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甘丹寺

今年初一去寺庙抢头香的视频火出圈,五台山人山人海,挨肩叠背,北京雍和宫大年三十就排起了长龙,不禁想起甘丹寺。

去甘丹寺并不方便,拉萨向东50公里,下高速,穿越田野村庄,在狭窄的盘山道迂回而上,高原山路,人车寂寥。半山腰处180度调转车头,右侧是山坳辽阔,前眺,白云之下,青峦之巅,群楼重叠,错落傍山,红白相衬,染映半山,巍峨壮丽,蔚为壮观,爬坡的紧张突然松弛下来,不由轻叹这是另一个布达拉宫。甘丹寺建筑风格独特,历史悠久,地位特殊,是格鲁派的祖寺,去的人多半是因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

600多年前,宗喀巴大师创建了格鲁派,并在旺波日山上亲自选址修建了甘丹寺。与其他教派相比,格鲁派创立时间最晚,但发展迅速,逐步居主导地位成为领袖教派。几个世纪以来主持西藏地区各类事务,以活佛、班禅转世形式传承。其间陆续修建了著名的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和拉卜楞寺等,布达拉宫扩建也是在五世达赖政教合一时形成规模。北京雍和宫也属于格鲁派寺院。

从山门进入寺院范围不远,路右边第一个建筑物,门框挂毯上印有“昂却康”,据说早期宗喀巴与弟子上殿集会的地方。被鼓声吸引走进去,里面异常狭窄幽暗,有几盏酥油灯燃着。除大师座像,四周摆放了许多佛家书籍用品。两个和尚坐在前边,一个人抡圆胳膊打大鼓,狭小的空间震耳欲聋,行礼连忙出来,感觉是在逃离。走了许久还能听到鼓声隆隆。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明朝永乐年间,藏区教派相争,教义混乱,佛法戒律形如虚设,僧侣腐化现象严重,宗喀巴改革弊端,以噶当派教义为宗本,综合各派,建立了新的佛学体系格鲁派,广收门徒,著书立说,倡导出家人严守佛教戒律,改戴黄色桃形僧帽,以示标榜区别其他教派。甘丹寺成为格鲁派的道场。宗喀巴大师是第一任甘丹赤巴。文革期间甘丹寺几乎被毁,目前的甘丹寺是1980年以后复建。设有措钦大殿(大雄宝殿)、宗喀巴寝殿及灵塔殿、羊八犍经院殿,经学院及其下设分院。

沿台阶拾级而上,随处可见动物粪便,一头斜卧着的牛和另一只吊起脑袋的狗傲娇地打量着往来行人,尽显主人气场,摆明是没受过委屈的生灵。这里神灵与生灵万物共存,这里生灵平等,不做划分。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任意随性地走就很有存在感,无人关注你,也无人阻拦你。前边是斋堂,年轻的僧侣正顶着门框,由狭窄的门里鱼贯而出,有人弯腰向坐在地上的妇女手中放纸币,自然流畅,像是弟弟将钱放在姐姐手里的感觉。女人简单谢过,坦然接受,过程行云流水,不多夸张的感谢,不少真诚的表达,没有施舍乞讨之间居高低微的错落,笑容惬意,气息平和。第一次见俗人向和尚乞讨。

差不多到了山的最高处,一栋建筑物二楼的一个窗口,绿肥红盛的一盆花着惹人眼,一位从楼里出来,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僧人证实那是僧舍,他的普通话很好,想多聊几句,他用眼神阻止我前行僧舍,并不多说什么,语贵迟疑的样子转身离去,留下的人独自眼望那盆开得正盛的花发呆。

宗喀巴大师出生在青海,藏语“宗喀”的地方,所以被尊称宗喀巴,青海的僧俗大众尊称他宝贝法王。三岁时被活佛若白多杰灌顶加持,七岁时到噶当派夏琼寺专修,十六岁前往西藏求学佛法,遍学前藏后藏高僧,吸各家之长。二十五岁获得格西学位,二十九岁开始讲经授徒,著书立说。传说宗喀巴是文殊菩萨转世,家有求学者在旅行中遇到大师,可以拜拜。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衍映了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从原始本教、雍仲本教、佛教、藏传佛教演变过程,经历了佛本之争,教派之争,僧俗之争不同历史阶段。几个世纪的发展,格鲁派成为实力最强的教派。清朝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喇嘛并赐金册、金印,几十年后康熙皇帝册封了五世班禅,亦赐金册、金印。这些金册、金印在拉萨博物馆可以看到,代表了清中央政府正式确立了达赖、班禅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从五世向上追封克珠杰为第一世班禅,克珠杰是宗喀巴的弟子,甘丹寺第三任赤巴。一世班禅和一世达赖都是向上寻师追封的。

有诵经合声传来,大若宏雷,寻着声音靠近大殿,却怎么也找不到入口,有人从角落的木板缺口处向下爬梯,就跟着向下爬,梯子是单梯,像是正在装修搭成的,需要格外小心。下去才看见里面有上千人在大厅里诵经,乌泱乌泱,座无虚席,有大声朗读,有小声诵读,偶有默声者,四周各宗师佛袓座像仿佛督学的老师。顺时针左顾右盼地走,左看大师座像,右看僧侣诵读,大师们盯着读书的弟子,弟子们紧盯经书,声浪泛起,心无旁鹫,无人旁视,在这里目光集聚的是经书,声浪宏沸的是经文,时间空间都聚焦在了诵经上。其它均无视,都多余。绕场一周,忽觉漫长,只想快快地走,脚步轻轻,尽快离开,怕打扰诵经。

在明黄和殷红交织的建筑群中穿行,不由沾染了些许酥油气。路过正在辨经的院子,从半开着的大门,能看到里面两两对辨的僧侣,一个站着一个坐着,各个角落都是经典的拍掌。本是最好奇,被吸引的地方,这一次没有举步前行,怕打扰辨经。甘丹寺是修行和度人修行的地方,修行的人心中有佛,脑中有经,除了盯着经书就是盯着去诵经的路上。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往回走“昂却康”的鼓声还在敲,在外面都能感受到里面震耳欲聋,那昏暗狭小的空间,对耳鼓、心脏、耐力及毅力都是考验,何以使敲鼓僧人如此持久地坚持且鼓声力度不减。忽然想起塔尔寺小和尚那句一直以来不解的话“拜佛不是这样拜的”。

几年前去青海塔尔寺,大金瓦殿人特别多,比肩接踵,等不及前边的人从拜垫上站起来,许多人急着就地跪下,连连扣头,刚进门的人看不到前边人状况,向前涌,进出两股人流,场面混乱,门边有一个胖胖的小和尚急的满脸通红,一边拦着人们,一边不断地喊“拜佛不是这样拜的”。

“拜佛不是这样拜的”一直盈耳,如何拜佛没有答案。

塔尔寺是宗咯巴的故乡,也是按照宗喀巴的意愿先垒了塔,后来人们建殿成寺,先塔后寺得名塔尔寺。那里终年车水马龙,善男信女庙前十万长头磕数月。与塔尔寺不同,甘丹寺远离视野,游人鲜少,静静地隐匿在山上。而塔尔寺的疑问确在这里慢慢消解,被牛与狗的傲娇,被窗口绿肥红盛的花,被僧俗安宁平和的微笑,被简陋爬梯对比盛殿,被心无旁鹫,潜心佛学诵经的僧人,被这甘丹寺沉浸其中的酥油气,还有在如此昏暗狭小空间持久不断,力度不减,笃定信仰的鼓声。

佛曰,莫向外求,但从心觅!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塔尔寺   达赖   座像   拉萨   格鲁派   班禅   僧侣   教派   鼓声   西藏   大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