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中的他们

九子夺嫡,是指康熙皇帝执政后期,九位皇子为了皇位继承权进行明争暗斗的历史事件。


康熙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的成就在封建帝王中是名列前茅的,同时康熙在后宫嫔妃数量方面也是冠绝清朝:共有65人。

皇后四名: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其祖父是顺治留给康熙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索尼,是康熙的结发妻子,也是清朝第二个从大清门抬进去的皇后。有清朝一朝,总共只有五位皇帝举行过大婚: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宣统,这是由于大婚都一个必要条件:幼年皇帝即位,因为皇帝即位时已成年,只需要把嫡福晋转正即可。

在这其中,顺治大婚时候清朝尚未坐稳江山,宣统大婚清朝早就没了。所以康熙皇帝和赫舍里皇后的婚礼是清朝第一次完整经过纳采、大征、册立、奉迎、合卺、祭神、庙见、朝见、庆贺、颁诏、筵宴这一套完整流程的大婚。

那年是康熙四年(1665年),康熙12岁,皇后13岁。

康熙即位时年龄尚小,四大辅政大臣中索尼年老,处于半隐退状态;鄂必隆不敢得罪人甚至依附同旗的鳌拜;苏克萨哈是正白旗出身,以前是多尔衮的马仔,靠出卖多尔衮发家,所以正黄旗出身的索尼,镶黄旗出身的鄂必隆和鳌拜看不起他;所以鳌拜虽然在四大辅政大臣排名最末,但是擅自专权,虽无反叛之心,但也严重影响皇权。

于是孝庄太后就让康熙迎娶索尼孙女,一来按制度皇帝大婚后就应该亲政,二来用索尼来掣制鳌拜。

康熙和赫舍里的婚姻是政治婚姻,但是康熙却对赫舍里恩爱有加。两人育有爱新觉罗承祜(因为早早夭折没有列入序齿)和爱新觉罗胤礽。承祜出生后,康熙把这位实际上的嫡长子视为掌上明珠,可惜承祜四岁就夭折了,当时康熙正陪自己的皇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在赤城汤泉(位于今天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疗养。

康熙帝为了不让太皇太后伤心知道此事,所以召相关官员等至僻静处的地方,在和礼部官员面谕安葬承祜的事宜仍然垂泪不止。

而皇后无法承受爱子突然夭折的打击,病倒了。康熙闻知此信,征得祖母太皇太后同意后,即刻飞骑进京探望皇后,并在宫内陪伴皇后一整天,直到皇后病情好转,康熙帝才放下心来。

遗憾的是,康熙十三年,皇后在生下胤礽后因难产去世,年仅21岁,康熙帝辍朝五日,并下令全国女子为皇后服丧27日。第二年承祜忌日当天,康熙举办典礼册封年仅两岁的胤礽为皇太子,打破满洲几代的继承制度。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辅政大臣遏必隆之女,康熙九年入宫为妃,康熙十六年因皇后位置空缺被册立为后,然而在康熙十七年就去世了;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康熙母亲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康熙朝重臣佟国维之女,也是隆科多的姐妹(不知道他们谁大)。这位皇后在康熙十五年入宫,在康熙十六年册封佟佳氏为贵妃,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正式册封的贵妃,值得一提的是,册封文书由张英所拟,即六尺巷的主人公,写下”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的张英。两位皇后去世后,康熙认为自己克正妻,迟迟未立皇后,但在康熙二十年,让佟佳氏以皇贵妃的位份统领后宫。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七,皇贵妃病重,七月初九,册立皇贵妃为后并颁诏天下为其祈福,七月初十,皇后去世,看来康熙皇帝确实是正妻杀手。

佟佳氏没有为康熙生下孩子,只有一个女儿也在出生一个月后夭折,但是她有个养子:皇四子胤禛,因为他的生母位份低,不能抚养皇子。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康熙在孝懿仁皇后去世后就不再立后,乌雅氏能成为皇后是因为母凭子贵:她的儿子胤禛就是雍正皇帝。另外她还有一个儿子: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胤禵出生时乌雅氏已经晋封德妃,是康熙“惠宜德荣”四妃之一,因此胤禵为乌雅氏亲自抚养长大,这也是为为什么同是亲生儿子,德妃对小儿子胤禵更为偏爱。

从四位皇后的谥号看都是“孝X仁皇后”,这是因为清朝皇后谥号都是以孝开头,第三个字则为自己丈夫的谥号,康熙谥号就是“仁皇帝”,只有中间那个字是自己的谥号。比如孝庄太后谥号为孝庄文皇后,“文”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的谥号,慈禧太后谥号为孝钦显皇后,“显”就是咸丰皇帝的谥号。

康熙皇帝一生有35个儿子,但序齿的儿子只有24人,有21个女儿,但序齿只有11位。

24个儿子中参与夺嫡子的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最后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是为雍正帝。

一、利欲熏心的蠢猪——大阿哥胤禔(读音可能是“止”或者“提”)

康熙十二年(1672年)出生,母亲为”四妃“之一的惠妃那拉氏,胤禔从小聪明干练,文武双全,据当时在清宫的传教士白晋说胤禔还是一名美男子。胤禔深受康熙的喜爱和器重,19岁那年就随自己的二伯裕亲王福全征讨噶尔丹;25岁,随父出征准噶尔,27岁受封直郡王,康熙所有儿子里面第一个封王的。

虽然自己因母亲地位不够高贵,只能屈居于弟弟之下,但是胤禔作为皇帝长子,对皇位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加上17岁那年中俄经过雅克萨之战后决定签订《尼布楚条约》,在送俄国使臣离京时,康熙在太子胤礽已经15岁的情况下,派出皇长子胤禔代表皇帝进行欢送仪式,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胤禔不安分的心第一次躁动起来了。

年龄的增长,军功的增加加上康熙与太子之间的间隙加深,胤禔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废黜太子并让胤禔看管太子,胤禔觉得机会来了,为了谋取太子之位,竟然向父亲请求:“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意思就是胤礽罪大恶极,理应处死,如果父皇担心背上杀子的骂名,我可以代劳。如此利欲熏心的话让康熙对这个一向器重的儿子产生了陌生的感觉,作为父亲,康熙希望自己的儿子是兄友弟恭,互相关心的。

康熙宣布“胤禔不谙君臣大义(太子是储君,储君也是君),不念父子之情(我是这么教你的?),天理国法,皆所不容”,胤禔彻底失去继承皇位的机会。

都这样的,咱也该安分了吧,诶,我偏不。我是没有机会,但是八阿哥胤禩现在在朝廷里势力挺大的,何况我妈惠妃是他养母,他从小是我看着长大的,他当了皇帝,我才能翻身。于是他为胤禩制造舆论,最后被三阿哥胤祉告发其对太子魇镇之事,就是扎小人诅咒太子并试图派人刺杀太子。康熙知道后大怒,直呼“乱臣贼子”,差点就把他砍了。还好母亲惠妃机智,上书康熙说这个孩子从小不孝顺,我要好好教育他,这时候康熙也稍微冷静了一点,顺水推舟让他圈禁在高墙内闭门思过,并革去直郡王的爵位,时年37岁。

之后胤禔被囚禁了整整二十六年,在63岁去世,丧事按贝子之礼办理。二十年中我不知道胤禔有没有后悔,但是他肯定继承了老爹的基因,二十六年内他足足生育了20位子女,为爱新觉罗家族开枝散叶尽了一份力。

二、天下岂有三十年太子乎——二阿哥胤礽(音“忍”)

康熙十三年(1674)年出生,母亲为孝诚仁皇后。作为康熙“白月光”的儿子,胤礽在两岁就被立为太子,并亲自抚养太子。康熙十七年太子得了天花,康熙命所有奏章都由内阁处理,自己则全心全意守在太子身边,太子痊愈后,康熙还向天下臣民表达了喜讯。康熙要求内务府对本人及后妃子女的开支都要节俭有规律,到胤礽这就成了优先满足太子得开支需求。在重要节日,文武百官除了要向皇帝三拜九叩外,还要对太子二拜六叩。

胤礽是作为储君进行培养的,康熙请了四位博学大儒教导太子:雍正重臣张廷玉之父大学生张英、在平三藩和收台湾有功的大学生李光地、协助康熙铲除鳌拜的大学士李光地;帮助康熙铲除全程鳌拜的大学士熊赐履、理学名家清朝第一位谥号文正的大臣汤斌,除此以外按照满洲习俗给太子配备弓马师傅。太子得到了当时最好的教育资源,不仅文武双全,在参加国事和待人接物上都有所成就,在康熙亲征时就多次放心地让太子在京监国理政,期间太子能把国事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文治武功上太子是没话说的,但是胤礽从小就受到曾祖母、祖母、父亲宠爱,加上兄弟姐妹及王公大臣对自己又恭顺,胤礽形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除了父亲康熙以外,任何人敢忤逆自己,胤礽就会大发雷霆,曾经将四阿哥胤禛一脚踹晕,跌落台阶。有次康熙亲征噶尔丹时生病,非常想念太子,就把胤礽召来探望,当时十六岁的太子对父亲的病情没有任何担忧之情,反而像是出来度假的,康熙很吃惊,认为这个儿子不孝。

太子一天天长大,皇帝一天天衰老,加上古代平均寿命本来也不高,底下的大臣自然有的就会向太子靠拢。一名英明但又专制的君主自然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康熙对自己最宠爱的儿子起了疑心,父子俩的矛盾越来越深。此时康熙对胤礽的评价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意思就是太子做的有的事情已经是超越太子得权限,手伸得太长了。加上被太子欺压的百官不断上书揭露太子暴行,康熙对胤礽越来越不满,皇帝和储君的矛盾愈发尖锐。

终于导火索来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带诸子巡幸塞外,中途皇十八子胤祄(音“谢”)得了急性病去世,胤礽作为兄长在弟弟生病没有一点担忧,也许康熙想到自己当年生病太子仍然开心玩乐的往事,当天父子可能产生了争吵。晚上发生了夜探行宫事件: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胤礽居然从康熙营帐中打开一道缝窥视皇帝。

我猜他只是想看看父亲的气有没有消了,毕竟弑父的话冲进去砍了就行,没必要偷偷打开一个缝看一下。但是康熙没有这么想,加上胤禔的挑拨离间,胤礽的太子之位第一次被废,并把太子党的中流砥柱索额图流放到宁古塔。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复立胤礽为太子。原因不外乎这几点:

1.调和诸皇子之间因为争储产生的矛盾,立太子让他们死心;

2.敲打遍布朝野的皇八子党;

3.太子为赫舍里皇后亲生;

4.太子乃自己多年尽心尽力抚养。

但是太子经过第一次废黜后,行为反常,死灰复燃的太子党更是暗中策划逼父皇让位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在康熙五十一年,太子第二次被废,被圈禁至咸安宫,时年38岁。胤礽是清朝历史唯一一位,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太子。

雍正即位,胤礽仍被圈禁,但是雍正也没有记仇,封他的儿子弘晳为多罗理郡王,并在雍正八年晋升为和硕理亲王,爵位比自己的儿子、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还高。但是胤礽因为先皇在位时期有罪仍然被禁锢在咸安宫。

雍正二年,胤礽去世,雍正亲自前往哭祭,追封和硕理亲王,丧事按亲王之礼办理。

三、文理都会——三阿哥胤祉

康熙十六年(1677)年出生,母亲为“四妃”之一的荣妃。

又一个文武双全的,这在康熙的儿子里来说已经少见多怪了,康熙帝在教育皇子方面确实有一套,所以之后的皇子除了我特别说出来的,大家都默认为文武双全好了。胤祉早年为太子党,他和胤礽的关系一直很好,在胤礽看望生病的父皇那次旅途中,就是三弟胤祉一直陪着他;在胤礽第一次被废后,也是胤祉找出胤禔魇镇太子的证据,让康熙对太子得怒火减轻了不少。

胤祉是康熙所有儿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皇子,他主持编纂了两部书,一部《律历渊源》,涉及天文、数学、乐理,其中数学部分叫做《数理精蕴》,介绍了算术、几何、代数、三角等知识,被誉为”数学百科全书“。另一部《古今图书集成》,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图文并茂,无所不包,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一起并列为中国古代三部皇家巨作。假如康熙的儿子都穿越回来,其他儿子只能学学文科,只有胤祉可以读理科。

武力上,胤祉与陪同父皇出塞围猎时曾与康熙比试,胤祉的表现与自己善于骑射、被誉为“大清第一巴图鲁”的父皇康熙皇帝不分上下,让他很是欣慰。

胤祉很受康熙皇帝的喜爱,可能也与他从来没有表露过夺嫡的想法也有关。康熙三十七年,册封为诚郡王,开始参与国家事务。但在康熙三十八年,因为在皇十三子胤祥母亲敏妃百日丧期内就剃发,获罪降为贝勒,并因此为其之后的悲剧埋下伏笔。康熙四十八年晋封诚亲王。

此外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被废后,心情郁闷的皇帝为了排解心中的忧愁,每年都会固定去两个皇子的府邸赏花品茶,一个是胤禛,另一个就是胤祉。

然而雍正即位后,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皇子的悲剧就开始了,在此我想说一句话:胤祉啊胤祉,你得罪谁不好,非要得罪胤祥干嘛!

雍正二年,诚亲王世子弘晟获罪,被削去世子之位,降为闲散宗室;

雍正六年,胤祉因向官员索贿被降为郡王,囚禁在自己家中;

雍正八年,复为亲王。但是这一年胤祥去世,在胤祥葬礼上胤祉不仅迟到,面色还毫无悲伤。雍正大怒,夺爵,让胤祉去给老爹守坟。

雍正十年,在禁所去世,丧事按郡王之礼办理。

四、朕就是这样汉子——四阿哥胤禛

可以讲,但没必要。

五、天选之子——五阿哥胤琪

康熙十八年(1680)出生,母亲宜妃郭络罗氏,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那位。

他的亲弟弟是皇九子胤塘,为什么弟弟参与夺嫡,哥哥却没参加呢?

这就是胤琪幸运之处了:因为担心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孤单(孝庄文皇后和孝惠章皇后,两人都是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是康熙嫡母,也是孝庄皇后的侄女),胤琪从小就被送给两位太后抚养。

俗话说隔代亲,两位太后对这位孙子极其宠爱,胤琪从小不爱看书,加上两位太后的文化水平也不高,所以到九岁时,胤琪不会说汉语,也不会看汉文。康熙对皇子教育特别严格,但是只要他一责骂胤琪,胤琪就跑到太后那去,康熙拿他也没办法。

快乐的胤琪就在曾奶奶和奶奶的庇护下快乐成长,兄弟都在各怀心思,他就不一样,见到这个兄弟也乐呵呵的,见到那个兄弟也嘻哈哈的,大家也喜欢胤琪,因为不会汉文的他注定是不可能继承这个汉人占人口大部分的帝国的皇位的(难道暗示污姿不行),只要没有利益冲突,皇家也有亲情。

这种情况下胤琪形成了敦厚的性格,康熙就评价他“心性甚善,为人敦厚”。一次胤禵于言语间冲撞了康熙,康熙帝非常生气,拔刀相向,欲诛胤禵。亏得胤祺跪抱劝止,众皇子叩首恳求,康熙方才收刀,命诸皇子将胤禵责打二十板,逐出宫去,才算是化解了一场父子间的流血冲突。康熙五十六年,孝惠章皇后病重,康熙非常伤心,胤琪劝慰康熙“臣自幼蒙皇太后养育。皇父圣体违和,一应事物臣可料理。”

康熙四十八年,赐封和硕恒亲王。

雍正十年,五十四岁的胤琪在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和快乐中去世,雍正为其立碑勒铭,称其“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六、除了和雍正一个老妈没什么可以讲的——六阿哥胤祚

六岁去世。

七、因祸得福——七阿哥胤祐

康熙十九年(1680年)出生,母亲成妃戴佳氏;

胤祐天生残疾,所以和五哥一样早早地退出夺嫡的斗争,但也得此平安度过自己的一生。

康熙三十七年,晋封贝勒;

康熙四十八年,晋封多罗淳郡王;

雍正元年,晋封和硕淳亲王;

雍正八年,薨,雍正诏褒“敬谨小心,安分守己”。

八、雍正眼中钉——八阿哥胤禩

康熙二十年(1681年)出生,母亲良妃卫氏。

因为生母低贱,所以胤禩少时曾由大阿哥胤禔之母惠妃教养,因此他与惠妃也感情甚亲。雍正继位伊始,允许部分母妃“随子归邸”而居,惠妃因亲子胤禔已被圈禁,于是移居胤禩府邸。

在所有的清宫剧中,胤禩都是胤禛即位道路上最大的对手,事实也确实如此。胤禩深受父皇喜爱,在康熙三十七年首次册封皇子时,胤禩与四哥、五哥、七哥一起受封贝勒,是当时所有受封皇子中年纪最小的。

此外胤禩广结善缘,到处收买人心,在兄弟中,皇长子胤禔与其关系密切,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禵都是他的忠实支持者;宗室中,二伯福全也认为他“聪明能干,有德有才”;至于大臣中胤禩更是不计其数,就连江南文人八阿哥也跑去结交。

在工作能力上胤禩也没得说的,就连自己“辛者库贱婢”的母亲也因为自己受封良妃。

如果在公司上班,你越优秀领导越喜欢你,因为在怎么样你就是打工人。但是作为皇子,你要优秀,因为不优秀,皇帝会看不到你;但是过于优秀,皇帝就会忌惮你了。

而胤禩就是第二种,一味在朝堂上发展自己的势力,引起本就多疑的康熙的猜忌。

首次废太子时,眼见夺嫡无望的胤禔转而推荐胤禩为太子人选,结果好心办坏事。康熙认为胤禩心怀鬼胎,结党营私,下令将胤禩锁拿。皇九子胤禟邀皇十四子胤禵一同带了毒药前去阻谏,引起前文中的父子冲撞事件。胤禩革去贝勒,为闲散宗室(不久后恢复)。

在这种胤禩被康熙锁拿隔爵的情况下,众王公大臣多次联名保举胤禩为太子,甚至在康熙已经暗示不立胤禩的情况下,众大臣仍然选择违背皇帝的意志,八爷党不愧是第一大党,康熙对胤禩的态度也由以前的喜爱转变为了刻意打压。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帝前往热河巡视,胤禩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三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这原也没什么,但坏就坏在他托太监送给康熙的海东青打开来竟奄奄一息,令康熙极为愤怒,认为这是八阿哥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再责胤禩,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史称“毙鹰事件”。

此后虽然父子关系有所缓和,并仍有大臣推荐胤禩为太子,但胤禩彻底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

雍正即位后,考虑到八爷党势力庞大,一开始对胤禩采取拉拢政策,先是封为廉亲王,让胤禩与胤祥、马齐、隆科多共四人总理事务。

但是雍正很快就开始翦除对曾经对手的羽翼,并在雍正四年彻底清算:

正月胤禩、胤禟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

二月,囚禁胤禩,将其囚禁于宗人府,围筑高墙,身边只留太监二人。

三月,命胤禩改其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九月,胤禩病卒。

关于胤禩还有一点要说一下,胤禩可能惧内,他的福晋为郭络罗氏,康熙曾于四十七年(1708年)十月初四日有言:“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当然也可能是夫妻关系和睦恩爱。然而在雍正四年正月,“(皇帝命令)将胤禩之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


九、被耽误的翻译——九阿哥胤禟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出生,母亲宜妃郭络罗氏。

胤禟善于经商,是胤禩的忠实支持者。也为八爷党经济上的支持。胤禟不太受康熙的宠爱,康熙四十八年被封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同时被封的皇十子胤䄉则为敦郡王。

胤禟有三个特点:

1.懂外语,胤禟十分热爱外国文化和西学,曾自学外语,并甚亲信当时来华传教士,在被雍正监禁期间,他和儿子居然通过西洋文字拼满文的办法制作密码联系;

2.讲义气,胤禟善于结交朋友, 为人慷慨大方, 重情重义,比如康熙皇帝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当时他就极力为太子辩解。不但如此,他还让大阿哥胤褆和四阿哥胤禛一起去为太子辩解。胤禩被康熙打压惩罚时候,胤禟甚至带上链条,表示要和胤禩同生共死。康熙就曾说胤禟是“梁山泊式的义气”。但因为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 而被雍正深为忌恨。

3.结局惨,雍正即位,为了防止八、九两个弟弟在一起密谋,派胤禟发配西宁。

雍正四年,命其改名为“赛思黑”,身缚铁链,押往保定看管。雍正帝特降旨z李绂:““一切笔、墨、床、帐、书、字、便冰一块,汤一盏,亦不得给予。”时值酷暑,墙高房小,胤禟铁锁在身,手足拘禁,时常昏迷,其家人用冷水喷渍,逾时方醒。在被折磨了三个半月后,胤禟去世。

十、我外公是遏必隆——十阿哥胤䄉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出生,母为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

学习不行,皇子倒数第一名,雍正说他“一无所成”。是忠实八爷党,但是母亲家族势力大,老婆又是蒙古王公的女儿,雍正觉得没有必要撕破脸。

驴脾气,夺嫡失败了,皇兄没有处理你,你该满足了吧。但是胤䄉倔啊,雍正蒙古活佛在为康熙吊丧的期间去世。雍正就让他护送蒙古活佛灵柩回蒙古,他推托自己生病。在祷告鬼神的文书里连呼“雍正新君”,获罪夺爵囚禁京师。

乾隆二年,释放,封辅国公;

乾隆六年,去世,以品子礼下葬。

十一、没什么好说的——十一阿哥胤禌

十二岁去世

十二、送葬者——十二阿哥胤祹

康熙二十四年(1686年)出生,生母定嫔万琉哈氏。

胤祹母亲定嫔出生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去世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熬死了三位皇帝,享年九十七岁,是清朝所有后妃里最高寿的,定妃九十大寿时,乾隆帝亲至府邸祝贺。

继承了母亲优良的基因,胤祹也是所有兄弟里最长寿的,活到乾隆二十八年,享年78岁。

但是呢,定嫔没有抚养胤祹的资格,胤祹是有苏麻喇姑抚养的,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的侍女,当初康熙的天花出宫养病,正是苏麻喇姑照顾的他。苏麻喇姑是胤祹的曾奶奶辈,老人家见识多,什么都看淡了,于是教导胤祹“不争”,同时他从小就喜欢研究宫廷礼仪,尤其擅长主持葬礼,这也成了他日后重要的一项技能。

胤祹本身也没有这个能力,生母地位不高,养母虽然受到尊敬,但也只是个宫女,自己年纪也小,胤祹因此没有参与夺嫡。值得一提的,养育他的苏麻喇姑也高寿,活到了94岁。

康熙五十九年冬,康熙的嫡母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去世,悲痛欲绝的康熙自知已经无力主持葬礼,便想起了精于宫廷礼仪的胤祹,亲自指定他全权负责皇太后的国葬。而胤祹也不负所托,将这场葬礼办得豪华隆重,赢得了众人的认可。

等到康熙驾崩之后,主持康熙葬礼的人选也自然而然的落在了他的头上。这一次也是办得风风光光,可不曾想招来了雍正的不满,原因就是:举办皇太后葬礼的时候亏钱了。

被逼之下,胤祹为了只能自己凑钱补亏空,拉着家产开始沿街叫卖,这可把雍正给气坏了,沿街叫卖丢的可是皇家的脸。一气之下,雍正钱也不要胤祹还了,直接将他贬为了镇国公。

不过胤祹也看得开,该吃吃该喝喝,活着就行。雍正八年,雍正的好兄弟十三皇子胤祥去世,悲痛之余,雍正还要指定一位主持国葬的人选,思来想去,只能又把胤祹升为履郡王,让他来主持胤祥的葬礼。

雍正十三年,积劳成疾的雍正皇帝驾崩,胤祹又主持起了雍正的葬礼,因为此次葬礼十分风光隆重,乾隆直接将胤祹晋为了履亲王。


十三、孝怡宪皇后——十三阿哥胤祥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出生,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雍正在给官员的批复中写过:“怡王色变,朕不得已就范。”

在雍正手下办事,你可以得罪皇帝,只要你的建议是对的,只是冲撞了皇帝,怡亲王会帮你劝皇帝。但你不能得罪胤祥,得罪胤祥的后果就是同时得罪皇帝,城亲王事件历历在目。

雍正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给胤祥赏赐26万银两,但是胤祥推辞不受,实在推不过,“只”收了13万银两。还有一件事,封胤祥为亲王后,雍正想再封胤祥的一个儿子为郡王,胤祥死活不要,雍正就说我十三弟高风亮节,赏赐给胤祥每年增加俸禄一万两。

雍正对胤祥有六大恩宠:

恩宠一:恩封铁帽子王

除了开国时候因为战功卓著的八大铁帽子王,他们可以世袭罔替外,清朝的亲王郡王在世子继承爵位后都要降等袭爵。但是胤祥成为了清朝第一位“恩封”的铁帽子王。

雍正元年,雍正下旨:“怡亲王所有王爵户丁家产财物皆朕加恩赐锡除赏给永远承袭怡亲王册书外,并将此旨密谕允祥,令其子孙世代尊藏大清亿万年代,继体子孙将朕此恩永勿更动”。

怡亲王病逝后,爵位由其幼子弘晓承袭,雍正再次提出:“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可任意稍减,佐领属下等项亦不可那移更改。”

咸丰“顾命八大臣”之首爱新觉罗·载垣就是第六代怡亲王,载垣被慈禧杀掉的时候,可能雍正气的要把棺材板掀开暴打不孝的后代子孙了。

给了一个铁帽子还不够表达雍正对胤祥的兄弟情,又封怡亲王的另一个为弘晈为宁郡王,也下令世袭罔替(乾隆即位后觉得老爹实在的行为实在逾制,把这顶铁帽子摘了)。一门两个铁帽子,加上雍正对胤祥庶长子、去世嫡长子的恩封,怡亲王家一门共有一位亲王、一位郡王、一位贝勒、一位贝子。

胤祥的母亲在世时只是个嫔,去世后追封为妃。雍正即位后,爱屋及乌,章佳氏直接连跳两级,追封为比贵妃还高的皇贵妃,还赐附葬景陵。

恩宠二:不避讳

古代皇帝是最为尊贵的,不要说常人了,就是神仙也得避开皇帝的名讳。观世音菩萨因为避李世民讳改名观世音;李世民的弟弟李玄霸死了一千多年了,因为康熙叫玄烨,改名为李元霸。

雍正即位后,所有兄弟为了避讳,都改名字中的“胤”为“允”。但是允祥去世后,雍正将允祥改回了胤祥,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这也是清朝唯一一个不避讳的例子。

恩宠三:互为子女父亲

雍正的儿子弘昼小时候生病很严重,胤祥亲自四处奔波寻医问药,才把病危的弘昼治好。于是胤禛当即和弘昼说:“你这条命都十三叔救活的,以后见到十三叔不要叫叔叔了,他就是你爹(王父)!”怡亲王去世后,雍正命弘昼为其披麻戴孝,自己也辍朝三日,素服办公一个月。

同样的,胤祥的幼女也被胤禛养育宫中、封为和硕和惠公主。

恩宠四:催促臣下与胤祥交好

皇帝最怕的就是手下结党营私,一旦手下有结党嫌疑,皇帝会感觉芒刺在背,再不出手就有翻车的风险。就是是儿子,威胁到皇权也不会留手,参考胤礽。

但是雍正是怎么告诫手下臣下的呢?

这事问过怡亲王了吗,他什么意见?

他在河道总督齐苏勒和怡亲王有来往,对他说:“保于尔有益无损也”。还雍正也鼓励其他官员结交怡亲王,更离谱的是,有次胤祥出差考察,但是身体不好,雍正不放心让他去,胤祥坚持带病去,于是雍正直接提拔了一个太医为户部侍郎随胤祥出差,表面作为副手,实际是为怡亲王安排贴身医生。

恩宠五:想和胤祥葬在一处

皇帝即位后照例是要寻找一处风水宝地下葬的,这么重要的事情当然是要交给信得过的人。胤祥不负皇帝信任,很快就找到一处“上吉之壤”,雍正很开心,就要在自己墓地旁边给胤祥安排一个“中吉之壤”,死了也要和十三弟在一起玩,但是谨慎的胤祥认为不符合礼制,没有接受,胤禛只好另赐福地。怡亲王墓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唯一有望柱华表的王爷陵墓。

雍正死后,交代自己的泰陵里一定要摆三样东西:孝庄太后赏赐给雍正的番菩提小扁数珠一盘。康熙皇帝赏赐给他的凤眼菩提数珠一盘。最后一件是和雍正关系最好的兄弟,胤祥留下的一个玻璃内画鼻烟壶。

恩宠六:大权总揽

如果说前面只是皇帝对弟弟的宠爱,这一项就能体现雍正对胤祥的信任。

胤祥开始担任总理事务大臣,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户部,后来除了继续以前的各项兼职外,加议政大臣,总理营田水利,领圆明园的八旗禁军。

雍正七年开始,全国正三品以上武职官员的任命权集于胤祥一人之手;甚至连吏部上呈的各地督抚、知府、道员等官员名单,雍正皇帝也会在朱批中提及“是否问及王意见”。

胤祥掌管了国家的财政、兵权、人事权,还负责宗室事务,同时也是雍正的大管家和侍卫领袖。可以说雍正把整个国家的一半事务和自己的性命全部交给了胤祥,雍正新政胤祥也有很大的功劳。

但是本来就身体不好的胤祥被繁忙的国事压垮了,怡亲王死后,他手中的权力被封给八个大臣,换句话说他一个人干了八个人才能干的活,可以说胤祥为了哥哥,为了清朝鞠躬尽瘁。

但是这位雍正朝的“常务副皇帝”在康熙年间却倍受冷遇,年轻时受到父亲喜爱,每次出巡都会带上胤祥。

但是胤祥却在第一次废太子时受到牵连,被圈禁,在康熙四十八年封爵时所有成年皇子只有胤祥没有爵位,前期的恩宠与如今的冷遇让胤祥心理郁闷,还拉下的病根。

但是总之康熙后期不喜欢这个儿子的,他曾说:“胤祥并非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将其放纵,必将生事不得不防。”可惜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为了弟弟的形象,雍正把所有关于胤祥的记载都删除了,上面那句话由于是满文,所以才被漏删了。

现在我们只知道胤祥是“自古无此恭忠体国之贤王。”

十四、相煎何太急——十四阿哥胤禵






(后续‬更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爱新觉罗   雍正   郡王   阿哥   皇子   亲王   太子   皇后   康熙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