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特别国债来了!中国也要搞“赤字货币化”?对普通人有何影响

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上,最劲爆的消息,莫过于国家准备发行1万亿特别国债。

而且不只是今年要发,是未来数年都要发。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也终于要和美国、日本一样,走向“赤字货币化”的道路?

虽然名义上,特别国债不计入赤字。但是都叫“国债”了,实际上这就是这就是一种“创造赤字”的方式。

考虑进特别国债之后,今年政府赤字率将上升至3.8%,和2023年基本持平。

更长期来看,自金融危机结束以来,中国的赤字率是连年攀升。

同时在央行的降息操作下,中国国债利率也随之不断降低。

今天,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水平,已经来到了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仅有2.3%不到。

如此低的利率水平,再加上如此高的赤字扩张速度。我们,似乎也要学着美国、日本,走上一条名为“赤字货币化”的道路。

而这条路,又会对普通人,带来哪些影响呢?


一、赤字扩张的背后深意

中国的赤字扩张,不是从近两年才开始的。

金融危机之后,为了托举经济增长,地方政府逐渐摸索出了两条创作赤字的道路。

第一条路,名为“土地财政-房地产”

第二条路,名为“地方债-基建”

这两条路,分别对应着两个十万亿级别的庞大产业,本质上都是通过“今天花明天的钱”,来完成经济增长目标。

但是,其负面作用也很明显,那就是房价上涨、基建过度,同时地方政府债务高企。

今天,如果我们去看杠杆率数据,就会发现中国政府的杠杆率似乎并不高。

2023年,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只有56%,中央政府的杠杆率更是低至24%。

但是另一边,168%的企业杠杆率,却冠绝全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企、城投企业,在代替地方政府欠着债。

显然,这种发展模式存在问题,最终造成了今天房地产、地方债务问题凸显。

现在各地基建项目“猛踩刹车”,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遭遇很大挑战。

但是在另一面,我们又不能单纯为了“控制债务”,就不要发展——毕竟后者关系着就业、关系着社会稳定。

于是,作为折中方法,特别国债横空出世。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特别国债,“特别”在哪里呢,和传统的政府债务有什么不同?

首先,这一轮特别国债期限非常长,普通国债期限一般在10年以下,而这轮特别国债期限在30-50年。

其次,这轮特别国债的投资方向,和普通国债还不一样。

普通国债、包括地方债等,很多都是投向“铁公机”——即铁路、公路、机场等盈利性很强的领域。

而这一次的特别国债,侧重点则在于支持国家战略安全和民生工程。包含:

①粮食安全;②能源安全;③产业链安全;④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房;⑤生态环境保护;⑥交通物流重大基础设施;⑦文、教、卫等社会事业;⑧其他国家重大工程,等8个方向。

其中的很多投资项目,要么投资回报非常低、公益性很强,要么是投资了之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本。

说白了,这就是个“纯花钱”的项目,国家没期望着能短期内收回投资。

而这两个特点,就构成了“赤字货币化”最底层的定义。

经济学上,“赤字货币化”的定义是,一国央行通过印钞的方式,来为政府提供融资。

为什么政府必须向央行借钱,而不能向金融市场借钱呢?

这其中的区别在于,如果政府借钱是用来投资的、能回本,那么它就有能力,以高利息向市场借钱。

但是,如果政府借钱是用来消费的、是公益性支出,回不了本,那么它只能通过央行“免费印钞”来融资。

刚才我们讲到了,本轮特别国债中的多数项目,本质上是政府借钱“消费”、而非“投资”,

虽然目前,中国央行还不能直接购买国债,但实质上,这就是一种类似于“赤字货币化”的操作。


二、“赤字货币化”,是好是坏?

听到“赤字货币化”这几个字,很多人可能很警惕,觉得这是一种不好的东西,会加剧我们国家的债务负担。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如此操作了。

例如,1998年至2002年,当时受东南亚金融危机、洪涝灾害和国企“三角债”的影响,中国经济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的困顿期。

彼时,我们推出过连续数年的“长期建设国债”,共8000亿元,并借机上马了一批类似于“南水北调”的重大项目。

这些项目当初也是“不计回报”。

2002年,南水北调正式开工

但是回过头来看,由于此后中国加入WTO,出口经济开始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增加,这些项目最终并未加重我们的债务负担。

不仅如此,这些项目还为缓解“大下岗时期”的社会痛苦,帮助中国经济走出困顿期,立下了汗马功劳。

再向前回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美国也曾经搞过“赤字货币化”。美国国债以低于1%的利率发行,用于建设大型基础设施,缓解就业压力。

在当时,美国国内也有不少声音,抨击罗斯福政府的新政,认为加剧了美国债务负担。

但是回过头来看,这些措施很好的缓解了社会压力,避免了法西斯思想在美国的抬头。

等到二战结束、美国经济恢复增长之后,30年代的债务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所以上面这些例子告诉我们,“赤字货币化”并不是洪水猛兽。

在经济转型期,“赤字货币化”是一剂非常好“止痛药”,可以缓解转型痛苦。

相比之下,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经济本身彻底丧失了动力,没有复苏的可能。但是为了“止痛”,强行上“麻醉药”,最终形成了“药物依赖”。

今天的日本,就是典型的例子。

进入新世纪之后,日本的半导体、家电、汽车等产业,相继受到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的围攻。

在经济看不到明确复苏前景的情况下,日本政府为了选票,还强行扩张赤字,以至于形成了“赤字依赖”,最终造成了今天的“日债危机”。

而现在的中国,显然要比日本好得多。

近两年,我们在新能源、IT、半导体、汽车、“一带一路”建设等领域的进步,都是看得见的,只不过这些产业还不足以成长到,替代庞大的房地产、基建产业。

所以在这个过渡期中,推出一批特别国债,促进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暂时缓解就业压力,是非常合适的。

未来几年,随着上万亿特别国债的落地,我们将会看到中国经济的加速复苏。

前面提到的8个特别国债支出领域,将会直接受益。相关领域内的机会,非常值得关注。


三、“赤字货币化”,真正的危害

但是另一方面,很多人可能也会担忧,政府在经济体中的角色过于庞大,以至于滋生腐败问题、降低财政效率、加剧贫富差距。

刚才我们讲到了,“赤字货币化”时期,经济要增长主要靠政府消费。

那政府订单给谁、投向哪些产业,显然就能够造就一批富豪阶层,形成权力寻租的空间。

一旦资本和权力结合,干预了政府决策,财政资金就不会惠及最底层的民众,反而只会流入了既得利益者的腰包,加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过去几年,基建繁荣的时候,看看地方上有多少土石方老板、建筑包工头,靠着政府项目而暴富就知道了。

今天,这批人都成了检察机关重点的“关照”对象。

参照国外,日本、美国在这方面,做的也不好。

例如今天,虽然我们能看到日本政府,似乎在努力刺激经济,推动日本股市创下历史记录。

可是,只有日本财阀和巴菲特这样的外资,才在日股赚的盆满钵满。

与此同时,日本普通民众过去10年的实际工资收入,却是负增长。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现任首相岸田文雄,一边为财阀企业减税的同时、一边还在向普通民众加税,被日民众戏称为“加税眼镜男”。

最终,日本普通家庭的生活水平,在所谓的“经济刺激”过程中,不断下降,恩格尔系数上升到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接近。

这就是日本政策被资本绑架,没有惠及到普通民众的结果。

美国也是一样。

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也搞了十余年的“刺激政策”。又是QE、又是各项经济刺激法案。结果印出来的美元,都进了华尔街和跨国

企业的腰包,把美国贫富差距搞的越来越大。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收入前五分之一家庭的平均收入,是后五分之一家庭的10.3倍,到2020年上升至17.4倍。

2021年,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财富总和达46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底层90%美国人的财富总和。

贫富差距拉大,直接导致美国的意识形态极度割裂,最终演化为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激烈党争”和种种“政治闹剧”。

所以参考美日案例,相比于“加重债务负担”这种远期问题。政府在创造赤字过程中的“腐败问题”,才更加急迫,更需要立刻解决。

老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果政策不能惠及底层老百姓,那这种所谓的“刺激措施”,有、还不如没有。


四、国家动作已经开始

幸运的是,在过去几年反腐工作中,我们的监管部门已经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管理经验,并且落实到了这一次的特别国债工作中。

其中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

前端,回收审批权力。

传统上,政府项目的审批权多在省一级,例如专项债的审批权力,就在省发改、财政部门。

但是这一次,所有涉及特别国债的项目,都要报送中央部门审批。

就这能够从源头上,最大程度杜绝腐败分子包装政府项目、诱导财政支出,掏空国家财政资金的可能。

同时在执行层面,高压反腐。

近两年,中纪委联合财政部、审计署,对涉及政府项目的地方单位、国有企业、城投平台,进行了史上最严格审查。

2023年,我们刚刚看到中纪委的通报落马人数,创下历史记录。

只有如此“高压反腐”,才能保障财政资金用到实处,落进老百姓的腰包。

而第三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就是堵住游资、走资,资本外流的通道。

政府承担债务、创造赤字,不单只是为了花钱。更是想要通过花一笔钱,撬动整个实体经济。

谁赚到了政府的钱,谁就应该负责投资,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先富带动后富。

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资本家在政府项目赚到了钱之后,就想着把资金转移去国外,白白收割经济蛋糕。

对于这种人,我们就要锁死它资本外流的渠道,让财政的钱留在经济内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所以最后来看,“赤字货币化”真的可怕么?

并不可怕。

赤字用好了,中国的经济转型将会更加顺利。所谓的“转型阵痛”,落到普通人的头上,会更少。

但是我们也需要警惕,在财政资金的运转过程中,腐败、寻租总会如影随形。

如果不能严加防范,造成了社会不公,危害将是无穷的——这才是我们今天的真正挑战。

~全文完~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欢迎关注我,转发、收藏并随手点个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赤字   国债   中国   杠杆   日本   美国   债务   普通人   项目   政府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