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男孩捡到玉玺,上交国家后得20元,44年后政府找上门

一个少年,在蜿蜒的山间小溪边,偶然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他毫不犹豫地将它上交国家,只收下了一点儿车费,就匆匆离去。

时过境迁,多年之后,少年白发苍苍,政府却在这时追认了他的功劳。一念善心,暖历经千年;点点滴滴,汇成浩浩文明长流,他就是孔忠良。


他当初为什么会做出如此选择?而现如今他过得怎么样了呢?

接下来的内容,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1968年,陕西男孩孔忠良捡到玉玺

1968年,在陕西省咸阳市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叫孔忠良的13岁男孩。这个孩子个子不高,相貌普通,性格老实听话,家境并不富裕。每天放学后,孔忠良都会背着书包,踩着溪水边的小路回家。这条小路两旁长满了枝繁叶茂的树木,有时孔忠良会在树下的草丛里捉蝉玩。

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孔忠良照例经过了一条小河。这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山间小溪,河水从山上流淌而下,发出悦耳的淙淙水声。孔忠良喜欢这条小河,经常会在河边驻足,看着河水流淌,听着水声,脑海里美好的画面一一浮现。

这天,孔忠良又来到了小河边。天气很好,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河面上,河水反射着光亮。孔忠良蹲下身子,用手撩起水花玩耍。就在这时,一块白色的石头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块“石头”形状非常奇特,洁白如玉。

孔忠良将它拿起来仔细端详,这块“石头”感觉非常光滑,摸上去温润柔和,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纹路。它散发着一种莫名的气质,让孔忠良立刻就喜欢上了它。孔忠良试着在“石头”上按压,发现它是可以印下痕迹的。

这时,孔忠良才意识到,这根本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很可能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孔忠良激动地将它紧紧握在手心,立刻小心翼翼地跑回了家,想让父亲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孔忠良的父亲一看这块“石头”,就判断这很可能是一件汉代的文物。作为一个普通农民,他对文物不太了解,但他知道儿子捡到的这件东西非同一般。为了确认它的真实身份,父亲决定带孔忠良去博物馆找专家鉴定。

第二天,父子两人背着这个珍贵的“石头”,赶早坐上了去县城的破旧火车。他们来到了陕西博物馆,将它交给了专家。专家们看过之后,立刻判断这是一枚极为珍贵的汉代皇后玉玺,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历史价值无法估量。

博物馆工作人员激动万分,连声称赞父子二人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他们决定必须好好保护这件国宝,同时也要给予孔忠良一定的奖励。但孔忠良和父亲坚决表示,自己是应该上交国家的文物,不需要任何报酬,只收下了工作人员送的20元车费以示谢意。

当晚,孔忠良躺在硬板床上,脑海里还回响着白天在博物馆看到的一幕幕——专家们看到玉玺时激动欣喜的样子,以及他们对自己诸多的称赞和感谢。

孔忠良心里激动不已,高兴的是自己能交到这个国家如此重要的文物,为国家做出了一点微小的贡献;同时又有些遗憾,如果自己能早点发现这块“石头”的真正价值,也许就能换得一大笔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

不过这种遗憾很快就被满足感取代,孔忠良想,钱财对自己来说不算什么,能做一件对的事,为国家尽绵薄之力才是最重要的。这一刻,孔忠良感到前所未有的喜悦和自豪。

二、玉玺出土地点与汉代长陵相近

皇后玉玺的出土地点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村韩家沟,这里是一个荒僻的山沟,周围很少有人居住。然而,这个看似平凡的地方,却与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韩家沟往东北方向仅一公里处,就是著名的汉代帝陵——长陵遗址。长陵位于咸阳城东南约6公里处,是西汉高祖刘邦和吕后陪葬的地方。根据文献记载,长陵西侧为刘邦的陵墓,东侧为吕后的陵墓。

汉代皇帝去世后,会在其生前居住的宫殿附近修建陵墓,以供陪葬。根据当时的“生佩死殉”的习俗,皇帝和皇后的生前所使用的印章等物品,也会放入陪葬品一起下葬。

所以,韩家沟出土的这枚玉玺,极有可能就是当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后,吕后所使用的玉玺,它原本应该陪葬在吕后墓中的。但由于时局动荡,长陵遭到破坏,这枚玉玺也就流落了出来。

西汉初年,刘邦去世后,其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当时刘盈年幼,吕后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助惠帝管理朝政。而这枚玉玺,极可能就是吕后在辅佐惠帝时使用的印玺。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重去世,与汉高祖刘邦合葬于长陵。按照惯例,她生前使用的印章等物品都放入了灵柩作为陪葬品。

但到了西汉末年,关中地区发生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其中以赤眉军的起义最为著名。公元23年,赤眉军攻入长安,大肆破坏西汉帝陵,盗掘陪葬物品。长陵也在这一过程中遭到严重毁坏。

有学者分析,吕后墓当时极可能被盗墓者挖掘,这枚皇后玉玺也就在战火和盗掘中流落失主,直到1968年才被一个小男孩偶然发现。

这枚玉玺的发现,对研究西汉帝王陵寝的构造和陪葬制度都具有重要的考古学价值。它不仅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可靠性,也提供了实物证据,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还原那个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

据记载,长陵规模宏大,是西汉帝陵中最大的一座。墓域面积近万平方米,分内外两部分。外部为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内部为吕后陵墓。两座陵墓之间有连接通道。陵园建有大量陪葬建筑,如穹窿、享殿等。

长陵自建成后,一直作为西汉帝王陵寝的中心。西汉各代君主常常到长陵祭祀刘邦和吕后。到了王莽时期,长陵曾遭到破坏,但很快又得到修复。直到新莽灭亡,长陵才逐渐荒废。到东汉时,长陵已严重损毁,地面建筑难以辨认。这为其后遭到盗掘埋下了隐患。

长陵的兴建处在西汉初期,是西汉国力鼎盛、刘邦与吕后共同执政的时期。陵墓规模宏大,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盛世气象。但到了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频发,王朝国运已颓。长陵被毁,也成为那个动荡时代的见证。今人站在长陵遗址上,不禁要感叹,朝代兴衰轮回,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三、玉玺形制与汉代皇后玉玺吻合

当这个小男孩将玉玺送到博物馆后,工作人员立即请来了专家进行鉴定。专家们仔细观察了玉玺的样式和特征,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比较,最终确认这枚玉玺就是西汉时期皇后吕后所佩戴的印玺,它记录了二千多年前的历史印迹。

在汉代,玉玺是帝王的权力象征,代表着君权的世袭与合法性。皇帝会在玉玺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以示对天下的占有。所以皇帝玉玺的形制、文字符号都经过精心设计,蕴含深意。

汉代皇帝玉玺多以羊脂白玉制成,玉色洁白透亮,寓意洗心革面、心怀天下。其形状规整方正,反映理想中的社会秩序。螭虎纽的形象给人以神力的感受,代表君主的绝对权威。

首先,这个玉玺的印文非常精美,是“皇后之玺”四个篆字,与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吻合。根据《汉官旧仪》的描述,汉代皇帝和皇后的玉玺,都刻有代表其身份的中文文字。皇帝玉玺上刻“xxx之玺”,皇后玉玺上则刻“皇后之玺”。

这枚玉玺印文为“皇后之玺”,印证了它就是当年汉代皇后所使用的玉印,而其字形笔画又完全符合西汉时期的篆书风格,可以判断其制作年代在西汉时期。

其次,从外观样式上看,这个玉玺也与文献描写的皇后玉玺特点一致。它采用羊脂白玉制成,玉色洁白温润。这与汉代关于皇帝玉玺都以羊脂白玉制作的记载吻合。

玉玺的形状为方形,边长2.8厘米,符合汉代皇帝玉玺的尺寸标准。其顶部雕有一只螭虎做纽扣,也与汉代皇后玉玺“以金螭虎为纽”的记述相符。

吕后去世后,按照习俗将生前使用的玉玺等随身物品陪葬。但在长陵遭到毁坏后,这枚吕后玉玺流落民间,成为研究西汉历史的实物证据。它既展现了吕后在西汉政治中的地位,也印证了西汉崇尚男女平等的思想。

皇后玉玺上的四字印文,笔画遒劲有力,可见汉代篆刻艺术的成就。专家从字迹还可以判断出刻工的功力深厚。这些都为我们重构汉代宫廷玉器提供了实例。

汉代官营工场有专门制玺机构,往往聚集着最杰出的工匠。他们精心设计,精雕细琢,赋予了每件玉器以灵气。这枚皇后玉玺的艺术价值,已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瑰宝的缩影。

四、44年后政府重新表彰孔忠良

1968年,13岁的孔忠良无意中在小河边发现了珍贵的皇后玉玺。他和父亲毫不犹豫地将国宝上交给了博物馆,只收下了20元的车费,就匆匆离去。

时光荏苒,转眼44个春秋过去了。那个当年捡到玉玺的小男孩,也已头发花白,步履蹒跚。他静静地生活在陕西老家,过着平静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个电话打破了他的宁静。

2012年4月的一天,陕西文保部门的负责人王京平打来了电话,说要对孔忠良先生进行表彰,以褒奖他40多年前高尚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孔忠良先生激动不已,他从没想过自己的小事迹会被人们记住。

同年12月,一个隆重的典礼在西安举行。现场聚集了陕西省的多名文保和文物专家,还有考古学院的师生代表,以及众多媒体记者。孔忠良老人穿着整洁的中山装,腼腆地走上台,在热烈的掌声中接过了表彰证书。

颁奖词中盛赞道:“孔忠良老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对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发现的皇后玉玺,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实物依据。”

44年前他只收下了20元的车费就离开,如今他终于收获了全场的掌声和国家的嘉奖。这份荣誉迟到了44年,但依然让孔老人深受感动。他说这份荣耀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所有默默守护文物的普通人。

时过境迁,很多小人物的事迹都被长河洪流冲刷。但孔老人的故事激励着新的时代,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被纪念和敬仰。这样的普通人,用自己的真诚点亮了世界的一隅。

结语

这段历史虽已过去几十个年头,但其中的启示却历久弥新。一个小男孩在河边偶然发现国宝,但没有丝毫犹豫就将其上交国家,只收下象征性的车费。这种拾金不昧的普通之善,正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美德。

物欲横流的当今,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愈发可贵。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牢记,保护文物是全社会的责任,不仅仅依靠某个部门。文物承载的,是无数先人智慧的結晶,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如果任由它们流失,我们都要為此负责。

孔忠良用他的真诚点亮了这个世界的一隅,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后人。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铭记这种普通之善,用自己的方式传递下去、发扬光大。

当今中华民族面临复兴,正需要汲取传统美德中的精神力量。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我们都不应丢失做一个有良知和正义感的普通人的本分。每个人都献出一分热情,我们的民族和文明就能绵延不绝。

小善终必成大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无私奉献的普通之善,点亮民族复兴的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玉玺   陵墓   刘邦   陕西   西汉   汉代   皇后   文物   皇帝   年后   石头   男孩   政府   专家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