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为什么要换省会城市?

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与多元文化交融之地。《夜幕下的哈尔滨》、《马迭尔旅馆的枪声》、《零下38度》以及《悬崖之上》等题材,使哈尔滨在那段时期有“国际间谍之都”的特殊地位。

清朝及更早的历史阶段,黑龙江流域的行政中心并不固定于某一座城市。在北洋政府时期,哈尔滨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黑龙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那在此之前的一千多年里,这片黑龙江流域滋养的黑土地又是以哪座城市为行政中心?

长白山前设藩篱

黑龙江畔列城郭

东北地区在明代长城修筑后,“关东”之称逐渐形成,这一区域包括现今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全境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白山黑水”形象地描绘了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特征。

真正的“白山黑水”

黑龙江在东北地区的最北省份,地理地貌用“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来概括,描绘了黑龙江省的自然环境。

从西至东排列,分别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财岭、老爷岭和完达山是五山。嫩江、松花江等河流及其众多支流河湖,这些水系滋养着整个东北地区是一水。三江平原(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冲积而成)和松嫩平原是黑龙江省重要的草原是一草。山地、台地和平原是三分田。

黑龙江的“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

东北地区凭借其多元经济所孕育的多元文化及独特地理位置,在政治与军事领域始终保持更替。黑龙江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的生动例证。

唐朝以前,黑龙江流域有多个古代民族的兴衰更替和文化交融。挹娄人、扶余人、鲜卑人、勿吉人和靺鞨人等少数民族在这一地区相继建立政权,使黑龙江的政治中心不断变迁。

据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挹娄人作为黑龙江流域最早的居民,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狩猎的对象就有狍子。

唐朝时期,中央政府在东北地区设室韦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室韦都督府管辖黑龙江上游;黑水都督府管辖黑龙江下游与乌苏里江汇合处的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所在区域。两个都督府标志着中原政权对东北地区控制的开始。

女真族是黑龙江流域的重要民族,在辽朝没落期,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落成为领袖,于1115年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会宁府)。至1153年,金朝完颜亮将首都南迁至燕京(即今北京)。

蒙古统治者在1234年灭了金朝,于1234年后设立了辽阳行省(或称“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行省包括今辽宁省、吉林省及黑龙江省。为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在黑龙江设置开元路(治所在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和水达达路。开元路统辖已经高度汉化的辽东半岛女真地区。水达达路管辖黑龙江下游。

岳飞所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而”

指的就是辽阳行省路治黄龙府


古塔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和守护者,静静地屹立在黑龙江流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在金元交替时期,女真族一部分渐向南迁移,接受中原文化;而另一部分水达达女真选择向东迁徙,继续渔猎生活。元朝对水达达女真与中原地区不同,而是采取适应当地的模式——设立万户府和征东元帅府(今俄罗斯境内的尼古拉耶夫斯克)


明成祖朱棣时期,改元朝征东元帅府为奴儿干都司,管辖包括今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部分区域。奴儿干城(今俄罗斯境内的涅尔琴斯克,即庙街)为奴儿干都司的治所,是当时黑龙江流域的行政中心。永宁寺是明朝时期在奴儿干城建造的寺庙。依托水运交通优势,奴儿干城繁荣起来,是当时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枢纽。


永宁寺

黑龙江入海口的村镇称之为“庙街


黑龙江上水云腥

女真连兵下大宁

努尔哈赤时期,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并在皇太极时期改国号为“大清‘’

随着满洲的崛起,东北地区发生了变化,满族逐渐成为主导力量。顺治帝时期,清军入关并定都北京。此时,沙俄利用清朝中心转移,两次入侵黑龙江流域,并在雅克萨等地建立据点。


为抵御沙俄侵略,清朝政府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增设了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即所称的“黑龙江将军”。黑龙江将军的治所设在黑龙江城(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

康熙二十九年(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后,避免沙俄再次入侵,将黑龙江将军的驻地黑龙江城迁移至墨尔根城(今黑龙江省嫩江市)

墨尔根,在当时是黑龙江中心

墨尔根城由于其规模小,城建和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难以满足作为省级行政中心的需要。因此,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在嫩江平原建一座新城——齐齐哈尔城。


清廷兴建齐齐哈尔城的目的就是为了给黑龙江将军更好管理。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政府将黑龙江将军衙门从墨尔根城迁移到了新建的齐齐哈尔城。

相比嫩江上游的墨尔根城,齐齐哈尔位于嫩江下游平原地带,水陆交通条件优越,又适宜发展农牧业,使齐齐哈尔在清代成为黑龙江地区的重要农业基地和经济中心。进入现代,齐齐哈尔因其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殖地,因此齐齐哈尔被誉为“鹤城”。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朝政府废除黑龙江将军制度,将这地区改为黑龙江省作为行省建制。同时,齐齐哈尔定为黑龙江省的省会。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意识到东北地区国防与边疆安全的重要性。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将黑龙江将军辖区改设为黑龙江省,鼓励汉族移民实边,即“移民实边”政策,以巩固国防,抵御外来侵略,此时,大量汉族农民迁徙至东北。


江船猎猎泊当风

濯锦霞光照眼红

清朝以来,沙俄一直对黑龙江流域及东北地区虎视眈眈。在19世纪中叶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年至1860年),沙俄与清朝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包括《瑷珲条约》(1858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两项条约加起来,沙俄从中国割占了总计约10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沙俄将长城以北,尤其是东北三省及山东半岛划为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沙俄开始实施一系列战略计划,包括修建中东铁路(即后来的中国东清铁路)。


1903年,中东铁路(原名东清铁路,后又历经中东铁路、中国长春铁路等多个名称)全线运营,这条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连接俄罗斯远东地区,东至绥芬河靠近俄罗斯边境,南至大连通向渤海湾,全长约2400公里。

中东铁路的建成,改变了东北地区的经济格局和城市发展轨迹。哈尔滨因地理位置成为中东铁路的中心枢纽,富拉尔基依托铁路交通便利性,发展了煤炭、钢铁重工业,成为工商业城镇。


松花江桥上的东清铁路


随着铁路开通带来的物资运输和人员流动便利,哈尔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商人、移民以及各种产业资本的涌入,清政府实施东北开禁政策,鼓励汉族和其他民族向东北地区迁移,进一步推动哈尔滨人口的快速增长,加速了城市的进程。到了20世纪初,哈尔滨已是国际化都市。

哈尔滨在20世纪初,有33个国家的约16万侨民聚集于哈尔滨,有19个国家设立了领事馆。


中华民国成立后,在初期黑龙江省的省会仍然设在齐齐哈尔。然而,随着中东铁路带来的经济重心及城市化的加快,哈尔滨的城市地位逐渐提升,其政治、经济影响力超越了齐齐哈尔。

1923年,哈尔滨成为了该区域内事实上的政治、经济中心,而齐齐哈尔作为当时黑龙江省会的地位相对下降。直到1954年,中国政府正式将黑龙江省省会从齐齐哈尔迁至哈尔滨,哈尔滨正式确立为黑龙江省的政治中心。



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占领了整个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热河省部分地区。次年,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策划和支持下,末代皇帝溥仪在日本扶植下宣布成立“满洲国”,长春定为“新京”作为其首都,建立傀儡政权。

上世纪30年代哈尔滨这座城市作为伪满洲国,吸引大量外国人在此居住、贸易和投资,形成了所谓的“东方小巴黎”或“东方莫斯科”的美誉。


这段时期,哈尔滨成为了各方力量角逐的舞台,地下情报工作和秘密斗争异常激烈,也为后来许多谍战片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素材。如《夜幕下的哈尔滨》、《悬崖之上》等影视作品。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实现了对该城市的和平解放,从而进一步稳固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战略地位。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解放战争的推进过程中,哈尔滨因其地理位置、工业基础以及与苏联相邻等因素,成为了相对安全的大城市。讨论新中国的首都选址时,哈尔滨是考虑过的候选城市之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至1957年),全国五年计划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有13项落户于哈尔滨。


1954年,撤销了松江省建制,并将原黑龙江省(省会为齐齐哈尔)与松江省合并成新的黑龙江省,同时将省会从齐齐哈尔迁至哈尔滨。从此以后,哈尔滨便一直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


先民的拓荒到各民族的交融与纷争,再到英勇抵抗外敌入侵、面对殖民统治时的屈辱与抗争,黑龙江地区的人民始终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哈尔滨这座城市承载着过去的苦难与辉煌,也孕育着未来的希望与梦想,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6

标签:黑龙江   沙俄   嫩江   女真   东北地区   齐齐哈尔   黑龙江省   哈尔滨   省会   流域   铁路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