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美国学者3万美元买下安徽古宅,整体搬至美国,今成镇馆之宝

文/观文史说

编辑/观文史说

一座中国古宅,却矗立在了美国的一家博物馆里,而且当时的购买者仅仅花了3万美元就将其买下,到美国后经过专家鉴定这座古宅价值高达2亿![玫瑰]

为什么价值上亿的中国古宅会出现在遥远的美国?这一切还要从一位慧眼识珠的美国学者说起......

01

被买下的安徽古宅

在中国安徽省休宁县的黄村,有一座古老的建筑——荫余堂,它见证了黄氏家族的世代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曾经充满活力的村落逐渐变得寂静,人口外流使得荫余堂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座典型的徽派建筑,由黄家先祖精心打造,它的存在庇佑了黄家世世代代人,而且还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许多村民纷纷离开故土,前往大城市寻求发展,荫余堂也因此变得冷清,昔日的繁华不再。

面对荫余堂的现状,黄家的后代们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一方面,他们对这座承载了家族记忆的建筑充满了感情;另一方面,现实的困境让他们无法承担维护老宅的费用,最终,他们决定寻求一种既能保存荫余堂又能为家族带来收益的方式。

就在这时,一位特殊的访客——美国学者白铃安来到了黄村,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中国建筑艺术。

白铃安在参观荫余堂时,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荫余堂整体搬迁至美国,并在那里复原,以便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欣赏到这份文化遗产。

白铃安的这一提议立刻引起了黄家人的关注,经过深思熟虑,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既能让荫余堂得到妥善保护,又能为家族带来经济利益的好方法。

于是,双方达成了协议,荫余堂将被搬迁至美国的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也就是白铃安工作的地方。

那么这座古宅,究竟有怎样的一段历史?

02

荫余堂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大量年轻人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但是与此同时,那些承载着家族记忆和历史沉淀的古建筑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缺乏有效的维护和管理,许多老房子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它们又常常被视作“危房”,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

在安徽省休宁县的黄村,有一座名为“荫余堂”的古宅,它见证了黄氏家族两百余年的历史变迁。

清朝年间,有一位黄姓商人居住于此,赚了一些钱就开始修建住所,他给这住所取名为荫余堂,荫庇荫庇,他以往以后的子孙可以得到祖上的庇佑,因此得名“荫余”。

黄家人世代居住在这里,到了1980年代期间,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发展,黄家人决定区离这里比较近而且发达的上海居住打拼。

荫余堂占地约450平方米,采用了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四合五开间的布局、跑马楼的设计以及精美的马头墙和黑白相间的墙面,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徽派文化气息,它不仅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梦想,更是皖南水乡文化风貌的代表作。

但是在村长看来,荫余堂的价值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黄家的后代对于祖宅的去留尚未做出明确的决定;另一方面,拆迁的通知却日益紧迫。

村长为此焦虑万分,却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他试图与村民们沟通,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并支持荫余堂的保护工作,同时也寻求政府的支持和资金投入,以提高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荫余堂的命运成为了一个缩影,反映出当时古建筑保护的艰难处境,尽管许多人对于老房子的舒适度有所抱怨,认为它们缺少现代化设施,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古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们不仅仅是一栋栋建筑,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还好它足够幸运,遇到了来自美国的学者,但是它又如此不幸,要远离故土来到遥远的大洋彼岸。

03

古宅的搬家

南希·白铃安是一位充满激情的美国建筑师,她在安徽省的一个小镇上偶然发现了黄家的荫余堂,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徽派建筑深深吸引了她。

在与黄家的迅速沟通后,双方达成了共识,决定让荫余堂得到新生,但是摆在南希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将这座复杂的古建筑完整地迁移至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市。

荫余堂内部结构错综复杂,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洗礼,部分地方出现了年久失修的状况,尽管破损情况令人担忧,但幸运的是,精心设计的雕饰摆件依然保存完,南希对荫余堂的面积和房间进行了详细的统计,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重建工作。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南希争取到了“美国福达投资集团”的支持,使得团队经费不再成为障碍。

在获得了中国各大协会及相关部门的确认后,荫余堂的搬迁工作正式启动。在此之前,黄氏子孙纷纷回到祖宅,举行祭拜仪式,进行最后的纪念。

在拆除过程中,南希的团队发现了不少黄家人生活的痕迹,有些地板下还有招聘广告贴纸等物品,这些都成为物品的标志,方面后期更好的还原。

古宅里大大小小的物品,南希都希望一比一的还原,于是他会将每个物品上面有什么痕迹放在哪里都祥详细细的记录在册,以确保古宅内外所有陈设得以保留。

面对空间不足的问题,南希果断收购并拆除了附近的民宅,为荫余堂腾出了足够的空间。此外,她还组织制作了新的构架,以替代那些破损过于严重的构件,经过精心的打包,荫余堂的构件分批装箱,准备发往美国。

在黄家人眼中,荫余堂不仅是他们的家园,更是承载着家族记忆与情感的载体,他们对南希的工作表示由衷的感激,因为她不仅赋予了荫余堂新的生命,也让黄家的回忆得以延续。

经过长达一年的努力,荫余堂的搬迁工作终于圆满完成。在南希的带领下,这座古老的建筑将在美国重新焕发生机,继续讲述黄家的故事。

04

在美国安家

荫余堂的重建与开放,不仅让世人领略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技艺也引发了关于古建筑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

历经五年艰苦卓绝的努力,荫余堂终于在2003年6月21日,以完整的面貌在美国的皮博迪博物馆向公众展示。

它那独具匠心的建筑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好奇的目光无论是精致的雕花窗棂,还是古朴的家具摆设,每一处都透露出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沉。

荫余堂的名声迅速传开,成为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不仅为博物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也带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黄村的经济发展,黄村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因荫余堂的名声而声名鹊起,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

但是荫余堂的成功搬迁并非没有争议,许多黄村百姓对于荫余堂被移至海外表示出了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们为荫余堂能够获得更好的保护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忧这会导致本土文化的流失,这种矛盾的心态,促使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此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强调古建筑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荫余堂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学习有关古建筑保护的法律内容,为保护这些宝贵的财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荫余堂的搬迁算是文物史上的一件奇事,除了他世界上还有多种多样的“奇特”的文物等着人们去探索。

05

世间珍宝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珍贵的文物如同时间的使者,承载着过往岁月的记忆,静静诉说着千年文物的独特魅力,它们不仅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演变,更以其巧夺天工的艺术造诣,吸引了无数探索者的好奇目光。

位于奥地利深山的“玻璃中的魔鬼”雕像,其历史背景源自中世纪贵族的权力象征与神秘的宗教信仰。

这座雕像巧夺天工,展现了当时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对艺术的无限追求,它不仅体现了贵族的权势,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与敬畏。

在古埃及与赫梯边界,公元前1283年的和平条约成为了沙漠上空的风与文明和平旗帜的象征,这份和平誓言见证了两个古老文明之间的友好往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罗马时期的青铜雕像则向我们展示了古罗马人的艺术风格和生活方式,这些雕像通常描绘的是神话人物或者英雄形象,反映了古罗马人对神祇的敬仰和对英雄的崇拜,雕像背后的故事传说,更是让这些艺术品充满了神秘色彩。

汉委奴国王金印是中国与东亚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这枚金印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使我们得以了解当时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和文化交流情况,

金印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颂,也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英国格林威治骑士盔甲则展示了当时的科学和技术水平,这种装备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有着广泛的使用,它不仅是一种防护用具,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这款物品与其他同类产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融合了实用性与美观性,展现了骑士阶层的审美观念和社会地位。

阿兹特克绿松石面具则是美洲古代文明的艺术瑰宝,这个面具的设计元素和符号学意义丰富,蕴含着深厚的艺术价值。

与其他表现形式相比,这款首饰的设计思想更注重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之情,体现了阿兹特克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特色。

跟古宅一样,这些文物,如同时间的使者,带领我们穿梭于过去与现在之间,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多元,它们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于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与期待。

参考资料

[1]安徽商报 美国女巫小镇有座徽派古建?休宁“荫余堂”走出国门_安徽频道_凤凰网

[2]今日中国 王树楷."荫余堂"——-移民美国的中国古民居

[3]南县人民政府 寻访古徽州(上)||南县 骆光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5

标签:休宁县   南县   美国   安徽   雕像   中国   古建筑   学者   家族   建筑   文化   历史   万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