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与钢铁,日本尖端技术领先全球三十年,让中美德俄望尘莫及?

#来点儿干货#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迅速走出战后阴影,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仅用20年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制造达到空前繁荣,很多领域都成为领先全球的标杆。

特别是在钢铁行业,日本不仅拥有众多尖端的技术专利,而且发展出完善的产业链,使行业实现良性发展,这也为制造业整体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到了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整体开始下行,并在90年代经历了“失去的十年”,时至今日,日本的钢铁行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军工产业,仍然可以笑傲全球吗?

日本钢铁行业的前世今生

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实际上是被美国控制的,但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却阴差阳错的为日本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美苏之间的冷战使整个世界都笼罩在“铁幕”之中,无论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还是1961年美国进入越南作战,本质都是大国角力的体现。

日本作为美国当时在亚洲最大的军事基地,自然而然成了“大后方”,巨额的战争“特需订单”被美国交给日本。

这不仅解决了日本的民生问题,而且使日本快速实现了产业重建和升级,特别是越南战争期间,日本的军工产业在美国扶持下得到了长足发展。

同时,由于美国将自己本国的大量工业产能用于战争,致使欧洲市场出现空白,日本商品在此时刚好趁虚而入,使日本的出口贸易空前繁荣。

从冷战开始,美国向日本提供了36亿美元的战争“特需订单”,并将没收的众多军工企业重新还给日本政府,还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贷款,这些举措又带动美国私人资本对日本进行大量投资。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日本想不发展都难,借助美国的技术、资金、订单,再加上日本人在战后的勤奋工作与进取精神,日本在60年代创造了崛起的神话。

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础,钢铁行业的重要性无可替代,日本由于缺乏铁矿资源,从一开始就将钢铁精炼以及特种钢技术突破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充分利用资源,并提升钢铁制品的竞争优势。

到80年代,日本钢铁行业一举超越美国,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成为世界第一,众多专利技术层出不穷,是世界上无可争议的钢铁强国。

特别是在科技含量高的特种钢材领域,日本掌握了大量专利技术,牢牢掌握着钢铁行业上游产业链,甚至从他国进口粗钢作为原料,生产出的特种钢材可以获得几十倍的收益。

依靠发达的钢铁工业,日本的军工产业也很快复苏,若不是因为美国严格控制,日本的军工产业很可能会有更大发展,即便如此,日本还是产生了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通等一大批军工企业。

日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特种钢材市场的垄断地位,这些钢材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高科技产业等领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现代工业的命脉,曾经的中国,就有很多特种钢必须从日本进口。

很多人说,日本的钢铁冶炼尖端技术领先世界三十年,事实真的如此吗?中国钢铁行业和日本相比,究竟有多大差距呢?

中国钢铁行业真的很弱吗?

钢铁行业的产品主要就是“粗钢”和“特钢”,粗钢就是普通钢材,技术早已成熟,世界各国生产的粗钢品质基本相同。

特钢就是特种钢材,它不是指某一种钢材,而是通过往碳钢里添加各种成分,从而得到具有特殊性能的钢材,比如,添加钨和锰,钢材的硬度就能大大增大,添加钼,钢材就可以抗高温。

特钢的需求量虽然比粗钢小得多,但往往都是用于关键领域,特钢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标志着一个国家钢铁工业的地位。

在这方面,日本的确是先行者,但中国自2000年之后,钢铁产业就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日两国钢铁产业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突破10亿吨,位居世界第一,此后,中国稳居世界头把交椅,每年的产量都超过10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

特钢方面,我国的产量目前占世界特钢总产量的17%左右,日本约占23%,在产量上高于中国。

同时,中国特钢产量占本国钢铁总产量比重较小,仅为5%左右,而日本达到了20%左右。

这就可以看出,日本在盈利能力更强的特钢方面,仍领先于我国,但这一问题还要从两国各自的经济体系方面来观察。

中国的制造业门类齐全,可谓遍地开花,同时体量也大,每年对粗钢的需求自然就多,我国粗钢产能之所以如此庞大,跟国内的需求有直接关系。

而日本显然没有如此庞大的粗钢需求市场,企业如果大规模生产粗钢,不仅没有市场竞争优势,销售压力也会很大,所以才会将产能更多的向特钢倾斜。

2022年,我国特钢产量1.68亿吨,进口特钢为859万吨,而出口达到了1148.7万吨,已经成为特钢的净出口国。

全球22大类钢材类型,中国能生产19类,其中有不少都占据90%以上的国内市场份额。

既然如此,为何中国还要进口那么多特钢呢?这就要从市场的角度考虑了。

总体来说,特钢市场需求小,使用的领域也窄,有些技术较为透明的特钢,与其自己生产,还不如进口来的划算,包括日本在内,每年也会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特钢,都是一个道理。

但对于一些技术机密性极强的特种钢,比如军工精密电子设备所需的超薄不锈钢、可制作防弹衣的特种钢材,航母、潜艇上所使用的特种钢,就算想要进口,也没有国家愿意卖给你,这些领域,我国都实现了技术突破,完全可以实现自主生产。

从目前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在特钢领域的崛起已经成为必然,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产业链的不完善,以及企业规模化的欠缺,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对市场的精耕细作逐渐解决,但并不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的整体实力。

同时,中国钢铁行业仍然存在低端产能过剩,绿色环保不足等问题,这需要政策的引导以及整个行业的升级布局,这些问题,更多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而不是中国钢铁科技落后的问题。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钢铁行业的确可以说领先世界,但时间来到2024年,日本的钢铁行业其实深感忧虑,往日的优势早已不复存在。

军工产业的角逐

如果说日本的钢铁行业的确曾领先全球,那么对于军工产业来说,日本在二战后从来就没有成为世界第一。

日本虽然有众多军工企业,但并没有完整的军工产业体系,无法涵盖从原材料、零部件到科技迭代、量产列装的全部过程,基本没有独立进行先进军事装备研究的能力,这是因为,日本的军工产业从根本上来说,是美国军工产业的延伸。

还有很多人认为,日本具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如果有需要,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转化为军工产能,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对于相对比较简单的武器装备,例如枪支弹药、火炮炮弹或许可以做到,但对于现代大型军事装备,不是简单的想转化就能实现的。

就拿隐身战机来说,日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想研制,直到今天也没有结果,虽然有美国限制的因素存在,但这与日本航空航天工业的整体停滞不前有很大关系。

再比如说造船业,日本曾经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占到世界一半的份额,但现在已经萎缩到只有5%的份额,怎么可能再去发展出领先世界的海军装备?

况且,军用舰艇也不仅仅是船舶制造的问题,武器系统、预警系统、信息系统等等要素,都要协同发展才行。

军工产业的发展是需要深厚的工业土壤的,任何一款现代大型军事装备,都会牵涉到众多工业部门,只有整体工业科技的发展进步,才能孕育出真正自主的军工产业。

反观我国,从核工业到航空航天,从军事船舶到枪炮工业,涵盖了所有的军工种类,形成了规模庞大、产能巨大的军工产业,虽然在基础材料,加工水准方面还存在不足,但军工不是民用,不需要追求“好看”、“精致”,实用才是硬道理。

同时,军工产业的发展必须要走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如果有人怀疑中国军工科技的水准,那请问,哪个国家能把最尖端的军事科技转让给中国?恐怕封锁都来不及!

所以说,在军工产业领域,日本就更谈不上“领先全球”了,只能作为美国的附庸,在美国划定的范畴内进行发展。

曾经,中国的钢铁行业认真向日本学习,双方也曾展开过诸多合作,然而对于关键科技的突破,还是需要自力更生。

多年来,日本凭借掌握的尖端核心技术,获取了产业链上最大的利益,高附加值的产品使日本赚得盆满钵满,但这样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

中国的发展起步晚,经过四十多年的奋力追赶,如今在诸多领域都已站在世界前列,中国只需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终将创造一个属于东方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5

标签:日本   军工   望尘莫及   美国   中国   美德   钢材   钢铁行业   钢铁   特种   领域   产业   工业   全球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