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等报道!甘肃"硬核"团队:汇聚人才,守护交通"咽喉"!

祖国大地幅员辽阔,山河美景壮丽锦绣。从东南到西北,从江河海上到高原山川,行走在中国的任何一条公路上,极大概率将和不止一座桥梁相遇。

桥梁可以说是交通的咽喉,勾勒出国家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点滴光影。光影之中,一支来自西北的“硬核”团队格外亮眼,他们便是兰州交通大学的桥梁工程耐久性技术团队。

银西高铁银川机场黄河特大桥 图源:铁道建筑技术

作为拥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铁道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轨道交通强校,兰州交大一直吸引着桥梁方面的英才,桥梁工程耐久性技术团队便是其中之一。截至2023年12月,这支团队集结了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工1人、讲师3人,博士后2人,另有博士生9人。

团队负责人蔺鹏臻,是兰州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教授、硕博生导师,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甘肃省首批“飞天学者”特聘教授、甘肃省双一流优势学科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

蔺鹏臻 图源:兰州交通大学官微

兰州交大桥梁团队的成员,均可独立进行各类型桥梁的计算和分析,并熟练掌握各类检测仪器的性能、原理和使用,可对各类桥梁检测项目提供可靠性技术支持。尤其是在复杂桥梁检测、施工过程监控、大型桥梁施工安全保障、新型桥梁结构设计优化、老旧桥梁加固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以硬核的专业能力为支撑,团队成员自然参与了不少引人注目的大工程项目。

图源:兰州交通大学官微

近年来,兰州交大的这支技术团队参与到如银西高速铁路、银川机场黄河特大跨联系钢桁梁柔性拱桥的建造、504厂黄河公路大桥检测等项目之中。

2017年,他们承担了西北最大规模的铁路钢桥—银西高铁大跨度连续钢桁梁柔性拱桥的施工过程监控工作,提出了自锚式柔性拱抗风稳定技术,首创性提出了利用日照温度效应实现钢桁拱高温自然合龙技术,实施了连续钢桁梁柔性拱桥“三同步”施工方法,该大桥的顺利合龙和技术创新工作,还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央广网、人民网等国内主流媒体的关注。

图源:兰州交通大学官微

在兰州交大道桥工程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甘肃省道桥工程灾害防治工程实验室、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相关平台支持下,团队面向西北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桥梁工程长期性能保持和耐久性提升开展研究攻关。

近5年来,他们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专项、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项;主持了银西高铁、中兰高铁、兰张高铁、宝兰高铁、西成铁路、陇海铁路等西部地区国家重大工程科技攻关课题23项;发表学术论文88篇,获批了9项国家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技术标准;其成果获得了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国家学会奖1项。(部分数据截至2023年12月)

而未来,团队亦将继续立足西北地区桥梁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开展高质量桥梁工程建设和长寿命服役方面的技术攻关,用行动为交通咽喉保驾护航。

点点关注~跟着“我眼中的兰州交大”头条号,一起来认识兰州交通大学!

文章部分素材来源:兰州交通大学官网/官微、铁道建筑技术、兰交大抗震减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甘肃省   团队   中央电视台   黄河   兰州   甘肃   柔性   咽喉   交通大学   交大   桥梁   交通   人才   工程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