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旅游4次回来,难以置信GDP排名第十三的青岛,发展成这样了

青岛,一个拥有着复杂历史的城市。

一百年前她是最早拥有自行车的中国城市,当时自行车在这片土地上骤然跃动,带来了现代文明的气息。

然而一个世纪后,这座城市里再也看不到自行车的身影。

我沿着海岸线漫步,海浪拍打着礁石。

阳光下,偶有情侣手牵手站在海边,海鸥掠过天空。

路旁停满了汽车,却不见一辆自行车。

我不禁感慨,历史就是这般循环往复。

一个本地老人告诉我,曾几何时自行车充斥着每条街道,甚至不得不设置专门的自行车道。

然而汽车时代降临后,自行车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骑自行车去上班的人还剩几个?”老人感叹道。

我点点头,望向蔚蓝的大海,心中五味杂陈。

在这座名为青岛的山城里,我发现了中国之大的魅力。

这不仅是一座临海的现代都市,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山城,像重庆一样充满了起伏的山路。

当我骑着共享单车行驶在坡度陡峭的马路上时,不禁为之惊叹。

这五里长的大斜坡犹如连接现代与古老的通道,而它南边则蜿蜒着另一条缓慢下坡的道路。

我在上上下下的山路间穿梭,骑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山脚。

这种曲折迂回的城市山势,构筑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地貌。

我遇到一位摄影师正要去老城区拍摄,他邀请我同去。

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小心地攀爬,路边是典型的欧陆建筑风格的红瓦白墙。

“这就是青岛的魅力所在,中西交融,新旧并存。

”摄影师向我解说道。

有人说,在青岛你不需要靠方向感行动,只要认识路牌就可以轻松到达任何地方。

这倒也不假,这座城市的东西向道路都打上了蓝色路牌,南北向的则为绿色。

我刚到不久,就已经基本摸清了这条看似简单的规律。

有一次,我准备去位于市区西北部的崂山,却差点迷路。

原来所有的公交车都必须先向南再向西,不能直接前往。

正当我站在公交车站一筹莫展时,一位好心的大妈走过来,笑着对我说:“去崂山啊,年轻人你先得搭2路车向南到中山公园那边,然后再转924路崂山专线。

我们青岛的路不像北京上海那样分得清清楚楚,你得先走个弯路再说!”我连忙向她道谢,并记下了这宝贵的经验教训。

每年5月至8月,是青岛的休渔期。

我最初并不知情,直到与一个渔夫聊天才恍然大悟。

“这段时间海里的鱼虾在繁殖,我们不能下网打捞,不然小鱼小虾没有长大的机会啊。

”渔夫一边整理渔网,一边告诉我。

我这才明白为何这个时节餐馆里没有新鲜的当天海鲜供应。

不过渔夫安慰我,可以去菜市场买些冷冻海产食材,味道也不错。

我找到了心仪的海参和对虾,准备亲自动手烹饪一顿海鲜大餐。

青岛人似乎与啤酒割舍不断,我每次在街头小巷都能看到拎着塑料袋装着啤酒走路的本地人。

有一次我去菜市场采购,一位帅气小伙子提着一大袋青岛本地啤酒从我身边走过,袋子撞到了我的胳膊。

他连忙和我打招呼:“抱歉啊师傅,买多了,不小心碰到你了。

今晚和朋友去烧烤,怕少了不够喝!”我会心一笑,青岛人与啤酒就是不解之缘。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我到了火车站几乎每个人手上或者行李箱里都装着那么几听或几瓶啤酒的原因。

对很多外地游客来说,听说青岛以海鲜高档著称,清蒸煮都是最顶级的烹饪手法。

然而我发现,对很多本地人而言,如果海鲜新鲜程度不高,他们也会用红烧或烧烤的方法处理。

我和一个青岛朋友去菜市场选购海鲜,他很仔细地看大小形状,仿佛在挑选毒品那般谨慎。

最终他选了三四样新鲜程度很高的贝类,对我说:“这才是上佳的食材,清蒸最好吃!”我恍然大悟,原来对青岛人来说,烹饪方法的高低也是对食材新鲜程度的一种体现。

在青岛,有一道看似不起眼的美食深受当地人的喜爱,那就是海肠捞饭。

第一次走进一家小餐馆点了这道菜时,我还不太理解它的美味所在。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碗白米饭,上面盖着些许芡汁,其中混杂着一些肉末,以及几段颜色暗淡的海肠。

店小二笑呵呵地劝我赶紧尝试,我豁出去第一口,立即惊艳不已——原来海肠的外皮该死的脆,与米饭芡汁的软糯混在一起,形成极为奇妙的口感层次。

而肉末的咸鲜更是萦绕味蕾,简直欲罢不能。

我迅速了第二口第三口,直到把整碗饭扒拉干净,这才长舒一口气,追忆着刚才的美味体会。

旁边一位本地大叔笑呵呵地对我说:“我们老青岛人,没有一顿海肠捞饭,总感觉少了什么!”

在我抵达青岛的第一天,就有许多新奇等着我去探索和学习。

其中我尤其好奇的是,为何这个以啤酒闻名中外的城市,居民买酒的方式如此有趣而特别。

原来大部分小店售卖的都是散装啤酒,用塑料袋装着,按重量称卖,三块一斤。

而如果想买著名的青岛二厂啤酒,只需要跟老板说一句“来二厂的”,对方就立刻了然于心。

我第一次在老街上小店里这样买啤酒,老板娘熟练地从堆满了各种品牌啤酒的货架上,抓起一袋子青岛二厂的,秤了一斤递给我,我掏出三块钱结账,顿时有种穿越回上世纪的感觉。

后来我体会到这种买法的好处,可以自由组合不同品牌混搭,而随拿随喝,不用提前规划好要喝多少。

我开始学着当地人的样子,到处拎着袋子里的散装啤酒跑了。

初来乍到的我,总以为青岛的海鲜就是鲜甜可口,无论如何烹调都美味。

直到一位自幼生长在码头边的渔家少年无意中指点了我。

他说道:“要判断海鲜的好坏新鲜,只有两点。

一是形态,肥硕的对虾,饱满的扇贝说明长势好。

二是颜色,红润的虾壳和贝肉色泽好看。

如果有这两点,吃起来就是两样了!”我恍然大悟,眼里,食材才是决定一道菜成败的关键。

所以即使是青岛最著名的海鲜,如果新鲜程度不高,也只会被熬红烧或烧烤来掩盖瑕疵。

我从此也提高了对海鲜挑选的要求和鉴赏力。

那天我带着小渔民兄弟精心选择的几款顶级贝类回家,用最简单的清蒸加工,味道果然是一绝。

在青岛,我惊奇地发现这里的公交卡被统称为“琴岛通”。

一开始我也不理解为何选择这个名字,直到有一天我从市区的一处高地远眺,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座城市位于山海之中,像一把立在大地之上的古琴!斜阳下的层峦叠嶂犹如音孔,而闪烁的海面则是琴弦。

这样的地理环境,让这座城市蕴含着非凡的韵味。

我登上了其中一座小山峰,坐在山巅向下眺望。

一座座建筑物在脚下铺展开来,连绵的群山与大海紧密相连。

我好像终于听懂了这山海之间流淌着的旋律与韵味,明白了“琴岛通”这个名字的缘由和意义。

它完美的勾勒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风姿。

作为一个游客,我一开始并不了解青岛出租车的细分等级。

大多数时候我都很随意地拦下一辆路过的出租,却不知道本地人早已用颜色来判断它们的品质高低。

某一天我准备去市中心一个较高档的餐厅就餐,提前预定了一辆黑色的出租车。

当这辆黑色斯柯达停在我面前时,我这才恍然醒悟——原来在当地人眼里,黑车就是高端车型。

司机师傅一路抵达目的地,还和我聊起了这背后的故事。

他说,青岛本地人视黑色斯柯达为极品,因为它行驶稳定、座椅宽敞,长途驾驶也毫无压力。

如此一来,我再也不会随意拦截颜色各异的出租车了。

刚来到青岛时,我总被这里的方言和语汇搞得迷迷糊糊。

听当地人称呼小姑娘为“小嫚儿”,小男孩为“小搔儿”,我刚开始还以为他们在叫小猫小狗呢。

直到一次我光顾了一家很地道的店,在和老板娘攀谈中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青岛本地人的传统叫法!


老板娘操着一口地道的青岛腔调跟我介绍:“我们老百姓这么叫的呗,就是亲昵啦!小妹你要是不介意,姐就叫你小嫚儿啦!”


我被老板娘热情洋溢的语气感染,也开始试着学习这些青岛式的语言。

从此我再也不觉得“小搔儿”之类的昵称古怪,而是被这灿烂的母语文化深深吸引。

我也终于理解了为何这里的老人叫老伴“麻麻”了。

青岛之旅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魅力。青岛的大海、海洋生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也想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不妨来青岛一游,相信你也会被它的美丽深深吸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青岛   崂山   本地人   当地人   难以置信   恍然大悟   海鲜   啤酒   自行车   新鲜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