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宿舍楼工地挖出地下宫殿,长眠2000年的尊贵吃货重见天日

1983年6月9日,广东省政府宿舍大楼施工工地上传来一声巨响,工人锄头下不是泥土,而是巨大的石板,一块块连成片。工人挖开了一条缝,竟发现了一座黑洞洞的地下建筑。一位长眠2000多年前的“尊贵吃货”,重见天日。


民间有一句话:考古跟着盗墓走。说的是因为中国考古界在明定陵的考古失误后,秉承“不主动”原则,也就是说,考古人员即便发现了某处地下有古墓,但如果不是确定已遭到损毁或盗掘,一般都是先备案记录,而不是主动去发掘。因此,现代考古成果大多是跟在盗墓贼或包工头身后进行的“保护性挖掘”。而今天文章的主角重见天日,也是因为当地的工程。



工地上,工人们眼见挖出了地洞,纷纷围上来,但眼看这地下空间空间巨大,石壁粗犷,黑洞洞、冷森森,没有一个敢下去的。好在,当地考古人员及时赶来。

在考古人员的探看之下,地下空间角落里的一尊巨大铜鼎令人激动,这是一座古墓,而且绝不是普通的晋代或明代古墓,而是汉代以前的贵族墓。“宿舍大楼工地挖出古代大墓了!”在振奋的呼喊中,考古工作拉开序幕。


不挖不知道,一挖吓一跳。 这古墓空间巨大,黑红彩绘的墓室,角落里遍是青铜器物、古玉饰品,虽然摆放有些看似已经移位、倾倒,但都完好无损。因为被施工队揭了顶,这墓室可以容人出入,但如果从墓道进入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是一座凿山为藏的石室墓,采用竖八凿洞的方法构筑而成。整个墓道中堆满巨石,最重者达2吨,墓道尽头是两扇大石门,非人力可以撬动……



在起重机等重型器械的协助下,考古人员在这幽深的地下宫殿中探索着千年前的秘密,考古队员发现整座陵墓平面呈“士”字形,而墓室按照“前朝后寝”规格布局,共分7间。前部三室为前室和东、西耳室,后部四室为主棺室、东西侧室及后藏室。在地下宫殿里,有数不清的金、银、象牙、漆木、陶器等,其中巨大的铜鼎、成套的青铜编钟、石质乐器、玉佩、大玉璧、金质印章、玉质印章。其中,丝缕玉衣更是少见的精品。



这墓中长眠的到底是什么人?竟能穿着玉衣下葬?

说起玉衣,就不得不说中国人的“玉崇拜”。在古代,人们对于坚固、美丽、不朽的玉石充满了崇拜,并认为玉石有保证尸身不腐、精神不朽的神秘效用。在古代流行的玉文化中,等级最高的是礼玉和葬玉。

汉代爱玉且工艺提升,而且玉器的作用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日用以及装饰两种用途,而是大致分成了礼玉、装饰品、葬玉、陈设艺术品和实用器具五大类。而且对于这些玉的佩戴、组合都几乎与身份挂钩,不可僭越。

例如,大名鼎鼎的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汉代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 东园”。工匠经过繁复的选料、钻孔、抛光等工序,用金线将数千片玉片相连。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



当了27天皇帝就被赶下台,被霍光亲手扒了冠冕的废皇帝刘贺就梦想着穿着玉衣下葬,不过因为身份尴尬,最后打擦边球睡着琉璃席子长眠。如此可见古人对玉衣的执着。

那这座墓中,墓葬规制很高,随葬品十分珍贵,主人还穿着玉衣入葬,到底是谁呢?


后来,人们找到了一枚特殊的金印——“文帝行玺”是目前已发现的西汉最大的一枚金印,是目前已发现最早的以龙为钮的帝王玺印,也是已考古出土的研究秦汉帝王玺印制度的唯一物证,被称为中国最牛的五件国宝之一。根据印上的文字,可以得知,这是曾称帝的越王,是第二代越王赵昧的陵墓。


这位越王,可不简单。说起越王,人们第一印象就是长寿君王赵佗。他是秦朝的官员,被派到南方当官吏。后来秦朝将灭,赵佗直接在经营多年的地盘自立为王,“国都”就定在番禺(今广州市)。等到刘邦称帝,天下大定后,赵佗向大汉称臣,可谓非常识时务。

吕后临朝时和赵佗交恶。赵佗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还出兵攻打长沙国。吕后死后,赵佗凭借着他的军队扬威于南越一带,并通过财物贿赂的方式,使得闽越、西瓯和骆越都纷纷归属南越,领地范围扩张至顶峰。赵佗也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对立。 汉文帝刘恒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墓地,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并给赵佗的堂兄弟们赏赐了官职和财物。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汉高祖时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陆贾到了南越后,向赵佗晓以利害关系,赵佗被再次说服,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仍称“南越王”。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用着皇帝名号。汉武帝建元四年,赵佗去世。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四代南越王。一直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


在执政期间,由于赵佗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越融合,并把中原的文化带到了南越。不仅如此,赵佗还有一个长寿的标签,在当年瘴气湿重、条件艰苦的南方,赵佗活了103岁,在位67年,也是传奇了。


而被挖的赵昧,正是赵佗的孙子。因为赵佗待机时间太长,儿子已不能继承王位,赵昧就成了越王。 前137-前122,赵昧在位,共主政南越国16年。

赵昧贵为南越第二位国王,但贪图享乐没有什么政绩。可是即使如此,赵昧在生前就对自己的陵墓却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仅墓室豪华,还随葬了1000多件文物,甚至还殉人15人,陪葬夫人四名,把生前奢侈华贵的一切,都要带入地下。

而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这位国君更多特点被发现,其中最令人称道的,当然不是什么雄才大略,而是吃货人设。


在古墓的西侧室,对应着赵昧后宫饮食的空间,在这里也发现了七名殉人对应着厨师杂役。在西侧室出土了铜镜、铜熏炉、铜框、玉卮、陶熏炉等,同时还有大量动物遗骸,而后藏室则出现了大量的残骸以贝类、鱼类、龟鳖类等海产品骸骨居多,共有14种海产品,另外,还有竹鼠和禾花雀等美味……


不仅食材丰富,工具更是齐全。例如,墓中出土了4件大小不一的烤炉。其中2件铜质烤炉和1件滑石质烤炉出土于后藏室,还有1件铜烤炉出土于西耳室。

烤炉中,有一件鸮足铜烤炉,其长27.5厘米,宽27厘米,高11厘米。该件铜烤炉造型极为特别,四足为鸮形,鸮两足着地,脊背顶负炉盘。炉壁上各铸有两对小猪,猪嘴朝天。这两对小猪造型为最早的烤乳猪实物形象,与史籍记载相互验证,可见当时南越国已经开始流行吃烤乳猪。

而另一件滑石质烤炉也很特别。根据考古报告描述:滑石炉呈长方形,直壁,平底,素面;炉内有一曲尺形格梁,底四角有四个覆斗形短足;底部与盘外壁均有烟炱痕;出土时,置于铜煎炉下。


这些烤炉有一些细节非常有意思,既体现了设计的精巧,又突出了实用性:首先,烤炉的四壁都安装有兽首衔环铜扶手,方便用链子提起来搬运;其次,炉子的底部被设计成稍微凹陷,方便放置炭火;炉四角微翘,防止烤串滑落;炉两壁各有一对方形扣,是为了插铁钎、放烤好的肉串而设计的;炉盘底部有四个带轴轮的足,可以随意移动,可以先在室外生好炭,把烟气跑完之后,再把它直接移动到室内。这样既方便又可让王公贵族免受烟熏之苦。

一位2000多年前的南越王,用墓葬“描绘着”自己的形象,这样的君王,称职吗?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南越   墓道   地下   墓室   滑石   烤炉   重见天日   陵墓   汉朝   广东省   汉代   挖出   古墓   宫殿   工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