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酷刑“站笼”,两个月活活站死370人,满清十大酷刑自愧不如

清朝末期,一种名为“站笼”的酷刑横空出世,与此相比,满清十大酷刑都自愧不如。“站笼”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又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怎样的恐慌?

灯火阑珊,曹州一处客栈内。十二名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面前是一排黑黢黢的木制方笼,每个笼子只有一米见方,紧紧钉着密密麻麻的尖锐铁钉。忽然,喝令一声,官兵粗暴地将这十二人一个个困入其中。

只听“喀嚓”一声,十二人均被木枷固定在笼中,脖子处的圆洞将头部牢牢卡住,双脚仅能勉强着地。这就是新任知府毓贤发明的“站笼”酷刑。一夜过去,十人已毙命,两人奄奄待毙。

当此残酷刑法传开,人们不寒而栗,甚至连满清十大酷刑都自愧不如。究其原因,这“站笼”酷刑残忍之处在于其缓慢夺去人的生命。囚徒立于紧窄之笼内,脖颈受木枷禁锢,稍有移动就会颈动脉遭锐刺穿刺;站立时间一长,足部麻木、浑身疲软却无处可斜,此时抽去脚下砖块,便只能挣扎着踮起脚尖,直至力尽气绝。

整个过程尽是对希望的慢性摧残,受刑者深知结局已定,却又不得不在绝望中挣扎求生,日日夜夜煎熬至死。这对人的精神折磨,比单纯的肉体痛苦更令人发狂。当曹州知府毓贤用此法处死370余人后,百姓便给他取了外号“毓屠户”。

时人为何猖獗至斯?学者分析,一是教育不普,民众不识法纪;二是官吏懒政,好大喜功。

首先,基础教育不发达是酷刑盛行的根本原因。古代学校仅供豪门,广大民众无读书门路,对法制一无所知。一旦生活窘迫,便有抢劫杀人以图生存。要快速遏制此趋势,严刑峻法似乎是唯一手段。反观现今社会,国民皆受九年义务教育熏陶,普法教育渗透日常,犯罪率大为降低。教育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其次,许多官吏急功近利,不愿从根本着手。要靠教育扭转民风,非一朝一夕所能,许多任期短的官员便寻简单粗暴的手段。酷刑立竿见影,杀鸡儆猴,于是应运而生。殊不知,父母官若不能教化百姓、防患于未然,只凭残酷是无法长治久安的。

当今社会,我们不再处于食不果腹的困境,也享受着发达的教育体系。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党和国家用心培育出来的果实。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当珍惜现在的生活,遵纪守法,以理性和爱心对待他人,共同缔造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自愧不如   满清   酷刑   奄奄待毙   严刑峻法   知府   官吏   粗暴   清朝   民众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