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有多难?昔日世界第一如今跌落神坛,负债700亿处境危急

资料来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引言

如果说,将工业生产线比作是一个蜂巢,在生产线上忙碌的工人们是工蜂的话。

那么生产线上的机床,就是工蜂们进行工作的最佳工具。

如果没有机床的帮助,那么工人的效率将会低得令人发指。

然而,就是这样在工业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机床,在我国的发展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曾经号称“世界第一”的机床厂,更是直接跌落神坛,如今已经负债700亿人民币,可谓处境危急。

中国机床昔日的辉煌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机床同样也是工业生产之母。

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那些生活当中的器械,上至航空母舰,下至汽车零件,都与机床息息相关。

毫不夸张的说,机床占据了工业生产线的半壁江山。

制造业和工业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无论是在什么国家都被列为发展的第一序列。

从斯大林格勒时期的苏联,再到如今大力发展科技制造的新中国,都可以看出工业之于国家,正如蒸汽之于火车。

正因如此,机床这一近乎拿捏了制造业命脉的领域,才会显得尤为重要。

自打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就致力于在机床的研发和创新上做着孜孜不倦的努力。

在浩浩荡荡的工业浪潮面前,地域辽阔,人情粗犷的东北三省,站在了大力发展工业的浪头之上。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原本正处于解放初期,百废待兴的东北,迎来了一波脱胎换骨。

随着“一五计划”的实行,东北沈阳机床厂成功被国家看重,将其纳入了新中国发展工业的重点项目之一。

可以说,在当年,沈阳机床厂领跑了中国工业的时代浪潮。

随着沈阳机床厂的崛起,我国的机床产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从这块新生的沃土中,诞生了十七家规模和技术都较为完善的机床厂。

它们和沈阳机床厂一道,被誉为中国工业领域的“十八罗汉”。

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政策逐步宽松,紧闭的国门也开始与世界接壤。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机械工业部也是让“十八罗汉”们登上了这艘面向世界的快艇,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在机床领域卓有成就的国家,进行技术上的交流和学习。

在了新鲜血液的注入之后,我国的机床行业开始展现出独属于“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

在2000年之后,借助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东风,十八罗汉开始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强大的制造效率,迅速壮大着自身的规模。

仅仅五年的时间,作为当时机床制造业领头羊的沈阳机床厂,便收购了德国希斯机床制造厂,一跃跻身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床企业。

在这之后,我国的十八罗汉们也是各显神通,跟随着沈阳机床厂的步伐,步步吞并属于德国的机床厂。

可以说,当时的我国机床,完全可以用“风光无限,前途大好”这八个字来形容。

根据现有数据显示,在2001至2009年的这段时间里,我国机床产业营业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二十四。

除此之外,利润增长率也达到了接近百分之二十一。

不仅如此,我国在机床领域的核心技术上更是做到了领先世界一步。

由我国沈阳机床厂完全自主研发的i5数控系统一经面世,便瞬间在国际机床湛览会上力压群雄。

就连机床行业的两大龙头,日本和德国,都不得不避其锋芒。

技术上的进步必然会带动收益增长,2012年,沈阳机床厂的机床订单金额达到了惊人的180亿。

直接以一种近乎碾压的姿态,列在了全球机床排行榜的榜首。

那一年,是沈阳机床厂最为风光的时刻。

然而,在风光过后,余下的便是狼藉和背后的荒凉。

原来,看似意气风发的沈阳机床厂,以及我国的机床行业,早就已经迎来了凄苦的寒冬。

中国机床制造业的没落

众所周知,决定一个领域发展的,往往是真正的高端核心技术。

这一点在机床领域也同样适用,作为机床制造中,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高端数控机床的研发,可以说是扼住了机床产业发展的咽喉。

我国的机床看上去似乎每年都有大量的订单和销售额,但是实际上,我们只是在靠着人力的优势堆砌数量。

对于真正涉及到行业核心的高端机床,我国的国内自给率只有区区百分之六。

也就是说,中国的高端机床,几乎完全是靠从国外进口,以此来满足自身对精细尖端机械的加工和制造条件的。

这种情况无异于将自己的弱点,毫无防备地暴露在外人的目光之下。

毕竟,如果我们无法自主生产高端机床,那么诸如航天航空、国防军事、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精密仪器,便无法做到真正独立自主地开发研究。

而且一旦高端机床的来源被外国断掉,那么我国的科技发展便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停滞。

无法借助高端技术带动中低端技术的发展,那么被困在科技浅水区域的中国就会陷入老外精心编织的信息和技术茧房。

从那时起,我国的机床产业很快便迎来了衰退。

先是名列全球机床领域前列的沈阳机床厂,于2019年被曝出其内部财政早已经来到了一个入不敷出的阶段。

随后就是余下的十七个“罗汉”,他们有的宣告破产,有的宣布合资或者重组改制。

可以说是走的走,散的散,昔日威风凛凛的“十八罗汉”,如今只剩下沈阳机床厂还在东北终年不散的寒风中苟延残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才让我国的机床产业,由繁荣昌盛,沦落到如今的悲凉地步呢?

这一切的根源,还需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稍微了解过历史的小伙伴想必都知道,我国的工业其实一直都属于一个“先天不良”的状态。

比起苏联美国等国家,中国的工业起步实在是太晚了。

加上那时候的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正是一穷二白的时候,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何况是一个人口十多亿的大国呢?

原本,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还勉强能够在机床领域蹒跚学步。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西方诸国为了不让中国这一地大物博的无产阶级国家发展起来,直接对其展开了技术封锁。

在这种情况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中国人民,就只能撸起袖子埋头干,自行研究机床的技术。

然而,常言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

面对中国“闭门造车”的打算,西方国家也有办法应对。

作为过来人,他们深知想要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进行机床制造,只会因为没有核心技术而摔上好几个跟头,摸着石头过河,不外如是。

然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哪里见识过共产主义光芒照射下,中国人民的强大执行力和创造力。

在机床进度落后于世界的情况下,我国的沈阳机床厂,依然顶着层层的压力和巨量的成本,制造出了领先世界的i5机床系统。

自从i5系统大获成功之后,人人都以为这是我国机床产业的希望之光。

殊不知,i5系统的研发,其实是沈阳机床厂最后的“回光返照”。

别看2012年时,沈阳机床厂靠着最新的机床收获了180亿的销售额,但是实际上,企业为了研发i5系统所投入的大量资金,加起来也达到了接近180亿。

根据数据显示,当年,沈阳机床厂的实际利润,甚至不满一个亿。

巨大的研发投入换不来与之匹配的回报,这使得以沈阳机床厂在内的众多机床企业,逐渐开始疏于研发新科技。

他们索性直接放弃对高端机床的技术研究,转而专心将目光落在更加稳定,且效益更好的中低端机床产业之中。

这种思维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使得我国的机床领域寸步难行。

在创新与破产的两难处境之中,大部分的企业,还是选择了向现实妥协。

据悉,曾经置身行业龙头的沈阳机床厂,迄今为止已经负债700亿。

写在最后

如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机床行业想必也会在不久之后重新破冰回暖。

制造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使我们不落后于其他国家。

参考资料

新京报-《行业卖霸资不抵债,沈阳机床厂破产重整》

经济观察报-《中国机床“十八罗汉”幸存者》

百度百科-沈阳机床厂

贤集网-《沈阳机床厂曾经做到全球第一,为何如今沦落到重组的境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中国   机床   苏联   神坛   德国   罗汉   危急   处境   昔日   机床厂   领域   我国   工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