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李静安

1949年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陈毅先生荣膺首位市长。然而,5月29日,李克农先生发来了紧急电报,恳请陈毅市长尽全力寻觅失踪的特工人员李静安。无独有偶,接连取得渡江战役与上海战役胜利的关键,就在于这位特工李静安的出色作为。那么,李静安究竟是何许人也,又是怎样助力渡江战役赢得最终胜利的呢?

原来,他正是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中的原型人物--李侠。1925年,革命的春风吹遍乡村后,他加入儿童团并积极争取入党。随着1927年敌军对我们党的残暴镇压达到高潮,年仅 17岁的他担当起了少先队队长之职,他们的任务是秘密突袭敌人阵地。

那晚,他们需要再次突入敌营,怎奈敌军已做好充分准备。游击队奋勇突围,虽然付出沉重牺牲,却成功打破敌人包围圈。为确保革命果实,他们决定火烧团防部。

然而,团防部戒备严密,摸清防守漏洞至关重要。于是,李静安提出了一个巧妙计划:安排我方成员秘密进入团防部充当杂役,搜集情报。在按照预定方案执行时,行动十分顺利,不久后团部陷入火海。此举让李静安一举成名,被赞誉为少年英雄。

1930年,他正式归属于红军部队,任职于通信连队;毕业后,他调至五军团十三军做无线电队政治委员。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他被派往上海筹建电台,负责上海和延安之间的通讯联系。尽管面临困难重重,日本侵略者严密监控电台零部件供应,但李克农先生出手相助解决了这一难题。之后的组装与调试过程充满挑战。

初期,他们将电台基地设于李克农朋友的豪宅之中,寄希望于可以借助这一掩护。为了展现其富家子弟的形象,李静安颇费周折地去模仿这个角色,这一过程中,他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技术力量,同时还需维持自己真实身份不致暴露。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终于在1938年成功架设起电台,向延安发送第一份电讯。

鉴于电报发出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会干扰城市电网稳定,李静安立即投入研究解决对策。经过不懈努力,他成功将原来的100多瓦电台改造成为仅有十余瓦的设备,使得上海与延安之间的通讯得以恢复正常运行。在此期间,李静安运用电台,向延安提供了大量日军动向信息。

自从李静安担任秘密电台组长以来,日本情报部门对其电台的侦测力度越来越大。为了确保李静安全,组织特意为他挑选了一位名叫裘慧英的优秀女党员作为搭档,与他共演一场假的夫妻戏码。

一开始,李静安对此感到非常不适应,他不晓得该怎么样去面对这位名叫裘慧英的活泼开朗的女性同志。然而,裘慧英却是一个充满正能量和活力的女孩,她在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欢乐与欢笑声。

李静安肩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神经时刻紧绷着,过去的两年里,他几乎没有休息过片刻。裘慧英有着积极向上的态度,除了工作之外,她总是喜欢和李静安聊起天来。尽管李静安并不多言,但他总是静静地聆听裘慧英的讲述。

有时候,裘慧英也会小心翼翼地询问:“难道是我的话说得过多,干扰了您的工作吗?”李静安则会轻轻摇头:“不,恰恰相反,我非常享受这样充满热烈气氛的日子。”听到他如此真诚的回答,裘慧英总会高兴不已。她是个热爱交流和欢笑的女孩子,如果李静安更偏爱静谧,她也可以尽量控制自己少讲话,不过久而久之,她也会觉得难以忍耐。

后来,李静安渐渐意识到,自裘慧英搬进来之后,家中的环境似乎变得更加温馨。曾经的他,独自一人生活,吃饭只是填饱肚子,对于家中的卫生条件,只要过得去就好。然而,自从裘慧英到来后,他每餐都能够品尝到香喷喷的饭菜,室内也总是洁净如新,甚至连他的衣物也经常被她主动清洗。李静安深深沉醉于目前的生活状态,对裘慧英满心真挚的感谢之情。

实际上,裘慧英也对李静安抱持着浓厚的兴趣。这个男子在无线电通讯领域有着超凡的才华,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显得有些许呆板。他并不擅长烹饪,然而每当裘慧英准备烹制食物时,他只要有空总会过来帮忙打理。此外,关于他的衣衫,每次当裘慧英眼见他的衣服需要更换之时便会与他争执不断。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裘慧英总会不禁莞尔。

不久以后,时间悄无声息地滑过了一整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之间的情感逐渐升温,由原先的革命友情升华为真挚的革命爱情。在1940年之时,组织终于批准了他们的婚姻大事,两个年轻人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当时光来到1942年农历八月之际,日本情报部门决定采用分区断电的手段来搜寻电台。即便李静安已经将电台的功率降低至了仅剩十余瓦,但依然未能避开日方技术人员的严密监测。那一天,李静安正在阁楼上进行发报工作,裘慧英则在下厨忙活着晚餐。突然间,她耳听得门外传来了异动,于是立刻警觉地透过窗户朝外观望,只见约莫十几位日军士兵全速向着此处冲过来。

见到此景,裘慧英急忙奔上阁楼,夫妇二人身手敏捷地拆解了电台并将其藏匿在了地板中心的暗格之中。待放妥当后,日军已然破门而入,分成两组人马,一部分搜查楼下,另一部分则直接上了阁楼。

面对这一幕,李静安和裘慧英尽力调整好了心态,准备迎接日本侵略者的盘问。经过一阵翻箱倒柜的搜索无果之后,一名日本军官恼羞成怒地用手中步枪顶住了李静安的脑门,逼问道:“你们家的电台究竟藏在哪里?”

李静安面不改色:“大人,我们都是奉公守法的公民,从未拥有过电台。”裘慧英也表现淡定自若。这番回答使得日本军官没了线索,他深知电台就在这附近,但究竟隐藏在何处,他实在无法断定。于是,日本军官气愤地挥手示意部下离去,谁知此时却发生了意外!原来,日军士兵一踏入房间之际,便挥舞着手中的刺刀狂劈乱砍,结果恰好撞到了一块木板,等到再次站立时,木板竟然不堪重负断裂开来。

那个士兵探头看了看,发现断裂木板下竟藏着电台!

面对此情此景,李静安依然保持冷静,向那个日本军官解释道:“我实在不知情,我们仅是新搬入的租户而已。”

日本军官嗤之以鼻,紧紧握住他的手质问道:“如此深厚的老茧,如何解释呢?”

两人最终被押解至宪兵司令部。狱中的日子里,裘慧英承受的拷打略微轻一些,她坚称自己是家庭妇女,并不知晓此事。几天后,由于日方未能从中获取更多情报,他们将她释放了。然而,李静安却一直被牢牢地关在牢房内。

李静安始终坚信,他所操控的电台并未涉及政治领域,仅仅是为一位商人传送黄金价格变动的消息而已。他之所以敢于这样表示,正是因为他确信一般的军用电台必须具备发送与接收双重功能,而他的电台正巧只具有发送功能。实际上,李静安所谓的、收音机,事实上是他个人独创的。只需插入一枚小型线圈,这架收音机便能在需要时候转化为收报机。这个秘密工艺,即使无线电专家也容易被蒙蔽住双眼。

日军对此颇为震惊,专门从日本请来了数名资深无线电专家。尽管他们借助先进的技术工具进行检测,却仍无法发现收音机存在的问题。因此,虽然确定了李静安并非间谍,但为谨慎起见,他并未得到释放。

十个月后,在我党地下组织的精心策划下,李静安得以重获自由。在1948年12月30日,他正在发送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国军长江布防图。这份情报对于即将发起的渡江战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局势险峻,他只能选择在破晓时分进行工作。为此,国民党加大了搜索力度,竭尽全力阻止情报外泄。

凭借丰富的经验,李静安明白此时不是最佳时机,然而考虑到情报的重要性,他决定铤而走险,争取尽早完成任务。结果正如预料,当晚,国军开始对相关区域进行大检查,李静安毫不惊慌地敲打出最后一个字符,随后立即整理电台。裘慧英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危险,她悄悄让儿子李恒胜到邻居家中避难,掩藏好自己与丈夫。

国民党军官满怀自信地闯进房间,细心搜索每一寸角落,最终还是从温热的电台中找出了李静安。尽管李静安在国民党的监狱中经历了极端痛苦,但他坚决守口如瓶,从未透露过一丝情报。几经波折,几个月后,国民党仍旧没有找到任何线索。然而在1949年5月7日,李静安在戚家庙菜地被残忍杀害,享年三十四岁,同时遇害的还有其他11位我党干部。

中国共产党解放上海后,李克农托付陈毅寻找李静安。经过周密调查,他们终于找到了已牺牲的李静安。

陈毅先生怒火万丈,誓言要将凶手捉拿归案!他果断下令戒备森严的公安局立刻成立专案组,倾尽全力投入到这一复杂案情的调查之中。果然,公安局不负重托,在经过整整一年的艰苦工作后,成功地将罪恶滔天的罪犯叶丹秋缉拿归案!

之前的行动策划与指挥,正是叶丹秋这位熟谙特工手段的高级人士。他在1951年1月13日这个让人刻骨铭心的日子中,获判极刑,终难逃一死。而我党的英勇战士李静安同志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甚至因为坚持信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铁窗之下,尽管他遭受到种种非人的折磨,但从未透露过任何机密信息,实在是当之无愧的无名英雄!

作为后人,我们应当深深怀念并学习这些先辈们所展现出的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上海   密电   延安   我党   日本   日军   军官   国民党   战役   情报   电台   代价   李静安   陈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