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台湾后施琅成了土皇帝,留下的遗产让子孙后代二百年吃喝不愁

皇帝,是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权力最大的人。

与皇帝不同,土皇帝指的是在皇帝缺乏管辖的边远地区,有一个权力很大的人,像皇帝一样行使特权,作威作福。

在众多土皇帝中,有一个人表现尤为突出,他就是施琅。

相传,施琅奉康熙皇帝之命收复台湾后,成为台湾地区的土皇帝,不仅在生前享受荣华富贵,施琅留下的遗产更是能让子孙后代长达200年不愁吃喝。

这是真的吗?施琅是如何成为台湾的土皇帝的呢?

01 清朝将领施琅

出生于1621年,是福建泉州人。施琅的父亲施懋功,在明末清初时期,是一位著名将领和政治家。

可惜家道中落,在施琅出生的时候,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

施琅从小在文学上少有建树,读书写字令他头疼,但却在武学上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由于年少时期学习武艺,熟读兵法,17岁的时候,施琅便开始从军,起初,施琅曾是明朝末年总兵郑芝龙手下的部将。

施琅骁勇善战,很快就在郑芝龙军中崭露头角,明朝灭亡后,顺治三年,郑芝龙带着施琅向清朝廷投降。

后来,施琅又被郑成功招揽,转而成为郑成功抗清队伍中的一员。

后来,施琅再次因为与郑成功关系不好决定背叛“反清复明”的组织,成为清朝廷的将领,协助清朝廷进攻并招抚了郑成功,成为清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彻底投奔清朝廷后的施琅开始在清朝谋取官职。起初,施琅家并不富裕,需要依靠妻子做女红补贴家用。

直到1659年,38岁的施琅才被任命为清朝的同安总兵,1662年,康熙皇帝登基后,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的仕途开始平步青云。

后来,施琅上书康熙皇帝,希望康熙能够支持自己攻打台湾,将台湾收复。施琅的提议受到了康熙皇帝的认可。

1664年,康熙皇帝派遣施琅带兵收复金厦新胜。很快,施琅的军队就开始进攻澎湖,直接打入了台湾。

当时的台湾内部随着郑成功的病逝、郑成功后人郑经的病逝、郑经继位长子郑克臧被毒死、郑克臧11岁幼子郑克塽沦为傀儡君王。

面临大型的政权变动,正是大清彻底收复台湾的良机。

但即使收复台湾只差临门一脚,康熙皇帝迫于盘踞在中央的权臣鳌拜等人的压力,一直没有下诏,让施琅彻底攻克台湾。

施琅曾分析,郑成功的后人盘踞在台湾,将大清东南地区划为界外,增加了当地人民不少的赋税。

使得边境人民生活困苦、难以为继,清朝廷必须尽快收复台湾,还边境安宁。

从战力上看,台湾兵马总计不过2万,其中船兵不过200个人,而福建水师佣兵1万,加上附近的其他清朝官兵,平定台湾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

从个人能力上看,施琅认为自己出生在海边,自幼跟随父亲从事海上的贸易活动,十分精通航海。

从军后,施琅也常年在水军任职,拥有丰富的海战经验,足以应对台湾郑氏集团的所有将领。

因此,施琅不断上书,坚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魄力收复台湾。

02 施琅收复台湾

1683年6月14日,康熙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安排施琅率军攻打台湾。

起初,战事并没有施琅前期设想得顺利。6月16日,施琅带领的军队在澎湖和郑家军进行了第一次交战,以失败告终。

但施琅并没有气馁,他很快重振旗鼓,坚信自己能够收复台湾。

功夫不负有心人,施琅使用兵分四路的战术,分两次进攻击溃了盘踞台湾多年的郑家军。

6月18日,施琅派遣战船攻击了澎湖港外的两个岛屿,一举扫清了郑家军在台湾外围的势力。

6月22日一大早,施琅大军再次发起总攻,经过9小时的激战,施琅率领的清军取得了收复台湾之战的全面胜利。

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施琅大军共击毙郑家军约1.2万人,俘虏军士5000多人,击毁或缴获战船190艘,可谓大获全胜。

施琅在台湾大胜而归后,在台湾当土皇帝多年的郑家后人郑克塽,带领家人向清政府投降。

从此,台湾彻底被清政府收复。施琅也因为收复台湾的功绩名垂青史。

03 施琅成为台湾新的土皇帝

为了表彰施琅收复了台湾,也为了体现自己对施琅的信任,康熙皇帝决定,让施琅留在台湾,做好台湾的管理工作。

然而,康熙皇帝相信施琅,很可能是信错了人。

施琅虽然颇有大将之才,但未必是一个清廉的、高尚的管理人员。

相反,施琅得势后做了不少伤害同袍的可耻之事,如,在收复台湾期间,有一个名叫姚启圣的将领与施琅出生入死多次,为收复台湾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在施琅受到封赏后,他在康熙皇帝面前对姚启圣的功绩只字不提。

后来,更是为了独吞收复台湾的荣光,在康熙皇帝面前说姚启圣的坏话,将姚启圣挤出了大清的朝堂。

名义上彻底回归大清版图的台湾,因为康熙皇帝将施琅留在台湾的决定,从郑成功后人管制下的“法外之地”,沦为了施琅及其后人管制下的“新法外之地”。

施琅及其家人仗着皇帝的宠爱和山高皇帝远的地理优势,在台湾作威作福,极度腐败。

施琅一家不仅在台湾民间大肆撵财,他将普通老百姓的田地占为己有,不报税、不上缴,用于收取租金。

据统计,施琅执政期间侵吞台湾田地多达14250亩。

当地百姓和官员为了生存,并不敢反抗施琅的管制,反而不断巴结他,不断往施琅家里输送好处。施琅俨然成了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土皇帝。

1696年,施琅去世,康熙皇帝给他追封了太子少傅。施琅的去世并没有导致施琅后人在台湾的失势。

相反,施琅的后人在台湾依然贪污枉法,生活奢靡、作风猖獗。

施琅留下的田产和金银珠宝足够其子孙后代挥霍200年,不愁吃穿。

小结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施琅一家贪赃枉法的罪行并没有让他们得到善终。

乾隆皇帝执政后,下令对施琅一家的罪行进行清算,施琅的后人为他们祖辈及自己犯下的罪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施琅一家的结局警示后人,保持正直才是一个家族得以永续发展的必胜法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土皇帝   澎湖   子孙后代   台湾   罪行   将领   朝廷   清朝   后人   康熙   遗产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