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爷五代人挤居炮楼58年,墙厚72公分,装暖气耗费20年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信息源:1,《青岛昔日日军炮楼成居民楼 入住5户人家》中新网 2,《青岛昔日侵华日军炮楼仍完好 现住5户人》央视网

文丨会发光的暹罗

编辑丨会发光的暹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永远都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是幸福的具象化,如今许多年轻人拼了命的工作,也就是想买房有个属于自己的家

不过在山东青岛,却有这么一个家惹人注目,是一个圆鼓鼓的炮楼,山东大爷五代人挤居58年,墙厚达72公分,仅装暖气就耗费20年

那么这个独特的家究竟有何来历?山东大爷又为何会选择一个炮楼当家呢?

独特的炮楼

1937年中日爆发全面战争后,日军占领我国大片领土,在交通要道及战略要地修筑大量炮楼,作为据点扼守我军阵地。

这些炮楼结构简陋,由当地木石混合搭建而成,高两三层。一层为弹药库,二层开设枪眼,三层为瞭望台。

虽然外貌不起眼,但配备机枪、地雷、铁丝网等设施,牢牢禁锢住我军。日军还利用沟壑、铁丝网在炮楼周围拉出近二百米的死亡区,严密防守。

在敌我双方交战中,这些看似脆弱的建筑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坚韧与稳固。它们的外表虽然简陋,但实则由坚固的砖石和钢筋混凝土构成,设计精巧,结构坚固。

每一次炮火的轰击,都仿佛在考验这些建筑物的极限,然而它们总是能够承受住冲击,即使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孔,内部的结构却几乎未受影响。这种近乎坚不可摧的防御力,使得敌军能够依托这些建筑物建立起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这些防线不仅物理上坚固,而且战略位置上极为关键,它们往往位于交通要冲、地形险要之处,一旦占领,便可控制周边地区,切断敌方的补给线,遏制其行动自由。

日军正是利用这些防线,将战略要地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而长期对我方实施压制和封锁。

此外,这些防线还成为了日军实施殖民统治的有力支撑,他们利用这些坚固的据点,对周围地区进行严密的控制,实行残酷的统治政策

无论是在经济上掠夺资源,还是在文化上推行同化教育,亦或是在政治上建立严密的监控网络,这些防线都为日军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因此,这些看似普通的建筑,实际上成为了日本侵略者,在我领土上横行霸道的象征。它们不仅是军事上的障碍,更是精神上的枷锁,让我民族饱受压迫和屈辱

每一次的抵抗和反击,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每一次的失败,都让我民族的心灵更加沉重。这些“铁桶”般的防线,如同沉重的负担,压在我民族的肩上,让我们承受了深重的苦难

随着战事推移,许多原本一战成名的炮楼,也失去了其军事防卫价值,被我军夺取或遗弃在原地。

新中国成立后,一时之间难以拨出资金拆除这些“鬼子楼”,只得改建成村镇居民的宿舍。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孙从笑一家就曾住在山东一座废弃炮楼里

时至今日,这些历经沧桑的建筑有的已拆除重建,有的仍屹立原地,沉默见证那血与火的岁月。它们或改建民宅,或成休闲景点,吸引观光客慕名而来,夕阳斜照,墙体与枪眼交错的剪影,似在述说着这无法抹去的历史伤痛

五代人挤居炮楼

新中国成立之后,住房问题一直是个难题。许多人住在简陋的环境里,对一个房子的渴望似乎遥不可及。

孙从孝的父亲当时是国企的员工。他们一家人住在仅20平米的小房子里,生活拥挤不堪。当孙从孝的父亲得知单位要给员工分配房子时,他异常兴奋。这对他们家意味着巨大的改变

领到钥匙的那天,孙从孝的父亲急切地来到新房所在地,却傻眼了,这是座二战时期日军遗留的圆柱形炮楼,与周围的现代高楼形成了强烈对比。

孙从孝的父亲迟疑地打开门,发现里面弹痕累累,设施简陋。这曾是重要的防御工事,极有可能出现过死伤。

一间房子对国人意义重大,它不仅是遮风挡雨的避风港,更是家族传承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住宅的选址、设计以及内部布局都受到风水学说的深刻影响

但是孙从孝的父亲并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他坚信,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于是,他们开始了对这座-

他们清理了房间,粉刷了墙壁,换上了新的家具,让整个家看起来焕然一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炮楼逐渐褪去了曾经的阴霾,成为了一个温馨的家

这些改造虽花费一万多元,但父亲认为比租房划算。当初买下这座废弃的炮楼时,它已经多年未有人居住,破败不堪。

经过精心的设计和修复,炮楼的内部空间被重新规划,增加了必要的现代设施,如自来水管道、电力系统以及卫生间,使其更适合居住。墙壁被刷白,地板铺上了木料,窗户也安装了玻璃,确保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在这座炮楼里,孩子们健康地成长,大人们辛勤地工作,一家人和睦相处,共同度过了无数欢乐的时光

就这样,他们和这座炮楼结下了58年的缘分,这58年里,他们经历了风风雨雨,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如今,这座炮楼已经成为了他们心中的家,一个充满爱和希望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炮楼周围的土地也被充分利用起来。父亲在周边种上了果树和蔬菜,还有一片花圃,四季花开不断。

母亲则在院子里养了一些家禽,增添了生活的烟火气。每逢周末,全家人都会一起动手打理这片小天地,孩子们在这里捉迷藏,嬉戏打闹,而长辈们则在树荫下乘凉聊天,享受着天伦之乐。

孙从孝在这里长大,见证了炮楼由废墟到家的转变。在他的记忆中,炮楼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居所,更是亲情与回忆的载体。

随着年岁的增长,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他们的房间依然保持着原样,成为了家族历史的一部分。新的生命也在这座老房子里诞生,孙从孝有了弟弟妹妹,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平淡的生活就这样继续着,炮楼见证了一家人的喜怒哀乐,承载了无数珍贵的时光。直到孙从孝成年参加工作,尽管外面的世界充满诱惑,但他始终觉得家是最温暖的港湾

耗时20年装暖气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户人家已经在这座独具特色的炮楼上,生活了三十个寒暑。对外人来说,厚重的墙壁和有限的设施可能无法想象这里的生活状态,但对这户人家而言,这里承载了他们三代人走过的岁月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孙从孝是这户人家的当家人,青年时代的他便与妻子在这栋炮楼上安家,并在这里抚养了自己的孩子。如今孩子们早已成家立业,家中只剩下他和妻子这对老夫老妻。

回想过去,这座炮楼曾经住着一家五口人,热闹非凡。眼下虽只剩下二人,但这里毕竟是他们度过大半生的地方,自然舍不得轻易离去

这座厚重的炮楼,墙壁最薄的地方也有60厘米,最厚处甚至达到了70多厘米。这样的结构使得室内空间显得异常狭小,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最初,安装水管和电线成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墙体厚度,施工团队不得不采用特殊的钻头和工具来打孔,工程进展缓慢且成本高昂。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才终于完成了基本的设施安装

然而,更棘手的问题接踵而至,在寒冷的北方冬天,这家人发现传统的取暖方式,在这里几乎无效。由于墙壁厚重,热量很难穿透到房间内部,这使得室内的温度始终无法得到提升。

一家人只能依靠一个小火炉,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而火炉产生的热量远远不足以让整个炮楼变得温暖舒适。

事实上,早在20年前,政府就已经计划为这些居民楼,安装集中供暖系统。然而,当工程师们了解到这座炮楼的特性和结构时,他们意识到传统的供暖管道和设备,无法适应如此厚的墙壁。

因此,尽管政府有意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这个计划也只能暂时搁置。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

到了2012年,经过多方研究和试验,一个专门针对类似炮楼这样特殊结构的供暖解决方案,终于被提出并实施。通过使用先进的保温材料和特殊的供暖设备,这个家庭终于能够享受到稳定的暖气供应。

随着暖气的安装完成,老夫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舒适。他们再也不必在寒冷中颤抖,不必担忧冬日里的生活难题。每当他们回忆起过去的艰辛岁月,心中便充满了难以言表的感慨。

孙从孝夫妇在市区也买了套房子,两位老人完全可以搬去那里居住。但他们舍不得这个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这里承载了太多美好回忆

儿女们也劝说过他们,毕竟新房条件好得多。但老两口就是不为所动。就像那句古语所说,当人上了年纪,自然会想着“落叶归根”,回到自己熟悉的故乡。

眼看着这老房子上的裂缝越来越多,儿女们担心父母的安全,于是他们开始商量,是彻底翻修这栋老宅,还是在里面重新盖一套现代化的房屋。无论如何,这座承载着一家人三代情感的炮楼,值得他们用心呵护。

结语

在现代社会中,炮楼已不再仅是战争的标志,而是成为了一种历史的见证。无论是孙从孝一家的特殊记忆,还是对过去历史的缅怀,炮楼都承载了许多无法割舍的情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炮楼的作用也在逐渐转变。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曾经的战争遗迹?它们是否应该被保留下来,作为警示后人珍惜和平、勿忘历史的象征?又或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些历史遗迹是否会被逐渐淡忘,成为尘封的记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炮楼   暹罗   暖气   山东   日军   简陋   防线   大爷   墙壁   家人   父亲   结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