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遗体处理:从永久保存到混凝土封固,吊唁结束移交中山陵

1925年6月1日中午,南京中山陵。108名身穿白衣的壮汉肃立两侧,面无表情地举着一副黑色的大木棺缓缓走进墓室,沉重的脚步声回荡在空旷的墓道间。他们将木棺平稳放置在墓室正中间的石台上,这是墓室内专门为安放灵柩准备的位置。几位治丧委员会成员上前查看,确认灵柩已就位。随后,20名工人开始有条不紊地封闭墓门,沉重的石门在面前缓缓关闭,墓室内一片黑暗。中山陵建造者的初衷落空,国父孙中山的遗体没有永久保存下来供世人瞻仰,而是被封闭在黑暗的墓室内。


这一切的起因,要从4个月前说起......

1925年3月12日凌晨,孙中山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59岁。这个噩耗随电报瞬间传遍大江南北,全国陷入空前的悲痛之中。在广大人民心中,孙中山是开天辟地的革命先行者,推翻腐朽帝制,创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伟大功臣。他从一个普通乡村少年起家,一生波澜壮阔,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11年成功领导武昌起义,推翻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国,建立了中华民国。可以说,没有孙中山就没有新中国,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脊梁和精神领袖。


孙中山去世的噩耗传来,全国上下无不悲恸,各地纷纷在民众的要求下举行了追悼仪式,向这位开国领袖表达哀思之情。在北京,数十万人自发前来参加悼念,整个城市陷入停滞。与此同时,国民党执政当局也立即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商讨国父丧事。根据孙中山在民族独立和革命事业中的卓越贡献,各方代表一致认为必须给予国父最高规格的葬礼以示敬意。更重要的是,根据孙中山生前的遗愿,大家决定将他的遗体永久保存下来,供世人瞻仰和缅怀。

为此,治丧委员会决定在南京修建一座中山陵,以安放国父遗体并向公众开放。中山陵的设计要求庄严肃穆,主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风格,同时预留数万平方米的广场空间,以便人民群众进入瞻仰。由于希望遗体永久保存,委员会从苏联订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玻璃钢棺材,计划将孙中山遗体放置其中,借助棺材内部的特殊处理,可以使遗体在没有腐烂的情况下保存数百年之久。这份重达2吨的玻璃钢棺材经过长途运输,终于在1925年4月间运抵南京。


一切准备就绪,孙中山的丧礼正式拉开序幕。4月26日上午,治丧委员会派出两 automobile专车及多名禁卫军,从北京来到协和医院,正式接收存放在那里的孙中山遗体。下午2点,车队缓缓驶出医院,前往南京的路上,沿途数十万民众自发组织悼念活动,向这位开国元勋告别。

然而,当护柩人员在南京打开棺木时,众人震惊地发现,孙中山的遗容与两个月前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其面部明显塌陷下去,肌肉组织松弛,五官几乎难以辨认,完全失去了生前的模样。显然,两个月的时间已经足以导致无法挽回的腐烂变质。受邀赶来的遗体防腐专家判断,如果再用玻璃钢棺保存下去,等待遗体的将是进一步腐烂和残缺。他表示永久保存遗体的计划已经不可能实现了。


此时,远道运来的玻璃钢棺也已经无用武之地。治丧委员们意识到,初衷落空,必须另谋出路。经过连夜紧急讨论,他们决定改以防腐封闭的方式处理遗体。先将孙中山遗体以传统的中山装扮殓衣殓装,然后用严密封闭的紫铜棺材代替原本的玻璃钢棺,用水泥全面封闭棺材,以阻隔空气防止继续腐烂。

5月26日黎明前,在南京数十万民众的簇拥下,孙中山的灵车缓缓驶入已经建造完成的中山陵墓区。108名身穿白衣的壮汉将灵柩从灵车上肩抬下来,缓缓移送到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入口。随后,他们轻轻将紫铜棺安放在墓室正中央的石台上。治丧委员会成员轻手一点,厚重的石门在沉闷的响声中缓缓关闭。墓室内一片黑暗,国父的遗容与世隔绝,至此孙中山永眠,以完成他的遗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中山陵   遗体   石台   石门   墓室   灵柩   国父   南京   棺材   玻璃钢   混凝土   结束   孙中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