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战群英》背后的故事(三):欧洲上空的4万种死法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空中舰队!

1942年的夏天,大批的美国飞行员们蜂拥到了英国,这些精力充沛,口袋里塞着香烟、口香糖、避孕套和大把钞票的棒小伙子们,就像从电影里面走出来的飞行员一样,围着潇洒的白色围巾,歪戴着软踏踏的军官帽,迅速抢走了英国女士们的欢心。

这些巨大的银白色的战争机器成群结队地飞过英伦三岛的天空,目睹这一幕的英国人无不为之激动不已:“一个又一个的中队,升空后汇入到大队和联队中,这是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航空科技的最佳展示。”

美国第八航空队加入的不断升级的轰炸行动,将演变为二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战役,他们驾驶的武器是大型的四引擎战略轰炸机B-17“空中堡垒”和B-24“解放者”,它们能够携带着2700公斤的炸弹飞到德国腹地,将地面的目标化为一片火海。

每架重型轰炸机有10名机组成员。虽然翼展达到30余米的“空中堡垒”看起来很大,但是实际上内部的空间比潜艇里还要狭窄,每次作战时,10名成员都要挤在这个幽闭的空间里渡过煎熬和危险的5-10个小时。

正副驾驶员坐在轰炸机的顶部的驾驶舱里,这里也是这艘“空中战舰”的舰桥,两个最关键的人挤在一堆开关、刻度盘、计量表、按钮和把手中间,他们的每个举动都可能拯救或者干掉整个机组。

驾驶舱后部有个狭窄的通道通往机头,那里被透明的树脂玻璃包裹着,两挺机枪(后期型号才有)从机头伸出来,一挺插在机头顶端,一挺位于机头左侧,而领航员的机枪则位于机头右侧的舷窗上。

投弹手的位置无疑是最佳的“观景平台”,同时也是轰炸机上最暴露的位置,从始至终,他看上去都是悬空坐在机头的。“诺顿”瞄准器就在他的面前,左手边是炸弹舱门的开关和投弹按钮。所有人的共同奋战,就是为了让投弹手顺利在目标上空平稳飞行“三十秒”。

领航员就待在投弹手后面,他是唯一一个有自己的办公桌的家伙,在没有卫星导航的年代,整个机组能否在浓密的云层、烟雾中找到目标,再安然返航,全都指望他的计算了。

在他们头上面,紧贴着驾驶舱的是液压驱动的顶部炮塔,两挺0.50口径的并列重机枪就装在炮塔里,炮塔有角度限制,可以保证激战中射手不会将自己的垂直尾翼打下来。战斗中,机械师将自己的头伸进炮塔,操控机枪射击四面八方的敌机。

炸弹舱就在机腹,炸弹堆放在机舱内部两侧的架子上,从地板一直到天花板;中间有一条半米左右的通道,起飞一段时间后,投弹手或者顶部炮塔射手就会走进来,把炸弹上的保险插销拔掉。

虽然战斗中很少会发生炸弹舱被直接命中而导致大爆炸的惨剧,但是炸弹卡在架子上,炸弹舱门中弹后打不开、关不上的情况倒是经常遇到。这时,就必须有名机组人员像表演杂耍那样,蹲在狭窄的通道上,冒着高空的刺骨寒风,尝试着用手或者用脚将炸弹弄出去;然后,他还得用手摇曲柄手动将炸弹舱关上。

炸弹舱后面是无线电操作室,无线电操作员同样要负责一挺重机枪;从无线电室出来,就是勇士专属座位——活棺材“球型炮塔”了。

球型炮塔是为了保护轰炸机的腹部而生的,同时也是最容易中弹的位置之一,一旦被卡死,里面的人就没救了。

球型炮塔后面,就是电影里出镜率最高的腰部机枪,左右各一挺,腰部射手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不管是为了御寒还是防弹,这两位也是裹得最严实的,除了里外三层、从头到脚的皮袄、皮靴等防寒服,他们还要在身上套上充气背心,背上降落伞。后期还会戴上钢盔,穿上沉重的钢片防弹背心。

腰部射手的标准战斗姿势。

两人在背靠背向敌机射击时,还要彼此注意,争夺有限的回转空间;即使在零下40度的高空中,激烈的战斗也会让他们出一身大汗,急促的呼吸,吐出的热气会从氧气面罩缝隙中喷到防护镜上,然后结霜结冰,让他们什么都看不见。。。

最后一位,就是尾炮手了,他的战斗位置也就比球型炮塔好一点点——至少不会因为中弹而被关在铁棺材里。直到B-29上使用了遥控炮塔,尾炮手才得以从狭窄的射击位上解脱。

翱翔在云端的轰炸机编队的确很像空中舰队,但是,所有的机组人员都清楚,他们驾驶的“战舰”是没有任何装甲防护的,薄薄的铝制机身,哪怕用螺丝刀都能捅出个窟窿来。

所有人都清楚,他们时刻被无处不在的危险包围,任何人都可能在下一次任务中一去不返。最大的危险当然是德国人的高射炮和战斗机;但是,飞行机组的生命同样受到各种意料或意料不到的威胁,从浓雾到未知的暴风雨,从未知的机械故障到偶然的操作失误——这些都会让飞机坠毁,机组人员死于非命。

天气杀手

每年秋冬笼罩在英伦三岛上空的浓密云雾,既保卫了大不列颠的天空,也给第八航空队制造了不亚于德国佬的麻烦。在远程轰炸行动中,飞行编队在起飞、集结、飞往目标途中、抵达目标上空和返航时,都需要良好的天气——在机载雷达大规模投入实战前,几乎所有的作战行动,都要依靠目视。

单独一架飞机可以轻易地根据仪表在云层中飞行,但是对于密集的飞行编队来讲就是场灾难了,从英国机场起飞的轰炸机有时要穿越厚达7000米的云雾层——从地面一直到巡航的高度全被云雾填塞。

两架B-17轰炸机在浓雾中相撞,化为碎片。

在依靠仪表盲飞时,有些飞行员会在黑暗中迷失方向,和其他的飞机发生碰撞。即使轰炸机顺利升空,北欧上空恶劣的天气同样可能导致任务中途被取消,飞行员们还得再经历一次恶劣天气中的返航和降落,一旦操作失误,他们的座驾就会成为遍布英伦三岛上的飞机残骸的一部分了。

实际上,在整个战争期间,因为天气原因,有45%的作战任务被迫取消,有10%的作战任务中途被召回——这意味着机组人员这次提心吊胆的升空成了白忙活,因为被召回的任务是无法计入规定完成的作战次数的。

除了常见的恶劣天气,突发的极端气候也会让美国轰炸机损失惨重:

1944年11月,此时盟国已经夺取了空中优势,但是在一次空袭梅泽堡的行动中,突如其来的狂风迎面吹来,让目标上空的B-17编队飞行速度减缓了许多,变成了地面高射炮的低速固定靶——56架“空中堡垒”被击落和击伤。

可怕的极寒

二战时期的欧洲空战,大部分发生在高度9000-10000米的高空,这里空气稀薄,寒冷刺骨;不像在地面战斗时,大兵们多裹几层衣服就可以有效保暖,高空中可是需要一整套高度复杂的技术系统来提供保障的。

和全机密封加压的B-29“超级空中堡垒”不同,B-17的作战环境是半开放的。在早期作战中,即便机组人员套上了厚绒衣,厚毛衣和羊皮外套、裤子和靴子,仍旧在高空中被冻了个半死。后面虽然装备了电加热外套,但是这种衣服不但出了名的不可靠,还会经常因为弹片了切断电线而把机组成员冻僵。

在极度的严寒中,任何一点小的疏忽都会导致致命的后果;虽然机组人员被一再警告要保持身体干燥,但是他们在高空激战时,仍旧会满身大汗;而蜷缩在球型炮塔里的射手,因为被迫几个小时待在炮塔里,有时会将尿撒在裤子里——然后,他们的背部、臀部、大腿的肌肉就全被冻得坏死了。

激烈的战斗中,机枪卡壳是经常发生的事情,那些惊慌失措的射手们一旦脱下手套,试图排除故障时,手就会被冻结在冰冷的枪身上,然后连皮带肉地撕下来一长条。

严寒给飞机带来的麻烦同样不小:炸弹舱门被冻住(拜英国多雨的天气所赐)、窗户上结了霜花,机械被冻得故障百出,机枪瞄准器模糊不清等等。

首次参战的美国人,完全是在实战中用无数的牺牲和伤亡摸索出了一条经验之路——第八航空队第一年(1942年)的作战行动中,1634人因为冻伤而无法执行任务,而因为战场受伤退出的只有400多人。

隐形杀手——缺氧

1942年11月初的时候,伦敦的《标准晚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煞有其事地说,美国飞行员之所以可以在9000米的高空作战而不昏倒,是因为他们经常打棒球,所以身体超级强壮。他还用真实的故事作为例证:一名英国医生和美国飞行员飞到高空研究对身体的影响,结果英国医生晕倒了而美国人安然无恙。

然而事实却是,这位英国医生没有佩戴好高空飞行所必须的氧气面罩。

缺氧在整个飞行任务中无处不在:机组人员的唾液或者呕吐物可能堵塞软管并冻结在里面,让他们不知不觉中晕倒;敌人的高射炮和战斗机会打坏制氧设备、输氧管线或者干脆打断机组人员的氧气面罩的软管。

在9000米的高空,一旦没有氧气,30秒内就会昏迷,2分钟后,人就再也救不醒了。

在飞行途中,每隔几分钟,领航员就会用麦克风呼叫所有人检查氧气设备,谁没有及时应答,马上就会有最近的机组人员带上氧气瓶去查看,但是激烈的战斗中,就没有人顾得上了。

机尾炮塔和球型炮塔的射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往往等到激烈的战斗结束后,其他人才会发现他们毫无反应的瘫在座位上。

有时候,摆脱了敌机返航时,驾驶员会将飞行高度降低到3000-4000米,这样可以避免极寒并提供充足的空气,许多缺氧倒地的人员因此而得救。

在第一年的战斗中,约100名机组人员因此而丧生。

高射炮

事实上,高射炮比大部分人认为的更加致命,德国人将大量的高射炮部署在美国轰炸机必经的线路上,然后在轰炸机编队飞过来时,各种口径的高射炮会集中开火,用密集的弹雨覆盖住轰炸机编队周围的立体空间。

许多飞行员回忆说:“轻型高射炮的炮火就像一道道彩色的焰火,有绿色、有白色、还有红色,虽然知道它们是致命的,但是仍旧让人着迷;如果它们击中了你,那么金属机身会像纸片一样撕开,玻璃被炸碎成无数碎渣。”

至于那些重型高射炮火,它们在空中炸出一大团一大团的浓密黑色烟雾,远看着旧像泡芙一样柔软,但是这些“黑色泡芙”是那么的致命——经常有轰炸机被一炮炸成巨型的橘红色火球。

飞越高射炮火地带的轰炸机就像是暴风雨中的小舢板,炮弹的冲击波将机组人员冲撞得在机舱里滚来滚去,如果不系好安全带,驾驶员甚至会被掀到驾驶舱顶部。

李梅在下令执行他的新型轰炸策略之前,进行了一番研究,他最后计算出,击落一架B-17轰炸机平均需要377枚炮弹——听起来还不错?!

实际上,1944年,德国人的高射炮部队击落了3501架各种型号的美国飞机,而德国空军的战斗机只击落了约2900架。

一架B-26“掠夺者”被打掉了一个发动机,几分钟后就坠毁了。

一架B-24“解放者”被高射炮干净利落地打成了两截。

最危险的一分钟和匪夷所思的事故

上图中的这架拿大顶的B-24“解放者”,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难得一见,这架飞机起飞时的一个误操作导致了这次诡异的事故——飞行员把刹车当油门踩下去了——事故导致6名机组人员死亡。

执行任务的轰炸机第一分钟和最后一分钟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刻。

飞行员在看见来自塔台的绿色信号弹后,就开始驾驶飞机轰隆隆地滑过跑道。因为轰炸机满载着炸弹和燃油,因此必须要让引擎用最大马力运转,才能让沉重的飞机升上天空。

跑道很短,滑行到跑道尽头时,到底是一飞冲天还是冲出跑道,谁的心里也没有底,机械师会和正副驾驶员一起,他紧张地看着仪表盘,一边大声报数:“50-70-90-110”。然后当跑道尽头出现后,飞行员就一边祈祷一边拉升飞机。

而扔完炸弹返航时,新的危险又出现了:有的人担心不断减少或者泄露的燃料无法让飞机支持到基地;有的担心被打得破破烂烂的飞机半路就散架了;有人被迫在海面上迫降或者跳伞弃机。

而最危险的莫过于驾驶着被击伤的飞机降落——飞行员布莱克利就曾经驾驶一架被高射炮打坏了刹车的“空中堡垒”,以超过160公里的时速冲出了机场,径直地撞上了一棵大树,大树劈开了驾驶舱和二号引擎中间的部分,只差十几厘米,正副驾驶员就全被挤扁了。

李梅将军曾经在日志中写到:“偶尔,有几个傻瓜不够机灵,飞机就会在空中相撞”。而空中撞机仅仅是因为疏忽而导致的空中灾难中最简单的一种了。

其他的事故包括但不限于:

战斗机飞行员和轰炸机射手互相把对方击落了;有些飞机飞错了位置,然后被自己人的交叉火力干掉了。至于最著名的乌龙,还是下面这位,“梅当娜小姐号”,它被上面的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击毁了。

1945年的4月,318架皇家空军的“兰开斯特”轰炸机空袭了元首在贝希特斯加登的山间别墅,但是元首此时躲在了远在500公里外的柏林的地堡里,没有空中落下的炸弹能够伤害到他。

5天后,元首在那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英美盟军的战略轰炸正式结束。这场延绵数年的战役中,盟国空军损失了近16万名飞行员和机组人员——79265名美国人,79281名英国人。

近305000名德国平民死于轰炸。

一直鼓吹精确轰炸的美国人最终依靠区域轰炸赢得了战争。




各位读者朋友们,创作不易,喜欢这个故事的话,能否转发再点个赞呢?

#文章首发挑战赛##二战##军事##我要上头条##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冷知识##历史##精品长文创作季##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炮塔   高射炮   作战   空战   轰炸机   欧洲   英国   飞行员   群英   上空   机组   炸弹   飞机   人员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