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听力障碍?千万别“再等等”

漫画/余宁山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李葳

每年的3月3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阿拉伯数字3与人的两只耳朵相似,因此,3月3日被定为“全国爱耳日”。在我国,听力残疾居全国各类残疾的首位。今年我国爱耳日的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

每当新生儿被确诊为听力障碍,家长往往从难以接受到焦虑迷茫,一部分家长会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些再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中南大学耳科研究所副所长汪芹提醒,错过早期干预的最佳年龄会给后期康复带来很大障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科技助听正让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重获新“声”。

手术后一年多男孩自卑变开朗

今年10岁男孩小新(化名)跟随着音乐节奏跳着“科目三”,这位活泼的长沙小学生,一年多前,还是个自卑躲闪的孩子。小新出生时就没有完整的耳廓,双侧外耳道闭锁,被诊断为重度传导性耳聋,由于听不清声音,只能佩戴助听器生活。

2022年7月,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彭安全教授带领耳科团队,为患儿成功实施了湖南地区首例“双侧耳再造+Baha Attract听觉植入同期治疗小耳畸形”手术。该手术填补了湖南地区的空白。

医生巧手为小新再造的耳朵十分逼真,形状与常人一样,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再造耳稍微厚一点。“再造耳的材料取自于孩子身体的肋软骨,经过‘雕琢’成型后再进行手术植入。”汪芹介绍,当时为了大大减少孩子的痛苦,原本需要进行的三次手术一次完成,耳廓再造和听力重建由同一个医生团队接力手术,虽然手术难度直线上升,但达到了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为患儿植入的骨导助听装置厚度大大减小,不用再穿透皮肤,磨骨范围小,变为微创手术。

人工耳蜗植入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现在孩子完全回归正常生活,经过长期随访,孩子的听力效果稳定。”汪芹介绍,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听力障碍焦虑不已,其实,当下的治疗手段非常多。治疗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基因治疗等。

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可以通过佩戴合适的助听器,提高外界声音的感知能力。部分重度或极重度耳聋患者可以完善各项检查后,选择人工耳蜗植入术,从而回到有声世界。对于部分由于OTOF(耳畸蛋白编码基因)基因突变导致耳聋的患者,目前已有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效果显著,开启了耳聋基因治疗的新时代。

但家长要注意,治疗时机是关键。对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孩子,人工耳蜗植入是最佳选择。人工耳蜗是一种帮助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恢复或获得听力的一种电子装置,该装置能把外界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从而将声音信号传递到大脑听中枢,使耳聋患者听到声音。人工耳蜗最佳植入年龄通常是0至6岁,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出现现象需带孩子做听力检查,还可关注救助项目

据WHO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预估,到2050年,全球会有近25亿人的耳朵“罢工”,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孩子为什么会听不见呢?这是因为耳朵就像一部高清播放器,突然遭遇了“系统故障”,就会导致听力受损。

婴幼儿或儿童时期,孩子的听力障碍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传导性聋是因声波传导径路中的病变,可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听力重建手术。感音神经性聋,就是内耳、听神经和大脑的听觉中枢“罢工”,导致听力下降甚至丧失。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病因常见的有遗传、妊娠期母体因素、出生时缺氧或黄疸、病毒感染、药物副作用、外伤等。

3岁以内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听力障碍早期不易被家长发现。这一时期,即使是轻度听力损失,也能导致小儿语言障碍,甚至智力发育迟缓。听力问题也会使得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日益衰减,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所以,千万别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些再治”,这可能会让孩子错过宝贵的学语时光。

汪芹介绍,国家高度重视听力残疾的康复,开设了一些救助项目,患儿家属可以到各个医院的耳鼻喉科进行咨询。17年来,湘雅二医院连续参与了湖南省启聪振兴救助项目,主要针对不满7周岁的0至6岁聋儿,每年有100例患者每人可享受省启聪救助项目资助3万元。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儿童不能准确地诉说病情,家长应从孩子的轻微变化及时发现听力问题。当孩子出现以下现象,家长应及时带孩子进行听力检查:与孩子交谈时,孩子经常会问“什么”或者表现出没有听清的状态;孩子与人交谈时,习惯眼睛紧盯着对方的嘴;孩子反应比原来迟钝,另外在孩子的右方喊他时,他不能准确地把头或身子转向呼唤人的位置,而是转向相反的或者其他的什么方向;喜欢将电视、手机等声音开得很大等。

相关链接

保护听力,这些知识要知道

1.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听力筛查,初筛适宜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的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若经过两次筛查,即初筛在生后的48至72小时以及复筛在生后的42天均未通过,3月龄内要去当地或上级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听力学诊断。

2.对通过初/复筛但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如出生时缺氧、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听力障碍家族史等,以及未通过复筛但在诊断程序中评估为正常听力范围的婴幼儿,因其在成长过程中发生迟发性听力损失的概率要高于正常儿童,故应定期跟踪追访,每年至少1次,直至6岁,一旦发现听性行为异常或怀疑有听力损失,应及时进行诊断。

3.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婴儿要尽快进行干预。

4.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要积极治疗,以免炎症扩散累及耳朵。

5.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避免使用某些可能引起耳聋的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

6.一旦出现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的症状,要及时就医,做到早检查、早治疗。

来源:长沙晚报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听力   在线   传导性   耳蜗   障碍   孩子   患者   手术   家长   声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