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当年“闯关东”,为何宁愿去严寒的东北,也不去富饶的南方

文|亓钦

文章由亓钦头条首发


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中原大地和关外,关外即是关东。

中国人总对故土有着独特的情结,不愿外出,不愿离家太远。然而在清民时期,却有无数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背井离乡,涌出关外打拼,形成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人口大迁移。

人人都知道关东天寒地冻,现代人在冬天去东北都要考虑很久,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依旧选择前往寒冷的东北,而不是更加富饶温暖的南方呢?

说起闯关东,很多人就会想起那部叫做《闯关东》的电视剧。广义上来讲,闯关东就是单纯地指关内的人出关谋生。

但在狭义中的“闯关东”大事件里,却有上千万人涌入关外,甚至持续往关外输入人口。短短几百年时间,整个东北地区的人数从三百万增长到三千万。

从同治到民国期间,大量的人口向东北迁移,其中大部分人都来自东北,目的地多为大连和丹东,其他省份的则是多数迁往辽宁西部和北部。

过去的生活条件不比现在,天寒地冻的,没有人喜欢住在北方。在中国历史上,极南的湿瘴之地、极北的寒苦之地和极西的偏远之地都是用来流放犯人的,但凡有一口饭吃,人们都不愿意来到这里“讨苦头”。

早在乾隆时期,中国的人口数量就已经突破了3亿,但这三亿人中,大部分都是贫苦的农民,国家大部分土地资源和财富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甚至还因“皇命”,很多地方不允许百姓踏足。

康乾盛世以后,整个清王朝越发腐败无能。地方灾害频发,社会动荡不安,可他们只想着中饱私囊,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土匪横行。

在这样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中国诞生了三支迁移队伍:山西、陕西、河北“走西口”,闽南、潮汕、客家人“下南洋”,山东、直隶“闯关东”。

中国人最具乡土情结,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没有人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抛弃所有重新开始。

自清军入关,将首都迁到北京,康熙帝为了维护东北地区固有的风俗习惯和八旗生计,禁止关内向外迁徙,同时还为了保护“龙兴之地”,将长白山封禁两百余年。

清廷统治中原王朝时,他们就对明朝的灭亡有着清醒的认知,而选择断绝关内外往来,其实也是为了给自己的族人留下一条退路。

关外虽然寒冷,但他们早已习惯,且这片地方资源丰富,人口密度不大,自然就能成为他们天然的大本营。

并且清廷和沙俄一直纷争不断,将这片地区留给自己人守护,也能极大程度上避免明朝遗民和敌人相互勾结,为难清廷。

19世纪中期,黄河下游水患频发,再加上1877到1878的大旱,产不出粮食,使得关内遭遇了一场特大饥荒,无数人四处流亡,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偷偷溜出关外谋生。

早期满人大量入关,导致关外人口稀少。19世纪末,沙俄入侵东北,无奈之下,清王朝大开城门,解除了禁令。

为了一家人的生存,为了能活下去,一大批人浩浩荡荡地出发,顶着风雪背井离乡。

大部分家庭都是推着木制的板车举家迁徙,青壮年推着全家的家当往前走。为了减轻家中顶梁柱的负担,很多家庭成员都是能走就尽量走,实在受不住了才停下来歇息一下。

而那个时候的道路也是崎岖难行,即便有牲畜帮忙也非常不好走,风一刮,吃得满嘴都是土。一旦下雨,那更是寸步难行,甚至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

整个闯关东的道路上尘土飞扬,地上的绿叶草也很少,能吃的野菜也早就被人挖去,很多时候,他们这行人只能耐着肚子往前走。

很多人因为各种意外死在了路上,而旅途的终点也不全是美好,很多人依旧死于寒冷、饥饿、意外和流匪之手。

东北临海,除了步行以外,很多人也会选择坐船去到东北,这样的方式简单快捷,也少了许多磨难,很多山东人也是借此来到关外的,不然在这条路上丧命的人只会更多。

可不管是发展还是生活条件,关外都比不上关内,为什么这些人不选择南下,到更加富裕的地方去讨生活呢?

从古至今,江南就是“富庶”的代表,这里不仅是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心,还诞生了无数商业传奇。

不仅经济发达,江南还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生活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宜人。而之所以不选择南下,是因为南方并没有多余的位置供给他们生存。

原本在关内,他们就已经饱受人多地少的折磨,江南虽然富裕,但江南的土地却并不富余,很多南方人也是在紧巴巴地过着日子,钱和地全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同时,因为地形复杂,南方人并不是全然依靠着种植生活,他们更多的是从事商品买卖。再加上潮湿气候和语言风俗差异,这些都是北方人不能在短时间里适应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沙俄不断侵蚀着黑龙江边境,让清廷倍感压力,为了守住老家,皇帝开禁放垦,给了这些人生存的希望。

东北虽然寒冷,但它有着广袤而肥沃的土地,大饥荒都熬了过来,他们不怕这点苦难。来到东北几十年,这些人用自己的勤劳在关东闯出了一片天。

不过到二十世纪,因为日、俄两国的压迫,闯关东变得更加艰难,无数人死于战乱,很多人也因此折返家乡。

有老人回忆说,日本人闯进关东后,要求他们学习日本文化,搞得一家人四处躲避日本人,最后不得不再次离家,返回故地。

虽然很多人在战乱中重新回到家乡,但是东北的人口比例中,还是有极大部分人来自关内,这也使得东北急速从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发展,对东北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沙俄   东北地区   明朝   清廷   关内   关外   山东人   江南   富饶   严寒   寒冷   当年   人口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