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石家庄一带十大古县城,井陉灵寿行唐占三个,剩下看有你们吗

#精品长文创作季#​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2244年前,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全国实行郡县制。那石家庄一带又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呢?

原来秦统一后,在全国设立了46个郡,而在石家庄一带设立的是恒山郡。那为什么叫恒山郡,又下辖哪些县呢?


恒山郡

恒山

飞狐陉是连接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的重要通道。雁门关是古代塞北少数民族入侵内地的必经之路。恒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恒山一说位于山西大同市浑源县恒山南路。一说在河北阜平与唐县交界处的大茂山,称之为曲阳恒山

大茂山

恒山郡就在其以南,包括曲阳恒山以南,鄗邑(柏乡固城店)以北,上艾县(山西平定县北)以东,钜鹿以西,方圆500里。基本和战国中山疆域相合。

秦朝恒山郡政区图

前208年,“立张耳为常山王”前205年,“汉乃以苍为常山守”。

秦帝国《剑桥中国秦汉史》

更有岳麓书院秦简简文

罪人?当戍请(清)河、河间、恒山者,尽遣戍□□地。清河、河间当戍者,各戍…

能拥有数万兵卒,而且张耳做的是“”,以及秦简中三郡并举,这就说明恒山郡此前必有无疑。另外,《秦封泥印考》有“恒山侯丞”也证明确实有恒山郡

秦封泥

郡治就在东垣。今天石家庄东古城一带。

恒山郡辖县

出现在史籍中的有十余个。分别是东垣、九门、石邑、井陉、南行唐、棘蒲、灵寿、苦陉、曲阳和宋子

我们就先从东垣说起吧。

东垣

战国中山时期,东垣就已经有城邑。前305年,赵武灵王攻中山。中山献四城求和,其中就有东垣。秦灭赵,设置恒山郡,东垣县,东垣就成为县治、郡治。

秦末张耳为恒山王,汉初张苍为恒山郡守,治所在东垣。在韩信消灭了赵氏残余后,公元前204年汉高祖刘邦把恒山郡治迁到了元氏。前197年,刘邦亲率大军赴东垣,平定赵利叛乱,使石家庄一带形势得到稳定。他改名为真定,意为“真正安定”

公元前179年,为避汉文帝刘恒名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简称“常山”。

东垣遗址公园

前113年,汉武帝封刘平为真定王,都城东垣。辖真定绵蔓(今鹿泉市北故城)、藁城肥垒四县。

东汉时真定王刘杨谋反,被大将耿纯平定。废真定国,改属常山郡,郡治元氏。

东垣在汉朝后名真定

三国曹魏时,常山郡治又从元氏迁到真定,即东垣。此后经过两晋时期的扩建,它成为了河北中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魏道武帝398年常山郡治迁到了安乐垒,也就是今正定。此后安乐垒地位不断提升。除北齐一度迁回东垣外,东垣辉煌不再,后来就连县治也到了安乐垒 (即正定),东垣最终沦为村庄。

东垣古城遗址

后来到了1956年,第一次文物普查,发现了东垣古城遗址。位置就在东、西古城村。此后,不断有出土文物。1963年发现西汉文帝时的钱范、泥碗、陶马和大批燕赵刀币。在东古城村东挖出了汉魏时期的瓦当等建筑构件。

真定故城出土建筑构件

2011年,2012年发现城垣、护城壕、窑址、水井等遗迹222处,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保。

2008年文保碑

九门

九门位于河北省藁城市西北15公里九门乡九门村。紧邻滹沱河北岸。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城邑。为中山国所属。后来归属赵国。赵惠文王时期,蔺相如为加强防卫,抵御齐国进攻,建九门大城。

九门古镇

据说蔺相如为防止城外河水进城,他在北、西、南三座城门外建了三座坡度很小的暗山。然后又在东门建了一座小门,用于城内水外泄。冲刷久了,就形成沟,这就是现在的深街的由来。

深街

蔺相如在此还发行过三孔布币,反映这里经济的繁荣。后来秦灭赵,这里成为九门县治。汉承秦制,这里与藁城(藁城丘头)、肥垒并称为县城。

此后九门做为县、县城一直延续。一直到隋617年,李渊入长安,设九门郡。618年窦建德控制河北。改九门郡为观州。改钜鹿郡为廉州(藁城市)。622年又废观州,归属恒州。

千年古都 九门

756年,九门经历了一次大战乱,一场浩劫。第一仗,正月李光弼在九门县南逢壁,袭击叛军。叛军大败。史思明率军固守九门藁城。

第二仗,四月中旬,史思明固守九门,郭子仪李光弼率十万蕃汉士兵进攻,最终大胜。第三仗,六月,唐军被安禄山大败,玄宗西逃。郭子仪李光弼不得不放弃河北。史思明扫荡诸郡县。在九门残杀数千人。

九门壁画

唐朝末期,成德军王氏集团割据河北,同时又出现朱温和李克用两大势力。885年,成德军与李克用军队在九门大战,最终成德军大败。

到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取消了九门县建制并入藁城,此后这座越历1200多年的古城,就逐渐冷落下来。

石邑

石邑位于鹿泉封龙山北边的南故邑村西北。

石邑的历史从春秋就开始了。鲜虞控制滹沱河沿岸地区,而晋国就在石家庄南部建立了石邑、棘蒲、柏人等城。

《韩非子》说,“董安于为赵上地守,行石邑山中。”大讲治理石邑方略。说明石邑属上地郡,石邑春秋时期已有。

《韩非子》

战国时,中山国所属城邑也有石邑。

《史记》也记载,(前305年)赵武灵王攻中山,取鄗、封龙、石邑、东垣

秦灭赵,置石邑县。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前208年,李良进兵石邑城。控制石邑到井陉一带。后刘邦建汉,承秦制,石邑仍为县。此后石邑一直为县城,到隋初,迁石邑县治于万夏(今石家庄振头)。从此这座古城逐渐衰落。

井陉

在战国时期,就有井陉寨,为中山国所属。中山国还在井陉铸造过“五陉”货币,《战国策》中有“绝五陉”的记载。

中山国疆域

前233年,前232年,前230秦军三次攻赵,都是兵出井陉口,结果都被李牧大败。前229年,秦集结最精锐的军队第四次进攻井陉,李牧及副将司马尚率师固守,沿山筑垒,又一次力克秦军。

最终,秦使用反间计,赵王迁杀了李牧。秦才成功突破井陉防线,灭了赵国。

井陉绵河

秦灭赵后,设立井陉县,属恒山郡。县治就在今井陉矿区北边的天户村。

井陉天户村

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天户已经拆迁,一片狼籍。它的南面就是矿区。不过,幸运的是这里残破的建筑还有明清风格。尤其是这座庙里,居然还有一座国保,唐代陀罗尼经幢

天户村地名牌

井陉白石岭还有秦皇古道。经鹿泉土门关、头泉进入井陉,从山谷而上,过白石岭,到微水。秦始皇病逝,就是经井陉西归的。

白石岭遗址

其实在白石岭,还有一座陈馀祠韩信庙。历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战就是在这里展开的。

日本《大唐风土记》《背水一战图》

前204年,韩信张耳统兵数万,东下井陉,与赵王歇、陈馀在此决战。赵军就驻扎在土门关到白皮关一线。最终韩信以少胜多,大胜赵军。

微水现存的《韩信背水阵碑》

天户村从秦朝始为县治,除了北齐时,石邑并入井陉,县治移到鹿泉南故邑之外,一直在天户。

到了隋初文帝时,石家庄范围有三州,恒州、赵州和定州。后来又分赵州置廉州栾州,分恒州置井州。州治天户。不过到炀帝时井州废掉,仍为县。

唐朝末年,河北成德军对抗朝廷。821年易州节度使柳公济在白石岭大败成德军,杀千余人。

五代十国时期,951年,北汉出兵井陉关,进逼平山,被后周镇州守军击退。

天长古镇

到了宋代,1075年,井陉县城从汉唐以来的天户村移到了控制绵曼河谷地的天长镇。使之成为了军事政治中心。属威州。而天户也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不过战争没有结束。1126年,金军攻宋。5月种师中率兵由正定出井陉,救援太原,英勇奋战,最后壮烈殉国。

9月,金兵南下攻宋,金将宗望直逼井陉。镇守井陉的种师闵加固城防,率军埋伏山谷两侧,金兵死伤惨重。后来金军反攻,种师闵被擒杀,古城沦陷。

天长古镇大石桥

天长古镇现存有明朝城墙,为洪武九年建。以土为主,夯土城墙。北高南低,俗称簸箕城。1569年为防水患,改成内土外石。除城墙外,还有孔庙、城隍庙,王家大院、皆山书院,观音阁等古迹。

大石桥狮子

古镇东边大石桥又名逸仙桥,是乾隆年间建筑。狮子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形象生动,还是省保。

大石桥文保碑

天长镇村北边还有一个显圣寺,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1014年,工部尚书参知政事丁渭、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向敏中和丞相王旦共同签发《敕赐庆成院额牒》,赐井陉县天威军古迹天宫院为庆成院。井陉县尉及县令进行大修并刻碑。

显圣寺

南行唐

南行唐是战国中山所属的一个城邑,位于今天行唐县行唐镇东北。

行唐故郡遗址 二号车马坑

《行唐县志》记载:行唐原名“南行唐”,是“唐(尧)南行”的倒装,传说唐尧从北边领地“唐”出发去平阳即位,南行经此地,北魏去“南”字为行唐,成为行唐县名。

在战国,赵惠文时期,赵国在这里筑城。《史记》载,(赵惠文王)八年,(前291年),城南行唐。后人还在此发现了两种三孔布币,背文分别是“两”和“十二朱·一”

后来,秦灭赵,在这里置南行唐县。在今行唐镇北。后世汉朝,三国没有什么变化。北魏时期,《魏书·地形志》载

太和十四年(490年)置唐郡,二十一年罢郡立(县),熙平中移犊乾城,治唐城。即今龙州镇。

磁河

行唐和灵寿之间有一条磁河。隋开皇六年,即586年,分行唐西置滋阳县。就是以位于滋水之阳而得名。只不过武德四年(621年)又被废而归行唐。但历史总有自己的印迹。

1988年秋,上滋阳村民就发现了一块墓砖,刻有“大业元年正月廿日恒山郡滋阳县乡长德里奴卅”,告诉我们滋阳县曾经存在过。

到了大历三年,即768年,行唐置汦州。下辖灵寿和曲阳。六年之后又废。

棘蒲、宋子

棘蒲就是赵县。从石家庄往东南沿着石栾大街一直走,过了栾城再顺着308国道走就是赵县了。

棘蒲其实早就春秋时期就有了。是晋国建立起来的。后来,被鲜虞占领。《左传》记载:鲁国之“师及齐师、卫孔幸、鲜虞人伐晋,取棘蒲”。棘蒲就是现在的赵州镇。

战国时,中山国占领了棘蒲东北的宋子。后来,宋子又成为赵国的属地。赵国曾在这里发行过背文为“十二朱”的三孔布币。《史记》中记载前251年伐赵,“燕军至宋子”。

宋子城遗址

秦灭赵后,建立棘蒲县,其位置就在今赵县城西。

西汉时,赵县曾有宋子县和平棘县,平棘就是赵县固城。后来都成为侯国。宋子封的是许瘛,平棘封的是林挚。赵县东北宋子故城以西,以各子村为中心汉墓群,多属西汉,也有东汉遗物。

赵县各子墓

另外,还有封斯侯国(在封斯村)。敬武县,在东范庄。到了东汉,就只保留了一个平棘县

西汉常山郡及周边政区图

三国时期,曹魏将栾城并入平棘县。

北魏时期,这里行政区划做出重大调整。宋子县并入平棘。平棘也赵郡治所从原来的房子移到平棘。平棘也由原来的固城移到今赵县城。这是赵郡成为石家庄东南部政治中心的开始。

隋文帝时,设栾州,代替赵郡。州治平棘,辖宋子等六县。炀帝时沿袭。隋末辖区有所扩大。618年称赵州,唐沿袭。

1119年,升赵州为庆源府。领平棘、宁晋等七县。到北宋末,石家庄一带分三府两州。

北宋河北西路真定府周边

1129年,金改庆源府为赵州,1151年改为沃州。州治在平棘。

元朝时,仍称赵州,辖七县。明朝的赵州降为县。清代的赵州还管辖高邑县

赵州是一座历史名城。文物古迹众多。比如赵州桥,建于隋朝,由李春设计建造,后由宋哲宗赐名安济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

柏林禅寺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是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柏林禅寺

赵州陀罗尼经幢始建于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因幢体刻有陀罗尼经而得名,是中国最高的一座石经幢。被誉为“华夏第一经幢”。

赵州陀罗尼经幢

大观圣作之碑,建于北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为宋徽宗赵佶撰文,由书学博士李时雍模仿宋徽宗”瘦金体”摹写,极为珍贵。

大观圣作之碑

灵寿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

——《史记》

早在春秋时期,灵寿古城就是鲜虞人的定居地了。中山桓公时期,成为了中山国的都城,地点是河北平山三汲乡东南。

中山王墓博物馆

城址内发现大量夯土建筑遗迹,多达11处。其中有官营手工作坊区,也有居住区。黄山被圈在城内北端中心。

前296年赵灭中山,灵寿陷落,城被毁。接下来秦灭赵,置灵寿县,县治位于灵寿县西北故城村。汉承秦制,置灵寿县,依然在故城

故城中山

此后灵寿县治一直未改。直到北宋,降为镇,归行唐管辖。金代重新为县。后到清一直如此。

说起灵寿的名人,那得看北宋。一是开国大将曹彬。为官清廉,能征善战,为北宋统一立下战功,后为雍熙北伐的东路军主帅。

曹彬

二是曹皇后。宋仁宗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处事果断。仁宗死后,英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垂帘听政。宫内朝廷,肃然有序。后神宗即位,有乌台诗案。在她的劝说下,苏轼得以出狱。她说,仁宗时,苏轼得中,皇帝说,“我为子孙得两个宰相。”

苦陉

战国时期就有苦陉。中山国所属的几十座城邑中就包括苦陉。位于现今定州市的邢邑镇

邢邑镇今貌 网络图片

苦陉后来属赵国。《史记》上说

陈余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

秦灭赵后,置苦陉县。县治仍在邢邑。

《元和郡县图志》

西汉时,苦陉仍为县城,为汉高祖恒山郡二十五城之一。

恒山二十五城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这是改名最频繁的一个地方。据说战国时期,魏国李克也就是李悝治理中山,苦陉的地方官上报中央的赋税很高,李悝就说,苦陉是个穷地方,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收入。这不是搜刮老百姓吗?于是就免了他的官。

汉代它隶属于中山国。东汉章帝时改名为汉昌。魏文帝曹丕改名为魏昌。北齐时撤销县制。隋开皇十六年即596年设隋昌县,属定州。唐高祖武德四年改名唐昌。天宝元年即742年改为现名,邢邑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在邢邑西南十九里,还有一处廉颇墓,向朋友打听,居然现在还有,也是真有历史了。

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燕大将慕容恪打败冉魏皇帝冉闵,就是在这里。

曲阳

曲阳在战国时期曾为中山国所属城邑,在今曲阳县西。后属赵国,秦灭赵后,设曲阳县。西汉时期,为与下曲阳(今晋州)区别,改为上曲阳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即446年,上曲阳县并入新市县(即今正定县新城铺),称新市县。北魏景明元年即500年,恢复上曲阳县,并移治到今河北曲阳县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即556年, 去“上”字称曲阳县至今。

北岳庙 网络图片



小结

石家庄一带的十大古县城说完了。它们的故事曲曲折折,它们的风景美不胜收。我们曾在冬日暖阳中踏雪而行,看东垣,却为寻那一段古城墙戴月而归;

也曾到九门古镇,在滹沱河边看广阔冰河,遥想唐朝古战场;我们还曾到驱车260里穿山越岭,一路颠簸到井陉,寻秦皇古道,赏天长古镇;

我们还曾去古赵县,宋子城,雨中与陀罗尼经幢、大观圣作碑做近距离又穿越时空的对话。…

太多了!太美了!石家庄一带的古城,那些风景,那些故事。值得我们去关注!


参考文献:

1.《史记》

2.《石家庄通史》

3.《剑桥中国秦汉史》

4.《从出土文献看秦时赵郡与恒山郡的变迁》

5.《秦史集》

6.《行唐县志》

7.《魏书·地形志》

8.《左传》

9.《元和郡县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井陉   灵寿   行唐   石家庄   赵县   曲阳   常山   恒山   山国   秦朝   中山   县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