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家是如何衰败的?鲁迅肯定不会告诉你,因为实在太丢人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黎海波

编辑|t


引言

读过鲁迅文章的朋友有都知道,鲁迅少年的时候经历了一次家道中落,这次家道中落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这之后,他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他看清了这世间的人情冷暖,也明白了许多事情。

(鲁迅)

但到底是是什么事导致他家的家道中落,鲁迅却始终未曾言明。

其实鲁迅之所以不说,也是因为这件事太丢脸了,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他的祖父周福清。这个周福清到底干了什么?

一、成也周福清,败也周福清

周家的繁荣和衰落都跟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有关,可以说成也周福清,败也周福清。

(周福清)

周福清出生在1838年,自小就是个好学的。

当时家族有三个私塾,三个私塾的讲课时间,讲课内容都不相同,他三个私塾都去听,学了几年,收获很大,为他后来的科举打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周福清的科举之路走得很顺畅,当举人,成进士,最后成了翰林院的庶吉士

经过翰林院的三年考察之后,他被发往江西金溪县当知县

此时的他还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官,讲究一个不贪赃,不枉法,不积案,御下严。

不过因为不懂溜须拍马,谄媚权贵,他被沈葆桢参了一本知县被革了,当了一个教习。

(沈葆桢)

经历过官场的挫折后,周福清好像“觉醒”了,懂得了“为官之道”。

他卖了家里的田地捐了一个内阁中书的职位,他在这个职位上干到了1893年,直到自己的母亲去世,他才回到家乡。

在此期间,鲁迅出生了,周福清非常高兴,给鲁迅取了一个小名—阿张,并且给他取了名字樟寿,至于后来鲁迅改叫周树人,已经是后面的事了。

在爷爷当内阁中书的这段时间里,鲁迅度过了一段富裕快活的童年,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少年闰土》等都在回忆这段快乐的时光。

(少年闰土)

可以说此时的鲁迅是天真快乐的,但随着他祖父的还乡,这段快乐时光将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段饱受白眼的艰难岁月,而鲁迅也因为看遍了人情的冷暖而变得锐利起来。

二、导致家道中落的科考作弊案

周福清有一个梦想,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孙子跟自己一样中进士,但是估计他的儿子周用吉水平不太行,所以周福清采取了一些作弊的手段

周福清回到浙江没有多久,周用吉就要参加当年八月份举办的举人考试,而负责这次主考的人正是当年跟周福清同届中进士的殷如璋,这让周福清看到了机会。

当年7月25日,周福清早早从上海赶到苏州的码头等待乘船到来的周福清,并且早已准备好了关节条子。

(苏州木船码头)

这个关节条子就是用来串通作弊用的,里面写上作弊用的“关节字眼”,考官看到“关节字眼”,便让考生通过。

除了“关节字眼”,周福清还在另外一张纸上写下了洋银一万的字眼,这就是贿赂考官的价格。


等到了7月27号,殷如璋的船终于到达了苏州码头,为了避人耳目,周福清自己躲在船里,让自己的家仆陶阿顺将装了关节条子,一万元洋银的字条以及自己名片的信封送给殷如璋,然而问题就出来这个仆人陶阿顺上

陶阿顺是个粗人,做事也不谨慎,看到大官的官船后更是忘了主人的叮嘱。

有一种说法是陶阿顺将东西送给殷如璋后,殷如璋知道这东西不简单,因为副主考周锡恩正在跟他聊天,所以他不便打开,他把信封随意放在一边,让阿顺先回去。

但谁也没想到阿顺是个十足的憨货,他当着众人的面说这封信事关银钱大事,要殷如璋当面给个回条,这让事情一下子就曝光了。

殷如璋十分气恼,他下令将陶阿顺以及信封送到官府查办,最终他保住了名声,而周福清就没这么幸运了。

(图文无关)

他看见周阿顺迟迟不回来,心中意识不妙,于是便跑到上海躲起来。

陶阿顺经过多方审理,坦白这事是周福清指使的,于是周福清成了通缉犯。周福清知道自己跑不了,于是回去自首了。

进过多轮审理,最后光绪帝将周福清定为“斩监侯,秋后问斩”,到了第二年再审时,他被定为“牢固监禁”,最终在蹲了八年大狱后得以出狱。

科场舞弊案爆发之后,鲁迅的家境便快速衰落了下去。

为了营救周福清,周家卖田卖地,当掉金银首饰,只为给周福清上下打点,鲁迅的家庭也因此由小康之家变成了困顿家庭。

(少年鲁迅)

而鲁迅的父亲周用吉也没有当上举人,反而被革去了秀才功名。沉重的打击让周用吉重病在身,鲁迅开始频繁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但周用吉还是在35岁就去世了。

1901年,周福清出狱了,八年牢狱生活让周福清脾气相当糟糕,他上骂皇帝太后,下骂后辈子侄,连帮他出狱的薛允升也被他痛骂。

最终他在1904年死去时,场面相当冷清,就连鲁迅都没有赶回去奔丧。可以说鲁迅跟周福清的关系一点都不好。

(鲁迅)

他跟祖父的关系不好到什么程度,我们也可以分析一下。

三、“不着一字”的祖孙关系

鲁迅的作品一直在回避周福清。

鲁迅谈及自己的家道中落时,总是含糊地说是一场变故,但从来没说过这个变故是什么。

哪怕是1930年修订的《鲁迅自传》也只是草草地说13岁那年遭遇了一场大变故,几乎什么都没了。由此可见鲁迅对祖父的讳莫如深。

(青年鲁迅)

联想到祖父出事以及父亲生病到死亡这三年间,鲁迅正值12到15岁,正是自尊敏感的时候。这时候他的生活突然下坠,饱受白眼,其中的印记肯定在他的人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他祖父有怨怼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周福清也曾像平常的爷爷一样疼孙子。

鲁迅出生时,他就高兴地给鲁迅起了大名和乳名,在写给儿子的信中也不乏对鲁迅的教诲,还曾托人给孙子们寄回两部《诗韵释音》,让他们学习写诗。

后来他坐牢了还给鲁迅等孙子寄了一本《唐宋诗醇》,并在便条中教他们学习诗词的顺序。

《唐宋诗醇》

由此可见周福清也曾对孙儿们尽过心力,期待不低。

不过鲁迅对这个祖父的印象多来源于别人的交谈中,鲁迅两岁的时候跟祖父见过面,下一次见面已经是十年后了,正是祖父回来为曾祖母奔丧那一次,此时鲁迅12岁。

两人相处了半年,科考作弊案就发生了,因此他们没能培育出良好的祖孙关系。

在祖父蹲监狱的八年里,鲁迅看望过他三次,其余时间鲁迅主要是在外求学。等1902年鲁迅从日本回家时,祖父已经被放出来了。

(鲁迅)

出来的祖父脾气很差,喜欢骂人泄愤,同时他又很双标。鲁迅考了第二名,他骂鲁迅不努力,所以考不到第一,自己最钟爱小妾的儿子考了倒数第二,他却说还知道努力,没有得倒数第一。

因此他根本不能让鲁迅心服口服,所以他讥讽鲁迅,鲁迅也会找机会让他难看。后来鲁迅在日本读书时祖父病逝,鲁迅也没有回来奔丧。

《鲁迅日本留学照》

其实鲁迅性格跟祖父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一样的敏感多疑易怒,两个相似性格的人要么特别好,要么很不好,鲁迅跟祖父就属于后面的一种。

鲁迅和祖父的三观也不一样,祖父属于传统的封建士大夫,鲁迅却属于新时代的文明人,三观不一样的人也很难处到一起去。

(鲁迅)

曾经的祖父在鲁迅心里是家族的保护神,是掌控全局的完美人物,结果一桩科考作弊案让祖父的伟岸形象轰然坍塌祖父在鲁迅眼中成了一个小丑,当初多完美,现在就多糟糕。

总之因为种种因素让鲁迅不再待见这位祖父,当1919年鲁迅带着全家北上后,他还烧了祖父写了一辈子的日记,日记烧了整整两天,由此可见鲁迅确实很想抹除祖父的痕迹。

那么他在书中对科考案以及祖父避而不谈也在情理之中了。

参考资料:

文史 |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高考作弊,大狱蹲八年.各界导报,2020-08-11

高俊林 | “不着一字”的背后 ——鲁迅与祖父的关系考辨.近代文学研究,2022-08-1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鲁迅   翰林院   洋银   家道中落   孙子   私塾   科考   举人   祖父   丢人   关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