击预约,不错过精彩分享

“我以为他只是有点胖而已!”


家有“小胖墩”的昊昊妈妈在面诊完医生以后,才发现,儿子一直以来的犯懒、爱睡觉、学习没劲等毛病,竟然跟肥胖都有关系。


体重超标的昊昊,爱吃也爱睡,而且这个嗜睡已经到了每天前两节课都忍不住一直犯困的状态。不管父母和老师如何批评、纠正,但是昊昊上课提不起劲头,精力不济的情况依旧没有好转。


直到医生一语惊醒梦中人——“昊昊患上了肥胖症,合并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会导致他出气换气不足、缺血血氧,每天上午的打瞌睡,精神气不足,正因为如此。”


这是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陈燕铭接诊的真实病例,并且这类病例近些年越来越常见。


但前来面诊的父母时常后知后觉,她只能不断提醒——


“肥胖带来的不仅仅是体重问题,时间久了,还会影响智力和身高发育。”



研究发现:肥胖容易扼制智力发展


科学家曾以正常体重的儿童与超重20%的儿童做过对比实验,结果证实:超重20%的儿童在操作智商上低于正常体重的儿童。


所谓操作智商,通俗理解就是动手能力的强弱,属于是智力组成的一部分。


肥胖容易导致人的行动变得缓慢,运动力偏弱,精细动作也会相对较差。所以在实验中,这类偏重儿童在图形补充、图形配置、积木设计、物形配置、符合代替等方面的测试中,表现均居下风。



同时,肥胖也会导致记忆力水平的下降。


2006年,科学家对2200多名不同体重指数(BMI)的成年人进行过为期5年的记忆力测试,结果显示:腰围越大、体型越胖的人,认知能力越低。


体重指数(BMI)20及以下的人能回忆起56%的词汇;而体重指数30%及以上的人只能回忆起44%的词汇;并且,在这5年期间,那些一直在变胖的人只能回忆起37.5%的词汇。


除此之外,科学研究还证实,超过正常体重20%的肥胖儿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前者的视、听感觉与接受知识的能力均处于低水平状态。



为什么肥胖会扼制智力的发展?或许我们从大脑的结构中可以找到答案。


众所周知,大脑沟回褶皱越多,智商越高。但肥胖带来的脂肪堆积,会使脑组织中的脑沟回紧贴在一起,减少了褶皱,相对也降低了智商。


而且,肥胖会改变大脑的血液供应,降低血流量,导致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脑细胞是身体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当大脑的脑血流降低,脑皮质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出现稀疏区越多,记忆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受到的影响越大,运动节奏感也会较差。



近些年,因为嗜睡、记忆力减退、学习跟不上、运动反应迟钝等现象去看医生的孩子,很大比例都是由于肥胖带来的脑缺氧等情况,间接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再让我瘦一次》这部儿童肥胖科普视频里的小学生豆豆,有一次在跑步训练中突然眼花晕倒,被妈妈责怪是他走路不小心。当时,医生就曾解释道:“这不能怪孩子,豆豆的身体质量指数远远超标,属于过度肥胖,这样的孩子不运动血压会高,一旦剧烈运动则会眼花头晕。”


前不久上新闻的《4岁小胖墩睡梦中去世:“大胖小子”毁了多少孩子?》,同样是因为肥胖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惨痛的结局是父母干预太晚,悲剧发生时已无力回天。



2017年,由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


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超重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为3.9倍;发生糖尿病风险为2.7倍,发生高甘油三酯的风险为2.6倍,发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的风险为3.2倍,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高达9.5倍。



肥胖不仅影响智力和健康,也影响孩子的身高。肥胖容易使得身体的荷尔蒙分泌出现异常,诱发儿童性早熟而性早熟的一大危害影响身高,让孩子提前终止长个,导致成年后身高偏矮。


而体重和身高问题,在青春期时非常容易受到同伴攻击的一个因素。当来自周边人对自己外形的污名化和恶意中伤,带给孩子的心理创伤,很容易诱发心理问题,造成孩子自卑、孤僻、甚至抑郁。


伦敦国王学院发表在《心理医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12 至 16 岁之间身体质量指数(BMI)较高的儿童,发展出抑郁症状的风险更高。



从前,老一辈口中,小胖墩代表着“福气”,但如今,却可能成为“负担”的代名词。


让孩子远离肥胖不仅是保持外形健美,更是保障大脑和健康运行良好的要素。


10个男孩5个“胖墩”,

警惕逐年攀升的肥胖率


据2017年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数据显示:中国肥胖儿童数量居世界之最。


同年,我国首部《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更是给全民敲响警钟: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到2030年,我国超重肥胖的儿童数将增至5000万人。



但还没等来到2030年,2023年根据我国第四次《全民营养健康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肥胖人数已经达到了5300万人,该人数还在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得不通过就医的方式改善肥胖问题,甚至一度挤满医院。


7-16岁儿童的标准体重(公斤)=年龄*2+8(7-16 岁)。

同样根据公式(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100%算出得数;

超过标准体重20%~30 %,即为轻度肥胖,

超过标准体重40%~50 %为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为重度肥胖。


而世界肥胖联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官网公布的最新版《世界肥胖地图》中显示的数据跟不容乐观,他们预测到了我国儿童的肥胖率在接下来的15年间仍将持续攀升,2030年将达到6200万——


到2035年,我国男性儿童的肥胖率将超过50%,

也就是说有每10个男孩就有5个处于肥胖状态;

女性儿童的肥胖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肥胖率接近40%,

也就是每十个女孩就有4个偏胖



让人难过的是,一项长期的追踪数据告诉我们,超过88%的肥胖儿童在成年以后依旧属于肥胖人群。也就是说肥胖一旦发生,想要出现“大点就瘦了”的逆转非常困难。但这些因肥胖带来的健康危险,却会一直持续到成年期。


因此,世界肥胖联盟的主席特别提醒大家——越早进入肥胖,肥胖时间保持越久,健康风险就越高。



一入胖门深似海,

趁小刹车还来得及


100个胖小孩里面,只有12个会在成年后瘦下来。


因为,儿童时期养成的不良的饮食和生活运动习惯,会深深刻进他们的DNA里,成人后要“逆天改命”不仅困难,还容易反弹。所以控制体重,不能等胖了再说,而是要防范于未然。



学习压力如此大的鸡娃时代,孩子们每日伏案读书、写作业的时间大大多于从前。但长时间的久坐不仅不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也会导致脂肪的堆积。所以,减少静坐时间,定时起身走动非常重要。



动起来!动起来!动起来!重要的事说三遍!


不仅仅是独自运动,最好是能参与多人接触性的运动,增加肢体碰撞,团队协作。户外的团体活动不仅可以燃烧卡路里,强身健体,保护视力,促进身高增长,还能培养孩子的大动作能力、协作能力,释放压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肥胖的孩子饮食上都有共性:爱吃甜食、喜爱高油高热量食物、不按时吃饭,嘴巴闲不住。


幼儿期是培养和塑造孩子健康饮食习惯的关键期,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往往会伴随一生,所以不仅要“迈开腿”培养好的运动习惯,更要“管住嘴”,控制饮食,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合理的饮食结构:糖盐油10%、鱼肉蛋奶20%、水果蔬菜30%、面食米饭40%(该数据仅供参考)。摄入的食物控制住了,体重才不会蹭蹭蹭地长。



从某种角度来说,钙质是脂肪的克星。因为当人体缺钙时会分泌一种叫做钙三醇的激素,它会刺激脂肪的生成,导致体重增加。反之,钙质会和肠道中的脂肪结合,从而减少脂肪的吸收。


因此适当的补钙,不光促进长高,还能减少肥胖情况。



但如果已经是“小胖墩”的孩子,怎么办?抓住减肥关键期!13岁前,争取减重成功!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研究表示:


通过长达38年的队列研究,首次发现,将孩子的体重控制到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的临界点年龄是:13岁。


7岁就胖起来的小胖墩,如果能在13岁时成功减肥,那么30—60岁的Ⅱ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与正常人无异;


如果拖到17岁才瘦下来,发病风险就会上升47%,但也远远低于一直胖下去。



所以研究团队指出,13岁相当于一个分水岭,能在13岁之前减肥成功,长大后罹患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正常人无异,而13岁之后仍是持续肥胖,则各种风险较正常人都较高。


肥胖并不是小事,是关乎孩子一生的大事!


由小见大,这个词放在体重这事上还是非常恰当的。小时胖胖,大很难瘦。


不希望小胖墩以后变成大胖墩,那么及时减重,迫在眉睫。毕竟现在减个10斤,比长大后减50斤,容易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智力   不济   肥胖   脂肪   体重   杀手   障碍   身高   精力   风险   发生   儿童   孩子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