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大开国名将

第十位:沐英

元朝末年,战士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沐英和母亲为躲避兵乱四处逃难,然而没过多久,母亲就死在了逃难的路上,此后沐英便开始了独自的流浪生涯。

这年八岁的沐英流浪到安徽亳州,并被农民义军将领朱元璋发现,收为义子,此后朱元璋便将沐英带在身边,不仅教他读书认字,还教他行兵打仗的本领,于是自1356年起,12岁的沐英就开始跟随朱元璋一路攻伐征战,18岁时,他被授予帐前都尉一职参与守镇江,在军事方面开始独当一面。

1376年,沐英以副帅之职跟随邓愈征讨吐蕃,明朝开国沐英因军功显著,被封为西平侯,并赐予丹书铁券。

1381年,沐英与傅友德、蓝玉一同率兵30万出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便留滇镇守,成为一地藩王,他在镇守滇南的十年时间里,大兴屯田,劝课农桑,为中原文化的传播以及边疆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九位:汤和

汤和自幼父母双亡,被养育在姨母家,这也养成了他谨慎沉敏的性格。

1352年,元末时期,社会民不聊生,于是汤和为了改变现状,他带领十多个壮士参加了以郭子兴为首的红巾军,也为汤和作战骁勇善战,成为了军队中的小头领,不久后同村的小伙伴朱元璋也加入其中,汤和在义军中不仅作战勇猛,还善于谋略,在跟随朱元璋渡长江、战集庆、取镇江的诸多战役中屡破元军,功勋卓著的他也被升任为统军元帅。

1357年,他镇守在常州,并且多次击败进犯的张士诚部。

1367年,他被任命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不久后他又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了占据延平的陈友定,随即又跟随徐达率军征进山西、甘肃、宁夏等地,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八位: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元璋起兵后,他的长嫂带着儿子来投奔的,这个孩子就是朱文正,之后朱元璋就把朱文正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养,并教他认字打仗,朱文正在战场上十分勇猛善战,跟随朱元璋打仗后就一路屡立战功。

他也在1361年被朱元璋任命为大都督,掌控军队事宜,1363年4月,陈友谅趁朱元璋出兵救援寿县兵力空虚之时,发兵60万围攻洪都,朱文正顽强坚守,沉着应战,他亲率大军坚守洪都85天,大量消耗了陈军的有生力量,为朱元璋进行反攻赢得了时间。

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守城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军事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对元末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七位:邓愈

邓愈原名邓有德,他天生魁梧,且勇武过人,其父是乡里的团练,率领人马保境安民,邓愈深受其父影响,自小就怀有平定天下的志向,元末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黑暗统治。

1353年,其父兄接连去世,此时仅16岁的邓愈继掌兵权,亲率人马抗元,因为他在战场上的骁勇,使得所有人都敬佩于他。

1355年,他率领部下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得朱元璋重用,并被任命为管军总管,之后他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太平、集庆直取镇江,屡立战功的他也被升为广兴翼元帅,随后又转战浙西,接连大败元军,邓愈为人简重缜密,智勇兼备,他一生为明朝开疆数千里,功勋战绩都十分显著。


第六位: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幼年时因为灾乱而跟随父亲四次逃亡,直到1352年才终于找到朱元璋投靠于他,随后朱元璋就将李文忠收为养子。

1357年,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清军随军支援池州,此时的他年仅19岁,第一次作战的他十分勇猛,不仅击败了赵普胜的兵,还攻下了青阳、时埭、太平、旌德四个县,骁勇善战的他也成为了诸将之首。

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经常派他监军,跟随将领出征,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又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的他也被封为曹国公。


第五位:冯胜

冯胜自幼就非常喜欢读书,也因此他通晓兵法,元末时期,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为了自保冯胜和兄长冯国用筑寨自保,不久后朱元璋带领起义队伍一路打至秒山,冯胜见状就和冯国用一同归附于他,两人也十分受朱元璋重用,随后两兄弟一同带兵征讨四方,对明朝的建立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1372年,朱元璋派徐达、李文忠和冯胜三路征讨王保保,然而此战徐达和李文忠都没有获胜,唯有冯胜斩获颇丰。

1387年,冯胜担任大将军,带领傅友德和蓝玉等人远征辽东,并降伏纳哈出,肃清了元朝在辽东地区的残余势力,但他最终还是因为遭到太祖的猜忌而去世。


第四位:傅友德

傅友德是元末农民起义将领,最早追随刘福通起兵反援,后来又先后跟随了明玉珍、陈友谅,至1361年,他才归附朱元璋,此后他就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傅友德轻舟直挫陈友谅前锋,身体多处受伤他却越战越勇,并与诸将领在泾江口拦截敌船,致使陈友谅中箭身亡,之后他又出征武昌,攻克安陆等地重创张士诚部,明王朝建立后,傅友德率军继续南征北战。

1368年,他率军取德州、功沧州,下保定、克太原,其间还转战在大同一带,为明朝的统一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三位:蓝玉

蓝玉本人有胆有谋,骁勇善战,自参军上战场后就屡立战功。

1378年,蓝玉和沐英一起出兵征讨西藩的叛乱势力,大胜班师回朝后,蓝玉就被封为永昌侯。

1387年,蓝玉被明太祖拜为征虏大将军,被征纳哈出,并于次年在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班师回朝后,他也被晋升为凉国公,经此一战蓝玉名震天下,蓝玉是名将常遇春的妻弟,而常玉春又是太子朱标的岳父,蓝玉作为太子妃的舅父,自然要维护太子的储君之位。

朱元璋称帝后,就给太子朱标组建了一支当时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作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的预备部队,然而太子却不幸因病去世,为了稳固年幼皇孙的根基,明太祖在不久后,将太子朱标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用借口屠戮干净,蓝玉最后也只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


第二位:常遇春

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家,青年时因不甘心一直在田间做事而习练武术,后因贫困勤工求学,常遇春归附朱元璋后,就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他在大战九华山和西征陈友谅等战役中都有着卓著的贡献,因他自己说可以一人打十万人而横行天下,军中也将其称作"常十万"。

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他敢于直言且为朱元璋效命疆场,最终尽瘁而重终,因此朱元璋对常遇春十分器重,一开始常遇春仅仅是一位有勇无谋的将领,于是朱元璋经常用关羽和吕蒙的故事告诫常遇春"杀敌要多用智谋"。

经过多年的征战,常遇春也领悟到了其中道理,他也成为了大明开国的智勇双全的将领,为明朝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第一位:徐达

徐达是淮西二十四将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同时征服过四大古都的名将。

作为和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众多将领中的一个,徐达有着自身特殊的军事才能,出身农家的他在元朝末年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此后他开始跟着朱元璋征战四方。

1363年,徐达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就被任命为左相国。

1365年,他又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消灭了张士诚,不久后徐达出任征虏大将军,和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

三年后,即1368年攻入大都,彻底推翻元朝的统治,此后徐达连年出兵打击元廷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等职位。

徐达不仅为人谨慎,且善于治军,身经百战戎马一生的他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为明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明朝   鄱阳湖   辽东   镇江   骁勇善战   战功   元朝   功勋   将领   名将   太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