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有多难?昔日世界第一如今跌落神坛,负债700亿处境危急

|凭栏望史

编辑|凭栏望史

资料来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东北是我国重工业的摇篮,诞生于沈阳的“沈机”,在2011年的时候,销量收入达到了180亿元,位居全球排行榜第一,是当时中国的“骄傲企业”。

可13年后的今天,这个机床行业的领头羊,竟然欠下数百亿,从世界第一到破产重组,沈阳机床为何沦落至此?

落后就要挨打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需要什么样的零部件,只要在机床里输入数据,就能自动生产出来各种配件,不仅适用于汽车、飞机的生产,还能为国家航空航天、航母等高科科技领域效力。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机床产业发展落后,身为“中捷友谊厂”技术员的关锡友,从同济大学毕业后,来到车间工作。

他虽然是大学生,可却从不眼高手低,喜欢待在车间学习生产一线的技术,他十分刻苦努力,生产出的零件全厂合格率第一,他很快得到了厂里的重用。

不久,工厂外派大学生技术员出国学习,关锡友得以来到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参观学习最新的机床技术。

在德国,得益于先进机床的普及,生产车间里的工人很少,但机器却很多,环境干净整洁,和国内的生产环境大不相同,关锡友一眼就看出了两国差距。

后来,关锡友和另外5位同事报名参加了日本的机床技术培训,他们一行又来到日本参观学习,关锡友发现,日本机床已经用上龙门五轴加工技术了,而我们国内的工人还在用锉刀。

一个是手动,一个是机械化,两者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可见工业发展有多落后。

与此同时,更让关锡友无法接受的是,他们报名参加学习,6个人一天的房费就要640元,而他一个月工资50元,在日本学习一天,他一年的工资没了。

这巨大的工业化落差,和经济发展落差,让关锡友感到,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当时,国内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时期,很多企业都是选择进口国外的机床,国内的无人无津。

为了重振机床产业,1993年中捷厂、沈阳一厂、沈阳三厂和辽宁精密仪器厂合并,成为了今天的“沈阳机床厂”,作为国企,国家对其寄予厚望。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几个大厂劲儿往一处使,共同谋求发展,但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人才流失等问题,是当时他们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不够,沈机就引进德国的先进机床生产线,为提高销量,关锡友让80%的工人去学习销售,推销他们生产的机器零部件。

为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他还把死工资变成了计件工资,干得多拿得多,多劳多得,关锡友也一跃成为沈机的精神领袖

1997年,关锡友的改革稍见成效,沈阳机床厂扭亏为盈,有了盈利之后,沈机也开始研发自己的机床,但没想到,我们自己的机床却依旧被日本德国看不起。

知耻而后勇

那是2002年,美国芝加哥举办工业机器展览会,说是展览会,不如说是国际促销大会,各个国家展示自己的机器,和前来参观的消费者达成合作协议。

这样走出国门的好机会,关锡友自然不会让沈阳机床厂错过,于是,他信心百倍,带着国产机床千里迢迢来到了美国

然而,来到展会现场后,他环顾了一圈,只在大厅里看到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展位,唯独没有我们中国的。

关锡友找来负责人询问后才得知,原来,沈阳机床厂的展位被安排到了地下室,别的国家都在展厅,我们的却在地下室,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羞辱和轻视。

关锡友想让我们的产品也摆在展览大厅,和主办方申请看能不能加个钱买个好点的位置,但却被对方无情拒绝了,受到这样不公平的待遇,关锡友气不打一处来。

他知道,要想让对手不敢轻视你,就只有比他们变得更强大才行,回去后,关锡友痛定思痛,一面大力搞生产,以免着手开始搞研发。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制造业迎来快速发展,中国正在慢慢成为“世界工厂”,机床作为工业生产中最基础的设备,于是,需求暴涨,机床产量增长速度很高。

在大环境一片繁荣的背景下,沈阳机床厂一路高歌猛进,沈阳机床生产出我国第一台卧式数控车床、第一台摇臂钻床、第一台自动车床等,沈机成为多个行业“第一”的诞生地。

04年,沈阳机床厂吞并云机、昆机,壮大了自己的生产部门,05年,沈机又并购了德国希斯,进军数控机床高端技术。

关锡友对国产机床抱有很大期待,希望中国能生产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机床,为此他成了机床研发团队,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搞技术研究。

科研对资金的需求很大,在最烧钱的那几年,关锡友最头疼的就是研发部门负责人给他打电话。

一边挣钱,一边烧钱,虽然销售数据很好看,但实际上盈利很快就被消耗,但最终代表国内最先进机床技术“数控机床i5”横空出世,也算是没有白费关锡友砸了30多个亿

这款机床一经问世,沈阳机床厂的订单暴增,截止到2011年已经卖出去11多万台,销售额高达180亿,一下冲到世界第一的宝座。

此时此刻,国产机床终于扬眉吐气,干掉了那些曾经对我们技术封锁,看不起我们的国产机床的外国企业。

可销量归销量,企业最终看的还是盈利,本以为沈阳机床厂给出这样一份漂亮的答卷,利益一定很可观,但经过一番核算后,关锡友发现,这180多亿的销售额,净利润才不到1亿。

这是因为,机器买的太贵了,很多中小型企业结不了尾款,关锡友又搞了一个分期付款,很多企业给着给着,经营不善就不还了。

烂账太多,资金收不回来,沈阳机床厂步履维艰,从2011年的销售巅峰,到2017年,欠下银行上百亿,关锡友见状羞愧的直接选择辞职。

2018年,沈机净亏损8.64亿元,有息负债期末余额123.46亿元,到了2019年,沈机负债直接达到了700亿元,财务状况十分堪忧。

想当初,2011年,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和日本山崎马扎克、日本天田和德国通快,被称为世界机床前5,但短短8年后,中国两家就已跌出了名单,世界前几还是牢牢把控在德国和日本手里。

关锡友离开后,沈阳机床厂更加失群龙无首,处于风雨飘摇中不知道前路在何方,如今,沈阳机床厂已经破产重整4年,效果如何?

发展难题

机床虽然是很基础的工业生产,但技术含量并不低,沈机作为曾经的领头羊,在创新技术上面也花费了不少心血。

可惜,沈机发展壮大之后,因为资金链问题,没有继续攻克技术难关,这才导致好不容易下大的一盘棋,满盘皆输。

而再看日本和德国的机床产业技术,他们大多以家族企业为主,扎根该领域长达50年以上,在技术上面,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国际竞争上面,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真正的竞争力。

不管是沈机也好,又或是大连机床厂,看起来都很有实力,但在国际顶尖机床企业面前,还是硬不起来,国内不管是汽车,航空,还是其他制造业领域,几乎使用的还都是国外机床品牌。

对于这个先天短板,目前我们还在奋起直追,2019年至今,沈阳机床厂在“通用技术”的资金支持下破产重组,努力在改革中寻求新的生机。

补短板、上水平、自武装,突破国外技术封锁,靠科技自强勇开新局,这是沈阳机床厂重新振作的必经之路。

机床被称之为“工业之母”,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0年至2023年,重整后的沈机,在3年内实现了扭亏脱困,未来,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沈阳机床应该肩负使命,勇立潮头。


往期精彩:

中国“最傻”公司:食堂每年亏200万,27年无员工患癌,活该挣钱

参考资料:

新京报——《行业“卖霸”资不抵债 沈阳机床破产重整》

湖北长江商报——《沈阳机床重整四年获40亿资产注入 三标的前8月营收超14亿利润6333万》
央视网——《一“床”“跃龙门”!突破0.01毫米,核心关键技术不断超越》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中国   机床   神坛   德国   销量   日本   危急   处境   昔日   机床厂   机器   资金   国内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