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那批被打压式教育的人当爸妈了

最近看到话题#小时候那批被打压式教育的人当爸妈了#,好奇点了进去。

没想到,看完一个个小故事后,眼泪也悄无声息流了下来。

一个女孩期中考试没有考好,回到家后妈妈没有指责,反而拿出女儿爱吃的甜品给予鼓励。

一个小男孩这次考试倒数第二。

他爸爸说:“上次倒数第一,这次有进步!下次再进一个名次,好吗?加油呀!”

结果三年过去了,小男孩现在能考班级第一名了。

还有一个小女孩,想帮妈妈把摆摊的推车移出来,但显然个头还不够高,于是,推车上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全都撒了一地。

小女孩不断向妈妈道歉,但妈妈没有责怪她,反而摸了摸她的头,给予安慰。

还有一个小男孩回到家里就和妈妈炫耀:“我今天多考了4分!”

妈妈问:“你今天考了多少分?”

男孩笑嘻嘻地说:“64分!”

妈妈说:“晚上奖励个鸡腿给你。”

过了几周,孩子又带回来一张试卷,这次孩子考了88分。

最后,一个父亲真诚地对女儿说:“你自己很重要,你永远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哪怕你做服务员,只要你喜欢,爸爸也喜欢。因为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你要永远做你喜欢的事情……”

评论区纷纷表示,当初那批受到打压式教育的人长大后,果然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因为我们这辈人大部分都是在“打压式教育”的方式下成长起来的,那些不自信、怯弱、自卑、没有安全感的自己其实一直渴望被看见。

记得节目《少年说》里的一个小女孩。

她学习非常认真,也很努力刻苦,但是得到的不是妈妈的关心和褒奖,反而永远只有否定。

她在节目中对妈妈说:“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她妈妈说:“我觉得你性格就需要打击。不打击一下,你可能就有点飘。”

很多人是不是拥有这样的“同款父母”?

其实这个时候女孩已经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了——当女孩一边抹眼泪一边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打击教育,但没想到她的妈妈却依然坚持自己看法:“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你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我觉得要推你一把。”

正如评论区有人说:“我妈一边疯狂打压我,一边要我自信且强大。可能他们不懂,一直被打压的孩子怎么敢骄傲自信呢?”

某著名主持人有实力有才华,主持的节目备受大家喜欢。

然而在一档节目中谈到自己的童年经历时,一向沉稳的她也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她说,小时候,父亲对自己的要求就特别高,不能照镜子,不能有任何文体活动,从高一到高三,每个寒暑假必须去酒店做清洁工,打工挣钱。

而她小时候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吃饭,因为这个时候,爸爸总是会在饭桌上说,你这个不对,你那个不对。她经常是边吃边哭。

所以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她总觉得:我要做的比别人好很多很多,我才觉得踏实。

可以想象,她这一路成长得多么艰辛,因为她内心其实从来没有摆脱过自我怀疑,即使在外人看来她做得够好了,但因为从小被打压的经历,让她根本不敢轻易肯定自己。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006名18-35周岁的青年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0.6%的受访青年坦言受过父母的打击式教育。

59.7%的受访青年认为,打击式教育会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说道:

“当你总是从别人嘴里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并让这些评价进入你的潜意识时,你就在'内化'它们。负面评价的内化——变'你是'为'我是'——就形成了自卑心理的基础。”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长期在嘲讽、打压中成长的孩子,那些否定声音很可能让他们带着自卑的底色活一生。

如果你也曾经遭受过打压,我想告诉你,亲爱的,你没有错。

我记得艺人金靖曾经在节目中谈到过自己的减肥经历。

冬奥会那年,金靖回家过年,因为那个时候谷爱凌成为了全民偶像,这也激励了金靖,于是她也开始努力锻炼,认真减肥。

但不成想,一次金靖正在跳绳的时候,她爸爸走过来就对她说:你的大腿是不是比你男朋友还粗?

当时金靖的眼泪就在眼眶中了,但作为一个成年人,她懂得这句话本身就是不对的。

那些曾经让你备受打击的事情,也许根本就不是你的错。

那些年你成绩很差,只是因为每个人起点不一样,如果有人多鼓励你,你就不会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那些年你被人说长得很丑,很土,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尊重人的方式,该反省的应该是说这种话的人。

那些年你不小心打碎的饭碗,无意中破坏了爸妈准备好的东西,没有意识造成的坏结果……你并不是故意的。

所以,你不需要从此觉得自己啥也做不成,做什么都没有好结果。也不需要觉得自己一定要长得很好看,或者一定要很优秀、很成功才会被人看见……

虽然这些打压式的语言来源于我们的父母、长辈,但本质上我们要知道这些对我们的评价并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客观。

只是过去我们还小,没有能力去辨别这些打压式的语言,所以它潜移默化到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当中,让我们对自己产生了错误的认知。

所以,我们该怎样走出被贬低的怪圈?

如果我们的父母、长辈习惯了打压式的沟通方式,那么我们其实根本改变不了他们。

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弃改变他们的想法。因为只要你一直渴望他们能够肯定你,你就一直活在他们的评价语言当中。

既然我们知道不要活在别人的口中,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活在自己的评价体系中。

换句现在流行的话说,我们要培养出内核稳定的自己。

来源:视觉中国

什么是内核稳定的自己?

不同人或许有不同的解读,我认为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句话很适合来解释。

他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意思是说一个人不会因为外界的褒奖或者贬低而改变自己,这是因为他能够分清楚哪些是自己内在真正想要的,哪些是外界的标准和要求。

真正内核稳定的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有哪些优势,也知道哪些是外界强加给我们的,所以,他就不会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几个眼神而自我怀疑。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喜好、优劣、条件和人生方向,所以就不会被外界环境所影响,走在了真正自由的路上。

我很开心地看到那些被打压式教育的人长大了,当他们成为了父母之后,懂得给予孩子鼓励,懂得包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失误。

他们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看到,分数、排名、外在成功,都远不如培养一个自信且内心强大的孩子重要。

所以,当我们能够重新看待过去他人给我们的评价时,当我们开始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时,每个受到打压式教育的人也会慢慢长出自己的力量,拥有面对人生的新勇气。

作者:磊磊;来源:微信公众号行动派(ID:xingdongpai7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7

标签:内化   内核   自卑   外界   小时候   爸爸   父母   评价   节目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