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逼封万岁”早有定论,为何争议不断?天京变乱另有隐情

#精品长文创作季#1856年9月至11月,太平天国内部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动荡,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先后被杀,次年翼王石达开率十万精兵出走,这一事件史称“天京事变”。


百余年来,对于“天京事变”的原因,大多数学者都归结于杨秀清“逼封万岁”一事上,而且也有不少史料支持。


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逼封”一事不存在,天京变乱另有隐情。


我们先看正反方的不同观点,再看所谓的隐情是啥?

正反方各执一词


首先,最早记载“逼封”事件出自知非子的《金陵杂记》与张汝南的《金陵省难纪略》,书中详细记录了“逼封万岁”的过程,以及洪杨二人之间的冲突。


其次,此事有太平天国后期将领李秀成“证词”。1864年天京城被曾国藩攻破后,李秀成遭诱捕成为俘虏,在曾的逼迫下写成了《李秀成自述》,在《自述》中有记载道 :“因东王,天王实信,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


再者,还有石达开所撰写的《石达开自述》,其中也对此事有记载,说“韦昌辉请洪秀全诛杨秀清,洪秀全不许,转加杨秀清伪号。”,此处的“伪号”就是指封杨秀清为“万岁”一事。


最后,出于常理,如果洪杨二人之间没有冲突,又怎么会发生杨韦事件呢?很显然,太平天国内部的确出了问题,再加上上述史料印证,大多数学者也就认同了“逼封万岁”一事。


但也有一部分学者难以认同,认为其中的疑点重重难以使人信服。

首先,对于《金陵杂记》与《金陵省难纪略》,本身就是野史记载,内容真实性并不可靠,作者在书中也言明,说“此卷系近日情形,告闻之于遇难播迁之人,及被掳脱逃之辈,方能知之最详,言之最确,复为成一编,参以己见。”


也就是说,此事都是听来的,而且还加上了自己的看法,如此叙事,岂可尽信?


其次,杨秀成的确写下了《自述》,其内容主要写了太平天国始末、重要人物和自己的主要活动,以及所谓的“天朝十误”等失败因素,还有“招降十要”。


但这个《自述》并非原版,他连续十天写了五六万字,但交到曾国藩手中后,经曾一改就只剩下三万字左右了,至于删减了什么内容,只有曾国藩心里清楚。


而且李秀成写此《自述》虽是亲笔,但在敌人威逼之下,很多文字言不由衷,故意歪曲,阿谀奉承,都有。


更何况,当时杨韦事件发生时,他并非亲历者,当时他在句容、金坛和丹阳一带同清军作战。再说他当时官小,“不甚为事”,所以,对于此事也是道听途说。


所以,《李秀成自述》对杨韦事件的陈述并不能作为有力的证据。


那么石达开的《自述》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石达开在其《自述》中,除了记录上述内容,还记述了另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韦昌辉在就督江西之前,就有了诛杀杨秀清之心,被洪秀全斥责拒绝。


韦杀杨后,洪曾指责他,说“尔我非东王不至此,我本无杀渠之意。”,而且在杨死后没多久,洪秀全便大张旗鼓地为杨秀清平反,甚至将杨的被杀之日定为东升节。


这与是石达开的记载也是一致的。


由此部分学者认为,其实逼封一事不存在,而是其中另有隐情。


那么隐情是啥呢?

天国内部对杨秀清的愤怒


杨秀清虽然是贫民出身,但此人极有军事天赋,在用人方面也极有智慧,所以,他在五王之中居首,有节制诸王的大权,在后期成为太平天国的实际掌权人物,并非偶然。


从王朝政治的角度来看,杨韦事件完全符合功高震主的历史宿命。


洪秀全在定都南京后,陷入酒色生活,不理朝政,杨秀清独揽大权,成为太平天国内部的真正领军人物。


对此,洪秀全一天两天没有意识到,但不代表他意识不到,也不代表没有人在他面前献谗言。


那么,对此洪秀全的态度是什么呢?


太平天国的天京中央机构,前期实际只有三个王府:东王府、北王府和翼王府,由于东王府是总理军国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因此,东王府地位最重,杨秀清身份也就最为显贵。


在天王府里,杨秀清从来不跪洪秀全,也不用下跪,他可以站在案前与天王对话,而韦昌辉和石达开等人则必须下跪。


但是如果杨秀清扮演“天父下凡”时,洪秀全则反过来必须要下跪,接受杨秀清的申斥、谩骂,甚至是打屁股。即便被打后,也还得恭送杨秀清回天。


而且作为“天父”的杨秀清管得很“宽”,直接管到了洪秀全的后宫。他有时会半夜去敲洪秀全的天王府门,开晚了还要遭斥责,但入内也没什么要紧事,有时只为天王选妃的事说两句,还特别吩咐天王,说你想不到的事,可以多与尔弟商议,尔弟就是指他自己。

堂堂“一国之主”,在假天父面前却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般,不仅要接受他的教导,而且还不能反抗,因为太平天国有钦定官书《天父下凡诏书》,其中不少就是针对天王的,且发布命令者就是杨秀清。


杨秀清可以光明正大的仗着天父的名义欺凌和侮辱洪秀全,那么对其他人恐怕更加肆无忌惮。


杨秀清除了杖责天王,对韦昌辉及其手下更是频繁。一次韦昌辉派手下张子朋出征湖南湘潭,张狐假虎威拿着北王令箭,赴水营强征船只,引起水师将士愤怒,差点激起兵变。杨秀清得知此事后,到北王府就让韦昌辉挨了数百杖。


还有一次秦日纲的牧马人见杨没有起身行礼,先是被罚数百鞭,之后波及秦日纲、陈承珞、黄玉昆都被杖责,牧马人最后被五马分尸。


据《贼情汇纂》记载,太平天国刑罚极为残酷,像点天灯和五马分尸这样的酷刑,杨秀清随意就可以行使。


另据《天父圣旨》有载,杨秀清曾给秦日纲、陈承瑢加以“帮妖”的叛逆罪名,但忽而又恢复他们的身份。


石达开有没有受到过杨秀清的气,未有记载,但从石达开在杨韦事件的表现来看,他的立场显然是中立的,由此推断,杨对石并没有对韦那么过分压制。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杨秀清在天国内横行霸道,必然引发内部的不满。可以说,从洪秀全到韦昌辉,再到秦日纲,甚至包括石达开,对他都是不满的。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握有大权,又是随时可以假扮天父下凡的人如何处置呢?洪秀全、韦昌辉、秦日纲等人心里都有数,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让他下地狱。

洪秀全敢秘密发出诏令,足以说明收到密诏的人都懂其中意味,至于什么理由,不过是找一个借口的事儿,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逼封万岁”,这一罪名充满对天王权力的挑衅,也是古代帝王心安理得诛杀重臣的最好借口,杨秀清再过自信,也不致于糊涂到如此地步,你要上位,直接杀了洪秀全不就完了吗?还搞什么逼封,除非他已经不自知到无法无天的地步。


所以,“逼封万岁”只是洪秀全发起清理杨秀清的一个借口,有没有这事儿真不好说。从天王诏旨和天国现存的文献记载来看,杨秀清仅增封为“九千岁”,并没有对“逼封万岁”一事的只字记载。


韦昌辉对杨秀清恨之入骨,如今有了天王的命令,必然诛他全家。但韦昌辉在天京城内制造大屠杀,实行恐怖统治,对平民也不放过,以致激起众愤,这也是洪秀全所没有想到的。


石达开对杨秀清并没那么痛恨,所以态度中立,对韦昌辉的行为加以指责,很快也引来韦昌辉的追杀,石达开感到危机,连夜逃窜出城,其家属却一个也没逃过。


这么一来,正义站到了石达开这一边,石达开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而且对韦昌辉的仇恨也达到了顶点。


更何况石达开手握重兵,在天京城外一呼百应,洪秀全骑虎难下,不表态都不行。杨秀清死了,再死一个韦昌辉又如何?

所以,韦昌辉在对石达开没有优势的情况下,把矛头对准了城内的洪秀全,最终成为孤家寡人,被斩去首级。


杨秀清、韦昌辉相继死后,石达开的威望逐渐显现出来。吃一堑,长一智,经历杨韦事件后,洪秀全也警惕了,虽然全军同举石达开主持朝政,但结果却意外了。


洪秀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任命,首先他的确给了石达开应有了地位,但权力却是受限的,作为通军主将,石达开无权管辖天京卫戍部队,这一部队直属天王。


其次,改革官制,由天王府替代了天国中枢东王府,这是必须的,这样一来,洪秀全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天王府成为名副其实的太平天国中央机构。


第三,他打破旧例,迫不及待地封自己两个庸碌无能的兄弟为王,让他们参政议军,与石达开平起平坐。


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洪秀全想要的建立的是一个以洪氏家族为核心圈的“理想国”,它与历代世袭王朝没有本质区别。


石达开在天京遭到排挤,再不走也有掉脑袋的风险。

至此,我们也不难推断故事的来龙去脉,洪秀全意识到杨秀清的威胁,意识到被驾空,他要回收皇权,只能诛杀杨秀清,借口就是“逼封万岁”的叛逆大罪,并对外发出救驾的信号。


韦昌辉率先入城,由于平日对杨已恨之入骨,得到天王令后,便对杨及全族进行了大血洗,连石达开也没放过,激起民愤,洪秀全骑虎难下,只能将韦昌辉也诛杀了。


最后,石达开也没有上位,被逼出走,洪秀全成了最大赢家,成功收回了皇权,目的达成。


所以,在天京变乱这一事件中,杨秀清“逼封万岁”并不是关键因素,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这个条件还可以改成刺杀、下毒等都行,都不影响洪秀全要诛杀杨秀清的这一结果。


由此可以推断,杨韦事件是洪秀全自导自演的结果,“逼封万岁”一事不一定真的发生过,个人更倾向于没有此事,仅为借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隐情   太平天国   万岁   金陵   天王   变乱   天父   定论   自述   王府   此事   事件   杨秀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