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现重大遗址:北宋杨家将驻守古城再现,杨家后人如今怎样了

杨家城内城南门址俯瞰(南→北)

创作不易,阅读前麻烦您点点关注,便于后期持续阅读相关内容,您的一次点赞转发评论,都是对本文的最好支持。

近日,考古学家宣布在陕西神木市发现显得一座北宋时期的北城城址,该古城保护完好,由东城、内城、西城、北城四座,同时在城址内还发现了大量北宋时期的遗物,考古学家推测该古城是北宋时期杨家军驻守的麟州城,当地村民也称这座城为“杨家城”,这些遗物应是当年驻守在此的杨家将所用之物。

杨氏满门三代抗辽,甚至于巾帼也不让须眉,佘太君百岁挂帅出征以及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更是历来为人津津乐道,杨业、杨延昭(六郎)、杨文广、佘太君、穆桂英的故事历经一代又一代演义也变得更加真实,那么,历史上的这些人真的存在吗?杨氏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吗?

杨业为何不受待见

杨氏三门,其中最为出名的有三人,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人是祖孙三代,都在抗辽大业中殉国。

杨业一共有七子,分别是延昭、延浦、延顺、延玉、延环、延贵、延彬。这七子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长子

在宋朝还未建立之时,杨家人属于北汉国籍。

杨业本名也并不是这个名字,他原来叫杨崇贵,古代人十分注意避讳,因为五代时期北汉国主名叫刘崇,为了避开国主的名字,杨业就改名为重贵。

当时杨业就已经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北汉人都叫他“杨无敌”。

北汉灭亡后,杨业因为先前常常与辽打交道,所以宋太宗赵光义便以他镇守北疆。

杨业军队便常常在陕西北部、山西太原以北一带长期驻扎。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时,杨业在雁门关率领轻军孤骑深入,绕到辽军背后,打辽军了个出其不意,此战取得大捷。

大家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自己就是大将通过兵变上位的,所以他十分害怕底下的大将会故技重施,在登上皇位不久就卸磨杀驴,借着喝酒的由头将手底下大将的兵权收了回来。

整个大宋王朝都是谨遵“祖宗之法”的好子孙,所以宋代一朝都推崇的是以文治国。

当时杨业的赫赫军功受到军中很多人的嫉妒,大将潘美就是其中一个,而宋太宗赵光义也有意敲打一下这个功高盖主的大将。

986年,随着宋王朝统治逐渐稳定,宋太宗决定北伐辽朝。大军分为东、中、西三路计划对辽军实施包抄,杨业和潘美就共同作为西路军的主将和副将领兵。这两人带领的军队一路大捷,先后拿下了云、应、寰、朔四州,但是其他路不给力,所以北伐基本等于失败。

本来是要直接退兵的,但是宋太宗却突然要让他们护卫着新收复的这四州民众一起撤退,这就大大拖缓了军队的进度。

杨业便向潘美等人说你们先去前方设伏,我阻击辽军拖延时间,到时候领着他们转战此处,你们接应我。

其实潘美等人早就对杨业怀恨在心,他们根本就没想接应杨业,等到杨业率军到了先前约定的设伏处时并没有接应的部队,杨业在手刃敌军数十人后身受重伤,左右也都战死,被辽军生擒。

宋辽正是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辽朝对人才还是很爱惜的,有意招安杨业,但是杨业拒不接受,绝食三日而死。

而宋太宗呢,当年从北汉投降的除了杨业还有马峰、郭万超等人,宋太宗都给了他们很多赏赐,独独杨业并没有在这次封赏名单中。

而且杨业在北汉当的是建雄军节度使,而宋太宗给他的是左领军卫大将军,一个是掌管一方的大将,是实打实的军职,一个是品级高但无实权的职位,甚至因为杨业熟悉北方游牧民族才想起来他这号人。

为什么宋太宗如此不重视杨业呢?实际上与他的家人有关。

杨业生活的时代正是军阀混战走向统一之时,所以杨业与他的父亲杨信、弟弟杨重勋都投身于不同的政权中。杨氏家族的主要镇守地就在麟州,也就是考古人员发现杨家军城遗址的陕北地区,这是当时后周与北汉的边界,所以他的父亲杨信与其弟既效忠过后周也在北汉任过职。

而且当年宋太宗招降之时,杨业一开始也是拒不投降,在北汉被灭国后才转投宋朝,这也让宋太宗对他十分忌惮。

虽然杨业死后,宋太宗追赠他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将潘美等人降职,但只不过是安抚其他军将的一种手段。毕竟杨业确实是为国捐赴死的。但如果杨业当时真的受宋太宗器重,便不会只让他挂个副帅之职,潘美等人也断不敢弃他而去。

杨业战死后,其长子杨延昭继承其父遗志,以遂城为根据地继续为宋王朝抵御辽军的进犯。杨延昭自小随父亲作战,军事经验极为丰富,当年辽军进犯遂城之时,杨延昭命兵士在城墙上泼水,城墙结冰后辽军束手无策,放弃攻城。羊山之战是他又诱敌深入,取下辽将首级。

与父亲杨业相比,杨延昭更会洞察人心,能够”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所以他最终能够得以终老,也被时人亲切地称为“杨六郎”。

史书当中杨延昭一共有三子,分别是杨传永、杨德政、杨文广,其中杨文广一直在军中任职。杨文广之时,北宋已经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双方在几十年都是休戈止战的状态,所以杨文广主要是对西夏作战。

杨延昭死后,到了第三代杨文广时,杨家就逐渐没落了。

杨文广之时,宋朝已没有了初创时的锐意进取,辽宋之间签订了《澶渊之盟》,杨文广在范仲淹的赏识下先后驻守延州、广西一代,在出征西夏,平定南蛮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在任所殉职。

杨家的巾帼英雄

除了杨门虎将以外,杨氏一族的故事能够流传千年与家族的巾帼英雄也有很大关系。

穆桂英挂帅之事人人皆知,但历史书上并没有穆桂英其人,真正在史书中存在的是杨业的妻子佘太君。

而且历史中佘太君成为折太君更为恰当,关于杨业妻子的本名已经不得而知,山西 《岢岚州志》中记载“杨业‘娶折德扆女’,‘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

折姓是唐宋时期的大姓,最初在山西北部活动,后来随着宋夏矛盾不断加剧,该族逐渐西迁至陕西北部。杨业的妻子出身将门,祖籍是云中,大致就是今天的大同,后来随家族举家迁到了府州,也就是今天的陕北地区。

折太君本人自幼受到父兄的耳濡目染,十分善于骑射,身边的仆从也是技勇过人。

当年夫君杨业外出征战之时,她与一般的女子不同,常常组织家中奴仆练习武艺。所以在西夏犯边之时,折太君能够披阵挂帅,带领杨家十二寡妇上阵杀敌。

南宋以前,女子的地位还是十分遵崇的。大唐与北宋势力较为雄厚,在文化氛围上整体偏向开放包容,所以武则天才能凭借自身能力坐上最高位,其女太平公主、中宗韦后也十分具有政治野心。宋代更是不用说,有宋一朝十八个帝王中,有九个太后都曾垂帘听政。

所以唐宋时期女性穿戎装善骑射也并不是稀奇事。

南宋被辽军逼至南方,偏安一隅后,整个社会的风气变得畸形怪异,朱熹将儒家的规范强加到女子身上,强调女子要“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此后女子的地位才一落千丈。

杨家后人去哪了?

杨文广死后,杨家后人便在史书中再无记载,那么杨氏一族都为国捐躯了吗?当然不是,杨氏一族在历史上再次出现过,不过不是在宋朝。

宋元之交时,杨延昭的另外一位子嗣杨德政的后人割据播州600余年之久。

杨德政出使广西时结识了一位叫杨昭的人,双方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杨昭并无子嗣,所以杨德政便将其一子杨贵过继给当时在播州任职的杨昭,此后杨氏的这一脉便在广西发展。

元朝灭宋以后,由于广西地处湿热之地,元军在此地作战之时常常水土不服,不能发挥真正的战斗力,而且广西境内多山,所以蒙古的骑兵更是无用武之地,

当时元军对广西播州的这一脉杨家势力一直久攻不下,便采取招安的政策将这一脉后人招降。

除了杨德政这一支以外,在今天的四川梓潼县也有一支杨氏后人,他们是宋朝被灭以后迁居于此的。四川与广西一样也是多山地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发现这处躲藏地后,杨氏后人便决定在此定居下来。

其中杨开华便是杨氏的第37代,如今他们家中还保留着祖上习武的传统。当年村上有恶霸前来的时候,杨开华便是手持红缨枪,靠着自小习得的三十六路杨氏武艺与村民将这群恶霸赶跑的。

结语

从979年北宋彻底统一境内各个政权到1074年杨文广去世,杨氏三门为北宋镇守边疆一百余年,麟州故城作为古代边塞的重要军事堡垒,杨氏家族的忠烈勇毅也以此为根基生根发芽,影响着无数的后人,杨氏后人也在继续传承着先祖的荣耀。如今当年的军城遗址被发现,关于杨氏家族的更多故事也可能得以见天日。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多山   北宋   后人   太君   德政   陕西   广西   宋朝   大将   遗址   古城   当年   时期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