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亿!80万人口的中国最牛县城,涌入450家德企,人均GDP超上海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如今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反观国内经济,也在以相同的速度蓬勃发展。依靠着经济带一环套一环,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崛起。

但当我们说起经济强劲的城市时,很多人都会想到上海、广州这些超一线城市。但你不知道的是,有这么一座小县城,人均GDP比上海还要高。

全国第六

2023年,中国百强县排行榜公布,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太仓县排名全国第六。一年的GDP超过1600亿元,人均GDP更是比上海还要高,太仓是如何做到的?

太仓是苏州的省辖县级市,目前由苏州市代管。总面积为809.93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常住人口仅有80多万人。放眼全国,比太仓面积大人口多的县城数不胜数,但经济却落后于太仓数十倍。

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太仓县,却常年位于全国百强县前几名的位置,GDP数值更是连续多年突破千亿。如此大的经济规模,放到太仓县身上,有一种小马拉大车的感觉。

然而,太仓却并非一匹小马,它的综合实力要比大多县城强上许多,甚至是碾压式的超越。这些都能够从太仓的成绩上看到,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绿色发展,太仓始终名列前茅。

从太仓的产业布局来看,新兴产业是太仓经济发展强劲的推动力。大量的高端产业落户太仓,带动了太仓的经济崛起。而太仓所涉足的产业,包括航天、医药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对于太仓为何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产业又大为高端业务,这让很多人不太理解。其实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太仓拥有着大量的外企,尤其是德国企业更是非常之多。

截至目前,太仓境内的德国企业数量超过450家。这些企业分布在太仓的角角落落,一处不起眼的民居都可能是德企在中国的分部。大量的德企落户太仓,也促成太仓“德企之乡”的美誉。

去年中德合作举办的经济论坛在柏林召开,太仓作为唯一的县级市被邀请参会。不少德国企业表示,太仓在德国的知名度要远远超过它在中国。从这也能看出,太仓对德国的重要性。

很多在中国发展的德国企业,设立分部时只会考虑三个城市,北京、上海和太仓。将太仓与北京、上海放到一起,也能看出德企对于太仓的重视程度之高。

那么太仓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让德企如此重视呢?这一切都要从太仓撤县立市开始说起。1993年,克恩·里伯斯公司来太仓考察,准备在此地建厂房生产设备。

对于这家企业,很多人并不了解。它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汽车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最终都被运用到德国大众生产的汽车上。而在当时,德国大众已经在上海投资并设立分部,开始加大对华投资力度。

距离上海较近,同时还能够有航运的城市太仓,自然就成为这家企业的关注对象。并且考虑到成本问题,太仓更是具备很强的吸引力,使得该企业最终落户于此。

“双元制”培训

从第一家德国企业落户太仓开始,也打开了太仓面向德国的大门。尤其是德国特殊的教育理念进入太仓之后,让人才壁垒被彻底打破。这则要从“双元制”,一种特殊的教育说起。

“双元制”是德国独特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职业教育。它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使得学生毕业就能直接就业。与此同时,企业也能够减少很多培训成本。

当时克恩·里伯斯公司在太仓建厂之后,虽然工程非常顺利,但却在生产上发生了问题。根据德国大众的订单,太仓工厂每年的产量要达到亿级以上,以此满足市场的需求。

想要完成这项任务,不单单需要大量的设备,同时还需要一批能够操作设备的工人。但当时的太仓,缺乏的就是这批工人。很多刚毕业的学生,别说操作设备了,连设备上的德语都看不懂。

为此,克恩·里伯斯公司就将“双元制”教育引入太仓,以此来培训学生工人。太仓市政府也积极响应了该企业的想法,并于2001年将首家德国企业专业培训机构建立起来。

这所学校被命名为太仓中专,每年由企业进行招生,各家德企的经理直接负责给学生面试。虽然学校的学费高昂,但太仓市和学校都会给出补贴,以此降低学习成本。

进入学校之后,学生先是在教室里学习两个月的理论知识,随后被安排到企业进行实践。三年学习期满之后,学生不仅理论知识丰富,实际操作也和老手没有区别。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在太仓的德企拥有大量的工人,还提高了太仓本地的就业率,实现了就业增收一举两得。不少太仓本地人一家三代都在德企工作,外出打工率常年位居全省最低。

随着这种学习模式成效逐渐明显,太仓又成立了第二所“双元制”学校。相比于第一所学校,这所学校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学徒为主,并面向全国进行招生。

如今的太仓市内,已经建设超过20个“双元制”培训学校。长年积累下来,为本地德企培养了万余名技术人才。这些技术人才中有不少如今已经跻身管理层,并远赴德国工作。

与此同时,太仓还实行了错位发展,提供了定岗学习的机会。并且还将中专、大专、本科进行衔接,确保学生的教育。每年太仓财政都会拿出2000万来作为学习补贴,以此吸引学校招生。

依靠着“双元制”教育模式,太仓成为德企最希望落户的城市。毕竟在这里建厂,根本不需要为招工发愁。成本的降低,也让太仓能够吸引超过450家德企入驻。

德企之乡

如今的太仓,从首次与德国进行合作已经过去30年。经过这30年的发展,太仓也成了国内最强县之一。大量的德国人也在太仓工作生活,把太仓当作第二故乡。

太仓的成功看似简单,实则是难以复制的。首先它得益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距离上海较近也是它的优势。这也意味着国外企业进入中国,考虑到成本问题就会落户太仓。

另一方面就是太仓的港口,作为江苏省唯一临江又临沪的城市,太仓的港口优势极其明显。作为长江流域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航线就有超过200条,便于产品的出口。

全球集装箱港口排名中,太仓就排名在第25名的位置,每年的集装箱吞吐量都达到800万左右。海运的发达,使得太仓在经济发展上就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也是天然形成的。

其次就是太仓完整的制造业,太仓完全承继德企制造业的优势,产品从品质到价格都极具优势。不过这也是太仓和德企合作得到的,放到其他城市身上也同样如此。

但太仓的融会贯通,却是很多城市做不到的。尤其是打破固有的观念,在本世纪初就引进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才能太仓成功的关键。

如今的太仓,在德企看来是一片热土。无论是航运优势还是本地教育优势,都为德企入驻提供的便利。虽然这是难以复制的,但从太仓的经济发展上,也能够学到很多。

因为将德企的理念、技术融入本地,才使得德企对太仓有了认同感。如若别的城市也能如此,在自身不具备优势的前提下,创造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沃土,自然能够带动经济。

简单来说,发现自身的优势并将其扩大,这才是促进本土经济,吸引外来企业的方法。但在此基础上,还要具有开放思维,这也是很多城市无法做到的原因。

如今很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虽然有着地理位置的局限,但更多的是存在思想老旧。对于一些新事物,当地政府的接受程度不高,甚至不敢做。

就比如太仓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放到今天也有很多城市会望而却步,更不会为其保驾护航,甚至是提供资金扶持。不敢于尝试,也就让自己错过了这次机会。

对于城市发展来说,资源的局限性反而不是问题所在,思想的局限才造成了落后。机遇并不是一直有的,抓住机遇才能够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而成为全国城市的榜样。

结语

近些年来,德企对太仓持续加码,也使得太仓的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而和太仓相似的县城,在中国还有很多。它们都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并将其彻底发挥出来,带动了经济发展。

未来,随着这类县城越来越多,独特的经济布局也会让中国经济崛起的速度更进一步。待到那个时候,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会与日俱增,话语权也会得到提高。

针对上述内容,各位读者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底下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上海   中国   太仓   德国   县城   经济发展   人口   优势   学校   城市   经济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