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到底有多乱?颠覆你的认知,教科书都不敢这么写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永安元年,南匈奴左贤王刘渊举兵反晋,自称“汉王”。匈奴大军在此之后大举进入中原,五胡乱华的序幕也由此被正式拉开。而五胡乱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分裂阶段。

之所以说五胡乱华“乱”,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碎成一地,另一方面也是指五胡进入中原之后的“作乱”。但是毫无疑问,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解读,五胡乱华无疑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悲剧。

(五胡乱华)

一、要么在沉默中死亡,要么在沉默中爆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段岁月,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最为激烈的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个北方游牧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地区定居。然而这段民族融合的过程却是极其暴烈的,以至于直到今天人们也不愿意回忆。

汉末以来,由于三国时期的长期战乱,中原人口锐减。这也导致了刚刚获得政权的晋帝国不得不想办法从外界引入少数民族劳动力,而此时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归附了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南匈奴就成为了最好的劳动力引入地。

(战乱)

在我们很多人眼中,五胡乱华是胡人对于汉人的屠戮和压迫,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五胡乱华开启的前奏中,汉人压迫胡人事实上才是主旋律。

当时的并州有着大量匈奴人被迫沦为汉人奴婢的案例,而在东汉三国时期,北方汉人歧视欺压胡人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除此之外,胡人往往还会被强迫服役。所以说五胡乱华的大前提,就是胡人因为受到长期压迫所产生的不满情绪。

但是晋朝内部的混乱以及内战,却导致晋朝的各个亲王们大量的征召胡人士兵。这些胡军也因此渐渐的了解到了晋帝国的外强中干,而获得了武装的胡人也获得了反抗的能力。

而公元282年开始的天灾则成为了胡人作乱的最好契机,从晋武帝太康2年-晋惠帝太熙元年的十年间,中原发生了持续十年的大旱。史书是如此记载的:“关中大饥,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进流移,不可胜数。”

在大旱之后,紧接着就是大面积的蝗灾。连续的灾难导致北方百姓开始大面积逃荒,灾民们开始大规模流动,官方对于流民的控制力近乎于零。而就在此时,氐人李特和李雄开始煽动流民起事作乱司马家对于国家的掌控力被彻底破坏。

但是此时的司马家却并没有将胡人作乱的事情放在心上,司马诸王反倒在此期间展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内部斗争,史称“八王之乱”。这场内战持续了整整16年之久,彻底打光了西晋最后一丝元气,数十万百姓因此而死,晋王朝再也无力阻止胡人的入侵了。

(时局)

二、入华,乱华

然而公元282年的这次天灾,所影响到的绝不仅仅只有中原,在400毫米降水线以北,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居住地受到的影响则更加严重。当时全球正好进入了一轮“小冰期”,北方游牧民族同样陷入到了长期的饥荒之中。

恰逢此时中原王朝陷入了史无前例的混乱,大量的北方游牧民族势力趁虚而入进入中原,这些来自北方的胡人远比中原内迁胡人更加野蛮,也更具战斗力。而这些胡人也极大的充实了中原地区本就存在的胡人割据势力,这也使得八王之乱后期的局势变得无比混乱。

此时,匈奴人刘渊雄踞平阳,氐人李雄虎踞成都,晋室只能龟缩在以建康为中心的东南地区。羯人领袖石勒和王弥则率军蹂躏河南河北,大量百姓在此过程中被杀死,甚至被吃掉。

(网络图片)

石勒手下的胡人部队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北方的游牧者,这些人在进入中原的时候本就已经非常饥饿,这也使得石勒的部队显得异常的野蛮,他们如同蝗虫般席卷了所到之处所有能吃的东西,包括人。

《晋书.石勒传》有着这样一段描述:“勒所过路次,皆坚壁清野,采掠无所获,军中大饥,士众相食。”可见如果石勒的部众没有在某地获得足够的食物,他们甚至还会互相吃掉自己人。

李矩是西晋的重要将领之一,也是晋室对抗前赵等胡人割据势力的主要力量之一。而《晋书.李矩传》中也有着关于胡人食人的记载:“时大饥,贼帅侯都等每略人而食之,籓、荟部曲多为所啖。”值得一提的是,前赵当时甚至攻陷了国际大都市洛阳城。

(石勒)

石虎是后赵的君主,同样也是羯人,还是石勒的堂侄。而《晋书》中关于石虎的相关记载则更加的可怖:“邃自总百揆之后,荒酒淫色,骄恣无道,又内诸比丘尼有姿色者,与其交亵而杀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赐左右,欲以识其味也。”

这个比丘尼,其实就是尼姑的意思。讽刺的是,这位石虎一生崇信佛教,但是却特别喜欢吃尼姑,但是由于其对于佛教的崇信,却在客观上推进了佛教在中原地区的发展和推广...而石虎之子石邃据传还能够分辨出什么人的肉质更鲜美,据他所说,尼姑的口感最好。

而对于这些食人者而言,女性的肉质高于男性似乎是一种“共识”。《鸡肋编》中对于人肉的鲜美分级有着这样一段描述:“老瘦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尼姑)

这些胡人将汉人称之为“两脚羊”。这个两脚羊从字面理解就行,其实就是把汉人当成了随时都能杀了吃的牲畜。

《晋书》中还有这么一段对前秦符登的描述:“登既代卫平,遂专统征伐。是时岁旱众饥,道殣相望,登每战杀贼,名为“熟食”,谓军人曰:“汝等朝战,暮便饱肉,何忧于饥!”士众从之,啖死人肉,辄饱健能斗。”

除了这种简单的食人之外,胡人对于人本身还有着多种多样的烹饪方法。例如人脯,人肉干,等等。人肉的功能性也有很多,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两个,其实也就是一种类似于干粮的食物。而在如此混乱之后,北方的人口数量减少了差不多一千万人,这个数字是包括未在籍人口的。

(网络图片)

三、持续数百年的灾难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在持续数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期间,几乎鲜少有和平稳定的时候。各种天灾就和人祸一样,始终都在伴随着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直到隋朝建立之前,天灾几乎就从未结束。

公元536年,中美洲地区发生了史无前例的火山喷发现象,其直接导致了玛雅文明的几乎灭亡。同时地中海地区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拜占庭人长达数月无法见到太阳,这也直接导致了查士丁尼大瘟疫的爆发,这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鼠疫。

而这场恐怖的火山爆发同样影响到了东亚地区,并且直接导致了南北朝的混乱局面延续了数十年的时间。而在536年,在北方蔓延了数百年的粮荒第一次蔓延到了江南地区。《南史》有载:“大同元年,冬十月,雨黄尘如雪。”

(网络图片)

事实上,《南史》中所记载的黄雨尘其实就是火山灰,而其持续时间更是长达三年,并且导致中国南方出现大面积的粮食减产。而在《北史》中记载则更加露骨:“西魏文 、帝大统二年,十一月,关中大饥,人相食,死者十七八。”

由此可见,由于此次的天灾事件魏晋南北朝的食人事件重新出现。然而在此时的北方地区,胡人之间的内乱却并未结束。此时的北方被分为西魏和东魏两个争权,互相之间仍然在进行着内斗。这似乎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主旋律,那就是永无宁日的战乱。

而在这些胡人统治者眼中,北方的汉人百姓就是提供粮食的人,或者作为粮食被提供的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身份。

(战乱)

参考资料

两脚羊.在线汉语字典 [引用日期2019-06-18]

史 海 钩 沉史.“五胡乱华”是怎么回事.[J].

刘榕榕,董晓佳.古代晚期地中海地区"尘幕事件"述论——兼论南北朝时期建康"雨黄尘"事件[J].安徽史学, 2016(2):10.

吕孔永,徐维兵.有疑处探因 细究中索果——以"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8(9X):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晋书   胡人   中原地区   司马   中原   游牧民族   天灾   汉人   匈奴   教科书   认知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