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视“凤凰”之二:从《边城》到“边城”

凤凰古城内清澈的沱江

“复兴号”中午12点多抵达凤凰古城站,出租车将我送到南华门。下车后打听网上预订的“高端民宿”,路人竟无一知晓。“这里的客栈太多啰,你打电话嘛,让酒店派人来接!”一个手持客栈揽客牌的女人提示。

接听我电话的也是女人声音,我没好意思让她接,只打听路线图。按照她在手机里的引导,略费周折,寻到了南华大桥左侧朝江面下行的一座宽石梯,刚朝下走了十几磴,一位约30多岁、长得白白净净的矮小女士迎了上来(后来我判断她是“主持工作”的客栈老板,她男人只能降格为“老板夫”了)。问明身份来历,她麻利地夺了我的行李箱,领头走下还积着雨水的三四十级石阶。穿过江上一座微曲的栈道式木桥,再登江岸上行,步行不到百米,进了临时“家门”。

房间朝南,敞亮,一张1.8米宽的大床占去大部分空间。拉开木框玻璃移门,是与房间等宽的大阳台,可亲近沱江和对岸景致,江边鳞次栉比,都像“年老的老头”黄永玉百米长卷里描摹的飞檐斗拱的江边木楼。阳台左侧有一套木桌竹椅,乡土味十足,若坐着对江酌饮,两岸秀色可餐。阳台右侧是一席前后晃荡的半圆形“千秋椅”。头一次在客房阳台遇见,贸然一坐,不料悬空的椅座狡黠闪身,小老儿一屁股坐空,仰面朝天摔到地上。吃了个眼前亏,后来我再也没敢招惹它。

凤凰古城景区的沱江-“我家”就在岸上住

湘西多雨,此行7天,预报只有一天无雨。依此,当天应雨,上苍有情,见我远道而来不易,顿时改了主意,换成艳阳。我自然知趣,在隔壁餐厅匆匆往肚里填了碗饭,便持《凤凰古城手绘游览图》,去寻“沈从文故居”。

沈先生是打造“边城”的鼻祖——维度既文学,还地理,历史,伦理,拜访他的故居,是我在古城的首要目标。

《边城》里的边城,远在湘西州花垣县茶峒镇,离凤凰古城有100多公里。沈老在《边城》里告诉我,茶峒的发达成镇与他出生的凤凰古城的兴起,是同一机制:清朝至民国初年,当地戌兵(守卫边疆的士兵)依山凭水修筑营房、碉楼、城墙,形成最早的“城区”,为兵营服务的商业、服务业随之繁荣,发展为城镇。我想,或许与偏僻的边城“原乡”茶峒比较,交通更便利、发展格局更大的“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一个名为‘镇筸’的小点”更宜出息。后来这“武山苗蛮”之地果然飞出了“凤凰”:明朝军队的“凤凰营”经清朝“凤凰厅”(区别于朝廷“直辖厅”的“散厅”,县级机构),在民国时期(1913年)转称凤凰县,直至今天。凤凰古城已经成为凤凰县沱江镇的核心,改革开放以后声名开始显赫。

古城内的客栈、酒馆都标榜自己为“边城”

江边,街上,高悬“边城”牌匾的客栈、饭馆、酒吧时隐时现,这是商家对沈先生知识产权的巧取。凤凰古城更是利用地理、民族、文化的类同、相似,移花接木,将“边城”茶峒“移花”到此。据说,古城但凡不落雨的夜晚,沱江上就有民族歌舞演出,场景虽小,却也模仿由杭州领袖,三亚、九寨、丽江等地相随的舞台“千古情”,演绎沈先生笔下的翠翠至今还在痴情地傻等情人傩送的故事。于是,没有读过小说《边城》与散文《凤凰》的游客和众多商服经营者,便“直把凤凰作茶峒”了。

南宋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叶适(原籍温州永嘉县的兵部侍郎)的《月波楼》诗云:“此村风景淳且鲁,接树移花今复古”,是“移花接木”的最早版本,只是叶适的复古意思与凤凰古城的现代商业谋略正好相反。

谁说“移花接木”只能贬义?

我按照客栈“老板夫”指点的路线去寻找“沈从文故居”。穿过沱江上造型最婀娜的雪桥,进了城墙里头,顿时古气氤氲,又见“标营街”字样,这应与清军绿营驻地相关,是凤凰古城的“原点”,也是整个景区之源,乃至凤凰县之源。古城池里,城墙、古街、古楼或被原样保存,或被恢复原貌,或被就地重建,大致呈现《边城》的模样与意境。

古城沱江段最美的桥——雪桥-白天的模样

故居栖身于一条不起眼的小巷,与喧闹得有点急功近利的古城相比,显得陈旧、低调、恬静、释然。这是沈先生的出生地,也是他孩提时的生活场所。故居是文人世家陈设,似仍留有传统的书香与气息,既检索不到其祖父的将军风采、行伍精神,也搜寻不到其父亲的将军抱负、武夫遗迹。

凤凰,是湘军发育的重地,素有“无湘不成军,无筸(凤凰厅、县)不成湘”之说,历史上的清朝绿营军,后来的国民革命军,红军等,莫不如此。练武与从军,是凤凰乃至湘西男人的志向与职业首选。沈先生的祖父,22岁授清军总兵衔(相当于师级军衔),任昭通镇守使(相当于师长或军分区司令),26岁授提督衔(相当于现在的军级军衔,当时凤凰人氏同时被授提督衔的将军就有4位),任贵州总督(正二品大吏,全省最高长官,掌管军事、行政大权)。一直梦想当将军的陈从文的父亲沈宗嗣,曾任天津大沽口提督罗荣光的裨将,但裨将还不是“真将军”;后来参加武昌起义,屡败屡战;在北京组织刺杀袁世凯的“铁血团”,遭通缉逃回湘西,在当地军中最高军衔为上校,还只是军医。将军梦断。

从前辈遗传的军人骨血,是“军三代”沈先生的人生底气,只要有机会,他就在小说、散文中宣示湘军世家的血性、勇猛、彪悍、耿直、忠诚。沈先生本人14岁从军,当兵吃粮6年,1922年“退伍”,到北京上大学,因只有小学学历被拒。无奈,进了社会这个大学堂。两年后开始发表小说、散文,是“行伍”变“从文”的标志;又6年,以文学家学力、身份、造诣,任教青岛大学,继而走上山东大学讲坛;后来成为教、学皆群星闪耀的西南联大的教授和北京大学的教授,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段“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著名佳话。

沈从文故居-院落


沈从文故居-门厅


沈从文故居-陈列室

我在空无一人的展室里独自看着那些鲜活的历史记载,联想这位只有小学“学位”的老师初登大学讲坛情景:他在讲台上说不出话,全场静默,看着他足足傻站了10分钟,然后又用10分钟一股脑儿地抛出当堂课内容,再次呆若木鸡。下不了台啊,干脆走坦白从宽之路。他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由此引发的哄堂大笑和议论传到了北京,北大胡适校长听了微微含笑:“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当时的大学和学术巨擘,对于真才实学如此珍惜、爱护,宽容,实在令人动容。

离开故居之前,我突然想在此留影。原本,为避免视觉污染,我60岁之后出游不拍个人照的,只是偶有例外,如在绍兴的“三味书屋”,在布拉格“黄金小巷”的“NWHZZ”书店,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托尔托尼咖啡馆”等,此时又增一例。我请一个东北汉子横、竖拍了3张,发回上海,老婆说“照片不好,重拍。”其实,所谓照片不好,只是暴露了老头儿通常被刻意掩饰的老、丑真相。

第3天上午,我再次来到沈“家”,换了位旅游姑娘替拍,她动作麻利,瞬间就拍下10多张,哈哈一笑:“你自己挑吧。”出于对时髦姑娘摄影技术的信任,我没当场查看。在驰往芙蓉镇的“复兴号”上,我打开手机相册,立即叫苦不叠:那些照片居然全都“糊”了,没有一张能通过老婆子的法眼。唉,在手机时代(我的iphone12享年3岁,拍照功能正常),那姑娘竟能确保照片张张作废,也实属不易。

东北汉子替我拍的照片-未能掩饰古稀老相被老婆子否定

无奈,我只得沿用东北汉子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凤凰县   边城   凤凰   沱江   湘西   提督   故居   客栈   将军   凤凰古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