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最悠久、最大的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位于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北端,是于1872年开馆的日本最早的国立博物馆,内有本馆、东洋馆、表庆馆及法隆寺宝物馆4个展馆共43个展厅,陈列面积1.4万余平方米,约有11万件收藏品,其中国宝87件。

日本平安时代 武士甲胄

日本铠甲分为四个阶段:上古时期~平安时代前期,平安中期~镰仓时代,日本南北朝~室町时代,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类型分为大铠,腹卷,胴丸,当世具足,挂甲等。

早在公元4世纪,日本人就开始制造胸甲和头盔了,这些早期的铠甲,只是简单地用绳子将铁板和皮革连在一起制成的。当时的铠甲分为坦克和兜甲两类,前者是给步兵穿戴的,后者则是骑兵所使用。后受唐朝铠甲的影响,日本武士铠甲在传承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创新。日本的铠甲板由许多小铁片和皮革片组成,使用铆钉和麻绳或链甲互相连接,使铠甲更符合日本武士的需求和偏好。同时他们还注重细节和装饰,融合了自己的文化和审美观念,使铠甲更加华丽而独特。

在制作铠甲的过程中,贵族会使用特定颜色的丝线作丝绳,制作丝绳的时间往往需要数月。铠甲的重量约在9到18公斤之间,且为了让铠甲不受恶劣气候影响,通常会把铠甲涂上亮漆。


日本和服

我们现在所称的日本和服起源于江户时代的小袖,原本是宫廷贵族和武士当作内衣穿着,在江户时代逐渐普及到有经济实力的平民家庭,并引入了当时最先进的纺织染色技术,变得越来越华丽繁复。

17世纪 江户时代 振袖(未婚女性穿着)

17-18世纪 江户时代 小袖

喜庆场合穿用的小袖和服。束带纹样以赠送贺礼时扎在包装上的礼签为原型,具有吉祥意味。

18世纪 江户时 小袖

江户时代中期的小袖和服。上方的背与两袖上,饰有三处由抱藤纹与礼签束带纹组合而成的刺绣伊达纹。


19世纪 江户时代 振袖白绉绸地菊蝶模样

儿童所穿的振袖和服,蝴蝶和菊花的纹样象征长命百岁。

19世纪 江户时代 单衣

19世纪 江户时代 唐织 藏青浅葱段秋草麻叶模样

14世纪的青江吉次日本刀


平安时代 太刀

这把刀是在平安时代永延年间由源氏请三条宗近锻造出来(10世纪晚期/北宋初年)。

几百年后传到了足利义辉手里,后又到了三好家,在日本纷乱的安土桃山时代里又经流转,三好把此神兵献给了丰臣秀吉,丰臣秀吉感念发妻的恩情,把它又给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宁宁,宁宁出家后将它改名为五阿弥切,在去世前将它作为遗物送给了德川秀忠,

然后一直过了几百年,到了日本在二战中战败,这把神兵一直收藏于德川家,战后被评为国宝,50年代转收到了收藏家渡边诚一郎手中,近半个世纪后渡边把这把刀捐给了东京国立博物馆。



15世纪 胁指

公元1000-400年 绳纹时代

遮光器土偶

距今至少1万3千多年,比古埃及文明甚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孕育的苏美尔文明都要早6千年!


15-16世纪 古铜象耳花瓶名“秋月”

明治天皇的轿子

日本的一些佛像

14世纪 室町时代

千手观音菩萨坐像

平安时代 药师如来坐像 木质

药师如来具有治愈百病、祛除灾厄的功德。较厚的眼帘、饱满的脸颊、单薄的身躯以及柔和的衣纹所体现的安稳平和的风格为平安时代后期流行的“定朝样式”,此像为其中翘楚。

平安时代 不动明王立像 木雕

吉祥王立像

十六世纪 室町时代 莳绘菊慈童纹手箱

莳绘是日本的漆工艺技法,产生于奈良时代,以金、银屑加入漆液中,干后做推光处理,显示出金银色泽,极尽华贵。莳绘还常配合以螺钿、银丝嵌出花鸟草虫或吉祥图案。以淡雅而优美的表现形式,不拘泥于自然景象的描写,将其归纳为纹样,以比较自由的莳绘形式来表现绘画一般的效果


出土于群马县伊势崎市丰城町横冢的6世纪填轮女性土偶

这是一件身着筒袖长袖上衣、左衽无袖长外衣和裳裙、全身戴饰物的女子埴轮。上衣和裳裙用线刻分别施有鳞状和竖条状花纹。女子挽着秤砣形大型中空的岛田髻,额头戴用来固定发髻的竖栉(装饰用梳)和头巾,戴颈饰、耳环、耳玉(耳部装饰用珠子)和手玉(手上戴的玉),左腰垂有小刀状挂件。

这件如此盛装表现的女子全身像埴轮较为少见,推测此埴轮原型是一位权重或位高的女性。这身装扮也能看出日后飞鸟时代造型的先声。

古坟时代出土的埴轮马

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屏风


日本屏风画——圣贤画像


日本浮世绘系列

浮世绘是17—19世纪流行于日本的风俗画,主要以木版画的形式存在。浮世绘的性质如同当今的海报或杂志,木版画的批量印制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满足新型市民阶层的文化和娱乐需求。

浮世绘的题材极其广泛,有社会时事、民间传说、历史掌故、戏曲场景和古典名著插图,有些画家还专事描绘妇女生活,记录战争事件或抒写山川景物……可以说,浮世绘是江户时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到了19世纪50年代,浮世绘被传到欧洲,在欧洲掀起了“日本风”(Japonism),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新艺术运动都受到了浮世绘的影响。然而,正是和西方的交流让日本国内的浮世绘走向了没落。日本艺术家被西方的绘画技法所吸引,传统浮世绘于19世纪80年代宣告终结。



12-13世纪伊朗彩陶

土耳其 伊兹尼克 白釉蓝彩花卉大盘

伊朗 彩绘陶器

伊朗 公元5-6世纪 山羊头形来通杯

这是一只来自伊朗的酒杯,出土于伊朗的吉兰地区,公元前6-5世纪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差不多是波斯帝国时期,陶土制品,酒宴时的酒器,酒宴时羊首前端鼻子处有酒流出,用杯(酒盅)接着然后喝酒。


叙利亚 青釉双耳陶壶

泰国 宝冠佛头部

越南 青花鱼藻纹大盘

越南 青花牡丹纹大盘

印度 彦根更纱 浅葱连虫纹样印花棉布

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绘制的印度细密画

印度细密画是在十一世纪作为佛教和耆那教经典的插图而开始绘制的。佛教细密画的制作是东印度、耆那教细密画则是以西印度为中心,制作一直延续到十六世纪左右。

之后,十六至十九世纪在莫卧儿王朝,流行描绘王公贵族和宫廷生活等世俗题材的写实性“莫卧儿绘画”、以及在西北印度的拉起普特王侯的庇护下,以印度教教义为题材的庶民派“拉起普特绘画”广为流行。

印度的细密画,确立了色彩细腻并富有情感的作风,创出了独自的造型并衍产生了诸多流派。在一幅绘画中包含了神话、音乐、自然等诸般要素汇集一处,富有活力。

印度 12—13世纪 象头神坐像

印度 男神立像

健陀罗的佛像

健陀罗又作犍驼逻、干陀卫。 意译香行、香遍、香风。是古印度十六列国之一。 现今在巴基斯坦北边印度河和喀布尔河交汇的白沙瓦附近的谷地。在印度河东的塔克西拉,曾经是健陀罗的首都,人称健陀罗的艺术摇篮

犍陀罗佛像,是犍陀罗地区出土的希腊化佛像,经中亚传入中国并东渐朝鲜、日本,为远东佛教艺术提供了最初的佛像模型。

巴基斯坦 健陀罗 如来立像

健陀罗 如来坐像

健陀罗 菩萨立像

美索不达美亚 楔形文字铭文钉形粘土制品

埃及 新王国时代(第19王朝)前13世纪前半

刻有拉美西斯二世铭的浮雕断片

埃及 王国时代 前2025-前1794年 宰牛场景

埃及 公元前16-14世纪 塞克迈特女神像

迈特女神是古埃及孟菲斯柱神之一,普塔神的妻子,太阳神的女儿,是战斗女神,在古埃及传说中,她是受愤怒的太阳神之命去屠杀人类,所以化身为狮子去猎杀地面上的人类,后来人类十分虔诚的祈祷让太阳神改变了主意,原谅了人类,但是赛克迈特沉溺于杀戮无法自拔,最后太阳神只能骗她饮酒让她喝醉,醉倒的赛克迈特变成了小猫,这样才放弃杀戮,所以赛克迈特女神像均为狮头人身,称呼为战斗女神,古埃及法老都崇尚于开疆拓土,来证明自己的伟大,掌管战斗的赛克迈特女神也由此备受青睐,随处都有供奉,这尊神像头戴着盘状的太阳王冠,坐于帝座之上,左手拿着象征生命的物件,雕刻十分细致、华美。


埃及 伊尼像浮雕

浮雕出自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第六王朝,雕刻于公元前23世纪,从塞加拉墓葬群出土,出自当时一个贵族的墓穴中,其中权利之杖十分显眼,处于浮雕正中位置。这块浮雕最初是彩色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颜色都已剥落,这个贵族生前的官职是神的印玺官,应该负责掌管神庙的印玺,前后侍奉了两任法老,在对外征伐上功勋显著。伊尼是浮雕人物姓名,伊尼是第五王朝第六任法老,前后统治了埃及三十年时间,他是为数不多以太阳神名义建造神庙的法老,同时这些神庙又赋予法老神的地位,和神庙配套的还有金字塔,作为法老的安息之地,确保法老长眠之后重生为神。


伊拉克出土 1-2世纪 赫拉克勒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神)

中国的青铜器


殷商 饕餮纹瓿

夏至殷商 斝

殷时代 饕餮纹三牺尊

东汉 摇钱树

东汉摇钱树,又叫升仙树,树干上除铜钱外,还饰有龙、凤、仙人等多种造型。

树顶上有一枝凤凰衔珠装饰,树座为仙人骑羊造型的绿釉陶。

公元前2600-2300年 马家窑文化 彩陶短颈壶

春秋——战国 彩釉壶

隋代 白瓷天鸡壶

隋代 白瓷杯

隋唐至初唐 白瓷盘口瓶

隋唐至初唐 白瓷钵口瓶

隋代至初唐 白瓷长颈瓶

初唐 白瓷水注

初唐 白瓷人首水注

唐 彩绘女俑


唐 三彩镇墓兽

唐 三彩官人俑

唐 三彩贴花龙耳瓶

唐 三彩三足盘

唐 三彩贴花瓶

唐 三彩花纹高足盘

唐 三彩杯、壶、小盘

唐 三彩骆驼

唐 三彩罐

唐 蓝彩罐

唐 海兽纹葡萄镜

唐 海矶镜(仅东博与正仓院有,为法隆寺高僧及圣武天皇日用品)

唐代 新疆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纸本画

北宋 景德镇窑 白瓷瓜形执壶

北宋 汝窑 青瓷盘

南宋 官窑 青瓷葵花钵

南宋 官窑琮式瓶

北宋—金 磁州窑 白釉铁绘牡丹纹瓶

北宋—金 12-13世纪 钧窑花口钵



南宋—元 吉州窑 黑釉缠枝纹瓶

元代 青花牡丹唐草纹罐

元代 磁州窑白釉铁绘凤凰纹扁壶

元代 龙泉窑青瓷刻花牡丹纹大瓶

元代 螺钿龙纹盘 东京国立博物馆代表性藏品

元代至明代 磁州窑白釉铁绘花鸟人物罐

明 景德镇窑 五彩描金执壶

明 景德镇窑 五彩描金碗

明宣德 青花唐草纹高足盖碗

明嘉靖 红地绿彩唐子图盘

明嘉靖 黄地绿彩人物纹钵


明嘉靖 翠绿釉唐草纹盘

明万历 五彩龙纹牡丹瓶

清 景德镇窑 蓝釉粉彩桃树纹瓶

清康熙 五彩仙子圆大盘

清雍正 黄釉莲花形盘


清雍正 粉彩牡丹纹大瓶


清雍正 斗彩束莲纹钵

清雍正 斗彩瓜蝠纹盘

清雍正 珐琅彩梅纹盘




清乾隆 天蓝釉罍形瓶

清道光 粉彩桃花纹碗




战国——前汉 龙纹玉璧



清代 象牙雕卣

清 玛瑙石榴

清 玛瑙石榴

清代 翡翠香炉


清 白玉牡丹狮子仿鼎形香炉

清代 白玉水禽形盒

清代 玳瑁白玉双鱼花器

清代 青绿色玻璃长颈瓶

清代 白玻璃长颈瓶

清代 蓝色透明玻璃长颈瓶

清代 黄玻璃瓶


清代 天蓝色玻璃海棠形洗子


清代 红色黄色玻璃壶


清 浮雕狮子玻璃扁壶

清乾隆 玻璃烛台







清代 剔彩唐花蝠纹夔形盖盒


清代 剔彩八宝盖盒

清代 踢黑鹿鹤纹长方形盒


清代 剔红吉祥纹如意



清代 掐丝珐琅龙凤虎蝠纹如意

清代 犀角雕莲花葡萄纹杯

来自清朝太和殿的地毯

清代 深黄绿色天鹅绒地云龙纹刺绣

康熙御笔《龙飞凤舞》

南宋 李白吟行图轴


五代—辽 狮子像

中国 6-7世纪 舍利容器

舍利盒木胎,木胎外裹一层麻布,麻布上有彩绘,最初整个舍利盒由红白蓝三色和金箔包裹。后来收藏者发现在脱落的金箔下有彩绘露出,将金箔剥去后竟出现了一幅乐舞图。


中国 如来坐像

中国 3—4世纪 如来像头部

此作品为西域地区最古老的金铜佛像,极为珍贵。


北魏 菩萨头部

中国河南省龙门石窟宾阳中洞

此菩萨像头部原属龙门石窟宾阳洞,是由北魏宣武帝下令于6世纪初开始建造的。杏仁状的眼睛与宁静深邃的微笑,是北魏佛像的典型特征。


北魏 如来三尊立像


隋代 铜造镀金势至菩萨立像


隋代 观音菩萨立像

河北省崇光寺造像

此菩萨像高近三米,身体扁平,以浅浮雕形式表现出衣物及装饰。菩萨像台座有铭文,其内容为:隋代开皇五年(585年),崇光寺(废弃)内所造的大佛及二尊菩像经长年累月产生了裂纹,故于唐上元元年(674年)颁布诏书,复兴崇光寺,于垂拱元年(685年)进行了修缮。

由台座上的铭文可知其制作年代与地点,并可知此像原先为三尊像中的一尊。三尊里的中尊如来像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高近6m,与本像石质和风格相同。


隋开皇四年 菩萨头部

中国山西省天龙山石窟第八窟

菩萨头部

中国山西省天龙山石窟第十四窟


唐 如来头部

中国山西省天麓山石窟第十八窟


唐 十一面观音龛

中国陕西省西安宝庆寺

唐 如来三尊佛龛

中国陕西省西安宝庆寺

唐 如来倚像

山西天龙山石窟

这尊佛像无头,据猜测是在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灭佛运动中遭到毁坏(唐武宗会昌五年的灭佛运动被称作“会昌法难”)。身躯保留至今,造型十分优美。胸部的肌肉线条明显。东博很多图册都出版过这尊造像,是东博的重要馆藏。


中国山东省晋阳慈云寺 画像石

西王母/马车/狩猎

北宋 敦煌莫高窟 菩萨像头部

博物馆收费且大多数国宝级文物禁止拍照,东洋馆主要展出亚洲文物,其中大多数都是中国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日本   法老   太阳神   东京   印度   铠甲   如来   清代   中国   悠久   博物馆   世纪   时代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