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问道士:你给算算朕还能活多少年?道士:陛下活不过今年了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神秘而引人入胜的故事,而赵匡胤与一位道士之间的对话,更是其中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当时的氛围充满了紧张与神秘,一场对未来的预言竟然成为了历史的注脚。

赵匡胤皇帝的提问和道士的回答,仿佛穿越时光,让人不禁为这段千古传世的言谈而着迷。本文将深入挖掘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解开其中的谜团,还原当时的历史画卷,让读者感受那段古老而神秘的时光。

一、混乱年代中破茧成蝶者,还能熬多久?

976年的中秋佳节前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来到峨眉山一座古道观,请道士为其相面算命,究竟结果如何?

曾几何时,还在五代十国那黑暗混乱的年代里苦苦挣扎的赵匡胤,又怎能料到自己竟能在战火纷飞中破茧成蝶,开辟出一个大一统的太平盛世呢?

他的人生轨迹实在跌宕起伏,前半生风雨飘摇,他本是武将出身,自幼家境贫寒,为了温饱都得拼命。好不容易寻得一线生机,在后周世宗手下效力,屡建奇功。

然而正当赵匡胤坐上开国大统,尚未享受几年来之不易的太平国土时,命运之神似乎又要收回恩赐。他的头顶上,仿佛已经悬了一柄无形的宝剑。

道士面上却不露声色,只淡然下跪,用发自肺腑的一声痛哭,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要命的,只能活到今年。人生无常,大限将至,赵匡胤又该如何从容以对?

二、出身寒微辈立万骨枯

赵匡胤生于907年,当时正是五代十国的乱世,百姓饱受苦难。他家境贫寒,从小便不得不握紧拳头为了生计奔波劳碌。

穷困潦倒的日子并不好过,赵匡胤当过商人的雇工,也在歌舞院子里充当过杂役。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参军从戎,投奔后汉枢密使郭威麾下。

西晋就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名句,赵匡胤也寻得了这条脱离苦海的捷径。他在军队中勤奋好学,不断充实自我,很快在各类武力测试中脱颖而出,获得郭威赏识。

更为可贵的是,赵匡胤此后在后周世宗柴荣手下屡建奇功,为统一天下出了不少力。他先后随军征讨北汉和南唐,大破敌军。如此才干,很快得到重用,加官加爵。

三、陈桥兵变龙飞凤舞

955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子时,赵匡胤命运翻转的关键时刻终于到来。这一晚,他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朝廷,夺取帝位。

后周世宗柴荣不久前去世,太子柴宗训即位,是为恭帝。可惜这位恭帝年纪尚轻,经验不足,又多有怠政的事迹,不能集权于自己,此时赵匡胤手握重兵,渐渐坐大,觊觎皇位。

恭帝本想铲除这个心腹大患,奈何已是强弩之末,左右无计可施。赵匡胤机不可失,于是先发制人,诛杀了相王、枢密使耿怀义。

次日清晨,赵匡胤在开封金明门外的陈桥宣布起兵反叛,随即杀掉右护军上将军王赟。只听得陈桥雄壮嘹亮的咆哮声,猛如惊龙,赵匡胤就此飞黄腾达,一鸣惊人。

四、礼贤下士才高八斗栉风沐雨

拉开了帷幕的北宋,就此踏上了强盛之路。赵匡胤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开创了完全不同于五代那繁靡浮华、黑暗混乱的氛围。

赵匡胤心系天下,立志要把这个饱受战乱的国家励精图治搞上去。他自知横扫各路角逐势力、建立宋朝只是第一步,想真正让天下太平,必须广纳人才,礼贤下士。

于是他即位后重用文臣,不以出身论英雄,广开言路,容许不同见解,让读书人也可尽展政治抱负。

赵匡胤还特意观察百官的长短,将有才干的臣子的优势记了下来,然后成册存档,日后安排让他们各施所长。

甚至赵匡胤本人也非常勤于学习,发现身边宰相赵普有经验老道,却不太爱读书,就鼓励他多研读典籍,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也正是在这种任人唯贤的用人理念指导下,北宋的国力和文明程度在短时间内成功实现了腾飞和超越,气象万千。臣子们也心甘情愿地为国家辛勤耕耘,建构起了千秋伟业。

五、宽仁厚泽春风化雨

开国之君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巩固政权,确保自己的地位世袭特权不受威胁。 通常情况下,新朝自然需要清除与旧势力残余有关的异己。否则,异姓将领手握重兵,很容易成为祸根。

因此历史上不乏新帝为了自保,大开杀戒的例子:如汉高祖刘邦杀韩信,明太祖朱元璋夷三族胡惟庸家,颇为痛下毒手。

但赵匡胤却出人意料地表现出了高度宽容仁厚。他主张以德服人而非杀戮,根本不以铺张威严来保证权力。甚至曾想过用鸡蛋击碎石头的神奇办法,来使抗命的臣子屈服。

赵匡胤曾在宴会上巧妙地解除了手握重兵的将领们的武力,一方面巩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也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带来危险。这种政治手腕可以说无比仁慈圆融,完全没有措手不及的残酷性。

再譬如翰林学士王著一时想念后周,在朝堂上公然痛哭失声,任何帝王也许都会烦躁不堪,立即惩处以绝后患。但赵匡胤就是不放在心上,反而对王著脾性的了解表示宽容。结果,王著也确未成问题。北宋的文明开放与睿智气度可见一斑。

六、中秋天阴了命短之梦尽头

尽管有宽厚仁德和德政的辉煌加持,然究其本质,赵匡胤毕竟是一个出生入死的武人,他不会也不可能活得太久。

976年的中秋节那天来得格外阴沉,萦绕不散的乌云仿佛一张天罗地网,紧紧笼罩着金殿,昭示着一个生命的终结。

当赵匡胤从惊惶的道士口中听说自己只能活一年之期后,内心也在逐渐沉淀下来。毕竟三十多年翻江倒海,风雨飘摇,他已然不畏生死。

临走之前,赵匡胤答允了弟弟的邀约,与其好好相聚小酌,饮酒解忧,抚今追昔,畅叙这崎岖曲折的一生,算是寻得些许慰藉。

中秋月圆之夜,赵匡胤气数将尽,发出最后一声惨叫后,功成身退。虽然关于他的真正死因始终是个谜,但整体来看,他的一生可谓是璀璨夺目、意气风发。

至于其弟赵光义是否与其死有关,历史也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不过北宋的国祚延续三百多年,这是他最大的安慰。

结语

人都有一死,但事前了解大限将至,又该以什么样的心境来面对这无上的挑战呢?赵匡胤并没有畏惧,甚至也没有太多怨怼。他顾自尽兴欢乐,忧忧乐乐,最终还是潇洒离场了。所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苛求必须长命百岁、喜康健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4

标签:道士   枢密使   礼贤下士   后周   兵变   臣子   重兵   陛下   北宋   多少年   出身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