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核实后结局如何

文| 马晓斌

编辑| 昭明


为了抗战能够胜利,无数穷苦人放下了锄头,扛起了刀枪,与敌寇外敌血拼。

为了支援这些与敌寇厮杀的英勇将士,无数人献出了他们仅有的财产,只为抗战能早日结束。

可八路军向来自诩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那些曾为了抗战捐钱捐物的人,他们的财产去了哪里?

1958年,当一位山西的老农拿出欠条时,一切谜底都被揭开了。

01天价借款谁来报

1985年,家住山西的老农郭建英蹲在家门口,手里的烟袋杨晃,时时冒出一阵青烟。

他手里攥着一张借条,上面清晰的写着,他们郭家祖上曾借给八路军1100万法币。

这是从他爷爷辈传下来的一张借条,如果可以,他将会遵从爷爷的嘱咐,将这张借条一辈一辈的传下去。

不是为了有朝一日国家可以偿还这一笔债务,而是要让他的子子孙孙都能记得,他们郭家也曾为了抗战能够胜利,做出过奉献。

如今妻子久病在床,急需要一笔医疗费。可郭家早已败落,一家人连日常生活都过的紧紧巴巴的,又哪来的钱给妻子治病呢?

一边是妻子的生命,一边是父辈遗训,到底应该选择哪边,郭建英始终无法决定。

他坐在门口想了一上午,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与生命相比,其他的都不重要。

来到政府大厅,郭建英再次踌躇起来,倒不是还在纠结应该救妻子,还是继续遵守父辈的嘱托。

而是他不知道政府到底会不会遵守诺言,偿还40多年前的账。想必是不能的吧,毕竟留下印章和签字的那位长官,如今都不知道在哪呢?

郭建英一直这样想着,越想越觉得不会,可如果不试一试,他的妻子可能就会死亡。

无奈之下,郭建英还是鼓足了勇气,走进了政府大厅,找到了工作人员。

刚准备开口时,他又退缩了,总觉得政府应该不会承认这笔账。

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看着老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只得耐心劝解,让老人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郭建英从口袋里掏出了那张欠条,并把它交到了工作人员的手里。

接着便向工作人员解释了这张欠条的来源,工作人员始一看到这张欠条时,也是一惊,他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普通的老人,竟然会掏出一份如此巨额的欠条。

可当老人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倒也觉得合理。

02天价借款因何来

抗战打的是什么?是刀枪,是红军战士的青春与血肉,同时也是四万万国民的心血。

为了能让后代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红军战士愿意冲到一线,用血肉之躯去搏一个明天,而万千百姓,愿意将自己的财产奉上,助力红军战士去抗战。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中,红军战士与国民党战士相比,差距可实在是太大了。

国民党有无数商贾和海外华侨相助,枪炮和食粮,自有人帮他们去筹备,他们只需要带着这些刀枪上战场就可以了。

可红军战士不同,他们代表着的是国内所有穷苦百姓的利益,为的是给所有无产阶级一个更蓝的天空。

他们没有多少资源,长途跋涉需要双腿跑,枪炮武器需要自己抢,武器粮食需要自己想办法。

更令人感到辛酸的是,国民党为了打压红军的势头,还禁止百姓给红军捐献粮食。

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不仅不能抢人民的银粮,还要坚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即使是百姓所赠,也要还回去。

百姓知道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也都知道他们的日子过得苦,也愿意为了他们而付出。

前有百姓的热情相拥,后有党的纪律约束,无奈之下红军只能另辟蹊径,以“借”的名义从百姓那里获得银粮,并承诺等红军再来时,将会归还百姓的银粮。

为了不让百姓觉得红军就是在画大饼,所有红军战士都会在接收百姓银粮时,特意留下欠条。

战场向来就是个修罗场,几乎是十死无生,那些留下欠条的人不一定能在战场上活下来,更别说等着他们兑现诺言。

更何况,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哪个百姓能有信心说自己一定能活到最后。

既然这些欠条很可能永远都无法兑现,谁还会留着那欠条呢?

山西郭建英的爷爷不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在那峥嵘岁月中,他所幸生在了一个望族。

加上家里做了些煤炭生意,算是小有积蓄。时值乱世,纵有家产万贯,也不一定有命花。

郭建英的爷爷很开明,他并没有将所有钱财囤起来,供自己家族使用,而是选择将财产散出去,经常救助贫穷的乡亲。

红军过山西时,因粮草缺乏的问题找上了郭建英的爷爷。

郭建英爷爷一听是红军借粮,不仅大方的拿出了钱财,还变卖了一部分家产,凑够了1100万法币交给了红军。

在郭建英的爷爷看来,他能为红军做的,也只是拿出这一点点财产而已。

可郭建英的爷爷怎么都不会想到,他借出的这1100万法币对红军而言到底有多重要。按照惯例,红军给郭建英的爷爷写了一张欠条。

郭建英家到中落后,郭建英的爷爷将欠条交给了郭建英的父亲,继而又传到了他的手里。

03天价借款值几何

至今日,1100万于普通百姓而言,仍然是个天文数字。

需要说明的是,1100万法币并不是指1100万法国货币,而是法定发行的货币,与法国货币并不等值。

可即使是这样,这1100万法币仍然掏空了郭建英爷爷的家底。

郭建英的父亲也想努力一番,叫自己的家族再登名门望族之列,可国内战争不休,百姓没有休养生息的好时候。

要想在这样的国情下崛起,谈何容易,除了眼睁睁地看着家道中落之外,他没有任何办法。

至郭建英时,欠条还在,父辈的遗训还在,只不过他再也没有能力将整个家族撑起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麻绳偏挑细处断,本就拮据的郭建英,又遭遇了妻子生病一事。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找上政府,不期望政府能兑还当初的1100万法币,只希望政府能看在他爷爷的贡献上,可以伸手帮一帮他。

政府工作人员听完郭建英的故事,拿着郭建英提交的欠条核实了情况。

欠条是真的,政府将这1100万法币折算成8万元人民币,重新交给了郭建英。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8万块钱其实并不多,可在1985年,这8万块钱仍然是一笔巨款。

郭建英接过政府部门兑现的8万元,满眼含泪,双手微颤,他不敢相信政府竟真的会兑现这张欠条。

政府工作人员劝说道:“大叔,拿着吧!这本来就是属于你们家的,没什么可不好意思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欠条   山西   老农   法币   借条   政府   红军   战士   爷爷   工作人员   结局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