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将军衔的杜聿明,为何会和一堆国军上将位列43名头号战犯名单?

#文章首发挑战赛#

1948年11月1日,解放军总部发布了《惩处战争罪犯命令》。12月25日,新华社发布了43名国民党头等战犯名单。

这份名单上的人,包括了国民党各领域的大员。位列前六的分别是蒋介石、李宗仁、陈诚、白崇禧、何应钦、顾祝同。

老蒋是头等战犯名单中的一号,这是没有异议的。李宗仁是“副总统”,国民政府名义上的“二把手”;陈诚是老蒋的得力打手,曾任国民党军的“参谋总长”、“海军总司令”等要职;白崇禧当过“国防部长”、时任华中“剿总”总司令;何应钦被视为黄埔系的二号人物,时任“国防部长”;顾祝同在陈诚承担战败责任后,取代了其“参谋总长”职务。

这六人,老蒋是国民党军的“特级上将”(仅次一人,为老蒋专设),李宗仁、白崇禧、陈诚、何应钦是陆军一级上将,顾祝同是陆军二级上将。

六人之后,除去陈果夫、陈立夫、孔祥熙、宋子文、张群等党务、政务类人员外,有军衔和军职的,有十七人,即熊式辉、刘峙、程潜、薛岳、卫立煌、余汉谋、胡宗南、傅作义、阎锡山、周至柔、王叔铭、桂永清、杜聿明、汤恩伯、孙立人、马鸿逵、马步芳。

这十七人中,阎锡山、程潜是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熊式辉、刘峙、薛岳、卫立煌、傅作义、余汉谋是陆军二级上将;胡宗南、汤恩伯、马鸿逵是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其余人都是中将军衔。

算上老蒋在内,头等战犯的四十三人中,有军衔的为23人,其中6人为中将军衔,这六人是周至柔、王树铭、桂永清、杜聿明、孙立人、马步芳。

头等战犯名单公布的时候,时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所主任的杜聿明,正和邱清泉、李弥等兵团司令官,带着已不到二十万的残部,困守陈官庄地区。

从职务来看,杜聿明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的都是国民党战区级的副职,军衔在被俘前还是中将。在头等战犯名单中的六个有中将衔的人中,杜聿明的职务也就和孙立人(时任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兼训练司令)、王叔铭(时任国民党空军副总司令)相当。其余三人,马步芳是割据西北的军阀,后来加挂上将衔,代理西北军政长官(后转正);周至柔和桂永清,一个是国民党空军总司令,一个是海军总司令,地位还是很高的,而且当时蒋军对空军将领、海军将领授予上将军衔,是到台湾后才开始的,此前像萨镇冰等闽系的海军上将早已被强制退役。

那么,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杜聿明,为何会和陈诚、顾祝同、阎锡山这类国民党军政大员同被列在战犯名单上呢?

这就要从杜聿明的经历说起了。抗战胜利后,老蒋派杜聿明去抢占东北。从部队数量来看,东北的蒋军不如在西北战场和华东战场优势大,但实际上,东北蒋军的精锐比例在各战场是最高的。杜聿明到东北后,先后归其指挥的部队主要有七个军,即新一军、新六军、十三军、五十二军、七十一军、六十军、九十三军。

关内蒋军,部队缺员严重,实有兵力只有一万多人的军(整编师)比比皆是,而杜聿明掌握的这七个军,齐装满员,兵力都在三万左右,像属于“五大主力”序列的新一军、新六军,在后来被到东北的陈诚拆分之前,每个军兵力都在三万五千人左右。

其他部队,十三军、五十二军、七十一军,也都是蒋军精锐,十三军是汤恩伯的起家部队,时任军长石觉是汤恩伯系统的骨干,据说还是汤的“干儿子”;五十二的老军长关麟征是黄埔一期生中,第二个升任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的,该军的战斗力很强,其基干部队25师有“千里驹师”之称;七十一军的老军长王敬久、宋希濂,也是黄埔一期生中,最早升任集团军总司令的几人,该军是1944年远征军滇西反攻的主力。

如果蒋军排个“十大主力”的话,十三军、五十二军、七十一军肯定会入选的。六十军、九十三军虽然是滇军,但滇军的装备向来在杂牌军中靠前,还在云南利用便利接受了部分美援,入越受降时有获取了不少的日械,这两个军的火力也是很强的。

杜聿明

可以看出,老蒋对杜聿明是极为偏爱和重用的,在蒋军的黄埔一期生中,极少有与其比及的。由于国民党军中论资排辈严重,一级上将、二级上将又有严格的数量限制,所以蒋军将领的黄埔生中,在1950年之前,无一人晋升上将军衔,“天子第一门生”的胡宗南所谓的“上将衔”,准确的叫法其实是是“中将加上将衔”,虽然挂的是三颗星,但铨叙军衔还是中将。

杜聿明虽无胡宗南这种待遇,但也大差不差,老蒋对他是有特殊照顾的。蒋军抢占东北时,在东北设立的最高军政机关是东北行辕,由老蒋的心腹熊式辉担任。

熊式辉当年从上海调任江西任省主席的时候,飞机降落在南昌时,发生故障,他的右腿摔断,虽经治疗,还是落下了残疾,左腿比右腿短了一点;杜聿明患有严重的脊柱结核病,压迫之下,右腿比左腿短一点。

当年熊式辉和杜聿明在东北搭班子时,两人进场时,一个左腿瘸,一个右腿瘸,被人暗中讥笑,称两人是“东北二瘸”。

为了便于杜聿明在东北指挥蒋军作战,老蒋在东北行辕之下,设立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这个机构,由杜聿明任司令官、郑洞国任副司令官(后来增加了孙立人为副长官)。由于上有东北行辕,所以杜聿明只能算是副职。

熊式辉此人,在国民党的军政大员中,是出了名的不会打仗,可能还不如刘峙。不过熊式辉倒颇有自知之明,到东北后,对军事上不大过问,基本上全权交给了杜聿明。由于东北蒋军主要是由杜聿明指挥,所以熊式辉这个实际上的一把手,反而名气不大。

1947年6月,杜聿明飞去上海治病,由郑洞国代理保安司令长官职权。8月初,局势突变,熊式辉被免去东北行辕主任,由陈诚接任。陈诚有着“参谋总长”、“海军总司令”等诸多头衔,在国民党当时的军事体系中,“参谋总长”权力大于“国防部长”,直接对老蒋负责,那么在蒋军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陈诚,为何要费尽心思,挤走熊式辉,非要去东北呢?

原来,国民党军在各大战场接连惨败,尤其是陈诚插手最多的华东战场,损兵折将,连“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都覆灭了。为了挽回颜面,打几个胜仗,陈诚反复考虑后,把目光放在了东北,他认为东北蒋军有数十万精锐,火力强大,是刷“战功”的好地方。

陈诚可不比熊式辉,他是不会允许杜聿明再像之前那样掌握东北军权的。到任后不到三天,陈诚下令撤销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两个副长官,郑洞国调任东北行辕副主任,孙立人调任陆军副总司令。

对郑洞国、孙立人而言,这次人事调整属于升职,因为东北行辕、陆军总司令部的架子是高于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的。至于杜聿明,不知道老蒋怎么想的,突然就把这个学生给忘了。杜聿明极为尴尬,挂着中将军衔,变得无所事事。

杜聿明

1948年6月下旬,国民党组建徐州“剿总”,刘峙任总司令。这时老蒋终于想起杜聿明这个“好学生”了,委任其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8月初,国民党在军事检讨会上决定成立几个大的机动兵团,其中以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为基干,组建了第二兵团,杜聿明兼任司令官,邱清泉任副司令官(10月升任兵团司令)。

除了杜聿明,徐州“剿总”还有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这五个副总司令,刘汝明、冯治安、李延年是以绥靖区司令官兼任副总司令的;孙震将原本的部队(整编四十七军,后扩编为第十六兵团)交给侄子孙元良指挥后,挂名副总司令,不问事务;韩德勤完全就是混了个副总司令的头衔。

杜聿明这个副总司令,老蒋赋予了其他副总司令所没有的权限,让其担任刘峙在军事上的副手。为了让杜聿明的指挥看起来名正言顺,老蒋又仿照在东北为其专设“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的前例,设立了徐州前进指挥所,由杜聿明任主任。

老蒋指示,徐州“剿总”的四个机动兵团(第二兵团、黄百韬的第七兵团、李弥的第十三兵团、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统归徐州前进指挥所统辖,如此一来,就将徐州蒋军的精锐,全部交到了杜聿明手里,对此刘峙这个总司令倒是没有异议,他乐得逍遥。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集团在陈官庄覆灭,杜聿明被俘,三个兵团司令,一死(邱清泉)两逃走(李弥、孙元良)。杜聿明成为“头等战犯”名单上,唯一被我军在战场俘虏的。

杜聿明被俘时的身份是国民党徐州“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所主任,看被俘时的身份,算是条“大鱼”,不过似乎却够不上“头号战犯”的资格,毕竟名单上不过四十多人,绝大部分的地位都非杜聿明可比。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杜聿明却是完全够资格上名单的,首先,他率蒋军进攻山海关,打响了蒋军抢占东北的第一枪,尽管上头有熊式辉,但实际上指挥东北几十万蒋军作战的是杜聿明,他完全是副职干的正职的活。

杜聿明就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任前进指挥所主任后,在徐州“剿总”司令部的地位仅在刘峙之下。辽沈战役打响后,老蒋在乘飞机去北平、沈阳督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杜聿明,让他跟着去。

老蒋对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不满,在辽沈战役前夕,委任范汉杰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这个锦州指挥所主任是老蒋为范汉杰特设的,范汉杰靠着这个头衔,可以指挥锦州地区的十几万蒋军,卫立煌难以插手。

锦州解放后,老蒋委任杜聿明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准备让其随时取代卫立煌,主持国民党在东北的军政。不过,由于蒋军在东北迅速溃败,杜聿明改为组织葫芦岛撤军,以保留残余的主力。

孙立人

辽沈战役硝烟未散,淮海战役又打响了。老蒋又将刚组织完撤军的杜聿明召回,让其去徐州指挥作战。杜聿明到徐州后,接手的是烂摊子了,因为此时黄百韬兵团已然被围,杜聿明能实际指挥的部队只有20余万(邱清泉兵团十二万,李弥兵团六万,孙元良兵团不到四万)。

12月25日,“特等战犯”名单公布后,陈官庄的杜聿明集团成为老蒋仅存的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 。在杜聿明集团覆灭后的十天,老蒋宣布下野。

杜聿明尽管只是中将军衔,担任的都是副手类职务,但他在东北指挥的七个军的蒋军精锐,论数量少于胡宗南集团,若看战斗力,是强过胡宗南的西安绥靖公署所辖的号称四十万众部队的。

三大战役,杜聿明参与了两个,在规模最大的淮海战役中,他在中后期取代刘峙,实际指挥作战。因此,杜聿明列入“头号战犯”名单,倒也是符合实际的。

孙立人与杜聿明的情况类似,蒋军抢占东北时,他是新一军军长,对我军造成不小的威胁。调离东北后,孙立人虽没有杜聿明那样受老蒋信任,也没有指挥过兵团以上部队和我军作战,但他陆军副总司令兼训练司令的身份,使得他被列入“头号战犯”名单。

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主要是依靠陆军和我军作战的,空军和海军作用并不是很大,因此其陆军总司令部的主要官员,大都列入战犯名单,比如名单上的余汉谋,时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汤恩伯时任京沪警备总司令,但在此之前也当过陆军副总司令。

这里面关麟征比较特殊,他虽然挂名陆军副总司令,但主要职务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原黄埔军校)校长。抗战胜利后,关麟征很快被免去军职,去了军校,没有在前线和我军做过战,因此没有列入名单。

功德林改造的国民党战犯,只有杜聿明一人被列入“头等战犯”名单。其实这里面还有几人,是极有可能也进入名单的,比如在去锦州前,就当过国民党军参谋次长、陆军副总司令的范汉杰;大特务头子,有国民党中常委身份的康泽;国民党山东省主席、保安总司令、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等。由于他们都是在“头等战犯”名单公布前就被俘了,自然不会入列。

杜聿明和妻子曹秀清

还有黄埔一期的宋希濂,被俘前是国民党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川湘鄂黔边区“最高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老蒋当时想保住大西南,主要依靠的就是胡宗南集团和宋希濂掌握的二个兵团。宋希濂没进名单很好解释,他是直到1948年8月,才被老蒋从西北调到华中的,在名单公布时,他尚在组建部队,还没有和我军交过手呢。

解放战争中,作为老蒋“救火队长”杜聿明,在功德林改造期间,因其有“头号战犯”这个不光彩的身份,成为改造人员的“一号人物”。

在改造期间,杜聿明的思想发生了深刻改变。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人员,接到了特赦通知书,迎来了新生。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在北京病逝,年77岁,临终前他对妻子曹秀清说:“我死以后,你哪里也不要去,不要去美国,更不要去台湾,就在大陆定居。共产党待我不薄,我们不能忘恩负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战犯   军衔   上将   行辕   徐州   总司令   国军   兵团   头号   司令   国民党   中将   副总   名单   何会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