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往往都很简单

(本文首发于“刘润”公号,订阅“刘润”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这活,我真的干不了。我说。

眼前这位年轻人,身材高瘦,短发,黑框眼镜,灰色连帽衫牛仔裤,像极了出没在大学图书馆里的学生会会长。

听到这句话,他笑得很开心,嘴巴咧开,眉毛夸张地扬了起来。

他是Tim,百万粉丝账号“影视飓风”主理人,也是一位创业者。如果你经常逛视频平台,那么你大概率看到过他。

在录制“刘润进化者”栏目时,他讲述了自己在冰岛拍摄,但因为错估温度,身体失温差点发生意外的经历。我听得连连咋舌,说这活我干不了。

为了拍一条几分钟的视频,你几乎把命都拼上了。

今天,做视频,已经成为了很多创业者的选择。但要把视频做好,做得自己喜欢,观众爱看,这并不容易。

有人兴致勃勃地尝试,器材买了一大堆,但始终没坚持下来。有人怀揣着一腔热血,专门辞职拍视频,但反响平平。有人的视频传播效果虽然不错,但始终找不到变现的途径,只好遗憾地宣布停更。

但这些难关,Tim好像早已跨越。到现在,影视飓风主账号在B站的粉丝数,已经超过了750万,拿到了连续5年百大UP主、2023年度最高人气奖UP主、2022年度多元创新奖UP主奖项,公司员工已经多达百人。

但,怎么做到的?

和Tim聊完,我有一种感觉:能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往往都很简单。

为什么这么说?

这样。让我先给你讲几个故事吧。

魔术VS超高速摄影机

图片左边这个人,你大概率认识他,或者是在各大节目中看到过他的身影。

他是刘谦,顶尖魔术师。曾获欧洲格罗拉魔术大师金奖,好莱坞魔术艺术学院年度魔术师,FISM ASIA年度魔术师……奖项数不胜数。美国权威专业魔术杂志《Magic Magazine》称他为「当代最知名的魔术师」。

如果你遇到他,你会有什么想法?

激动。兴奋。想要进行一点点考验。看看这位大魔术师,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

没错,这也是Tim想要做的事情。

不少媒体在形容一位魔术师如何杰出的时候,都喜欢这么说:真正优秀的魔术师,是不怕摄像机拍摄的。

可是,是不是真的不怕拍摄?无论什么摄像机?

Tim微微一笑,拿出手里提着的黑箱子,里边是早已准备好的秘密武器:超高速摄影机。

什么是超高速摄像机?常规的摄影机每秒可以拍摄20-50帧画面。但这台摄影机,可以拍摄每秒1万帧以上的画面。

这是什么概念?我咽口唾沫,几万张照片就已经拍出来了。

现在,他就打算用这台超高速摄影机,来拍摄刘谦的手,看看能否发现他的“秘密”。

刘谦很无奈:“你要用这种能拍摄闪电的设备,来拍我的手?你觉得我的手可以和闪电比较吗?我觉得有点过分。”

不过,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他仍然“接受挑战”,变了个简单的扑克魔术。

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轻轻一弹,扑克牌就换了花色。

大家都一脸茫然。怎么做到的?

Tim马上申请1000帧回放,接近40倍慢速。

真相大白。原来只是单纯快到极致的手法,没有机关,也没有道具。

“所以你就只是把扑克牌叠在后边换上来了而已吗?”Tim问道。

“什么叫‘只是这样’?这很难好吗?”刘谦说。

确实很难。按照网友的估算,刘谦换牌的速度,甚至不到0.1秒。太快了。堪称炉火纯青的手法。

要做到这一点,背后是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几十年的苦练。但毕竟人力有穷尽。再快,也快不过能拍摄闪电的高速摄像机。

于是,“秘密”被发现了。

好吧!刘谦下定决心:下次如果再有客人,神神秘秘地提着箱子来,麻烦助理直接挡到外边去。

有点意思。你是不是也这么觉得?我再给你讲几个故事。

他,重新跑起来了

这个人,叫做少轩,是影视飓风的一位粉丝。

请看图。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他看到自己双腿的时候,他似乎有点惊讶、难以置信。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他真的记不得,站着是什么感觉,奔跑是什么感觉了。

7岁那年,他出了交通事故。双大腿截肢。

当时,小小的少轩站在街头,出神地看前边的拖拉机,看累了,想回家。结果这时候,一辆装粮食的货车,悄无声息地从后边出现。

少轩一回头,就没了记忆。被送到医院的时候,他的意识清醒过来,两条腿骨就放在眼前。

从此之后,他就失去了双腿。

所以,他一直渴望奔跑,一直想知道,假如自己有腿应该是什么样子。

于是,他鼓起勇气,联系了Tim:我想看到,自己跑起来是什么样子,哪怕是用特效做出来也好。

Tim决定帮助他。利用特效,让少轩真的重新站起来,跑起来。

那么,后来顺利吗?不太顺利。这个视频的制作难度,超出了Tim的想象。

因为我们的双眼,都特别擅长分辨真人。“恐怖谷”效应,就是指人天然会对一些像人,但又不是人的物体产生难言的恐惧感。比如,影视作品里的僵尸,以及各种类人的反派生物等。

所以,一旦给少轩做的奔跑效果不够真实,让人产生恐怖谷效应,感觉特别诡异,那这个项目,就基本宣告失败。

如何让少轩更自然地奔跑起来?

左思右想,必须把少轩拉到实地,用威亚把整个人抬起来。然后,让他在拍摄的场地里移动,模拟跑步时的起伏,再把所有线缆和设备擦除,用特效凭空把他的腿做出来。

可是这样,少轩就需要在没有双腿的情况下身体悬空,做出各种姿势,非常辛苦。

但他没有犹豫,马上就答应了Tim的方案,只是也提出了另外一个请求:

给他一点时间,让他学习一下上半身怎么摆动,才更像跑步。

在面对镜头讲出这句话的时候,Tim的表情复杂极了。

对啊,少轩早就忘了,奔跑的动作应该是什么样的,手要怎么摆,肩要怎么动,他要花一点时间,重新学会。

时间渐渐推移。终于,吊车就位了,威亚团队就位了,拍摄团队也就绪了。

可Tim心里,还有一个疑虑。随着9个月的项目进程,这个疑虑越来越重,越来越浓,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最后,他忍不住问出了口:少轩,如果这个视频真的做好了,你真的看到了站着的自己,你会难过吗?

少轩听过之后,笑了。因为起初,他压根没抱希望,或者觉得Tim最多就是用AI换脸实现特效。

但他没想到,Tim会这么用心。所以既然做了,他就不会因为做的太像了而难过。他只会觉得开心:

原来,我本来应该是这个样子。

一切误会冰释。打起精神,加油干。

艰苦的拍摄很快过去,一切顺利。成片的片段,就是你开头看到的图片。如果你感兴趣,欢迎你去他们的主页看。

这个故事讲完了,不知道你是什么感觉。当看到少轩在画面里站起来奔跑的时候,我感动极了,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感动,佩服,心潮澎湃。

套用视频弹幕里的一句话,这就是:

我已决心追逐光明,便不再回望黑暗。

是啊。原来当一个人追逐光明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伸出手来帮他。

看。火箭里,有我们的卫星

“五、四、三、二、一,点火!”

2023年1月15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Tim和伙伴捧着相机,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雪地里,找到位置,兴奋地开始了拍摄。

拍摄什么?拍摄整装待发、准备上天的火箭。

这枚火箭,很特殊。因为在它的整流罩里,有一颗卫星,属于这群年轻人。

他们在记录自己的卫星上天。

卫星?我们是可以自己发射卫星的吗?

可以的。就是过程,有点曲折。

怎么曲折?

2021年底,在Tim决定要发射一颗属于自己的卫星之后,这颗微波炉大小的卫星,在长沙天仪研究院的帮助下,被研发和制造了出来,不断调试。

2022年初,卫星进入了封装流程,等待发射。

但这一等,就没了下文。

一开始还有些消息,说快了快了,然后就没了动静。又过了一两个月,又是快了快了,就又没了动静。

等待,真的太久了,久到所有人,几乎都忘了这颗卫星的存在。

直到2023年年初,Tim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说,卫星要发射了。如果你想来看,一天时间,立刻来太原。

你能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吗?

一个小公司,花了上百万,与合作伙伴公司一同买了颗卫星,苦苦等待了两年,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你们的卫星明天就发。

激动。手几乎都在抖。接着,就是雪地里的冲刺,兴奋的记录,看着属于自己的卫星上天。

“终于上去了!”在发射现场,女孩流下了眼泪。“放了两年了,终于上天了……”是啊,真不容易。

可是,如此大费周折,去放一颗卫星,是为了干什么呢?

两年前,影视飓风曾经发过一条动态,征集粉丝们的“一句话”。而粉丝们,也把这句话当成了一次许愿的机会。

有人说,想要在深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房子;有人说,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可靠的医生;还有人祝愿妈妈身体健康,最近妈妈查出癌症,自己特别担心;有人祝愿自己,可以强大到不用在意世俗的眼光……

林林总总,有5000多条愿望。

是的。放一颗卫星上天,是为了把这些愿望,带上太空。

即便这枚卫星的体量并不大,甚至在卫星行业里,只算得上“小不点”。即便两年过去了,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自己当时许下了什么愿望。

但是,Tim记得。

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内容。屏幕骤然亮起,在浩瀚的太空背景下,粉丝们在屏幕上的愿望快速滚动。

一时间,观众们被深深地共鸣了,弹幕数量,多到把屏幕都盖住了。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期视频,我强烈建议你,去看看。

爆款驱动

不可思议。我相信,你也有类似的感觉。

可这么做视频,成本也太高了。没人看,怎么办?失败了,怎么办?

Tim说,要做。哪怕它可能会失败,哪怕它要花费难以想象的成本。

因为爆款带来的出圈,才会让账号体量真正增长。

比如,这颗卫星。上百万的花销,2年的等待时间,超长周期的内容策划,这些付出,换来了影视飓风频道《我们买了一颗国产卫星。》这个视频。

但付出,是值得的。

到目前为止,它在B站已经突破了900万播放,涨粉20万,并且收录进了B站的“每周必看”,在抖音上一天就突破了百万赞,涨粉30万。爆了。

这,就是爆款驱动。

爆款驱动这个理念,最早还是由Tim的父亲提出来的,很多B站的博主,其实都是靠一个视频爆火而快速获得的增量。增长,要靠爆款。

那么,去哪找自己的第一个爆款呢?

Tim冥思苦想。有一次,他注意到:好像并没有人谈论,一个博主自己是怎么赚钱的。

那么,为什么我不去做这样一个视频呢?

于是,在2019年的1月,Tim发布了一个视频,深入地剖析了一下自己。主要讲当时二十万粉丝的影视飓风,收入有多少。

当时,影视飓风基本的收入还是来自于TVC广告,就是一些品牌商来找Tim,然后Tim去拍摄他们的产品,交付广告片。再加上一些自有电商的收入,辛辛苦苦一年,算下来也不过几十万毛利,一发工资全没有了。

困难。但要咬牙坚持。

这条视频,让很多正在打拼的人,感到了深深的共鸣,成为了影视飓风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爆款视频。

之前努力做了5年,发布了280期节目,粉丝20多万。但这条视频一发布,一周时间之内涨到了45万粉丝。

5年,20万粉丝。7天,从20万涨到了45万粉丝。

如此强烈的对比,让Tim彻底定下了“爆款驱动”这个战略。

他们花了上百万,采购超高速摄像机,去拍摄闪电,拍摄顶尖魔术师,顶尖运动员;他们花了9个月,帮助失去双腿的粉丝,在视频里重新奔跑起来;他们花了2年,好几百万,去把一颗带着5000条粉丝的愿望的卫星,发射到了太空……

哪怕要花很多钱,哪怕要很久。只要内容不断出圈,就会有甲方被吸引。

这可能对今天很多做内容的人,会有所启发。

你可以用常规视频,保证更新。但如果你想要交到更多朋友,获得真正的增长,你可能必须先跳出常规视野,用爆款出圈。

说的容易,我也想做爆款啊。可我没那么多钱去做这种不可思议的内容,怎么办?

或许,你可以试着,先讲一个“好故事”。

经历偷取和HKRR

怎么通过拍摄记录,把故事讲好呢?

Tim告诉我一个理念,叫做“经历偷取”。

什么意思?

就是把别人的经历“偷”过来,挖掘别人的故事。

干嘛非要挖掘别人的故事呢?

因为从0到1,完全自己去编一个故事很难。你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思考每一个细枝末节的东西,而且难以同时保证效率和质量。

但挖掘别人的故事,就不同了。

比如,Tim曾经拍摄过一期视频,主题是“打铁花”。打铁花是一种非遗项目,上千度的铁水现场烧制出来,被表演者用力击打到几十米的半空中,在黑夜中激起大片铁花,特别好看。

在这条视频之中,Tim就非常注意挖掘视频中出现的非遗传承人的故事。用5分钟的时间,讲述他一辈子的心血和经历。那么这一部分内容,就注定出彩。

但只是讲好故事,就够了吗?

不一定。Tim认为,一个爆款视频的四个要素,可能有四个:快乐,知识,共鸣,节奏。

要让人开心,让人学到东西,让人深深地被打动,让整个视频看起来轻松明快。

这,就是HKRR理论。

如何应用?举个例子。

就拿卫星这期视频来说,一开始,Tim讲故事的时候,非常幽默。他做了很多特效,试着用打火机去点燃火箭;火箭发射失败,就是一个“地对地的导弹”;花了那么多预算,好像很厉害,但实际上的卫星只有微波炉大小,能做的事情也很有限……

这些巧思,都会让人忍不住一笑。

接着,Tim还带了一些知识点,比如,在中国购买卫星的流程;卡门线的概念,等等。

有趣、能学到知识。但只是到了这一步,观众可能并不会很积极转发,分享。

怎么办呢?

重点来了。共鸣。

突然,整个屏幕亮了起来,粉丝留言在卫星屏幕上快速滚动,而卫星正在蓝黑色的浩瀚太空里飞行。

Tim开始讲述,讲梦想,讲宇宙,讲一个个微小但努力的人,讲千万年之后,我们都会化为尘埃,所以过程可能更重要,因为这是我们能改变的唯一的事情。

视频的共鸣感不断攀升,让人心驰神往,不断回味。

所以,对于传播来说,最重要的要素,可能是共鸣。因为一旦共鸣,它会带来大量转发。

一个视频,当然有很多解法,单纯带来快乐的短视频,传播效果也会很好。

但是一个超级爆款视频,可能注定四个要素都有。

真是厉害。可有方法论只是基础,具体怎么做呢?

用团队制度,保证效率

拍出爆款视频,不容易。

哪怕资金、创意都有,一开机也往往失控,超时,超预算。因为你总想把它拍得更好一点。

那么在影视飓风,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的呢?

这,就需要依靠团队了。

怎么依靠?

比如,在影视飓风,有编导和制片的匹配制度。

什么意思?

每个项目中,都有一个编导和一个制片共同主导。

编导负责怎么把片子拍好看,拍好玩,让更多人喜欢看,相当于产品经理。

而制片负责项目的周期,让项目如期完成,预算不会超出,相当于项目经理。

一个项目经理,一个产品经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很多自媒体拍视频,都是编导自己说了算,这就很麻烦。

因为一个项目的事情特别多,流程、报销、人员安排,会极大地牵涉精力;而当编导太追求内容极致的时候,项目的时间和预算也会失控。

所以,Tim吸取影视行业的教训,引入“制片”,协助编导快速推进项目。之后,才是摄影、道具人员快速进组。

人员确定了,内容怎么把控?

一开始,是脚本。首先确认这是一个有爆款潜力的选题,会不会给人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能不能让人情绪共鸣,有没有段子包袱,或者有没有让人觉得学到东西。

没有爆款潜力的选题,一开始就不会进行下去。

接着,就是出发,拍片子。

拍片子,不容易。有次Tim去冰岛拍火山,就差点出了意外。

什么意外?

冰岛交通不方便,需要人徒步走到拍摄地。Tim没有想太多,穿着厚厚的衣服,背着30公斤的设备,徒步走了20公里,体力已经所剩无几。到了山上已经晚上9点多了,所幸还有太阳,就连忙开始拍摄。

再后来,拍摄虽然完成了,但太阳一下山,突然降温近20度,风也特别大,人根本没办法往山下走。Tim他们四个人穿的衣服不够,立刻出现了失温症状。

即使是把衣服绑起来取暖,体温还是会继续往下掉,人也出现了幻觉。

怎么办?坚持。咬牙坚持。等。

等啊等。等到好不容易凌晨3点,风没有那么大了,立刻下山,赶快下山。一刻也不敢多待。

真是九死一生。太拼命了。

了不起。可是,这样拼命,这样有激情的团队,要怎么管理才行呢?

重视结果,应用OKR

我不得不承认,影视飓风,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特别“酷”的公司。

什么意思?

办公场所里,有个大大的滑梯,你可以从楼上坐滑梯滑下来。办公区旁边还有烤肠机。园区旁边,马上要弄一个集装箱,专门用来给员工打游戏。

我忍不住问道,你不怕大家打游戏,就不工作了吗?

还好。如果真的想不出怎么做,干坐着也没用,还不如下来吃根烤肠,打会游戏。

只要最后你能给出结果,怎么舒服怎么来。

太酷了。但总归,不能什么都不管吧?有没有一些管理手段?

有的,OKR。通过设定主要目标O,达成目标的关键行为KR,来管理员工的具体行为。

不能只有目标,不设定行为。这样事情的走向,就会变成:假如只有一个涨粉的目标,那么达成这个目标最快的方式,就是花钱去买粉丝。

这可不行。那OKR是怎么设计的呢?

以Tim自己举例来说,这个季度,他有以下几个OKR。

首先,是扩大影响力。对应的行为,是:涨粉50万;3条视频全B站前20排行榜;3条进榜视频里至少1条榜1。

其次,是商业营收。对应的行为,是:广告毛利收入达到几百万;电商服装销售达到4万件以上,因为是自有品牌,所以先不要求GMV。

最后,是短综艺等新项目,一些知识流程资产沉淀相关的目标。

总目标确定之后,每个不同部门团队负责人,会把Tim的目标拆开,领走。每个团队成员,再继续分拆目标,领走。分到每个人。

那么,如果有某位员工的OKR没有达成,会解雇吗?

Tim说,不一定。因为OKR其实只是衡量的标准之一。

但每次OKR的确定,是和员工沟通过并且本人同意的,所以如果多次评分都非常低,只能说明他对公司目标的认识不足,或者和团队合作不顺利,这虽然不一定是他的错,但最后他可能还是要离开。

这,其实对留下来的人,也是一种保护。

公司要不断拿到结果,才能继续往前走。而这和每一位团队成员的OKR完成,其实都密不可分。

听完之后,我十分感慨。

虽然Tim经常说自己是个创作者,但他也真的在用很专业的方式,管理团队。

就像他经常表演的“抛球”才艺一样。

视频创作者,创业者,甚至是艺人,这几个身份,也是他时时刻刻在抛着的几个“球”;对内容精益求精;带领团队,进行着“专注内容-吸引更多品牌商”的商业循环;经营自己的个人IP,出席活动……

就在这种平衡中,影视飓风,走到了现在。再接下来,他们还会继续走下去。

是的。继续走下去。对于这件事,我特别有信心。


感谢Tim的分享。

能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往往都很简单。

是啊。

优秀,可以很复杂。复杂到包括了商业模型、管理哲学、分析框架、几十年经验……

优秀,也可以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个词:梦想。

这几年,我已经很少听到梦想这两个字了。在公开场合,人们甚至有点耻于谈论梦想,因为害怕被质疑不自量力,害怕自己最终实现不了。

但我今天不但听到了,还看到了。

我看到他奋不顾身,拼了命也要把片子拍出来;

我看到他定下爆款战略之后,就一心一意去执行,哪怕成本高昂,哪怕这次失败,也不犹豫;

我看到他重视结果,就不再关注过程中的细枝末节。累了,就休息一会,玩一会,不要紧。

我看到他有一个大胆的梦想:让中国人,燃起来。

他说,自己改变不了太多的事情。现在大家的压力,都太大了。

但是,如果他可以做那个小火花,可以用视频让你热血沸腾,对明天多一些期待,这就够了。

2028年,Tim还想要拿到属于自己的奥斯卡奖项。最佳短片奖。

说到这里的时候,Tim的眼睛里都闪着光。

而我的心情,突然难以描述。一个30岁不到的创业者,靠自己把卫星放上了天,未来还想去拿奥斯卡奖。更远的梦想,是去火星。

原来,梦想的样子,就是一个人心里的火,眼里的光。

所以,好吧。我突然很释然。

没有融资,就没有融资吧。利润不高,就不高吧。慢慢来。或许,在梦想面前,创业只是一个手段,一个比较贵的爱好。如果失败了,也就失败了吧。

因为,你永远无法嘲笑一个有梦想的人。

这年头,有梦想不容易,保护好它。

祝福影视飓风。祝福Tim。

也祝福所有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创业者。

愿你们的梦想,永远都不会熄灭。

*文章为嘉宾独立观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编导   魔术师   飓风   极致   共鸣   粉丝   事情   团队   简单   梦想   时间   影视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