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蒙哥之死,直接导致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大帝国解体?

公元1259年8月11日,刚刚开打不到一年的宋蒙钓鱼城战场,传出一个让蒙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大汗蒙哥没了。

死因不明。

《元史》说他是水土不服,生病去世的,《马可波罗游记》以及钓鱼城所属的合州地方志则均记载他是战场上被飞石击中,当场去世。

更有甚者,说他是被协助守城的杨过大侠持矛枪洞穿胸部而死。

不过从他死后没有留下任何遗嘱来看,老张我个人认为,死者死前应该是时间紧迫,来不及留下任何有效遗嘱,所以大概率还是战死。

因为没有留下任何有效遗嘱,谁才是下一届蒙古帝国的大汗,就成了一个各方都没法避免的大问题。

继承人问题,是困扰蒙古帝国乃至于后来的大元朝一生的顽疾,没人能破,所以在讲正文之前,请允许我简单交代下蒙哥去世的背景!

蒙古帝国属于刚刚开眼看世界的草原民族,跟那片草原上的历届前辈——比如匈奴、鲜卑、柔然一样,在没有来得及汉化以前,王位继承制度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

比如,匈奴在西汉和东汉时期曾经两次分裂成南北匈奴,也是因为继承人没安排好,或者说不成熟,不被其他宗王认可,以至于引起内部分裂。

即便是采取了汉化制度的前辈女真人,在大金国时期也因为完颜亮弑君篡位导致了金国内战,差点让偏安一隅的南宋北伐成功,要真是如此,整个历史可能都要因此改写。

蒙古部落早期实行的是“幼子守灶制”,跟现在的很多农村地区很相似,就是老大老二结完婚就分家搬出去,老小跟着父母居住,父母去世老小继承分家后的剩余财产。

这种制度的好处,就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游牧时代,避免人口过于集中于一个地方,从而导致该地原本就薄弱的资源不足以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

不仅蒙古人,女真人以及现在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都有这种制度的残留。

铁木真死后由幼子托雷监国,以及窝阔台1235年发生的“长子西征”,背后的催动力其实都有“幼子守灶制”的影子。

话说回来,在蒙古从一盘散沙变成蒙古帝国以后,这个继承制度也就开始出现问题了。

第一个问题,作为幅员千里的帝国的儿子们,继承的就不再是当初那口破灶,而是上百万的人口和土地,以及,那迷死人的权力和地位。

其次,在父亲的对外征战中,幼子前边的哥哥们,向来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获得更多的战功和威望,守家的幼子显然要望哥兴叹。

这个矛盾,在铁木真这一代,不是啥问题,毕竟威望太高,就算是人走了,说出的话也没人敢不听。

所以1227年,铁木真去世以后,幼子托雷建国,两年,第三子窝阔台即位。

看,幼子守灶制在成吉思汗那时候就被打破了。

作为帝国创始人,铁木真虽然很喜欢老四托雷,但四个儿子里,老大术赤和老二察合台素来不和,老三窝阔台老成稳重,又能弥合兄弟矛盾,所以为大局考虑,帝国还得交给老三。

这叫贤者继承制。

但前边咱不是说了么,蒙古毕竟是刚开眼看世界的汗国,很多事情都还在探索阶段,新惯例和老制度交错使用,就连蒙古大汗有时候都很迷茫,这大好的江山,交给谁好呢?

窝阔台的选择是交给第三子阔出之子失烈门,无他,只因喜欢。

自古以来,男人都容易因个人喜好做出非理性的选择。

铁木真克制住了,但他选择的继承人没有克制住。

失烈门,窝阔台第三子阔出之子,非长非嫡子。

在嫡长子贵由还在世的情况下,去拥立一个没有军功没有威望的孙子为继承人,这窝阔台脑子不是坏了,而是真的不懂权力的诱惑。

所以窝阔台死后,乃马真皇后违背遗诏,力排众议,把贵由推上大汗之位。

贵由还在“长子西征”的路上,有了老妈的临朝称制,即便是五年以后才回到蒙古和林,却依旧照常即位,稳如老狗。

这件事,有人不赞同。

1246年在和林举行的忽里台大会上,当初“长子西征”的统帅拔都拒绝参加。第二年,贵由再次策划西征,目标直指拔都所在的钦察汗国。

半道上生了病,走了。享年43岁。

贵由去世以后,他媳妇海迷失后皇后仿效婆婆临朝称制,为了稳定人心,居然放着自家儿子不立,重新拥立当初窝阔台制定的孙子失烈门。

但是,人心已经散了,散了的人心,必须得通过实力才能扶起来。而内无威望,外无战功的失烈门,显然没法撑起他婶婶海迷失的欲望。

蒙哥的继位异常顺利。

贵由死后,还是拔都,向各蒙古宗室亲王发出邀请函,请大家到中亚他的地盘召开忽里台大会,选举新大汗。

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诸王大多数拒绝参加,拖雷系的长子蒙哥带着几个弟弟赶过去捧场。忽里台大会迁延耽搁了两年,终于在1250年于中亚召开。

会上蒙哥被拔都力推为帝国大汗。

站在拔都的角度,这很合理。

第一,他是术赤的儿子,血统存疑。

第二,他的汗国在帝国最西边,远离帝国统治中心,去蒙古草原当大汗,搞不好会翻车。

第三,自己跟贵由不合,跟察合台系也不和,再说了, 你们不是都没来参会嘛。

第四,蒙哥是谁?托雷长子啊,托雷又是谁?整个帝国除了分封出去的汗国,剩下的都给托雷系了。

1250年的在中亚召开的忽里台大会,因为参会人数不足,而且地点不对,所以还得回祖宅斡难河畔再召开一次。

这次,在拔都派出的大军武力威胁、以及蒙哥老母亲唆鲁禾帖尼的极力斡旋下,1251年七月,忽里台大会在斡难河畔胜利召开,会上正式推举蒙哥为大蒙古帝国第四任大汗。

窝阔台系诸王不服,被暴揍。

蒙哥即位以后,也要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威望!

窝阔台系失去大汗之位,给他的最大教训,就是不够努力,导致战功不足,威望不足,人心不足,即便当年贵由即位的时候,逼着忽里台大会各诸侯发誓,非贵由子孙后代不立。

转而几年以后,他们也能马上调整立场,支持蒙哥为大汗。

发誓没用,制度也没用,最有用的,是赫赫战功积累起来的威望。

1252年,蒙哥派四弟忽必烈出征大理国。

1253年,大理国这边还没出结果,蒙哥又派六弟旭烈兀带领蒙古大军,发动第三次西征,目标西亚。

1254年,大理国灭亡,1258年,阿波斯王朝灭亡,1260年,阿尤布王朝灭亡。

这就够了吗?完全不够!

因为,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拖雷系现在是帝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家族,但问题是,这些战果都是他蒙哥的弟弟们打下来的。

且不说蒙哥百年以后谁来继承大汗的问题,就现在这形势,他蒙哥难道心里不慌么?

1257年,随着忽必烈在其经营的北方汉地的声望越来越高,蒙哥这位大哥坐不住了。

一方面,他派人在北方汉地设置钩考局,一种类似于审计署的机构,负责来检查忽必烈地盘上赋税收入,目的清除忽必烈任免的官员。

另一方面,召忽必烈到身边,解除其在邢州、河南、陕西三地区的权力,裁剪忽必烈在汉地设置的机构。

为了安抚哥哥焦虑的心,忽必烈甚至把妻妾老小送到帝国的中心和林。

当然了,削弱弟弟只是一个手段,最主要的是,他自己得亲自出山,像他爷爷那样,征战沙场。

于是第二年年初,蒙哥发动新一轮灭宋战争,并且亲自负责西路军的进攻,这就有了我们开头看到的,蒙元钓鱼城之战。

只是不曾想到,大事未成,半道中殂,这场持续36年的钓鱼城之战,刚开个头,就死了一个蒙古大汗。

蒙哥死后,老四忽必烈正在东路军督战,老六旭烈兀还在第三次西征的路上,只有老七阿里不哥,稳坐帝国首都和林。

消息传到东路军,忽必烈甚至都没打算撤军,因为按照目前这种形式,自己是最有利的接班人,直到他那在和林做人质的媳妇——察必派人秘密给他报信:诸王打算拥立阿里不哥为大汗,并且阿里不哥已经开始派人接管忽必烈的一手打造的大本营——开平城。

接下来的事情,算是耳熟能详了。

忽必烈轻骑返回燕京,解散阿里不哥在汉地征召的军队,并且联络东道诸王,准备就近召开忽里台大会。

1260年3月24日,忽必烈邀请东道诸王以及一部分窝阔台系诸王,在燕京北边的开平,召开忽里台大会,成为大蒙古帝国大汗。

阿里不哥原本就在漠北,帝国的中心,居然比忽必烈还慢了一拍,一个月后,阿里不哥匆忙着急留守漠北的诸王,也召开了一场忽里台大会,自立为蒙古大汗。

如此一来,大蒙古帝国就出现了两位大汗。

三次西征路线

接下来就是选边站队的环节。

窝阔台汗国其实并没有完全形成,诸王意见也并不完全同意,大部分人支持阿里不哥,但还有人支持甚至跑到开平城,去参加忽必烈的大会。

然后就是钦察汗国的别儿哥(拔都已死,弟弟即位),这哥们在即位前就已经归一了伊斯兰教,然后南边位于西亚的阿拔斯王朝就被旭烈兀的第三次西征,给灭掉了。

不仅如此,哈里发以及各大臣全被蒙古人屠杀,作为穆斯林以及钦察汗国的大汗,眼见教主被杀,却无能为力,别儿哥从此跟旭烈兀产生怨恨。

当然,更现实的问题是,双方对高加索地区的争夺,导致双方彻底反目。

而旭烈兀,是支持四哥忽必烈的,所以别儿哥,就只能支持阿里不哥。

最有意思的是察合台汗国,这个汗国的可汗,原本就是支持阿里不哥的,但阿里不哥觉得还不够,于是把自己的身边的心腹,出自察合台汗国的阿鲁忽送回去继任可汗。

阿鲁忽打着阿里不哥的名号,一路征召、收编、吞并、占有,不仅拿下察合台汗国,而且连周边原本属于蒙古帝国大汗的土地也纳入麾下。

然后,宣布支持忽必烈!

这里的猫腻不难理解:

因为蒙古帝国的漠北王庭,主要物资供应来自于东边的北方汉地,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夺汗位,忽必烈就把整个汉地的供应线都给切断了。

东边补给线被切断,阿里不哥就只能指望西边,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所以即便察合台汗国支持自己,他仍然选择让心腹阿鲁忽去掌管察合台汗国。

而阿鲁忽这个投机分子,不仅回国成功即位,而且打着为阿里不哥征调物资的名号,在阿里不哥的地盘里使劲的圈地。

最后为了保住既得利益,反过来又支持忽必烈。

阿里不哥被这一波骚操作给气炸了,于是派人讨伐,反被击败。

即便如此,内战依然断断续续打了四年,到1264年年底,走投无路的阿里不哥大势已去,选择向忽必烈投降。

忽必烈如愿以偿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但也只是名义上的大汗。

因为这次继承人战争,彻底让四大汗国从行政区变成了独立王国。

内战中,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为了拉拢支持者,互相给四大汗国开出各项优惠条件,比如,忽必烈将第三次西征拿下的土地,分封给旭烈兀,建立伊利汗国。

而另一方面,战争加剧了大蒙古国内部各个汗国彼此见得矛盾。

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因为阿塞拜疆争端,频繁开打。

察合台汗国则因侵占太多钦察汗国的领土,而被钦察汗国和窝阔台汗国联合暴打。

最持久的则是来自窝阔台汗国的海都——这位窝阔台的孙子在统一窝阔台汗国、并且控制察合台汗国以后,跟忽必烈的元朝进行了长年累月的战争,一直到忽必烈去世,这场战争都没打完。

忽必烈虽然继承了所谓的蒙古大汗的汗位,但是除了六弟旭烈兀的伊利汗国,直到他死,整个蒙古帝国内部都没能达成认他为宗主的统一共识。

也就是说,他这个蒙古大汗,始终还是不完整的。

一直到1304年,海都去世,诸王继续争权,为了让元朝承认他们在西北立国的合法性,于是一致决定承认元朝第二位皇帝——元成宗为大蒙古帝国之宗主,这场持续近四十年的内斗才终于熄火。

不过,这时候的宗主,已经成为名义上的宗主,大蒙古帝国也变成了一个邦联制帝国。

有时候很难理解蒙古帝国的内斗,继承人问题导致的内乱,从一开始,一直持续到元朝灭亡,在整个黄金家族内都没有停止过。

后来我想明白了,帝国的统治和建设,是个高端玩意,没点文化积淀,是玩不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蒙古   帝国   欧亚   幼子   元朝   阿里   继承人   长子   大汗   威望   大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