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山西一货郎救了3000红军,竟因一个误会,50年才真相大白

“一定要找到那个叫陈庭献的卖货郎。”1950年,山西省委书记程子华对工作人员叮嘱道。


可是,他们从晋城找遍山西全省,又找到河北,一年又一年,都没有找到这个卖货郎。


这个陈庭献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值得省委书记这么孜孜不倦地找他?


与此同时,河南卢氏县副食品公司,一个卖盐的小职员陈廷贤向党组织,提出想补交15年来的党费,可是他拿不出来证明他入过党的任何信物,甚至连证明人名字和部队番号都不知。


陈廷贤因此被认为是在说谎,是在编造历史,尽管他工作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劳模,可他的入党申请一直未能通过。


1984年初,73岁的陈廷贤老人带着遗憾去世。


1985年,中国军史编写组找到了陈廷贤家里,这才还了他的清白。原来,陈廷贤就是当年程子华苦苦寻找了多年的那个卖货郎,也是他当年拯救了红25军。


卖货郎和25军,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934年11月,留在鄂豫皖苏区的红25军2980人,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带领下,从河南罗山县出发,开始长征。


部队原计划是在伏牛山地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当他们到了后才发现那里地瘠人稀,物资匮乏,群众基础薄弱,加上沿路打了几场大仗,部队减员了几百人,伤员也在增加,无奈,部队只有继续西行,



经省委研究,红25军打算从卢氏县的五里川、朱阳关进入陕南。


12月4日,可当他们抵达栾川叫河时才发现,自己貌似已经陷入了国民党的包围圈中。


为了消灭这支年轻的红25军,蒋介石可真是下了大血本,不仅自己亲临武汉指挥,还命令各部三万余人,从四面卡断了红军进入陕南的路。


卢氏县的五里川和朱阳关已经被杨虎城的19军60师占领,后面上官湘云的5个旅距离叫河只有35公里,民团司令别廷芳蠢蠢欲动,还有庞炳勋的40军,加上陇海线上随时可调来援军。


四面都被国民党部队围得严严实实,蒋介石笃定红25军插翅难飞,他自信满满地要让卢氏县成为红25军的瓦岗寨,甚至准备好了全歼红25军的庆功宴。


怎么办?红25军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首先站出来的是伤病员,他们联名给军首长递上请战血书,要求由他们来担任断后任务,掩护大部队突围,能出去几个是几个,只要有人活着,红25军的旗帜就不会倒。



7位随军护士也在血书上签了名,宁愿战死也绝不做俘虏,大不了7个人抱在一起跳崖。


面对主动请缨的战士,程子华等军首长并没有同意他们的请求,这都是他从苏区带出来的孩子啊,少一个他都会心疼。


基于以前的作战经验,程子华他们认为这里应该和大别山一样,会有国民党所不知道的小路存在,只要能找到愿意带路的老百姓,绕过卢氏县,未必不能赢得一线生机。


可是在红军来之前,国民党部队先行入驻,好多老百姓因为害怕都躲了起来。


派出去的侦查员都失望而归,如果找不到带路的人,那就血战到底。


到了晚上,手枪团的侦查员,终于在距卢氏县城20公里的青山集市,遇到了一个挑着担子、叫卖糕点的货郎,带到了程子华面前。



货郎叫陈廷贤,是山西晋城人,家里父母双亡、2个妹妹饿死,1个弟弟过继给了别人,为了养活自己,他很小就到山西运城挖盐,后来和妻子到卢氏定居了下来。


现在在一个糕点铺子当学徒,每天挑着担子四处叫卖糕点。


有时候,为了躲避民团在大道上设的苛捐杂税,他会避开大道绕些小道走,虽然费时,但挣的钱都是自个的。


巧了,程子华军长也是山西运城人,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听陈廷贤讲述了这些年自己的经历,程子华紧紧握住他粗糙的手,说道:“老乡,你受苦了。”


这一句话让陈廷贤湿了眼眶,他用袖子擦了擦。听闻程子华他们急需绕过卢氏县城到陕南。


货郎陈廷贤毫不犹豫地说道:“我知道有一条小路,就是有些难走,是羊走的,不过刚好能绕过五里川、朱阳关。如果你们信我,我带你们走。”



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程子华早已从陈廷贤的穿着、眼神、言行举止中,判断出了他是心思单纯的穷苦人,否则不会别人都躲起来了,他还在串街走巷叫卖。


天下穷人是一家,而且眼下除了相信这个货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程子华再次握住了陈廷贤的手,真诚地致谢。



12月5日凌晨,红25军主力部队,跟着货郎陈廷贤,从叫河镇出发,沿着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翻山越岭。



同时,为了迷惑敌人,程子华命令手枪团到五里川一带虚张声势,给敌人造成假象。


说是羊肠小道,路况甚是复杂,有时候就是几块大石,有时候是绝壁,有时候是一线天,有时候是峡谷。


红25军主力部队由副军长徐海东亲率2个连担任先遣队,在前面开路,大部队紧跟其后。


经过四天四夜的跋涉,12月8日,陈廷贤带着红25军绕过了卢氏县城,绕过了五里川、平阳关,直捣铁锁关,走出了国民党的重重包围,平安进入陕南。



期间,陈廷贤还深入到卢氏县城,为红军购买盐巴和药品。


在分别之际,程子华拿出200大洋给陈廷贤,作为他冒着生命危险带路的酬劳。


陈廷贤拒绝了,他说带路是他心甘情愿的,只因为他看到这支队伍的绝大多数都是一群不到18岁的娃娃兵,只因为他见到的红军有着严密的军纪,从不白拿老百姓的东西,只因为他知道红军才是真正帮助老百姓的。


见陈廷贤执意不收,程子华和政委吴焕也就不再强求。


他在一张纸条上,写下了陈廷贤为25军带路的事,和吴焕先都签了名,还盖上了25军的红印。



程子华郑重地把纸条交给陈廷贤,要他收好,并告诉他,从今天起,他就是共产党的人了。


陈廷贤不识字,并不知道这张纸条中写了啥,但他记住了程子华对他说的那句话。


当蒋介石得知红25军冲破了国民党的铁桶包围圈后,勃然大怒,责令各部严查,特别是查有没有哪个胆大包天的老百姓去带了路。


当陈廷贤挑着货担回到家的时候,因被人举报他给红军带路,被民团抓住折磨了三天三夜。


陈廷贤一口咬定自己只是去卖货了,其它一问三不知,民团没有什么证据,只好把奄奄一息的陈廷贤放了回去。


劫后余生的陈廷贤无比地庆幸,自己早就把那张纸条藏到了租房的一个小缝里,关于给红军带路这件事,他对谁都没有说起过。


后来,日本人占领了卢氏县城,那张纸条也随着房子被毁于战火中。


卢氏解放后,陈廷贤进了县食品公司,成了卖盐的小职员。他对孩子们讲了15年前给红军带路的故事,至于部队的番号、军首长的名字,他都不知道。


他主动向党组织提出交党费,可因无法提供有效证明而未取得信任,甚至还被人诬陷他编造历史、欺骗组织。


此后,陈廷贤再也没有提及为红军带路的事,他又多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获批,这事也成了陈廷贤永远的遗憾。


1984年,73岁的陈廷贤在临终前,特意向孩子们交待,一定要把他埋在卢氏党校旁边,这样他就能离党近点。



陈廷贤不知道的是,其实他带路的那支红军队伍一直没有忘记他这位大功臣,他们也一直在寻找他。


红25军在进入陕南后,历时几个月于1935年9月成功抵达陕北,和刘志丹部光荣会师,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这是第一支抵达陕北完成长征的红军队伍,也是唯一支没有减员,反而比出发时增加了800人的红军队伍,红25军也因此成为了红军长征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的成功有着巨大的意义。



这支部队后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了赫赫功勋,一共走出了97位开国将军。


人们无法想象,如果当初红25军没有遇到陈廷贤为他们带路,历史又会怎样改写。


解放后,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程子华6次派人全省寻找,原25军政治科科长刘华清也曾亲赴河北寻找,都没有找到那个叫陈庭献的货郎。


直到1983年,红25军编制军史,他们将寻找范围扩大了河南陕西山西湖北河北五省,这才找到这个救了3000红军的货郎货郎的下落。


原来,因为货郎的山西口音,红军把他名字记成了陈庭献,一字之差,找了50年。


当工作人员来到卢氏陈廷贤家里时,老英雄已经病入膏肓,但是对于那一年他给红军带路的细节,他却记忆犹新。


1984年正月,陈廷贤老英雄因病去世。


不久,经多方证明,红25军健在的将军中证实了河南卢氏的陈廷贤老人,就是那个带着25军走出包围圈的货郎。他的名字被记入了军史中,被称为军史布衣第一人。



在纪录片《北上先锋》中,讲述了陈廷贤的故事。


卢氏县委为陈廷贤的老伴给予了很好的照顾,也给他待业的小女儿安排了工作,并遵照他的遗愿,将他安葬在县委党校的公墓,并恢复了他的党员身份。


当陈廷贤的故事传开后,人们分别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纪念这位英雄,比如重走长征路,河南三门峡市还排了一出《布衣英雄》的话剧,卢氏县的卢园广场上有一根华表柱上刻着《我带红军出重围》的故事。



正是有无数像陈廷贤一样的老百姓的支持,以及无数革命前辈的浴血奋战,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亦不会忘记!


向革命老前辈们致敬!向布衣英雄致敬!


---end---


参考资料:

《红色卢氏之军史布衣第一人:陈廷贤》卢氏县文旅局

纪录片《北上先锋》


作者:诺亚

编辑:池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货郎   卢氏县   山西   陕南   卢氏   红军   民团   军史   真相大白   国民党   部队   误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