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重要项目经理离职赴美,1年后写信给任正非:能否回来?

【风起堂原创 | 不编不传,有源有据,分享商业大佬创业传奇,解读管理智慧。】

参考资料:

田涛、吴春波著《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田涛著《华为访谈录》,吴春波著《华为没有秘密》,林超华著《任正非传》,王育琨《苦难英雄任正非》。

社会上有一种共识,华为之所以能有今天,那是因为老板任正非会分钱,能留住人才。

但其实,华为能吸引并留住人才,又岂止于分钱。

01

他写信给任正非:能否回来

这是一个华为人去而复返的故事。

“华仔”是当年全国高考的状元,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华为,凭借着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勤奋努力,“华仔”很快就成为华为当时一个重要项目的经理

但是,那时也有很多国内有才华的年轻人,被美国硅谷的科研氛围、顶级科技公司的光环和薪酬待遇所吸引,纷纷出国去了美国。

华仔也不例外,加入华为一年后,一方面是出国热潮的诱惑,当然更有国外大公司的许诺,他离开了华为,去了美国

又过了一年,华为老板任正非收到华仔的来信,信中问:能否再回华为?

任正非的回答:欢迎,但必须重新从基层做起

于是,华仔又放弃了在美国丰厚的待遇,回到华为,成为他从前部下的“兵”。

有人问他为什么回来?

华仔说:“虽然华为的收入赶不上国外,但在那里我找不到工作的感觉和成就的氛围,在华为工作很荣幸,是一种缘分。”

华仔的一句“工作感觉和氛围”,似乎解释了华为何以英才会聚、队伍稳定的原因。

什么是工作氛围?

在很多老华为人的眼里,一帮年轻人一起,没日没夜地干活,困了就睡,累了就休息,醒了就接着干活。下午一帮人去踢个球,晚上回来冲个凉,又回到办公室开始写程序、编代码,一干就是到天亮。

这就是华为的工作氛围。

张顺茂,堪称华为元老级员工,实习期间不用租房,就住在办公室,前面是测试的机柜,后面就是床垫(华为的“床垫文化”也就是始于此)。

一次,张顺茂正在写程序,两条腿翘在桌子上,脑袋仰在后面椅背上。

突然,有人在后面拍了他一巴掌,张顺茂吓了一跳,赶紧扭头一看,竟然是老板(华为人叫任正非都叫老板)。

任正非:走,吃饭去。

张顺茂:我还没写完呢。

任正非:吃完饭再写。

这就是早期的华为,不仅有免费的夜宵和骨头汤,上下班不用打卡,老板还经常过来和大家聊天,叫大家一起吃饭,正是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才让张顺茂下定决心,什么事业单位铁饭碗,什么罗湖研究所,不去了,就在华为干了!


02

几千个副总裁

当然,也有人说,这是早期华为,现在的华为还能有那样的工作氛围吗?

没错,当华为从几百人成长到几十万人的时候,只靠个人领导魅力,当然做不到让华为英才辈出。

除了物质利益,当然还要有精神驱动。

20多年前的华为,人数不多,但副总裁却很多

那时的华为员工,给人递上名片,上面都往往写着“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公司某某部门副总裁”,甚至有人一年收到华为副总裁头衔的名片就有几十个,搞得人晕头转向

有人好奇问:华为到底有多少人有副总裁头衔?

有人回:“不清楚,应该有上千人吧。”甚至还有人说最少都有四五千人

一位90后浙大双硕士,入职华为后第二个小目标就是,能在某一领域成为技术专家,并能够负责一个二、三十人的团队。5年后,他成了一个100多人团队的leader!

在华为近20万员工中,有90%以上毕业于国内外一流大学,有1万多名博士,有上千位科学家。

除了努力赚更多的钱,每个人的心中都还有着掌控一个部门、一片天地甚至更大地盘的志向

华为管理顾问田涛先生认为,在华为从上到下的权力走廊上拥挤着一大批“接班者”、取代者,他们普遍既有激情又富有才干,同时个性鲜明。

所以,按照20年前华为副总裁的比例,如今华为的副总裁该有上万人了吧?

03

发奖发到手软

除了分权,任正非还更会分荣誉。

华为可能是全世界最会给员工发奖状的企业了

用金一南、吴春波等受邀参与华为颁奖大会的教授们的话来说,那简直是“奖项从早上发到晚上都发不完,发奖发到头晕,拿奖拿到手酸,鼓掌鼓到手痛。”

任正非到底给华为员工们设置了多少名目繁多、稀奇古怪的奖项?

据内部人士说,至少有80%的人获过奖,比如什么“市场部集体大辞职奖”、“待到山花烂漫时奖”、“大锅饭奖”、“铁马掌奖”、“烂飞机奖”、“从零起飞奖”、“明日之星奖”、“蓝血十杰奖”……

华为2014年开始的“明日之星”评选,任正非要求”以民主评选的方式,按照部门总人数20%的比例进行评选”,全球7639个选区,评选36058人(截至2015年7月底)。

有意思的是,任正非等EMT高层都不在评选范围内,他们把荣誉让员工分享,然后给自己发了一块假冒的“明日之星”奖牌。

在任正非心目中,华为的员工才是英雄,人人都应该戴上大红花。

许多华为外籍员工,一上来的自我介绍都是,“你好,我是华为的金牌奖得主”、“我是华为的‘明日之星’”……

把光荣的大红花让给别人,有什么不好呢?”任正非在面对央视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

然而,任正非自己,却一向拒绝荣誉。

在华为的前30年里,任正非几乎很少接受采访,更不接受任何媒体电视台的各种评比奖项,甚至拒绝了央视的年度经济人物、中国改革开放40年百人先锋等奖项荣誉。

但是,任正非对员工的荣誉争取却积极得很。

经任正非推举,郑宝用参选并荣获了全国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这是多少科技人员奋斗几十年才能获得的荣誉,而郑宝用获奖时年仅30岁

任正非自己拒绝了改革开放百人先锋荣誉,却让华为2012实验室导师部高级顾问霍大伟名列在深圳改革开放40年40人的表彰名单中

最近的是,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又被连续推举参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

外界以为,华为成功,主要是在于任正非自己不要钱,把99%的股份分给了大家,让员工拿得足够多,是所谓“财散人聚”。

殊不知,任正非除了自己不要钱,还会分权,分荣誉,谁戴了大红花不会脸上有光?

这正是任正非的清醒之处,巧妙地把员工对于财富、权力和成就感的渴望,恰当地转化为华为的文化精髓:奋斗者为本

04

在私欲上与员工同流合污

一个企业靠钱是吸引不了人的,钱的欲望总是无法填满的;真正建造企业要靠企业文化。” 任总在回答“863”专家的提问时如此表示。

有一次在任正非的办公室,知名财经作家王育琨问任正非,财权名都是如狼似虎的私欲,其他公司都在限制的,华为却放开了去激励。什么样的人可以驾驭如狼似虎的团队呀?

任正非的回复很直白,“我在私欲上与员工同流合污!”

没错,在任正非的心中,华为是大家的,是众人的,他理解每一个华为奋斗者的渴望,所以成了中国最会分钱的老板,华为也成了世界一流的公司,这便是任正非最大的私欲!

王育琨用一句话总结了任正非的私欲说,“以众人之私,成众人之公”。

本质上来说,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奋斗者文化,正是对人性的最大尊重。

大道至简:对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欲望,是人性的本质

任正非将这最简单的人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十几万人跟着任正非长期艰苦奋斗、不断夺战技术的城墙口,终于成就了华为今天的成长。

所以,华为人才会说:“跟随任总,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自己。老板厉害的地方,就是让多数华为人都觉得在华为工作,就是在为自己奋斗。”

有人说,没有任正非,就没有华为。

但任正非却坚称自己不过是“一个土民,不懂技术、不懂市场、半懂不懂管理,被一帮精英抬着登上了山顶,成了‘体面的小老头’”。

有人说,任正非带领华为为中国科技打出一片天地,他是民族英雄,任正非却说,不是,我是“狗熊”。

但就是这个小老头,却是国内著名企业家钟睒睒最崇拜的两个人之一(一个是乔布斯,一个是任正非),是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口中的“中国五百年一出的商业天才”,更是被金一南称之为“中国经营之神”。

但他却说,希望人们不要记住自己。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华为   奋斗者   私欲   美国   项目经理   中国   氛围   年后   荣誉   老板   员工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