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该炸掉”?让西安居民痛恨的三门峡大坝,是壮举还是败笔?

前言

三门峡大坝是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对渭河下游的防洪抗旱有着重要意义。

运行数年来,它一次又一次的抵御着数次洪水的袭来,然而在2003年,它却成了引发渭河洪水的“罪魁祸首”。

因为这次洪水,西安居民对三门峡大坝痛恨至极,甚至还说出它“早该被炸掉”之类的话。

那么,三门峡大坝为何会引发洪水?

西安居民又为何会因为一次抵御洪水的失利,就诟病大坝?

建造的背景

作为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它的存在和建造肯定是有诸多考量的,要说最重要的原因,那应该就是他所建造前的背景。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黄河三门峡大坝位于黄河干流区域,而黄河的水路,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想要更正的问题。

因为黄河虽然作为我国的“母亲河”,滋养着一片又一片的华夏土地,但它给我们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因为各种原因,因为黄河所导致的洪灾可谓是危害巨大,不仅损害着人们的财产安全,生命安全也被那涛涛黄水搞得苦不堪言。

以至于在古代华夏儿女就得到诏令对其改道,在这之中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难题,或是个工程难以推进,或是工程失败导致自己命丧河口,据资料记载,北宋年间的黄河水患层出不穷,对他们的各种安全问题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虽然黄河改道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危险,但古代先辈以民为重,想要将那孕育生命的水资源流到国家各地,所以在上千次的决堤之中,还是对黄河进行了26次的改道。

时间来到建国前后,彼时的黄河洪灾依然泛滥,加上战事的频繁,黄河流域民不聊生,尸横遍野的情况随处可见,据资料显示,1941年到1951年,因为黄河洪灾造成的死伤人数高达数十万之多。

当然,因为黄河洪灾的泛滥,它也成了一些将领在战争中的“武器”

拿蒋介石来说,彼时日本法西斯猖狂,入侵河南等地残忍至极,但他们的军事实力又很难打得过那些装备精良的日本人。

他想到了黄河的洪灾,想要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去与之抗衡。

于是蒋介石下令挖开郑州花园口的黄河大堤,放出真正的“洪水猛兽”与日本敌寇决一雌雄。

初心是好的,可大自然的力量实在难以控制,日军虽然确实被吓到也造成了一些伤亡,但这却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谋略,河南的百万同胞都因此丧生。

可能他们也没想到,自己躲过了敌人的炮火,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到了解放时期,黄河洪灾的问题依旧没多少时间去治理,其隐患也影响着黄河领域的一代又一代人。

而建国之后,国家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对治理洪灾也是十分上心,然而彼时中国的经济科技实力相对落后,治理洪灾的手段也是以人力为主,很难根治黄河洪灾问题。

本着为国为民的思想,我国请来了很多苏联河道专家,请教他们怎样能够更高效率的对抗洪灾。

这些专家经过一系列的考量,最终决定修大坝是最合理的解决方案,然而我国经过实地勘察,却得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个地区不适合去修大坝。

三门峡大坝

至于我们为何会质疑苏联专家的说法是错误的,是因为当时是决定在潼关附近兴修大坝,然而其地的土质不够坚硬,很难保证大坝的安全问题。

不过经过他们的商讨,修建大坝确实是一个“一本万利”的工程,于是他们转变了思想,既然潼关不能修大坝,大不了自己在换个地方建造。

经过层层商议与多次考察,苏联河道专家与我国专业人才发现,河南的三门峡是个不错的地方。

首先,三门峡位于黄河中部,是河流要道。这里算是诸多河道的“发源”也是可能造成洪灾的“关键”,所以拿到这里的“主控权”,我们基本上就能够实现控制黄河洪灾的问题

其次,大坝的功能不仅仅是为了防洪抗旱,它还能在那里修建水力发电站,利用水流过发电站时所释放的能量来达到发电的目的。

这能够让散失的能源得到有效利用,不仅解决了其他发电的资源,还能够以此谋利,让自己的工程有所回本。

况且彼时三门峡附近的乡村城镇供电也存在些许问题,建造三门峡水力发电站则可以让他们用上电,享受有电的时光,并以此推动社会发展。

既然理论可行,他们就将这个项目付诸实践,开始了对三门峡大坝的建造工程。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三门峡大坝开始正式建设,因为建造的主要工程师是苏联专家,不了解中国的一些事项,所以在建造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中苏两方的相关人员都十分头疼。

好在这些问题大多都得到了解决,两方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这个伟大的项目最终才能相对顺利的继续进行。

根据资料显示,国家对三门峡第一期的预期目标是做到容水量360亿立方米,虽然听上去非常庞大,也在好奇它是否真的有这么强大,总而言之,在最后的建设中,工程的建筑是达到了这样的目标。

几年过去,黄河三门峡大坝正式完工,它的装机容量高达40万千瓦,地处黄河三门的峡谷之间长度大概875.2米,高度可达106米,不止成为了一个防洪抗旱的重点建筑,也成为了一个风景独特的风景区。

根据相关专家的预想与演算,黄河水的流速与体积虽然最高可达8000立方米每秒,但这座黄河三门峡大坝可以有效的抵挡其可能带来的灾害,黄河下游的洪灾,将不复存在。

而存储于水库中的水,在干旱季节也可以开闸放水,滋养周围的土地,让他们不再饱受饥饿之苦。

时至今日,这个三门峡大坝已经抵御了六次高流量级的洪水,灌溉着大约4000万亩的土地。

而因为“生命之源”水的到来,三门峡周围的环境也有所改变,绿色的植被逐渐茂盛,各种飞禽走兽又有了新的家园。

由此来看,三门峡大坝不仅能够成功抵御洪水,它也为国民带来了实打实的经济效益,甚至还为保护环境做出了“杰出贡献”,那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人同意炸掉三门峡大坝呢?

弊端

其实早在三门峡大坝还未开始建造的时候,陕西的一些专家就意识到了很多问题,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水土流失。

这直接损害了陕西的利益,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些问题,不过在这之后本着“舍小家,为大家”的观念,他们还是选择继续进行这利大于弊的项目。

在这之中也要考虑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因为三门峡大坝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拆迁的问题在所难免,很多民众都不忘旧乡,所以建设三门峡大坝也可能会让他们感受到“无家可归”的痛苦。

不过经过思想指导,开建的路也提上日程。

不过开建之后,还有一些专家在质疑三门峡大坝的实用性,其中就包括清华大学的教授黄万里。

至于他所不支持的原因,其实并不是什么“孤高自傲”,而是他发现苏联的专家对实际情况的考察有所欠缺,但他们却不以为然。

原来,虽然说苏联的河道专家对水坝的建设颇有造诣,但他们毕竟都是在苏联建造的,在黄河附近建造大坝的经验他们也没有,所以也就会忽略一些问题。

黄河的水质就是他们没能考虑在内的因素之一,因为黄河泥沙含量较高,在流经大坝时会淤积大量的泥沙,导致排水堵塞等一系列问题。

我国专家自然是了解这个问题,并向苏联专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然而苏联专家不知道是自己不会做还是自信,在建成三门峡大坝后依然没有建造能够排沙的排泄口。

当然,因为淤积泥沙所造成的危害是个时间问题,所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不明真相的民众还在庆祝大坝的顺利建成。

不过没有解决问题的危害似乎早早地就降临在了那片土地。

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三门峡大坝所淤积的泥沙就超过了15.3亿吨,而这则直接让潼关的河床提高,一些其他地方的水也开始向周围的土地侵袭。

因为水质的问题,一些农田的土质也发生了盐碱化的改变,直接导致农民的农作物产量降低。

更恐怖的是,因为泥沙的过度堆积,渭河水位的提高也导致陕西的水灾次数不断增加,下游的地区是安平了,自己却遭了殃,这任谁都会对这利他不利己的工程生气动怒。

当然,政府官员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开始商讨怎样处理这些危害。

他们决定从源头出发,想到用炸药炸出排沙口,这样泥沙堆积的问题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虽然这样说看起来不太靠谱,但经过专家的测算,还是能够解决彼时的问题的。

而这样的操作自然也被民众看在眼里,也就有了“早就该炸”的话。

小结

回望三门峡工程始末,其目的是为了抗洪防旱,而实际上也确确实实保证了大片地区不再遭受洪水的侵袭。

所以说它的存在是必要的,虽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但相信在不断的摸索中,这些问题都会被一一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大坝   渭河   潼关   苏联   黄河   洪灾   泥沙   败笔   西安   壮举   洪水   居民   专家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