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基于融合共生视角 审视科技范式转移

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本文刊载于2024年2月5日《解放日报》第7版:新论

在“范式”概念的创造者、科学哲学家库恩那里,范式代表某一领域内的基本规范。库恩不仅提出了范式的概念,还试图建构一种“革命”理论——范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范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旧的范式会不断代替新的范式。

在传统的认识论上,科技是由科学和技术两个子概念联合在一起的概念集合简称。科学所表征的是用来阐释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技术表征的是针对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应用。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两个概念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相容性却越来越高,并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以法国社会建构论者拉图尔为代表的思想家甚至试图用“技性科学”来代替传统的“科技”。

比如,当代粒子加速器的建造本身属于一项科学实验。但粒子加速器因其能够产生X射线和中子,又可以为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实验提供帮助,也可供企业用户使用。由此,粒子加速器这项研究本身既具有科学属性又具有技术属性,被视为一种典型的“技性科学”。

当代科技范式的内涵正在从“联合”走向“共生”,当代科技范式发展的机制也随之从“小”到“大”。美国科学史学家普赖斯在《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通过对当代科学发展趋势的调查,得出“大科学”时代到来的判断。

“小科学”代表传统的科学模式,是能够依靠自己的资金、技艺和兴趣自由选题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是“以认识自然为最高宗旨的,为科学而科学的科学”。相较而言,“现代科学硬件如此光辉不朽,堪与埃及金字塔和欧洲中世纪大教堂相媲美,且用于科学事业人力物力的国家支出也骤然使科学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环节。现代科学的大规模性、面貌一新且强而有力使人们以‘大科学’来美誉之”。

概括而言,“大”的科技范式具有规模大、资金消耗大、试验时间长的特点。以“曼哈顿计划”而言,先后有超过10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这一研制原子弹的计划。

相较于“曼哈顿计划”,其他的很多“大”科学实验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作为人类历史上花费最高昂的科学实验,引力波的探测过程可谓一波三折。科学界至少有三次声称探测到了引力波,但最后都被判定为是失败的实验。

人们愈发清醒地认识到,相较于传统的科学研究范式,当代科技创新的成本更高、风险更大、不确定性更强。这使得当代科技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无异于一场“风险投资”。科技发展的本质是不断的试错、不断的批判,最终走向成功。我们应当用理性客观的态度来看待科技创新中的风险,并基于融合共生视角来审视科技范式转移、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张帆,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范式   曼哈顿   社会科学院   科学实验   科技   粒子   加速器   视角   当代   概念   科学   张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