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空荡荡,幼儿园招不到娃,学区房跳水…巨大的连锁反应开始了

一场深刻的巨变,正在悄悄上演。

在不久的将来,所有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并且无处可逃。

滴答滴答,倒计时已经开始,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十三年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被问到:

2050年中国是否会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

这位浮沉政坛数十载的“老狐狸”并未给出确切的答案。但在发言结尾,他意味深长地表示:

从2030年开始,中国将遭遇巨大的人口问题。

而今看来,这句话何止是一则预言,更像是一则警告。

十三年后,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人口数据。明明已经在意料之中,却还是有些触目惊心。

2023 年,中国总人口减少了208万人,连续两年负增长;新出生人口902万,连续两年跌破千万大关,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减少了54万人。

老道如基辛格,却只算对了结局,判错了时间。或许在回答的那个瞬间他忘了,把效率视作生命的东方大国,一切都装上了加速键。

当然了,我们从未想过躺平,“人定胜天”一直刻在我们的骨血里。

最近十年里,限制政策一个个取消,鼓励措施一项项出台。2013年,单独二胎放开。2015年,全面二胎解禁。2022年,三胎不再被约束。

放开二胎后,2017年的新出生人口一度回暖到1786万,创下2000年以来的峰值。

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成了“最后的辉煌”。

在此之后,新出生人口经历了“7连跌”,画出了一条陡峭的下滑曲线。

根据育娲人口《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如果没有实质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出台,中国出生人口将在4年左右跌破700万,预计到2050年跌破500万、2100年仅不到100万。

日本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约79.9万人,韩国2023年出生人口约23.5万。

不用怀疑,我们已经走上两位东亚邻居的老路。嘲笑xx,理解xx,变成xx,懂的都懂。

再说个“鬼故事”吧。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国家能成功扭转人口负增长的趋势。

人口负增长,如同一种慢性绝症。无法彻底痊愈,慢慢侵蚀一个人的身体,最终造成器质性改变。

一场巨大的连锁反应,齿轮已经开始转动。或早或迟,终将波及每一个人。

第一个亮起红灯的行业,出现了!

2023年9月,一条“告别产科”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镜头里是一位产科工作人员,来自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她看起来有些伤感地说,产科虽然关了,未来将在不同科室继续为患者、宝妈服务。

视频截图

医院官网信息显示,这是一家由鄞州区委区政府投资兴建的大型公立三级综合医院。该院产科创建于2009年7月,2023年9月18日起不再开展孕产妇诊疗业务,原因是:

“因学科建设需要”。

翻译一下就是:“新出生的孩子太少了”。

大概五六年前,产科的关键词还是“住院一床难求,门诊一号难求”

从“摇钱树”到沦为“鬼见愁”,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并且仍在加速扩散。

2023年5月7日,浙江温州市苍南县中医院发布公告称,即日起暂停产科助产服务。

2023年6月1日,广西来宾市武宣县禄新镇中心卫生院宣布妇产科停止接产。

2023年8月1日起,江苏新沂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不再提供产科住院分娩服务项目。

2023年10月1日起,广东台山市深井镇卫生院妇产科暂停在下班期间安排产科医生值班。

2023年11月起,江西上饶玉山县中医院停止产科助产及新生儿科医疗业务。这还是一家三甲医院。

据《中国慈善家》报道,为了争夺日渐枯竭的产妇资源,很多医院已经卷起来了。听说江西省一家知名妇幼医院,打出了“特需病房床位5折”的优惠。

而且我发现,这股关停潮已经从小县城,渐渐蔓延到了大城市里。

最新品尝到人口负增长滋味的东北,对此深有体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产科医生说,医院的分娩量减少了一半以上:

“过去可能一天七八个、十来个,现在几天一个,能一天一个就不错了。”

广州番禺区的新造医院,去年4月开始暂停产科住院分娩和高妊娠风险产检。

人口引发的超级风暴,还远未停止……

寒气自下而上迅速传递,第二个感受到的行业,是教育。

2017年以来,全国每年的新生儿都比前一年减少了100万~200万。

来源:城市财经

这个数字,不仅意味着消失的新生儿,也成为幼儿园消失的生源。

记得几年前,我去某一线城市的公租房项目采访。一位年轻爸爸拉着我吐槽,小区旁边的私立园太贵了,要3000块一个月。

那时候,家长最大的烦恼是“入园难”,公办园排不上号,只能硬着头皮每个月掏几千块。

才几年光景啊,公立园也开始招不满了。

去年年初,中国新闻周刊在一篇题目为《首轮关停潮已来,幼儿园“一孩难求”》的文章中指出:

自2021年开始,无论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还是临沂等三四线城市,普遍出现了幼儿园招不满的情况。

到了2022年,甚至公办幼儿园也面临着招生难的困境。

而到了2023年,幼儿园生源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局面。

2023年7月,广州天河区教育局发布一则公告,让人惊异不已:

有64所公办幼儿园招生不满,要面向社会招生插班生。

放在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广州市区的公立幼儿园,不是想读就能读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一般都需要摇号。

天河区作为广州的经济引擎+就业中心+优质生源地,无数家长趋之若鹜,学位紧张局面更胜一筹。

然而,“二胎潮”的孩子们离开幼儿园,开始上小学了。当年扩建的幼儿园,增加的学位,却招不到这么多孩子了。

对学龄前家长来说,可能是好事。到2030年,小学入学新生数量相比2022年“腰斩”,“入学难”将会成为历史。

但是,潜藏着背后的可怕事实却是:

人口减少引发的危机,已经深入一线城市核心。

与人口、教育和医疗牢牢捆绑的楼市,即将迎来惊涛骇浪!

这一轮楼市调控里,学区房的回撤幅度相当惊人。

恕我直言,还有“水分”没挤完呢!

在人口负增长的现实面前,再大的政策利好似乎都显得无能为力。

不过,人口冲击波的到来,是有时间差的。

即便楼市结局已注定,我们仍然有反应时间和操作空间。

洪水来临的时候,并不会一瞬间遮天蔽日。而是先淹没低洼地带,水位再慢慢涨过坡地、接近高地……

哪里是最先被淹没的“低洼地带”?

首先是三四线城市。

有人说,大城市房价高,生活成本贵,很多年轻人都不爱生孩子,不应该受影响最大吗?

可是,小城市的年轻人,都在往大城市跑啊。

据机构统计,88%的建制县、76%的县级市、以及30%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都已经沦为“人口流出地区”。

人跑了,谁还买房子呢?

易居研究院统计,全国去化周期最长的10个城市里,有9个是三四线。

唯一的二线城市“尔滨”,来自多年来饱尝人口流失之痛的东北。

截至2023年底,全国100座城市的新房去化周期为22.4个月。

其中,一、二、三四线的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分别为16.7个月、19.2个月和29.5个月。

一线健康,二线亚健康,三四线已经进ICU。

从几年前开始,我们就劝大家赶紧抛掉小城市的房子。听劝的朋友,无不庆幸自己爬出了深坑。

有人说,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也在减少啊,其实没那么简单。

其实,我们在判断人口趋势的时候,除了常住人口,还有一个指标也很重要:户籍人口。

有很多城市的“户籍人口”远远超过“常住人口”。原因很简单,在户籍地没啥赚钱机会,只能去大城市闯一闯。

就拿广州来说,去年常住人口减少了7万多,但户籍人口却增加了23万人。

常住人口不一定买房,但很多人是买房之后才落户的。

随着广州取消限购,一线城市开放抢人的步伐正在加快。越来越来中小城市,正在沦为被虹吸人口和资金的“血包”。

在大城市内部,分化也按下了加速键。越来越多老房子、差地段、烂产品被加速抛弃。

再说一遍,2024年小阳春,就是你最后的出逃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基辛格   幼儿园   学区   产科   连锁反应   产房   户籍   跳水   中国   大城市   常住人口   人口   医院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