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大火,文明倒退1000年

#精品长文创作季#

《梁武帝半身像》

太清二年,公元548年,统治了中国南方将近半个世纪的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被活活饿死于富丽堂皇的寝宫之中。

南北朝,天下隔长江而治,南朝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四个政权交替存在,北朝则是北魏一家独大,后来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东魏演变成了北齐,西魏则演变成了北周。

梁武帝饿死的起因,就是因为皇帝接收了从北朝东魏脱离而来的叛将侯景,然后侯景起兵叛乱,占领了南梁的都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并且软禁了梁武帝,侯景不给吃来不给喝,老皇帝就这么黯然的死去了。

诸位,这萧衍一生,颇为传奇,为君一代,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外交上都有不少建树,

在南北朝的乱世之中,萧衍以他统治者的身份重构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修复了当时的崩坏人心,他本人满腹的才气,更给南梁带来了亮眼的文化风韵和不俗的经济繁荣。

他勤俭节约,甚至可以说是克勤克俭,身体力行,皇帝还几度出家以明此志。

但是皇帝想不到,自己的质朴换来的是官僚们的腐败,自己的仁慈得到的是贵胄们的放纵。

唐文宗大和七年的时候,唐朝著名诗人杜牧途经扬州,恰逢烟雨朦胧的天气,于是写下七言一首: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是啊,南朝梁武帝礼佛最盛,他执政时江南兴建了不知多少佛寺庙宇,如今它们尚未荒凉破败,仍然安静的笼罩在风烟云雨当中。

善良的梁武帝把一切都仁慈的施舍给僧人,给宗室子弟,给皇亲贵胄,给官僚阶级,给江南大族,给北朝来客,甚至是给予那让他活活饿死的侯景,但他却从来没有真正的惠及过天下百姓。

他这一生错过了太多的机会,从北魏的六镇起义到东西魏的并立,无数的天赐良机放在他的面前,他却始终视而不见。

人生中那么多种辉煌的道路,全都错过了。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这是梁武帝对自己人生最后的了悟。

(梁武帝舍身同泰寺)

梁武帝有个儿子,名字叫做萧绎,侯景之乱爆发的时候,萧绎在荆州任都督,掌握重镇,手握重兵,但却对父亲的遭遇视而不见,始终没有出手帮助。

在南梁没有经历这场惊天浩劫之前,萧绎不过是梁武帝的第七个儿子,在诸子中十分普通,如果硬要挑出点特殊的地方,那就是萧绎小的时候害了眼疾,打小就瞎了一只眼睛。

所以,就算皇恩再是浩荡,也不会轮到他这个有损国体的皇子继承帝位。

生理上的缺陷让萧绎莫名的背负着巨大的心理负担,就算别人不笑话他,不轻视他,他也总是仇视这个世界。

所以,萧绎没有继承父亲梁武帝的宅心仁厚,在父亲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萧绎对南梁宗室是非打即杀,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趁着南梁大乱,扩大自己的势力,铲除对自己有威胁的宗室,从而谋求到南梁新一任统治者的地位。

河东王萧誉是他萧绎的侄子,萧绎发兵攻灭,邵陵王萧纶是他的哥哥,萧绎也派兵消灭,雍州刺史萧詧也算是亲戚,萧绎更是直接把他逼到了投靠西魏的地步。

南梁的都城,是南京,那个时候叫做建康,被叛乱的侯景给占领了,而萧绎的势力范围以荆州,也就是古称江陵为辐射,趁着四处打仗的时候,他把南梁境内的宗室们基本上都收拾了个遍,之后又消灭了侯景,等于是整个南梁天下基本都落入了他的手里。

萧绎的政治班底和势力都土生土长在江陵,所以就算他控制了南梁的大部分区域,他也不会重返建康,而只会直接在老巢江陵称帝,我们称为梁元帝。

但是,萧绎对宗室的打压并不彻底,他有个弟弟叫做萧纪,盘踞四川,和萧绎对着干,也称帝了,这么一来,南梁就有了俩皇帝。

一山不容二虎,萧绎和萧纪立刻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萧纪失败,萧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当然,这场胜利,萧绎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人力兵力财力的投入不计其数,这场仗打完之后,他的首府江陵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

(梁元帝萧绎)

当年梁武帝在位的时候,就有过北伐的想法,但是梁武帝综合评估了一下南梁的实力,认为南梁虽然富足,但是在军事能力上还是很难和北朝政权硬碰硬,所以梁武帝大多数时间奉行的都是和平相处的政策。

现在南梁先被侯景之乱折腾一顿,后因宗室内斗而搞的元气大伤,梁元帝虽然大体上稳定了局势,但当时的情况绝对不能算乐观,逢百废待兴之时,皇帝本来应该老老实实的与民更始,结果梁元帝不知道抽哪门子风,竟然直接一封诏书送到了西魏,要求和西魏重新划分疆土。

南梁内乱的时候,西魏趁机侵占了南梁不少城池土地,现在梁元帝登基,他当然想要往回要。

往回要是应该的,因为作为一个皇帝,有开疆拓土,收复失地的计划是基本要求,但是问题是,你在向西魏下这道诏书的时候,你应该先考虑一下你自身的实力。

现在的南梁刚刚经历过好几场大战,综合实力下降到了低谷,可以说是金玉其外,内里一碰就碎,这个时候最好的国策就是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不能太招摇,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反正北朝也不止西魏一个政权,你让东魏西魏无视你,它们俩政权相互内斗,你趁机发展不是美滋滋么?

梁元帝偏不,他不仅给西魏下诏书要求重新议定疆土之事,诏书中的言语还非常傲慢,俨然是把自己放到了天朝上邦的位置上。

北魏分裂之后,变成了东魏和西魏,这俩政权,我们视为是鲜卑北魏的延续,东魏和西魏的皇帝们也都是北魏宗亲,可谓一脉相承。

但是纵览两朝之历史,我们却可以说,这俩政权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傀儡政权,东魏被权臣高欢视为掌上玩物,而西魏则可以说是权臣宇文泰自己的小朝廷。

所以梁元帝这封诏书送到西魏,立刻就被宇文泰给截留了。

(宇文泰)

这宇文泰也算是一代枭雄,那也是大风大浪里过来的,如果南梁皇帝说的是“能不能商量一下,把你们取走的一些南梁城池和土地还给我们”这样的话,宇文泰或许还会考虑考虑,因为和南梁交恶就等于是无形中又树立了一个敌人,但是偏偏梁元帝的口吻是“马上把你们侵占的土地给我还回来,不然没有你们好果子吃”,结果宇文泰看完之后大为光火,立刻就决定对南梁用兵。

西魏兴兵五万攻打南梁, 梁元帝慌了,南梁军队不能抵挡,屡屡战败,皇帝没办法,只好投降。

然而,在投降前夜,梁元帝又做了一件在如今看来十分匪夷所思的事情,那就是他将他毕生收藏的十四万卷图书,全都烧毁了。

我们要知道,从秦始皇之后,民间就不许收藏图书,基本上始皇帝就全都烧了,那些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经典仅靠口头传播。

汉承秦制,但是取消了秦朝限制图书的法令,到汉武帝刘彻在位的时候,皇帝甚至还设置了专门用以收藏图书的部门,粗略算来,到西汉晚年,藏书已有三万多卷,后来王莽篡汉天下大乱,藏书又多损毁,东汉建立之后又重新开始收集图书来储藏,大概有一万多册。

但是我们知道,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之后两晋更不消停,这连年兵荒马乱,能保障基本生活就算不错了,文化事业上当然很难有更高建树,所以到东晋时,朝廷府库藏书只有三千多卷,南北朝的时代开启,南朝的第一个政权刘宋虽然内斗凶残,但藏书颇丰,共有六万卷,经历萧齐,萧梁,又多了一万卷,这就是七万卷。

侯景之乱爆发的时候,藏于建康的七万卷藏书被萧绎所得,萧绎把这些书搬到了自己的都城江陵。

萧绎这个人,论才气不如李煜,论文化不如赵佶,但是总体来说他也是个文化人,喜欢读书爱好绘画,平时藏书更丰,他在江陵生活了这么多年一直注意保护古籍,所以他自己也攒下了七万卷藏书,加上他从建康搬来的七万卷,这就是十四万卷。

(江陵焚书)

此时,他被围困于江陵城中,走投无路之下,竟然一把火将这十七万卷藏书付之一炬。

在江陵城的深宫之中,萧绎独自徘徊,脸上写满了痛苦和失望。

这十七万卷藏书,自己曾经视若珍宝,几乎穷尽了一生的时间来收集,但现在,它们全都化为了灰烬。

看着烈火熊熊燃烧,梁元帝说了这么八个字:

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烈火燃尽之时,梁元帝投降西魏,被杀害。

以梁元帝一生之经历来看,他在中国五百多位皇帝中很难算得上屈指可数,甚至都不能说是有特色的。

虽然他是南北朝时期少有的才子帝王,但论才气远不能到第一,虽然他平定了侯景之乱,将南梁抽离于水火之间,但他对宗亲皇室那可怖的屠戮和攻击更为人所记忆,他面容不佳,只有一只眼睛,就连他的嫔妃都敢只画半张脸来嘲讽他,也就是所谓的半老徐娘。

之所以梁元帝能被大书特书,真的就有可能是他在公元555年放的这一场大火,烧尽了千百年来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萧绎,他的人生结束了,但是,他将会在另外一个王国的无边黑暗中等待着他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江陵   东魏   西魏   宗室   北朝   诏书   北魏   大火   藏书   政权   皇帝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